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想去医院怕麻烦,但又想获得一些治疗建议,很多人会选择在网上搜索。
“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每天10到15分钟最为合适。”“不要滥用抗生素,谨遵医嘱。”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些看似专业,并冠以某某医院某某医生头衔的回答有可能是非专业人员以每条1.5元左右的报酬复制、粘贴、编造的。专家表示,用药、治疗建议直接关乎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部分医疗信息网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治。
小毛病自己查医疗信息网站靠谱吗
对于医疗信息网站带来的看似便利,一些用户存有疑问。上海市民胡先生说:“有一些回答错别字比较多,还有一些明显就是复制粘贴的,感觉我也能在网上回答这些问题。”
既演患者又演医生
部分“专业回答”批量复制
“医疗信息网站兼职,答案在网上找就行,每天至少80+”,此类招聘兼职信息在网上较为常见。
医疗类平台
应承担内容审核责任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挂号、缴费等医疗流程辅助业务已较为成熟,但涉及看病诊断等核心业务时,则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乱象。
加强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早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道: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除更给力的监管举措外,陈秋霖说,医疗信息网站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担负起对所发布信息的审核责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