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说,她已经好几次通过网络问诊了,与线下的医院求诊相比,她觉得网络服务非常便捷。有一次,她感冒了,喉咙痛,通过手机软件咨询“能吃什么药?”网络医生回复:可以吃点孕妇金花胶囊。还有一次,她问:“5个月孕妇可以吃青蟹吗?”医师回复:现在比较稳定了,可以少许吃点。“那海参、鲍鱼、鱼翅、生的三文鱼呢?”,医师回复:最好不要吃生的,海参需要少吃。
除了“春雨医生”,记者在AppStore上发现不少类似软件,包括“快速问医生”、“可爱医生”、“微医”等,均具备“在线与医生聊天咨询”的功能,有免费服务项目,也有收费项目,费用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若是小病小痛,在软件上问问,图个方便;若是紧急病情,还是不敢采纳线上建议的。”张女士说,由于对移动诊所的服务质量并不是非常放心,她并未尝试过付费服务,但软件上付费咨询用户不在少数。
网络医生有资质吗?是否可靠?
网络医生来自哪里?资质可靠吗?“春雨医生”软件中的“帮助”内容注明:春雨团队在招募医生的时候会要求医生提供医师资格证明和所在医院的工作证明,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人工审核,确保无误才会上线。
记者咨询该平台的客服,对方称,医师必须在职,退休医师一律不在审核范围内。“可爱医生”也申明:“凡平台注册医生,均经过线上的证照审核和线下的公立医院实地考察两种认证。”
网上开诊所,医生有多少进账?
在网上开设诊所,收入怎么样?有报道显示,不少医生每个月的收入上千甚至过万,但总体而言,收入较高的医生仅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医生收入在数十元至数百元。
在“春雨医生”平台上,医生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回复用户免费咨询所获得的收入,每条回复的收入为1元多,由春雨公司支付;另一部分是医生自我定价收费(归医生所有),由用户支付。
网上问诊有何医疗风险?
接受采访的这三名温州医生都认为,移动诊所是一种新的医疗方式,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值得尝试,“但也存在不少医疗风险。”
“移动诊所只能接受咨询和提供建议,若要进一步诊断则存在不少的医疗风险。”李叶平认为,看病要求“望闻问切”。但在网上咨询时,医患双方不能面对面交流,也不能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这使得医生获得病人的信息不够准确,误诊的风险相对较大。“万一医生的建议或诊断有误,延误患者治疗,就很容易出现纠纷。”李叶平坦言,这也是他“关”掉自己的网上诊所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从温州市卫生局医政处获悉,对于医生借用网络平台接诊,该局目前还没有开展监管。
对于“万一发生医患纠纷该如何解决”,一款“移动诊所”软件的客服表示,软件作为患者和医生交流的平台,遇到医患纠纷时,将作为一个中立角色作出判断,调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调解。
“春雨医生”APP版问诊步骤
在“春雨医生”的官方网站或到应用市场上下载该APP,安装并在软件上注册
进入页面后,可以直接提问,也可预约门诊。这里还有“自我诊断”服务,可自查常见药和常见病。
进入“自我诊断”。问题库可查别人问过的问题。疾病库可了解常见疾病知识。
律师告诉你
一旦出现误诊用户维权困难
浙江拓邦律师事务所周伟东律师
“移动诊所”这种“隔空”的咨询平台并非医生正常的就诊平台。在实际生活中,医生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通过各种检查了解病情,而咨询平台只有提供单一的问答,这使得医生不能全面地了解病症,可能会导致误诊。
如果患者通过免费咨询方式获得医生建议,双方之间未建立起法律上的合同关系,患者无法维权。若患者是付费咨询,双方一定程度上具有法律上的合同关系,患者有权得到正确的建议,但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出现误诊等问题,用户维权将遭遇困难。
另一方面,患者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接受服务,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平台需要对其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并需要对平台内医生的资质尽到审核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