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泌尿系统的炎症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中,未婚少女发生率为2%,已婚女性发生率5%,孕妇菌尿发生率约为7%,老年人发生率可达10%,且多为无症状性菌尿。
致病菌: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占85%,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常为一种,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见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罕见。
感染途径: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易感因素:
1.急性膀胱炎
占泌尿道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下腹不适等,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其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
2.急性肾盂肾炎:
3.无症状性细菌尿
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症状。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
4.慢性肾盂肾炎
5.并发症
泌尿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
治疗:
尿感治疗目前采用分型治疗:
尿路感染分类及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抗菌药治疗:
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治疗宜选用毒性低、口服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
门诊治疗
初诊患者,可用3天疗法,约90%可治愈。给予口服氧氟沙星0.2克,每日2次;或环丙沙星0.25g,每日2次。疗程完毕后1周复查,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可选的药包括:选用SMZco、TMP、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st口服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等)
7日疗法:呋喃妥因
单剂疗法:磷霉素氨丁三醇3g
有STD危险因素者,病原体常为沙眼衣原体,宜选用多西环素100mgbid×7日或阿奇霉素1.0g单剂口服
7日疗法适用于:
备注:
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有泌尿系统畸形或存在其他诱发因素,故治疗首先是去除诱因、矫正畸形。应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生素剂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但疗程相对较长,一般为2~4周或更长。在治疗结束后的头两个月,每月复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系统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者,可采用低剂量(敏感药物治疗剂量的1/3~1/2)抑菌疗法,于每晚睡前服用。并定期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防止产生耐药菌。
应选用毒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如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喹诺酮类不宜用。磺胺类和氨基苷类药物慎用。孕妇急性膀胱炎可口服阿莫西林0.25g,每8小时给药1次,或头孢拉定0.25g,每日4次。孕妇急性肾盂肾炎可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50岁以下罕见,特别是年龄〈40岁患者罹患尿路感染,细菌常累及前列腺或/和肾脏,且男性尿路感染常与前列腺肥大、结石、尿路梗阻或膀胱排空能力减退有关,因此男性尿路感染一般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
住院治疗:
预防:
治疗策略:
急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药物的应用原则:
合理休息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应增加休息与睡眠,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环境。肾区疼痛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嘱病人少站立或弯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尿频者提供床边小便用具。高热病人时应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9°C时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措施进行物理降温。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增加尿量,以冲洗膀胱、尿道、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液性状等的变化,尤其体温的变化;观察尿路刺激征、腰痛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观察有无高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伴腰疼加剧等,一旦出现常提示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发热:
尿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1.合理用药
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经肾脏排泄时易析出结晶,还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等,服用时应多饮水减少磺胺结晶的形成和减轻尿路刺激征;或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强疗效。
2.疗效评价
尿路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为:
应向病人解释本病的特点及规律,说明紧张情绪不利于尿路刺激征的缓解,指导病人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病人,应与病人分析其原因,让病人知道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所在,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克服急躁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马某某,女,25岁,工人。因发热、畏寒、腰酸6天,症状加重伴尿痛,尿频、尿急3天,于2003年1月16日入院。患者于6天前夜班回家突感全身不适,发热伴双侧腰酸,稍有畏寒、咽痛,无鼻塞、流涕、咳嗽。入院前三天体温升至39.8°C~40.3°C,畏寒明显,时有寒战。并出现尿痛、尿频、尿急,腰酸加剧。曾由厂医肌注青、链霉素,症状未能缓解,昨去妇儿医院诊治。查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2~3/HP。血常规白细胞19.3×109/L,中性0.89,以“泌尿道感染”转来本院,昨夜门诊留观,给予氨苄青静滴等治疗,今日收入病房。
患者平素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上述类似发作史
体检:
T38.8°C,P100bpm,R20次/分,Bp130/80mmHg。急性病容,神清,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两侧中输尿管点压痛点阳性,下输尿管点及膀胱区无明显压痛,麦氏点无压痛,二侧肾脏未及,腰肋角压痛不明显,肾区轻度扣击痛。脊柱四肢无殊,神经系统阴性。
实验室检查:
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尿路感染有关
1.青霉素类
有过敏反应、局部刺激,超大剂量应用可出现青霉素脑病。出现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及H1受体拮抗药对症治疗。
2.头孢菌素类
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过敏性休克处理同青霉素。有肾毒性,第一代明显,应避免与高效能利尿药合用;长期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和凝血障碍。凝血障碍可用维生素K防治。
3.氨基苷类有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等。
4.喹诺酮类
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关节损害、结晶尿、肝损害、心脏毒性等。孕妇、未成年人禁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5.磺胺类药
泌尿系统损害,可大量饮水或同服等量碳酸氢钠。胃肠刺激,饭后服用可减轻。与TMP合用可减少耐药性产生。维生素B6可防治周围神经炎。其他有过敏反应、造血系统抑制等。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