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行业动态网站新闻

为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鼓励中药创新研发,加快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标准体系,药品审评中心自2018年起启动了12个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工作。同时,为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国药监〔2018〕28号)的实施,引导加强和规范中药材、饮片、制剂的质量管理,药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撰写了《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药原料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1-3)。现上网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您的反馈意见可通过邮件反馈给我中心。

联系人:陈浩

Email:zyyxzdyz@cde.org.cn(“中药药学指导原则”拼音首字母缩写)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19年6月28日

附件1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1

二、基本原则1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1

(二)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控2

(三)根据中药材特点开展研究2

三、主要内容3

(一)基原的确定3

(二)产地的选择4

(三)种植与养殖5

1、重视种子种苗的质量5

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5

3、种植养殖过程的研究6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7

1、中药材采收7

2、中药材产地加工8

(五)包装与贮藏8

1、规范中药材包装及标签9

2、研究贮藏条件及复检期9

(六)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9

1、性状10

2、鉴别10

3、检查11

4、浸出物12

5、含量测定12

6、指纹图谱/特征图谱12

四、参考文献13

五、附录14

六、著者18

一、概述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科学理念,针对基原、产地、种植养殖过程、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贮藏及质量标准制定等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目的是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追溯管理体系,规范中药材生产,确保中药材安全和质量稳定,以满足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需要。

本指导原则主要为中药新药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已上市中药、天然药物等可参照。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

(二)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控

(三)根据中药材特点开展研究

应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点进行质量研究。在尊重药用植(动)物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影响中药材质量波动的关键因素和风险控制点,建立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质量回顾性分析(如:中药材生长过程中典型图片和关键质量指标的变化对比、农药使用管理和回顾性抽检等),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同时,针对中药材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基原混淆、农药残留、虫蛀、霉变、腐烂等,应建立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源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应尽早开展种植养殖研究,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新药上市生产一般不以源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中药材为原料。

三、主要内容

(一)基原的确定

基原准确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的基础。应明确中药材的原植(动)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及药用部位。对于多基原中药材,一般应固定其中一个基原,如确需使用多个基原的,应提供充分依据。种植养殖药材有明确品种的,一般应说明品种信息。矿物药应明确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以及主要成分。

(二)产地的选择

产地选择应了解中药材的生长习性,根据产地考察结果,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和传统习惯选择中药材的产地,鼓励以传统道地产区作为中药材产地。中药材种植也可选择中药材适宜生长区内,生态环境与传统道地产区相似的地区。

产地一般可表示为生态环境相似的特定中药材生长区域,产地的面积大小应根据所产中药材质量变化情况而定,同一产地内所产中药材的质量一般应相对稳定。为保障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供给,选择产地时还需考虑是否具备大规模种植养殖条件等。如能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相对稳定,可以选择多个产地。

(三)种植与养殖

1.重视种子种苗的质量

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3.种植养殖过程的研究

鼓励开展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养殖研究。探索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形成的规律,研究提升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技术和调控机理。中药材质量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查找原因,追溯种植过程中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和其它投入品使用情况等。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

1.中药材采收

2.中药材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一般可遵循传统经验,并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和制剂需要研究确定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明确关键工艺参数。鼓励采用有科学依据并经生产实践证明高效、集约化的产地加工技术。产地加工过程中应避免由于操作不当或器具质量问题造成中药材的二次污染或质量下降,不得掺杂、掺伪、增重和人工染色等。

(五)包装与贮藏

中药材的包装与贮藏对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药材的包装应能够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并便于流通。包装上应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标签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中药材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贮藏条件,保障中药材质量的稳定。一般将同一种源、同一产地、同一采收期的质量相对稳定的药材作为一个批次。中药材的批号应能反映其采收期信息。

1.规范中药材包装及标签

2.研究贮藏条件及复检期

贮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防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发生。使用的熏蒸剂不能带来质量和安全风险,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性熏蒸剂;除有传统加工习惯的特定中药材外,其他中药材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一般不使用硫磺熏蒸。有特殊贮藏要求的中药材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药材标准的规定。应研究规定中药材的复检期。

(六)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制剂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应体现中医药特点,反映特定中药材的质量属性,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传统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已有法定标准的中药材一般应符合法定标准的要求;没有法定标准或已有的法定标准尚不能满足中药材质量控制要求的,应研究建立或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所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鼓励采用多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材的整体质量,研究建立多个有效成分、指标成分、大类成分、浸出物、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等方法综合反映中药材质量。应结合中药材生产过程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和中药材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对以下项目进行研究,制定中药材内控质量标准,更好地满足中药制剂的需要。

1.性状

应根据中药制剂用中药材的实际情况客观描述中药材的形状、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味道、气味等。

2.鉴别

3.检查

应加强对毒性中药材所含毒性成分的基础研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科学合理的质控指标及限度要求。

4.浸出物

浸出物是反映中药材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研究建立浸出物的检测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与制剂提取相同的溶媒测定浸出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限度。

5.含量测定

6.指纹图谱/特征图谱

四、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5年.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

3.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2018年.

5.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201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号、第1586号、第2032号、第1745号、第2445

号、第2567号。

7.ISO/DIS22258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terminationofPesticideResiduesinNaturalProductsbyGC

8.ISO18664:2015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terminationofheavymetalsinherbalmedicinesuse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9.ISO/DIS22283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terminationofAflatoxinsinnaturalproductsbyLC-FLD

五、附录

(一)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42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胺苯磺隆单剂、甲磺隆单剂、百草枯水剂、胺苯磺隆复配制剂、甲磺隆复配制剂、三氯杀螨醇。

(二)限制使用农药名录(2017版)

定点经营(22种):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磷化铝、硫丹、氯化苦、灭多威、灭线磷、水胺硫磷、涕灭威、溴甲烷、氧乐果、百草枯、2,4-滴丁酯、C型肉毒梭菌毒素、D型肉毒梭菌毒素、氟鼠灵、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

(三)农药残留标准(ISO/DIS22258)

英文名中文名建议最大残留限量

(mg/kg)

Acephate乙酰甲胺磷0.1

Alachlor甲草胺0.05

Aldrinanddieldrin(sumof)艾氏剂和狄氏剂0.05

Azinphos-ethyl益棉磷0.1

Azinphos-methyl保棉磷1

Bromophos-ethyl乙基溴硫磷0.05

Bromophos-methyl溴硫磷0.05

Brompropylate溴螨酯3

Chlordane(sumofcis-,trans-andoxychlordane)氯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和氧氯丹总和)0.05

Chlorfenvinphos毒虫畏0.5

Chlorpyriphos-ethyl毒死蜱0.2

Chlorpyriphos-methyl甲基毒死蜱0.1

Chlorthal-dimethyl氯酞酸甲酯0.01

Cyfluthrin(sumof)氟氯氰菊酯0.1

λ-Cyhalo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1

Cypermethrinandisomers(sumof)氯氰菊酯1

DDT(sumofo,p'-DDE,p,p'-DDE,o,p'-DDT,p,p'-DDT,

o,p'-TDEandp,p'-TDE)滴滴涕(总和)1

Deltamethrin溴氰菊酯0.5

Diazinon二嗪磷0.5

Dichlofluanid抑菌灵0.1

Dichlorvos敌敌畏1

Dicofol三氯杀螨醇0.5

Dimethoateandomethoate(sumof)乐果和氧化乐果0.1

Dithiocarbamates(expressedasCS2)二硫代氨基甲酸酯2

Endosulfan(sumofisomersandendosulfansulfate)硫丹(异构体及硫酸硫丹总和)3

Endrin异狄氏剂0.05

Ethion乙硫磷2

Etrimphos乙嘧硫磷0.05

Fenchlorophos(sumoffenchlorophosandfenchlorophos-oxon)皮蝇磷(皮蝇磷和氧皮蝇磷总和)0.1

Fenitrothion杀螟硫磷0.5

英文名中文名建议最大残留限量(mg/kg)

Fenpropathrin甲氰菊酯0.03

Fensulfothion(sumoffensulfothion,

fensulfothion-oxon,fensulfothion-oxonsulfonandfensulfothion-sulfon)丰索磷(总和)0.05

Fenthion(sumoffenthion,fenthion-oxon,fenthion-oxon-sulfon,fenthion-oxon-sulfoxid,fenthion-sulfonandfenthion-sulfoxid)倍硫磷(总和)0.05

Fenvalerate氰戊菊酯1.5

Flucytrinate氟氰戊菊酯0.05

τ-Fluvalinate氟胺氰菊酯0.05

Fonophos地虫硫磷0.05

Heptachlor(sumofheptachlor,cis-heptachlorepoxideandtrans-heptachlorepoxide)七氯(总和)0.05

Hexachlorbenzene六氯苯0.1

Hexachlorocyclohexane(BHC)(sumofisomersα-,β-,δ-,ε-)六六六(总和)0.3

Lindane(γ-hexachlorocyclohexane)林丹(六六六)0.6

Malathionandmalaoxon(sumof)马拉硫磷和马拉氧磷1

Mecarbam灭蚜磷0.05

Methacriphos虫螨畏0.05

Methamidophos甲胺磷0.05

Methidathion杀扑磷0.2

Methoxychlor甲氧滴滴涕0.05

Mirex灭蚁灵0.01

Monocrotophos久效磷0.1

Parathion-ethylandparaoxon-ethyl(sumof)对硫磷和对氧磷0.5

Parathion-methylandparaoxon-methyl(sumof)甲基对硫磷和甲基对氧磷0.2

Pendimethalin二甲戊灵0.1

Pentachloranisol五氯甲氧基苯0.01

Permethrinandisomers(sumof)氯菊酯1

Phosalone伏杀硫磷0.1

Phosmet亚胺硫磷0.05

Piperonylbutoxide增效醚3

Pirimiphos-ethyl嘧啶磷0.05

Pirimiphos-methyl(sumofpirimiphos-methyl

andN-desethyl-pirimiphos-methyl)甲基嘧啶磷4

Procymidone腐霉利0.1

Profenophos丙溴磷0.1

Prothiophos丙硫磷0.05

Pyrethrum(sumofcinerinI,cinerinII,

jasmolinI,jasmolinII,pyrethrinIandpyrethrinII)除虫菊素3

Quinalphos喹硫磷0.05

Quintozene(sumofquintozene,pentachloranilineandmethyl

pentachlorophenylsulfide)五氯硝基苯1

S-421八氯二丙醚0.02

Tecnazene四氯硝基苯0.05

Tetradifon三氯杀螨砜0.3

Vinclozolin乙烯菌核利0.4

(四)重金属标准(ISO18664:2015)

每1000g含重金属铅(pb)不得超过10mg,重金属砷(As)不得超过4mg,重金属镉(Cd)不得超过2mg,重金属汞(Hg)不得超过3mg。

(五)黄曲霉毒素标准(ISO/DIS22283)

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G1、B2、B1之和不得过10μg。

六、著者

《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七、附件

《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附件

一、起草背景

二、起草过程

根据《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修订工作规范》,遴选出起草组专家包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的一线专家。

2019年6月14日再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就修订稿提出意见并修订,经CDE中药民族药药学部进一步讨论修订,并电邮征求专家认可,形成了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思路

(一)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主体责任意识

(二)尊重中医药传统经验,同时鼓励采用合理新技术

(三)树立中药材全过程管理和风险管控的科学理念

中药材生产链长,影响因素多。基原、产地、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环节都影响着中药材质量。鼓励参照GAP要求对中药材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并基于风险管控的科学理念,加强对中药材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的质量控制,并定期进行质量回顾性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做好针对性防范措施。

(四)加强质量研究,保证中药材质量基本稳定

应结合制剂特点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安全性研究,重点加强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等外源性污染物和毒性成分的研究和质量控制。鼓励采用多指标、多手段的质控方法和整体质量控制,必要时应建立相应的内控标准,作为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辅助手段。中药材具有天然属性及生物多样性,质量易波动,差异较大。应研究和掌握导致中药材质量波动的关键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固定基原、固定产地、药材混批等以保证同一中药制剂的药材质量基本稳定可控,并保证生产用药材和临床试验用药材的质量应基本一致。

(五)鼓励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

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中药材的信息追溯体系。包括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全过程的信息追溯。通过追溯体系的建立,减少药材质量控制风险和过度检验。例如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记录、追踪和检测等信息,可为中药材质量标准中是否需要制定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等检查项目提供参考。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中药材的名称。本指导原则依据《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法》采用“中药材”表述,与“药材”概念一致,同时包含少数民族用药材、天然药物用药材等含义。

(二)关于农药的要求。“农药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考虑目前用于中药材的农药登记数量与中药种植养殖实际需求有较大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药的使用和管理,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关于农药禁限用名单及更新情况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由于农药的种类繁多,检测方法各异,故在指导原则中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三)关于野生药材的质控。如新药用中药材为野生药材,应保证基原的准确,易混淆药材、难以确定基原的中药材一般应由行业专家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药用植(动)物鉴定;采集时应避免易混淆中药材与其他植物的混采混收,此外,应加强对采集人员的培训。上述要求针对以往的薄弱环节,对野生药材的源头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关于产地及批次。考虑到目前对于药材产地及药材批次的认识比较混乱,在指导原则中对产地及批次进行了说明。以药材质量相对稳定为核心,为今后的产地变更及不同批次药材质量比较研究提供基础。

(五)关于中药材质量标准。为满足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需求,应在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内控质量标准的建立,更好地从源头进行关键质量指标的控制。指导原则强调基原鉴别的准确性,必要时提供专家鉴定报告。中药材的内控标准应针对易混淆的基原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必要时与伪品进行对照。此外,指导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除易污染药材外,药材中外源性污染物的检查方法一般可仅列入药材内控标准,供定期检验或监督检验用,不必批批检验。对于按GAP规范化种植养殖或已建立较好质量追溯体系及安全性保障措施的中药材,如外源性污染物的残留数据能说明其安全性的,质量标准中可不建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和未使用的农药、兽药、硫磺等的检查项”,以鼓励规范化种植,并减少农残等外源性污染物批批检验的负担。

THE END
1.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为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品分析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确保生物样品分析数据质量,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组织修订了《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品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请于2024年12月18日前填写意见反馈表并发送至邮箱wangying@cfdi.org.cn,邮件标题请注明“药物临床试验...http://www.gcpunion.org/web/static/articles/catalog_5b6a8512672b929301677d4e8e0900d6/article_2c9180949279d70c01934200547f0089/2c9180949279d70c01934200547f0089.html
2.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是指将原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适宜剂型的过程,应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及剂型特点,结合提取、纯化等工艺,以达到“高效、速效、长效”, “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和“生产、运输、贮藏、携带、使用方便”的要求。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中药、天然药物剂型选择的依据、制剂处方设计、制剂...http://www.boenmall.com/nd.jsp?id=63
3.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5个技术指导原则.doc兽用中药、天然药物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 324853650 \h 17 一、基本原则 324853651 \h 17 二、命名细则 324853652 \h 17 (一)药材命名 324853653 \h 17 (二)饮片命名 324853654 \h 18 (三)提取砌命名 324853655 \h 18 (四)成方制剂命名 324853656 \h 18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231/5230212300002213.shtm
4.《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2020)3.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指。包含以下情形: .1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3.2 4.同名同方药。指通用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与已上市中药相同,且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不低于该已上市中药的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天然药物参照中药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312/00/78882839_1021133773.shtml
1.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品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4年第33号) 为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开展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https://www.zyqjg.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38
2.2024.06.20《清单》列出了15个具有引领示范性的、有发展潜力的、针对工作痛点的、需求较为迫切的应用场景,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监管领域的研究探索,以促进人工智能与药品监管深度融合为主线,规范和指导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应用,引导资源聚焦,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药监系统;同时也为其他科研机构、技术公司和药品企业...https://3g.dxy.cn/bbs/topic/51171232
3.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原料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实用农业技术新浪财经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原料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 一、 概述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的原料包括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和有效成分。为保证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应对原料进行必要的前处理。 原料的前处理是指原料的鉴定与检验、炮制与加工。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synyjs/20120507/163612006607.shtml
4.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总畜牧技术信息服务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总(截至2024年3月22日) 序号 名称 文件/公告号 1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农业部公告第1596号 2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农业部公告第1596号 3 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原则 ...https://xmj.luohe.gov.cn/index.php?c=show&id=1705
5.关于印发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4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为科学规范和指导药物研究工作,保证药物研究质量,国家局组织制定了《抗HIV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手性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4个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1.抗HIV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https://www.ouryao.com/thread-242989-1-1.html
6.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附件3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药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保障药品质量可控。研究者应根据中药新药的处方组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2359478.html
7....绞痛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为科学规范和指导中药、天然药物临床研究工作,保证研究质量,国家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https://www.66law.cn/tiaoli/65377.aspx
8.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为促进中药、天然药物研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 新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 一https://www.med66.com/new/201202/yc201202217440.shtml
9.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的生殖毒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动物生殖毒性试验中动物、给药剂量、给药方法、试验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试验方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及评价要求;以及所涉及的科学原理与背景。 二、基本原则 https://www.canbigou.com/d/427.html
10.生产兽用中药天然药物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兽药公司核心提示:兽药通用名称是兽药的法定名称,也是兽药质量标准中收载的名称。为了使兽用中药、天然药物的通用名称更科学、明确、简短,使每个...https://xinm123.nfncb.cn/html/veterinary/39529.html
11.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全文)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对已上市中药拟变更生产工艺开展研究,是对《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完善。申请人应当根据生产工艺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开展相应的研究。 已上市中药的工艺变更包括:生产工艺路线、方法、参数等变更。中药生产工艺变更可能涉及药材...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7-9/15051866739797.html
12.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制剂申请临床试验、上市许可、上市后变更等研究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中药制剂中间产物、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亦可参考本技术指导原则。 二、基本原则 (一)试验设计应当科学合理 根据研究对象特点,结合中药制剂注册申请的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研究目标,进行试验设计。 https://www.zjitcm.com/info/details/2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