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相关知识微生物灭菌细菌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即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高等,本文内容只重点介绍三类。

二、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除了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这一基本特征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也是与众多生物不同的。

(一)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十分惊人的。一滴水,一颗土粒往往都是一个微生物“社会”。其中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脏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

三对足能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生物的密集度之大。微生物的各类也很可观,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就有10万种左右。

(二)分布广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在辽阔的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有些微生物能够在异常的条件下生存,例如耐酸菌能在10%的硫酸溶液中生活,嗜热菌能在温度高达98℃以上的温泉中生活,有的甚至在高达200~300℃的深海火山口附近也能活动,嗜盐菌在含盐量高达23%~25%的死海里,甚至30%的摘录化钠溶液中和盐块上存活,显然这是一般生物所望尘莫及的。

(三)繁殖迅速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也是同样惊人的,比高等动植物快得多,有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次,例如大肠杆菌,1个细菌经20分钟就分裂成2个,每小时可分裂3次,这样,1个细菌繁殖3代就产生8个细菌。即:

1小时=8个

2小时8×23=64个

3小时64×23=512个

4小时512×23=4096个

24小时1×272=4.7*1021

三、常见的微生物

(一)细菌

细菌是能够独立地进行生长繁殖的单细胞生物,种类很多,大小不一,平均约1.0μm,用显微镜放大1000倍,也只有1.0mm大小,所以肉眼看不见。

细菌的形态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球菌

单独存在时呈球形,按其分裂的方式和分裂后的排列,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菌体直径约0.5~1.0μm。

2.杆菌

菌体呈杆状或近似杆状。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有的粗短近似球菌,称为球杆菌;有的杆菌一端膨大似棒状,称为棒状杆菌;有的排列成链状,称为链杆菌;有的生长成侧枝,称为分枝杆菌。大部分杆菌长约2.0~3.0μm,宽0.5~1.0μm,病原细菌中杆菌的种类最多。

3.弧菌和螺菌

菌体呈弯曲或螺旋状,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为弧菌,如霍乱弧菌;有数个弯曲较为坚韧的为螺菌,如鼠咬热螺菌。

(二)病毒

病毒是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而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和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原始生物。病毒的形态多数呈球形,少数呈杆状或砖块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多数呈蝌蚪状,平均大小只有0.1μm,比细菌约小10倍,最小的病毒只有0.01μm,接近蛋白质分子。病毒大多能通过滤菌器,故俗称滤过性病毒。

(三)真菌

真菌是体积最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如使衣物、食品发霉的霉菌,酿酒或发醇面粉的醇母菌都是真菌。病原真菌也较常见,如皮肤浅表的癣菌。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1小时即被杀死。真菌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单细胞真菌通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通称为霉菌。

四、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有的细菌除具有上述基本结构外,尚有某些特殊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等。

1.荚膜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μm)称为荚膜。荚膜中含有大量水分,荚膜对菌体有保护作用,可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芽胞

某些细胞生长到一定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对细菌生长不利时,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胞,如下图所示,芽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胞。芽胞外部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抵御外界不良的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为强,没有形成芽胞的细菌,在70℃以上就逐渐死亡,而芽胞却能抵抗100℃或更高一些的温度。因此,杀死芽胞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的芽胞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胞为标准。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

1.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无性二分裂法,即一个细菌分为二个,二个分为四个,如此继续下去。球菌由于沿着一个平面或几个平面,故呈链状、葡萄状、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等状态;杆菌一般沿横轴分裂。

大部分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若保持此速度繁殖10小时后,一个细菌可以繁殖10亿个。细菌繁殖虽然如此迅速,但它是受各方面因素所制约,决不能无限制地繁殖下去。

2.生长繁殖的条件

1)水

细菌的生长繁殖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本身含有的许多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转化成简单物质,然后加以吸收利用。水是细菌生活所不可缺水的物质。

2)碳和氮化合物、无机盐等

这些是细菌营养所必须的物质。

3)气体

氧、二氧化碳和氮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菌必须有充分的氧气供应才能生活,称为需氧菌,如结核杆菌;另一类则恰相反,要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生活,有氧存在反而对它们生长不利,称为厌氧菌,如破伤风杆菌;大多数但致病菌处于这两者之间,有氧无氧都生活的则称为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

(4)酸碱度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为pH7.2~7.6。

(5)温度

根据细菌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及嗜热菌。一般病原菌的适宜温度基本与人类体温相同,因而实验室培养细菌均采用37℃。(霉菌25℃)

3.代谢产物

细菌在生长繁殖中,可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有的分泌到菌体外面,有的包含在菌内,有一些代谢产物对人体有益,如抗生素、维生素等;但有一些代谢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如热原等,这些产物一旦进入机体可以致病或使体温升高。

六、外界环境中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温度和化学因素

温度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极大,将在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中讲述。

2.pH值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中性繁殖最快。

3.湿度

温度可以促使细菌生长,特别对霉菌繁育更快。因此防止湿度过大对于避免染菌霉败有一定的作用。

水的活度对细菌生长的重要性,提高食品成分结合水分能力从而改变水活度。

4.渗透压

微生物的细胞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可以透水,但对于其他物质的透过则有选择性,低渗药液可使细胞膜膨胀,但高透药液可使细胞内水分渗出而处于脱水状态。所以一般微生物在浓盐溶液或浓糖溶液中不易生长繁殖,就是由于细菌细胞内水分渗出而脱水的缘故。如蔗糖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单糖浆含蔗糖85%,为其等渗浓度9.25%的9倍多,却能保持不长菌;若浓度不够,容易长菌败坏。

七、有关名词解释

灭菌系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使之完全无菌。

消毒系指仅仅杀灭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为传染源。

抑菌即抑制微生物繁殖体的生长及其繁殖。

防腐系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系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八、物理灭菌法

(一)加热灭菌法

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酶、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加热灭菌又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主要是因湿热灭菌时,有水分存在,蛋白质容易变性。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润湿,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干热灭菌法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二)紫外线灭菌法

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53.7nm。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因此本法适用于照射物体表面之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不适用于药液的灭菌、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发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开启紫外线灯1~2小时,关闭后人才进入洁净室。如果必须在人进去后仍要开紫外线灭菌,则人的皮肤及眼睛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一般在6~15m3的空间可装置30瓦紫外线灯一盏,离地面2.5~3m为宜。

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2、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倍。

3、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5、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

灭菌方法的验证采用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生物指示剂多用枯草芽孢杆菌。

(三)微波灭菌法

微波是指频率在30~3000MHz之间的电磁波。水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的磨擦而生热,且升温迅速,靠热力而灭菌。在数十秒至几分钟之内可达100~150℃,并全部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另外,固体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丸剂、散剂、胶囊粉等)也含少量水分,微波能穿透到固体内部,由表至里被均匀加热,而起干燥、灭菌的作用。多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灭菌,有望用于注射液的灭菌。但可能对某些药品的PH值、含量、颜色有影响。

(四)辐射灭菌法

辐射灭菌是应用γ射线、β射线杀灭细菌的方法,又称电离辐射,前者由钴-60或铯-137发出,穿透力强;后者由电子加速器产生,带电荷,穿透力弱,灭菌效果差。

九、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系指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同一种化学药品的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能起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可能是: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死亡,或与酶系统结合影响代谢,或改变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常用的方法有消毒剂消毒法和化学气体灭菌法等。

(一)消毒剂消毒法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化学消毒剂大多仅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而不能杀死芽孢,能控制一定范围的无菌状态。可将消毒剂配成适宜浓度,采用喷淋、涂擦或浸泡等方法对物料、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1%~0.2%苯扎溴铵溶液、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但要注意其浓度不要过高,以防止化学腐蚀作用。洁净室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手套)在环境验证及日常生产时,应定期清洁并用消毒剂喷洒,无菌室用的消毒剂必须在层流工作台中,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方能使用。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系指利用化学药品的气体或产生的蒸汽进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杀菌的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可应用于工衣灭菌、不耐加热灭菌的药品、医用器具、设施、设备等的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系统,主要有下列四项互相制约的重要因素影响灭菌效果:

因为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物质,明火可以引起燃烧,同时由于气体分解还可能引起爆炸,环氧乙烷灭菌中应十分注意安全问题。

2.甲醛等蒸汽熏蒸法

采用甲醛、丙二醇或过氧醋酸等化学品,通过加热产生蒸汽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1)、计算房间体积,按10g/m3的比例称出甲醛。

(2)、将甲醛倒入甲醛发生器或加热盘或烧杯中,并放好加湿用水,必要时还需加入高锰酸钾(2~3g/m3),然后加热(甲醛发生器用蒸汽加热,加热盘或烧杯用热水盛入其中加热)使其蒸发成气体。

当相对湿度在65%以上,温度在24~40℃时,甲醛气体的消毒效果最好。

THE END
1.细胞细菌,病毒,蛋白质的直径,微观世界的尺寸细胞、细菌,病毒,蛋白质的直径,微观世界的尺寸 光镜结构指在光镜下能被分辨的微细结构:如细胞核,核仁,细胞质等,常用长度单位微米(micrometer, μm)来度量。 电镜结构又称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是指在电镜下才能分辨的细微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常用纳米(nanometer, nm)来度量。 https://www.jianshu.com/p/081f95b6dcac
2.细菌有没有细胞核,病毒呢?病毒细菌真菌 有无细胞核? “细胞核”是针对“细胞”而言,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也就没有细胞核;细菌、真菌都为细胞结构,所以具有细胞核啦,他们区别在于细菌属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的细胞核”(注意不是没有细胞核)又称为“拟核”,而真菌属真核微生物,具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明白没? 2340...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17305b8fd944fed41f5b5afb38b12ba7.html
3.病毒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这样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斑,这些圆斑由无数个噬菌体粒子组成的群体,称为噬菌斑。 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也会形成类似噬菌斑的动物病毒群体,称为空斑。 https://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3290.htm
4.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细胞核B.有无细胞壁C.有无遗传...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解答解:A、病毒与细菌都没有细胞核,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壁,细菌有细胞壁,但是这不是二者的主要区别,B错误; C、病毒与细菌都具有遗传物质,C错误; ...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656d45e788dd834ccb8194fa9928bcf6
5.如何辨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CRP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感染诊断指标之一。CRP已被证实可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时CRP升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升高幅度一般比革兰阳性菌感染高;病毒感染时,CRP正常或呈现低度升高,通常不超过50mg/L,极少超过100 mg/L。https://www.hntv.tv/rhh-9678793728/article/1/1792503167032721409
6.细菌和病毒有何不同首先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主要是能不能够独立的生存。细菌大多数有完整的酶系统,而且有完善的细胞结构,脱离宿主细胞一般能够独立的生存。而病毒没有传统细菌的DNA结构,病毒通常有宿主,通过宿主的寄生来进行生存和繁延,一旦脱离了宿主细胞就无存在的价值,病毒变形能力很强https://m.miaoshou.net/mip/voice/8NjDMenYn29oJYBl.html
1.如何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人类细菌感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已成为目前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https://commercial.dxy.cn/article/857011
2.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及其功能: 细菌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包绕在细胞膜外一层坚韧膜状结构。厚10~80(nm) 化学组成:肽聚糖(粘肽) 聚糖支架: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借助β-1,4糖苷键相互连接组成。 四肽侧链:与聚糖支架上的胞壁酸分子连接。 五肽交联桥:https://www.med66.com/web/weishengwuxue/dp1501205825.shtml
3.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结构: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存在细胞壁与细胞器,可以自行复制、繁殖,而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器与细胞壁,核心为核酸,即遗传物质,外周是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不能自行繁殖,需要在活细胞里进行复制、繁殖;2、大小:细菌的个体比较大,通常不能通过滤器,而病毒...https://m.cnkang.com/video/article/FAEE47h0FJ.html
4.细菌,病毒,单细胞生物,这些有什么区别啊?请简单分类说下,解答一 举报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还有原生生物,其他出细菌外的原核生物等等病毒不属于细胞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指除了动物,植物,以外的所有生物,范围最广浮游生物通常指形态较小的原生生物,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顾名思义,只有一个细胞,不特指某种生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62d4dc98ece169138fe8f4ce78ecc20.html
5.什么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何异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二、病毒与细菌有何异同? 细菌也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但是病毒和细菌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1)病毒比细菌的结构更特殊。细菌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比病毒复杂得多。多数细菌是一个单个的细胞,它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能够独立生活和繁殖。而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微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026755
6.病毒与细菌的区别有哪些一、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可以用微测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形态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种;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或毫微米为单位,形态多呈球形或近球形。 二、增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进行无性繁殖,通过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完整的细胞来繁殖;而病毒一般依赖于细胞内的代谢和复制机制,以病毒核酸分子...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2899df99f3932c8193d30ba21db761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