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审计防范
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
(一)会计造假概述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
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
(1)资产不实。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资产高估的主要行为手段包括:第一,将当期确认的费用进行资本化管理,进而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中。第二,对于低估的资产,应该计入到减值准备或者摊销中,在进行计提和摊销折旧,将具体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处理。第三,虚构企业资产项目,例如虚增应收账款项目等。
(2)负债不实。第一,虚增负债,当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确认负债时,将债务重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虚假处理,进而使企业高估负债的情况,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纳税义务等。第二,虚减负债,例如,企业随意更改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科目对冲等。虚减负债在一定成为上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做出的行为。
(3)利润不实。第一,虚增利润,例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制造虚假收入、少计费用或者不计费用的情况等,通过增加减少收入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利益。第二,虚减利润,例如不按照实际的确认条件来实现确认收入,进而有意隐瞒成本费用的支出等,通过虚减例如而减少相应的税收。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是上市公司造假的最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主要受利益的驱动而行使的行为,主要的利益驱动包括:第一,为了在此进行融资;第二,为了提高或者为稳定股票价格,实现控股的趋势;第三,为了银行的债务资金;第四,为了进一步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属于一种债务融资。然而,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并不是为了参与造假的行为,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驱动和生存的压力里,会计师事务所多面对的优质客户就是指上市公司来说的,因为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强的造假供给,使得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一条战线的关系,维持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这也在明确的说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现象。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我国,普遍存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所以会计人员受利益的诱惑往往失去了控制自我的能力,失去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而做出了违反法律道德要求的事情;有的会计人员则为了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追求名利,在道德观念上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做出了违反工作要求的事情,进而是会计信息严重出现了失真的情况。此外,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还因为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失去了内部管理的能力,出现了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果一些企业在财产上缺乏相应的管理,那么将会导致有帐无物的情况,也有可能会造成有物无账的现象。
(三)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不对称
(一)虚构交易事实
每年的年中和年末都是检查财务报表的时候,适当的时候进行公开财务报表,一些在财务报表上做了手脚的公司就出现了寝食难安的状态,不得不到处找人来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2011年,对于上市公司的处查,其中违规事件占40%,主要常见的会计造假包括虚构销售对象、虚开发票和出库单以及混淆会计科目等现象。
(二)不规范的会计核算
1、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不同的费用核算方式来看,借款费用可直接归类为资本化管理,也是是费用化管理,一些上市公司不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为所欲为的处理借款费用,是他人谋取利益。
2、不提或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资产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的情况,同时也面临着减值准备的压力,计提折旧也是面临重要压力之一。
3、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提前确认收入和费用,以及提前确认成本费用,都是上市公司极力想掩盖的实施,也是财务报表所常用的粉饰方式。
(三)掩饰交易或事实
掩饰交易或事实最常使用的会计造假方式就是针对重大事项极力掩盖和隐瞒的事实。2001年,受到相应处罚的上市公司中,没有被重大事项披露的公司具有数十家,占总体上市公司的15%左右。
第一,关联交易。所谓关联交易,就是针对子公司和总公司的资产购销以及资金的往来进行承担其过程的交易。如果在关联交易的过程中出现了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要及时的公开市场价格,并在不影响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