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量目标的建立及其实现的策划,有助于组织在达成目标方面的一致性。组织需在过程或各职能级别中设立适宜的质量目标,以确保企业战略和质量方针的实施以及目标的可行性。
1
质量目标的内容
这个职能,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业务职能和管理职能,如设计、采购、培训等设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组织的职能质量目标与组织的职能战略相结合,既要满足总体战略的需求和支撑战略的发展,又要与战略保持一致。制造行业通常要考虑市场营销战略、产品与技术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运营战略、财务战略、信息化战略、质量战略、品牌战略等。
2、不同层次的质量目标
根据组织纵向的层次分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等质量目标;也可以分为总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等。组织目标设计宜采用SMART原则,下一层级质量目标要支撑上一层级质量目标。在此我们借用某企业研发部门的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展示职能(研发)、不同层次(部门)质量目标的内容和要求,见案例1。案例1,某企业研发部门2012年“绩效目标考核责任书”。
①考核经营周期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②2021年公司战略目标。见下表。
③绩效指标(质量目标)见下表。
3、过程质量目标
对制造业来说,常见的有“采购、设计与开发、销售、生产(各工序)、设备维护、管理评审、内审、物流(仓储、配送)、售后、培训”等过程,这些过程质量目标的水平和实现程度,决定了过程绩效以及各个过程预期的输出,影响着组织的整体绩效。
ISO9001:2015版标准对过程质量目标提出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些组织往往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忽视过程质量管理,结果欲速则不达。
2
如何制定质量目标?
首先,要明确公司存在什么问题,知道公司的强项和弱项,针对目前现状和市场未来的前景来制定公司目标。我们可以通过顾客投诉、质量审核的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出现的情况、纠正或预防措施等等来发公司存在的问题,找出公司的弱项。
第二,根据问题点设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所谓可测的,一个是定量测量,另一个是定性测量。定量测量采用数据测量,而定性测量采用“好、较好、一般、差”等词测量。如生产经营部门的合同履约率可采用定量测量:保证合同履约率100%。而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能力可采用定性测量:保证每台施工设备性能完好。但对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定量。即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法可以确定一个量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现程度。
第三,应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与展开。公司级的质量目标一经制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实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展开。在展开时,上一级的措施,往往就是下一级的目标,从而使质量目标纵到底横到边,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质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
第五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要进行验证。在质量目标监视和测量活动中,要检查各部门为完成质量目标制定的计划、措施是否落实,要特别注意检查各部门实施质量目标的时效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更好的实施P、D、C、A循环,保证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
3
有效的质量目标必须遵守SMART原则
S—明确的(Specific):目标必须是有方向性,清晰的,具体的。比如:不能说“把公司做大做强”,而是说“提高销售收入”或“提升产品质量”。因为前者相对不够清晰,适合于做为公司的发展口号,而后者相对具体、明确。质量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以传达给各部门的。
M—可度量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量化,有数据衡量的。比如:不能说“我们的目标是质量管理在今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而是说“我们今年投诉率降低到3%,明年目标是1%”。因为前者是无法衡量和考核的,而后者可度量,便于考核。
A—可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有一定挑战性,并能够实现的。有的公司在制定目标时,要么很容易实现,要么比登天还难,这样的目标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比如:一个旅游公司的年度目标是零投诉。我认为这个只能做为公司的追求方向,因为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如果改为:客户投诉率从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十,这样就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无论企业的老板、高管、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都应遵循SMART原则,这样的目标才科学,才有现实意义,才便于执行,才利于企业的发展。
要想使质量目标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中起到作用,需要对质量目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这是质量策划的内容之一。
第一,确保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提供了制定和评审的框架,因此,质量目标应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采用从质量方针引出质量目标的方法,即在充分理解质量方针实质的基础上,将具体目标引出来,如:质量方针是:开拓创新,可以导出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多少种新产品;质量方针是:顾客满意,可以导出顾客投诉率应控制在多少,等等。
第二,应充分考虑企业现状及未来的需求。既不能好高骛远,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也不能不用费劲轻松实现,这样的目标都没有激励作用。应考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以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其增值效果。
第四,考虑企业管理评审的结果。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对质量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以改进质量目标,使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4
质量目标的理解与实施要点
1、质量目标的建立
(1)质量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化、可测量,对此标准简明易懂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在策划质量目标实现时,组织应确定:
——要做什么;
——所需资源;
——由谁负责;
——何时完成;
——如何评价结果。
(2)组织内设置的具有不同权限、承担不同职责和任务的部门、项目、岗位等,都有各自相应的过程,且每一过程有其预期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显性或隐性的存在于组织的过程中。
(3)建立质量目标时通常可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等方法,另外遵循设定有效目标的SMART原则,也有助于质量目标的建立。
2、质量目标的实施及管理
(1)实现质量目标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只有当经过精心策划并确定下来的各类目标都处于有效的实施之中、总体的实现趋势向好时,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才能趋于实现。
(3)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对质量目标的管理中,组织应以实用、有效、高效为原则,使得组织对质量目标的管理在复杂与简单、多层级与单层级、长期与短期等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和有效的管理。
(4)通过绩效评价可对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测量及趋势分析。在本标准的“9绩效评价”中,对组织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一需要监视和测量什么
一一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視、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