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包容我在工作中的失误,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以工作实绩回报组织的关爱。”日前,梅州市某单位负责人得知自己被免予处分后说。
近年来,梅州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深化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切实为干部撑腰鼓劲,不断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健全容错机制为干事创业树立“风向标”
与此同时,投资企业切身感受到当地在问题处理上客观公允,确实是为企业排障护航,进一步增强了投资信心,新上了一条生产线,2024年以来投入资金5800万元。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做多错多”之忧,一度让不少党员干部存在思想顾虑,担心失误被“打板子”,干工作放不开手脚。
如何既划出红线,让干部知道哪些不能做、教育引导他们不越雷池,又激励担当作为、让干部知道哪些可以做,鼓励他们放开手脚敢闯敢干?
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支持改革创新宽容失误错误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和激励保护机制,划清“可容”与“不容”的界限,大力支持改革创新,激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不断消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2023年至今,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18名党员干部予以容错纠错,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树立鲜明导向为精准执纪把好“刻度尺”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不少基层干部想干事但又怕追责问责,工作中存在着思想顾虑,梅州市指导基层运用容错纠错机制,直观明了地给党员干部标明尺度边界,更好激励干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
日前,平远县纪委监委针对反映的“某项目存在违法用地,未批先建占用土地”的问题展开调查。
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坚持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综合考量主观动机、问题性质等因素,严格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限,精准容错纠错,审慎追责问责,该容的大胆容,该纠的坚决纠。
2024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877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093人次,占比58.3%,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坚持严管厚爱为担当干部吃下“定心丸”
聚焦基建工程、乡村振兴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严肃查处廖某、林某等政商勾结、甘于被“围猎”的反面典型;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力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近期,梅州市纪委监委立案查处多名市管干部,持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坚持严管厚爱,既要对明知故犯、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决不放过,又要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后果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该区分开来的区分开,该容错的大胆容,形成鲜明政策导向。
去年,市纪委监委收到反映市某执法部门2名干部在办理涉食品安全案件中存在作风不扎实、履职不到位、执法不严的问题线索。为此,市纪委监委成立核查组,对该线索进行了初步核实,经调查发现2名干部执法处置适当、程序合规,被处罚商户也认可处罚结果,但由于工作疏忽和不细致导致文书、卷宗不够完整。
经过认真分析研判,市纪委监委认定此问题属于工作失误,未造成严重后果。鉴于他们能够配合组织核实工作,如实讲清问题,知错悔错,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市纪委监委对他们作出批评教育处理,并对该执法部门发出《关于规范案件卷宗归档的监察建议》,提出要重视案件卷宗归档工作,统一规范卷宗管理,进一步提升案件质量。
同时,市纪委监委把容错免责与澄清正名相结合,对反映明显不实、查无证据或捕风捉影的问题线索及时了结,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各级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