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药文化涵养医德医风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有着深厚底蕴和独特的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铺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底色”。医德医风是医疗行业的灵魂,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石。“两个结合”的理念在医疗卫生领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卫生健康具体实际、同中医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国智慧”,是医德医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用中医药文化的“沃土”,滋养医德医风的“根”和“魂”

中医药文化的民族精神,为涵养医德医风赋予时代“牵引力”。从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看,西方医学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思维误区,就像是在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里,只认定西方油画是唯一的美,而完全忽略了中国水墨画那独特的神韵与魅力。历史证明,医学发展不是割裂传统,而是对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赓续。中医药文化新质生产力,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所产生的具有新的特质和强大推动作用的生产力要素。中医药文化赋予医德医风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基因,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必然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医德医风建设之路。

中医药文化的人文精神,为涵养医德医风赋予文化“凝聚力”。文化是一个行业现代化最深厚的根脉,影响其价值取向与社会影响。中医药文化是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赋予医德医风极其宏阔的历史高度与深度。“大医精诚”的理念,决定了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服务患者,避免过度医疗;“仁心仁术”的道德情怀,决定了医务人员视患如亲,尊重生命,避免冷漠和歧视,实现医患的真正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决定了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调和致中”的治疗原则,决定了医务人员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共性+个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单一和片面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文化的国粹精神,为涵养医德医风赋予生命“源动力”。中医药文化是医德医风的精神源泉,不仅为其指明了道路,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分。千百年来,中医药领域涌现出无数德才兼备、医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名医大家,铸就了伟大的医学精神,锻造了医德医风的精神纽带。“悬壶济世,普救含灵”的奉献精神,指引医务人员在患者病痛之际践履救死扶伤的使命;“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习精神,指引医务人员勇于面对不断发展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品德精神,指引医务人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不为名利所动,专注于医疗服务。

用中医药文化的“清泉”,润泽医德医风的“源”和“本”

医德医风建设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医德医风建设,绝非仅仅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镜子。在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的征程中,具备科学性与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发挥着“提纲挈领”的关键指导作用。其与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因子相互融合,促使后者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淬炼出契合时代脉搏、符合时代特征、彰显时代内涵的现代医学文化。

医德医风建设让中医药文化“强”起来。文化乃医学之根基,医学的命运与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连。近代以来,在西方医学的强势冲击下,中医药文化一度陷入发展困境,生机活力渐失。而在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的过程中,助力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构成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核的重要部分重获“传承动力”,再现“时代生机”。医务人员在各个历史时期持续锻造的医学精神与职业操守,皆是对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沉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医学追求,实现了中医药文化“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的融合共存,有利于共同铸就一脉相承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医德医风建设让中医药文化“火”起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当前卫生健康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医药文化含蓄内敛,其在现代社会的“由隐至显”必须依赖特定的实践场景,而良好的医德医风正是重要的舞台。脱离医德医风的中医药现代化必然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价值元素,为现代医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明观奠定了跨越时空的启迪,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坚守正道、不改志向。据悉,在德国,中医针灸已被纳入医保范围,许多德国人会选择针灸来治疗一些慢性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开设了中医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中医人才;在瑞士,一些自然疗法中心会结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以医德医风为引领,定能让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用中医药文化的“明月”,映亮医德医风的“廉”与“洁”

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医药文化筑牢医德医风的“政治灵魂”。党是领导一切的。医德医风建设是党领导下,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医德医风建设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优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决定了以中医药文化推动医德医风建设,以中医药文化涵养医德医风,必须将“坚持党的领导”置于首要政治原则。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牢牢把握“文化主体性”,做到清正廉洁,进而促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反哺和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中医药文化浸润医德医风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是医德医风建设必须遵循的理论基础,是其得以成功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医药特有的辨证思维方法、整体观念以及人文主义精神,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医药文化交融互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中医药文化推动医德医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之同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汇聚交融,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与传统文化的主体性结合。

坚持开放包容,以中医药文化推动医德医风的“责任眼量”。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文化新篇。文化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增强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在卫生健康领域,要欢迎中医药文化“引进来”,展现“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情怀,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思维,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医学理念和技术的同时,厚植中医药文化特色与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秉性,乘势而变、推陈出新,挖掘其中蕴藏的人类文明共有精神,创造富含中国特色、彰显世界意义的文明话语,向外界展示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全方位话语塑造,强化以中医药文化推动医德医风建设的“责任眼量”。■

THE END
1.中医学里的思维定势与以偏概全因此,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想那仲景大师,若身处春夏之交,定不会拘泥于辛热之药,而是会依据四时之气,调和药性,以达治病之目的https://www.hntv.tv/news/0/1858838586675290114
2.成功揭牌王惠枫亲述中药饮片炮制背后的匠心与智慧王惠枫在揭牌仪式中发言:“他坚信通过医院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 质的服务,更好地推动中药传承工作 。”是的, 医药企业,作为中药炮制技术产业化的重要 推手,将与工作室紧密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产业化进 程。这种产学研用的结合,将极大地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http://xf.cenn.com/info/nid_197619.html
3.把好脉开好方施好治反腐倡廉把好脉 开好方 施好治 吴晓军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全党即将自上而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既形象生动,又简明扼要,将教育实践活动的要义予以高度概括。特别是“治治病”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觉与自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http://fanfu.people.com.cn/n/2013/0604/c141423-21728193.html
4.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把好脉开好方小编在本篇文章将以“把好脉,开好方”这一主题入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写好文章开头。 【示范题目】 请结合全部给定资料,以“把准脉,开准方”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http://www.fjsgwy.org/2024/0712/66174.html
1.“三味药”让干部提神振气新闻中心“三味药”让干部提神振气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新征程上有人“旌旗猎猎千帆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有人萎靡不振“躺平”,安于现状,久而久之,会生理想松懈、胡思乱想的“心理病”,会积停滞不前、畏首畏尾的“涣散病”,会染挑三拣四、满腹牢骚的“慵懒病”,都是对自身的不负责,对社会治理...https://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4/11/18/030305724.shtml
2.从“望闻问切”四步法把好党员干部“降脉”“望闻问切”不仅是中医的诊疗手段,也是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良方。望,即观其行,自省自警,掸去思想尘埃;闻,即听其言,广纳民意,洞察民心;问,即询其意,深入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切,即诊其脉,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党员干部应以此四步,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实际行动践行“从严治党...https://www.cnxds.com/thread-395829-1-1.html
3.关于如何促进中医药发展五问把好脉开好方降资讯关于如何促进中医药发展五问 把好脉开好方 健康一线4月21日讯 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诊疗如何更便民、更规范、更有效,是安徽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以112所中医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https://m.vodjk.com/mip/a/261667.shtml
4.“宁得一料膏方,不用金玉满车”躬耕中华古法技艺熬好膏铸就传承...特邀名师开好方 药材好和制作好是膏方成功的一部分,而处方好则是膏方成功的关键所在。运河国医馆特邀省市级名中医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讲解膏方养生及面诊,一对一为老百姓把脉开方,辨证施药,根据每个人不同体质,开具适合自身的个性化膏方,为患者量身定制“冬令进补”大餐。 https://www.thehour.cn/news/417879.html
5.责任督学:担起“督”底线和“导”发展的双重使命—江苏教育新闻网金坛区:既要“把好脉”,更要“开好方” 全区108家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责任督学下沉学校管理一线,全面了解学校管理,全盘审视学校发展。同时,区督导委对责任督学督学队伍采取“双向管理”模式,吸纳更多会“开好方”的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开展“线上线下一体”等培训模式,提升责任督学指导服务学校...https://www.jsenews.com/rmzt/2020Y/jydd/jy/202004/t20200423_6616294.shtml
6.检视整改既要“把准脉”更要“开好方”先锋文汇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是评价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主要看检视问题、整改问题彻不彻底、到不到位。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将检视整改摆在突出位置,既要“把准脉”更要“开好方”,把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5525763
7.推进“病有良医”为百姓降撑起“保护伞”——中国青年网深入调研察实情,为卫生健康事业“把好脉” 为了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执法检查组,组织执法检查组成员集中学习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人大的执法检查是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熟悉法律条文是关键。深入开展前期调研、真正掌握基本情况是基础。执法组成员对照法律条文,梳理了检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f.youth.cn/dfzl/202409/t20240927_15549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