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世家|吴粤昌:著书办厂不误行医,衣钵传承世家风范

吴粤昌(1915-1989),汉族,广东梅县人,广州市荔湾区昌华卫生院中医副主任医师,市名老中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研究班客座教授,美国旧金山医学院客座教授、名誉院长。广东国医传习所毕业。著有《岭南医征略》、《景天室医案》、《转变期医药新生代》、《监床药典序》、《中医经验处方集前记》、《论中医发展方向》、《从新观点看中医问题》、《解热剂》、《小儿高热病案选辑》等。

一、从叛逆到继承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曾经叛逆过,总要做出点出格的事情,来显示我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比如父母想为你安排一门门当户对的婚姻,你偏偏爱上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爸爸想让你读法律,将来好去法院工作接他的班,你偏偏选择了新闻,因为做记者最自由,可以离爸爸的管制远远的。

吴平医生也是这样,他小的时候,爸爸对他很凶,自己家里的书不能随便翻随便看,要借哪本书都要打借条,看完还要写读后感。作为长子,吴粤昌当然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但吴平偏偏是非常反对学中医,而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体育,本来被报送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打算做个体育记者的。可是由于父亲坚决反对,只好读医。但为了跟父亲作对,就坚决考西医,这可把父亲气坏了。可谁知天不从人愿,那时是困难时期,很多农民都没有东西吃,但国家规定大学生可以得到一点补贴。有人对此不满,就在学校的伙食里下了毒,全院学生中毒,虽没有生命危险,但吴平的听力因此受损。无法很好地听听筒,也就意味着无法做一个好西医,无奈之下,只好回家跟着父亲学中医。幸好他有古典文学基础,这给看医书带来了方便,再到后来,钻了进去,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处处和父亲对着干的叛逆少年,到继承父亲的衣钵,吴平现在又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治病救人。吴平兄妹六个,有三个在医疗系统工作,甚至连媳妇、女婿都是医生。吴老先生并不刻意安排儿女的婚姻,从不干涉子女们的感情和婚姻,大家全是凭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缘分走到一起来的。

虽然年少轻狂的吴平曾经恨过自己的父亲,但现在头发花白的他说起自己的父亲,语气里充满了钦佩,“他做过很多事情,现在很少人能够像他那样能吃苦。”“我的同学来家里玩,虽然也很怕他,但都尊敬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后世访谈

▲吴粤昌的长子吴平

1、家教严厉,事业不苟

记者:你们兄妹一共几个,有几个人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记者:那第三代呢?有没有从事医疗事业的?

吴平:有,我有一个侄女,叫做吴荔,现在祁福医院消化内科做大夫,很勤奋、很认真,我们这一辈子的人都很看好她,她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生。

记者:你的女儿不喜欢做医生吗?

吴平:做医生很辛苦,要很用功,要看很多书,要能坐得住,我的女儿个性比较活泼。

记者:你有个弟弟的太太、妹妹的老公是医生,是不是你爸爸喜欢选医生做儿媳妇、女婿?

吴平:不是的,我的太太也不是医生。爸爸从来不干涉我们的生活和感情,他对我们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自立,不能向他要钱,要钱他也不会给的。

记者:你爸爸应该有很多书吧?你们还有多少?

吴平:说起家里的书,还真有点让人生气。自己爸爸的书,满满一屋子,足足有一万多本,我们兄妹六个都不能乱翻乱看,而要向爸爸借,还要打借条,看完以后还要写读后感,有什么心得有什么体会都要一五一十地写出来。爸爸也不会告诉我们哪本书是好的,值得我们去读,但他什么书都让我们读,所谓“开卷有益”吧。

不过这些书早都不在了,都被我弟弟卖掉了。当时弟弟家里实在放不下,也问过我们几个兄弟有谁要,我们学医都有医书,一些中外名著什么的也有,结果没人要,后来就都被卖掉了。

记者:你爸爸除了读医书写医学论文,还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生活上又是怎样的?

吴平:他基本上算是一个文艺青年,迷京剧、迷粤剧,也迷电影和电视剧,还喜欢看歌剧,比如有场电影7点开始,6点半他一定带着我们准时出门,从来不迟到的。此外,他对中外文学、诗词歌赋也很有研究,并且教育我们研习古典文学,这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中医学的著作全部是古典文献,如果没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和古典文学知识是看不懂的。

记者:“文革”时期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吴平:肯定有了,我爸爸开办星群制药厂,又担任董事长,是典型的资本家,不过那时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我记得有一天放学,走十八甫路回家,一路看到三个跳楼的。

记者:你爸爸曾任星群制药厂的董事长,还做过《星群医药》的总编辑,我在网上查到星群制药现在发展得很不错,还成了上市公司。

吴平:好像是这样,制药厂里的老职工都很认我爸。

2、传授著述,学兼中西

记者:您父亲应该也提倡中西医结合吧,当时还在星群发起了中药剂型改革?

吴平:哦,他们当时是一大群朋友,有些是中医,有些是西医,相互取长。他们的学习,不是玩笑话,真的每晚上课,给对方当学生的。他当时认为中医是有它的优势,但也要了解现代医学。中药是有它的功效的,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无法量化,而我父亲他们就是想把中药,按照西医剂量的方式做出来。

记者:我看资料上说你还拜过别的老中医做师傅,跟他们学得多一点还是跟爸爸学得多一点?

吴平:对,我曾经师从温病名医宋展歧和胃病专家梁少铭。老中医的脾气都差不多,都是很倔强,问他们什么不直接回答,也不跟你讲述“我是怎么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故事,我曾经大着胆子问他们:“老师,药开这么轻能治好病吗?”得到的回答和我爸爸的差不多,都是“自己看书去”。

爸爸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实习的时候跟着他,感受特别深刻。当时他还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女的,是爸爸一个朋友的女儿,姓张的小师妹,她在诊室里还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而我要一连8个小时都站着,问爸爸问题他也不回答,总是丢下一句话:“家里那么多书,你自己去查。”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对爸爸很抗拒,甚至有点恨他,直到成家以后才能和爸爸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聊一聊。

记者: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他也积极从事了很多的出版活动?

吴平:他办杂志,写书,确实是做了不少。比如抗战时期在粤北韶关创办的《广东医药旬刊》。这个时候他才20多岁,这本杂志的影响很大的。当时有许多名中医写信投稿,更有人专程来韶关找他。一见面,才知道,办杂志的竟是一个毛头小子,甚是惊奇。

记者:他的代表性书籍您能介绍一下吗?

记者:《郁症论》?那个时候吴老就已经对心理疾病有所研究了?

吴平:对啊,郁症论是关于心理或精神疾病的书。他当时就治愈过这方面的疾病,而且非常成功。那个时候还是“文革”时期吧,我父亲回到原籍农村。当地有个年轻的女子,她原本是个非常麻利的女子,据说好像是村花呢。后来因为感情问题吧,变得神志不清,发展到狂躁、打人、脱光衣服。我父亲回到农村后,村民得知他是医生,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他就叫人带他带去找那个女孩子,但不能说他是医生,就说是一个远房亲戚过来探亲。然后就跟着这个女子聊天,博得其好感后,就借口说觉得她脸色不大好,骗她把手伸出来把脉,开了些药给她吃。当然,还是以心理劝慰为主,大约是让她不要为了失恋而把本来能干的自己弄得如此憔悴,还有让她建立自信。那女子接受后,又吃了药。慢慢地,她就好了。后来还结婚生子了呢。这个结果真是不错啊。

记者:来西关国医馆看病的是不是老年人会多一点?

吴平:也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老、中、青,甚至外国人都有,我就看过很多阿拉伯、非洲的、美国的、法国的。

记者:他们怎么知道有西关国医馆的?

吴平:西关国医馆已经和西关小姐、西关步行街、西关小吃一样成为广州市一个著名的品牌。为扶持中医药,荔湾区政府扶持了一批有西关特色的药膳食肆和养生馆,丰富“荔湾中医药一日游”内涵,营造“养生保健到荔湾,延年益寿在西关”的中医药氛围。

三、史海钩沉

1、吴粤昌与中国第一间中药提炼厂——星群制药

1950年3月,在广州市中医药界知名人士的倡议下,集资组建了我国第一间中药提炼厂——“广州星群中药提炼厂”,厂址设在广州市十八甫路89号。

为这间厂奔走集资的中医药界人士在300人以上,时任广州中医公会主席的吴粤昌兼任董事长,张景述任总经理,徐楚生任副经理,丘晨波任厂长兼主任药师。中医药界知名人士何信泉、梁士、杨流仙、杜明昭、杜蔚文、梁乃津、邓铁涛、黄耀焱、司徒铃、罗次梅、胡济生等参与董事会或参与厂内的工作,并延揽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中西医师、药师、化学师等各方面人才。在外地参加试用和推广的有肇庆的梁剑波、增城的李维纲、汕头的倪克显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名老中医或中医界知名人士。

▲星群制药厂曾经的办公室和营销门市部

当时,创业者起用“星群”作为企业名称也是颇有用意的。当年的中药炼剂是一项新兴事业,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信心十足。他们预期,星群是首创的第一家中药提炼厂,日后还有第二家、第三家……就象“星罗棋布”。事实上,1951年6月,星群中药提炼厂汕头分厂新张开业,由广州星群厂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开办,此厂即为现时的汕头制药厂。

为了配合中药剂型的改革,星群药厂开设了星群联合诊所,为实验制剂和确定疗效的基地,组织了中药剂型改革委员会,创办了《星群医药》月刊,由吴粤昌任总编辑。该刊是解放后最早刊行的中医杂志之一,为中药剂型改革事业在全中国的推动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THE END
1.现在中医为什么不把脉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你好,我是学中医专业的。告诉你一点内幕哈。指导意见:真正意义上的把脉现在很少人懂得,大多...https://m.120ask.com/askg/bd_detail/20617497
2.中医为什么下午不把脉中医保健中医把脉一般是选择在早晨或者上午的时间段,这是因为在早晨上午时间段,人体内的器械比较平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是在下午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把脉失误的情况,并且下午的时候人体的各方面都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不太容易准确判断。 举措建议 https://m.3uol.com/qa/1265635.html
3.中医脉诊不传之秘:脉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把脉能判断病情?为什么把脉能判断病情? 在学习脉学之前,我们要弄明白一件事,就是什么是脉(也就是脉的概念)?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也需会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好傻啊,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吗?实则不然,虽然这个看上去很简单,实则是迷雾重重。 对于脉字而言,从字的创造上来看,有甲骨文到繁体字的演变;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https://www.meipian.cn/233gs8f9
4.为什么有的中医也不相信把脉呢?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是真正的中医,一定会相信把脉、也必须给病人把脉。中医诊断学里有四诊、八纲的说法。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所谓的把脉(号脉)是通俗的说法,是隶属于中医四诊里“望、闻、问、切”里的切诊。 https://www.jianshu.com/p/a21d61e7da30
5.中医把脉为什么能知道身体的情况中医有一个特点就是:司外揣内。就是在不破坏人的完整性的情况下,通过外在的一些观察就可以知道内在的变化。这种说法在以前看来是很神奇的,所以有些人就把中医归类到玄学的范畴,认为中医不科学装神弄鬼。 实际上中医是有自己很严谨的一套逻辑的。就拿把脉来说,为什么单单从桡动脉搏动处就可以推断出人的五脏六腑...https://www.360doc.cn/article/43069551_881318140.html
6.中医把脉的常识你都知道吗?降原标题:中医把脉的常识你都知道吗 近日关晓彤在参加《天天向上》节目中有个环节是中医为嘉宾把脉,期间关晓彤显得很紧张,竟然脱口而出说:“不会把出点别的来吧?”这句话让很多网友引申出很多含义,其中的中医话题也引起了众多观众和粉丝的热议。 太紧张会让把脉不准吗 ...https://jianka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IzZKmrToCgLqVLzI5VQv171026
7.中医要不要把脉才能诊治问答频道那就需要把脉,因为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切就是把脉。 如果你是看西医,那就不需要把脉,...https://www.bohe.cn/ask/view/105328985.html
1.中医把脉验孕是真是假?中西医微博“约架”升级文化课中医把脉验孕是真是假?中西医微博“约架”升级 中西医在微博上约架了。 9月13日,微博名人@烧伤超人阿宝(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宁方刚)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场中医“脉诊验孕”的中西医擂台约战。最初,阿宝称愿出奖金5万,以随机盲法测中医脉诊准确率是否能超80%。“若中医胜出,阿宝将提供奖金5万元并终身不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1254
2.为什么有些老中医只凭口语之覆不用把脉就知道出什么[闲] 问:为什么有些老中医只凭口语之辞,不用把脉就知道出什么药?为什么我吃了都没用的?(男,19岁) 张文娟医生 您好,很高兴能帮你解答问题 张文娟医生 能说说你的症状吗? 患者 我没什么症状。就是这个疑问 张文娟医生 哦,中医大夫是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的,不一定把脉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nqSyjKdVOuFOcEhVxKPitg/
3.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传统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需要依赖于又快又准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脉,也称作切脉,就是通过用手轻轻的按压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即可知道患者的并且。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把脉的原理有哪些!https://www.vodjk.com/ctzy/170411/1126854.shtml
4.楚天金报湖北中医大师把脉“膏出一筹”图文:湖北中医大师把脉“膏出一筹” 图为:药工在精心熬膏 从上周开始,湖北省中医院各个科室就陆续接到患者的咨询电话:“啥时候可以做膏子啦?”他们所说的“膏子”,就是中医传统的滋补良药——膏方,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推崇。“膏者,神之液也。”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是一年当中进补的...https://www.hbhtcm.com/view/1343.html
5....一样,举不起来,中医给您“把把脉”科普(6)功能锻炼:进行功能锻炼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不能因为疼痛就抗拒锻炼,可鼓励做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前屈、后伸等动作。 此外,平时需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侵袭,急性期应减少肩关节活动,尽量少提重物,纠正不良姿势,适当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http://www.jxszyyyjy.com/news/show-15109.html
6.选择的重要性话题作文初中18篇(全文)下面这篇“就诊报告”,应试者能抓住考题“契机”,从“望诊”、“把脉”的中医角度和“透视”、“血样采集”的西医方面,外加最新科技“基因鉴定”,中西合璧,条分缕析,把患者“吴诚信”彻头彻尾地解剖了一遍,读后令人沉思。不过,“病历”千万不能随便开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0yjp8g6.html
7.百名中医专家百年老街把脉,市民看病赏景两不误!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省名中医、龙江名医梁群教授的诊桌前,很多市民排起了长队。梁教授针对市民在治疗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等方面的提问,答疑解惑,把脉处方,耐心讲解中医药科普常识,并对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日常用药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 https://www.my399.com/p/12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