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松,大家都非常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担心到时候医疗资源遭受挤兑,各大医院出现一号难求、一床难求情形,更担心出现买药困难的情况。所以,很多人已经开始疯狂囤药了。我认为给家里备一点药确实非常有必要,但是真的没有盲目囤药。
根据官方通报,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有以下表现:
(上图摘自网络)
对于感染新冠的患者,对症的中药或中成药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都能够很快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
甲、从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和中医适宜技术说起
中医对任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必须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不同去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嗓子红的患者,我们可以选取以下药物:
上图所示情况下,如果仍然高烧不退,会刮痧的朋友可以在大椎穴刮痧,不会刮痧的朋友可以让身边的人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大椎穴用力揪,直至出痧。
对于嗓子不红的患者,我们可以选取以下药物:
上图所示情况下,如果有怕冷明显和高烧不退,可以艾灸大椎穴。如果同时有肚子冰凉、腹痛腹胀腹泻症状,可以艾灸肚脐。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外乎两种状态——寒与热。那么,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最容易被普通人分辨的就是寒热状态,本人临床中最常用的辨寒热的方法就是看咽喉红不红,咽喉红则为热,咽喉不红则为寒。如下图所示:
乙、关于居家治疗的几点提醒
一、上述诊断方法、治疗药物及手段是本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也是平时最常见的一些情况,如果诊断及用药精准,3日之内,病情一定会好转。如果在家出现连续3天高热不退,而且除发烧外身体其他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明显呼吸急促、憋气喘息的情况,应该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二、如果你的症状表现与上面两个图片中所描述的情况不同,请找专业医生咨询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切勿盲目自行服药。
三、如果患病后精神状态可以,就说明病情不严重,可以根据病情对照上述诊断和治疗方法自行处理。如果出现精神状态差,萎靡不振,甚至嗜睡的表现,请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四、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体温低(35度以下),或抽搐,或突然不能说话、不能行动,或头晕、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或胸部、腹部剧烈疼痛,或连续数日不喝水、不进食,或呕吐、腹泻超过2天,或孕妇发现胎儿活动减少甚至停止。
再谈中医预防感染病毒的方法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致病因素,发病条件,疾病发作。中医也研究致病因素,但是在防病治病的时候不会只专注于致病因素,而是把重点放在发病条件的改变上。也就是说,当病毒对人体造成损伤时,中医不会把方向放在病毒的研究上,而是把人体调整到正常状态下,不给病毒提供其生存和发病的条件,那么感染即便感染病毒也不会发作疾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同一间空调屋里,有的人吹冷风后出现了感冒症状,有的人就没有感冒,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出现感冒症状的这个人的身体给冷风提供了发病条件。
甲、中医用预防人体感受邪气的方法有二:
一、外防邪气(指伤人致病的因素,如新冠病毒)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就是让我们避免跟自然界中各类邪气的接触,避免无谓的消耗。古时候,中医在遇到瘟疫流行的时候,参与治疗瘟疫的医生都会用一块布把自己的口鼻罩住,甚至一些医生会在自己的鼻腔内涂抹一些有特殊功效的植物油,或者在口中含一点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或者随身佩戴中药香囊。
另外,他们有时会在自己或者病人居住的环境中燃烧一点艾草或艾条,会把一块石头烧的通红,然后上淋一些醋,艾草的烟和醋的气味一方面可以驱逐居住环境里面的邪气,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力与外在邪气抗衡。
所以,勤洗手、多通风、佩戴口罩、避免聚集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家里可以适当点一支香、点一根艾条或者用醋熏一熏,出门可以随身佩戴中药香囊。
二、内扶卫气(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人体抵御外来邪气侵袭靠的是人体的卫气,卫气充盈则任何邪气无法侵入。
所以,如果真的做到外防邪气和内扶卫气这两点,我们就不会被感染。如果感染病毒,我们也可以完全相信中医,经过中医的治疗,我们的身体里面没有病毒生存和发病的环境,病毒也不会对我们身体造成损害。
乙、上述中成药的中药组成、出处和功效主治:
一、银翘解毒颗粒(胶囊)
【中药组成】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出处】银翘散——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是一首“辛凉平剂”,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困,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重点补充】本人临床用该药时除上述症状表现外,还有一个重要体征:嗓子痛伴嗓子红肿。如果嗓子痛但嗓子不红肿则不能用!
二、桑菊感冒颗粒
【中药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出处】桑菊饮——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本方为一首“辛凉轻剂”,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咳嗽,咽痛,头痛,低热,口微渴,全身肌肉酸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重点补充】该药的应用指征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其他症状基本与银翘解毒颗粒一样,当然,关键体征也是:嗓子痛伴嗓子红肿。
三、(一)风寒感冒颗粒
【中药组成】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辅料为蔗糖、糊精。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重点补充】应用该药时,有一个重要体征:咽痛,或咽不痛,咽部一定不红。
(二)荆防颗粒
【中药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辅料为蔗糖。
【出处】荆防败毒散——明《摄生众妙方》卷八
【主治】风寒感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白,脉浮者;亦用于疮疡痈肿初起,见表寒证者;亦用于表寒证伴腹泻者。
【重点补充】同风寒感冒颗粒
四、(一)九味羌活颗粒(丸)
【中药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出处】九味羌活汤——金元张元素《此事难知》卷上。是一张治疗外寒内热(寒包火)证的千古名方。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重点补充】该方本人常用于经常熬夜、喝酒、吃火锅、吃烧烤的体质壮实、容易上火的人,这类人出现感冒症状通常以咽部红肿疼痛为首发症状,同时舌苔略白、或略黄为重要体征。
(二)感冒软胶囊
【中药组成】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辅料为甘油、植物油、明胶、蜂蜡、食用色素。
【主治】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重点补充】本人用该药治疗风寒感冒,且以头痛、骨节酸痛为主要症状。同时,有一个重要体征:咽痛,或咽不痛,咽部不红或者微红。
五、(一)小青龙颗粒
【中药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蜜炙)、法半夏、五味子。
【出处】小青龙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或有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紧。
【重点补充】该药治疗以咳嗽、或咳喘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怕冷,咳白痰或清水样痰,咽不红,舌苔白滑症状(一派寒象)。
(二)通宣理肺颗粒(丸)
【中药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出处】杏苏散——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主治】外感凉燥证。症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
【重点补充】该药治疗病症与小青龙颗粒大致相同,都主要用来治疗外感寒邪导致咳嗽,唯一区别在于运用该药时,患者有咽干伴咽部略发红(有轻微化热表现)。
六、麻杏石甘颗粒,或麻杏止咳颗粒(糖浆)
【中药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
【出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重点补充】该药治疗病症主要表现为喘息、高热、口渴。
七、小柴胡颗粒
【中药组成】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出处】小柴胡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一、伤寒少阳证,症见口苦,恶心干呕,身体一阵发冷一阵发热,胸部和胁肋部胀满不适,无食欲,舌苔薄黄,脉弦者;二、热入血室证,症见女性经期感冒,或正感冒时来月经,然后月经突然不见,伴有身体一阵发冷一阵发热;三、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上述全部或部分症状者。
【重点补充】本人临床中常将感冒伴有发热(尤其忽冷忽热)、口苦、恶心、食欲差、舌苔薄黄这些症状作为应用该药的特征性表现。
八、藿香正气水(口服液、滴丸、颗粒)
【中药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出处】藿香正气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重点补充】除上述症状外,本人判断用该药的另外一个重要指征是:排泄物味道正常,一定没有酸腐恶臭味。
九、(一)保和颗粒
【中药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辅料为蔗糖、糊精。
【出处】保和丸——金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主治】食积内停。症见发热,或未发热,胃脘部及腹部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大便秘结或大便稀溏,苔黄厚腻,或苔白厚腻,脉滑。
【重点补充】除发热、便秘或腹泻为主症外,用该药的另外一些重要指征是:有口气,大便味道重或酸臭,屁多、味道臭,儿童症见晚上睡觉翻腾厉害或喜欢撅起屁股趴着睡,指甲周围起倒刺。
(二)小儿化食口服液
【中药组成】六神曲(炒焦)、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醋莪术、三棱(麸炒)、大黄、炒牵牛子。
【主治】同保和颗粒
【重点补充】同保和颗粒
十、五积丸
【中药组成】苍术,桔梗,枳壳,陈皮,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厚朴,干姜,麻黄
【出处】五积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重点补充】该药主要治疗体内寒湿瘀滞又兼外感风寒,以风寒感冒、食欲差、胃脘部及腹部冷痛为核心症状。
十一、防风通圣丸(颗粒)
【中药组成】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出处】防风通圣散——金元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满,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亦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
【重点补充】该药主要治疗体内实热瘀滞又兼外感风热,以高热怕冷,目赤咽红,食欲差,胃脘及腹部胀满,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核心症状。
甲、新冠“神药”——连花清瘟不是治疗新冠的特效药,更没有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的中药成分是: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乙、不要轻易听信任何新冠“特效药”和“专用方”
虽然说感染新冠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都很类似,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同一种药。比如有的人脾胃虚弱,有的人肝肾阴虚,有的人肝火旺盛,有的人是痰湿体质,有的人湿热体质,身体状态和体质不同,这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表现也会各不相同。所以,中医在治疗的时候也是在某些通用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
丙、警惕各类新冠“预防方”和“预防药”
丁、提高免疫力≠盲目进补
说起提高免疫力,大多数人认为得吃一些大补的食物进补,其实不然。关于进补,对于中医来说也是一门学问,因为有很多情况都是不宜进补的,比如感冒期间不能进补、湿热状态不能进补、实火内蕴不能进补,瘀滞状态不能进补,食积胃肠不能进补等等。中医认为,只有身体处于纯虚状态才能进补,但是进补的方法、时机都很有讲究。所以,盲目进补,不但不能提升免疫力,反而有可能会使免疫力更低。
戊、警惕“牛奶鸡蛋”说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体不是试管,不是缺什么就往里面加什么。首先,饮食在口腔中被嚼碎通过食管进入胃,这个过程只有物质形态的变化而没有性质上的转变,只有经过胃肠的转化吸收发生质的改变,人体所需的物质能量最终才会得到补充,不需要的残渣最后也会被排出体外。确实,从表面看,牛奶鸡蛋营养的确较为丰富,但是营养含量丰富的东西,胃肠消化吸收起来就比较困难。当胃肠中堆积过多营养物质的时候,这些东西对身体来说就是致病因素,会使身体脏腑功能运行失常,反而使人免疫力更低。
中医认为,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完成能量转化的东西是植物的种子,也就是传统上的五谷,《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谷为养”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医认为,我们每顿饭第一口吃进去的应该是主食,而且平时吃饭就应该以主食为主,蔬菜、肉类、水果等只是辅助而已。
己、“多喝热水”不能治百病
“多喝热水”可以说是现在很多医生的口头禅,感觉“多喝热水”能治所有病,其实不然。有些人体内本来就已经是痰湿水饮停聚状态了,再让他喝很多水身体负担就会更重。有些人体内火盛,干渴难耐,这时喝一些凉水甚至冰镇的水反而更适合他。其实,中医认为,多喝水还是少喝水,或者喝热水还是喝凉水,都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而不是所有人都要多喝热水。
写在最后的一段话:
时值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中医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不幸感染新冠,而你们又想寻求中医的帮助,请你不要恐慌,相信中医,中医会帮助你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