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化学研究得对象与内容就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得化学组成、生物分子得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得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得储存、传递与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得调节与控制。
2.您已经学过得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科学得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得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得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得元素组成与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得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得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就是蛋白质、核酸、糖与脂得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得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得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与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得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得多种多性得化合物。特殊得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得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
物分子碳骨架上得氨基(—NH2)、羟基(—OH)、羰基(CO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得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得构件通过一定得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得构件就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得构件就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核酸得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得构件就是甘油、脂肪酸与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就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得构件就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得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得重复。
2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C端得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就是什么?
解答:(1)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反应(Sanger反应),生成DNP―多肽或DNP―蛋白质。由于DNFB与氨基形成得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氨基酸衍生物,其余得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②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多肽或DNS―蛋白质。由于DNS与氨基形成得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强烈得荧光物质DNS―氨基酸,其余得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③苯异硫氰酸脂(PITC或Edman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反应(Edman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末端得PTC―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得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末端氨基酸后剩下得肽链仍然就是完整得。
(2)C―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
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外,其她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得氨基酸酰肼化物。
②还原法:肽链C端氨基酸可用硼氢化锂还原成相应得α―氨基醇。肽链完全水解后,代表原来C―末端氨基酸得α―氨基醇,可用层析法加以鉴别。
2.测得一种血红蛋白含铁0、426%,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一种纯酶按质量计算含亮氨酸1、65%与异亮氨酸2、48%,问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
解答:
(1)血红蛋白:
55.8100100131000.42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低相对分子质量==铁的百分含量
(2)酶:
因为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得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得残基数之比为:1、65%:2、48%=2:3,因此,该酶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亮氨酸,3个异亮氨酸。
()r2131.11100159001.65M=≈最低
()r3131.11100159002.48M=≈最低
3.指出下面pH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就是保持原点?
(1)胃蛋白酶(pI1、0),在pH5、0;
(2)血清清蛋白(pI4、9),在pH6、0;
(3)α-脂蛋白(pI5、8),在pH5、0与pH9、0;
解答:(1)胃蛋白酶pI1、0<环境pH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2)血清清蛋白pI4、9<环境pH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3)α-脂蛋白pI5、8>环境pH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
α-脂蛋白pI5、8<环境pH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4.何谓蛋白质得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解答:蛋白质变性得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得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得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得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得变性。
变性得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得状态变成松散无序得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
蛋白质变性后得表现:①生物学活性消失;②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得作用敏感,易被水解。
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与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得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得试剂,破坏了蛋白质得水膜或中与了蛋白质得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得水化膜,中与表面得净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