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思路和方法
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品味汉字的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
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美,羊大为美。原始社会过着狩猎的生活,物质欠缺。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和审美习惯。唐代社会“以胖为美”因为他也有游牧民族(鲜卑族)的血统。(学生会意的)
(3)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
坡滑鸠
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4)探究汉字之美:
请仔细观察右边的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准备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全班交流。
参考要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充分显示了汉字“入画”的美感。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我们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三、汉字与我
用优美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四、猜字谜
1、春节三日(人)
2、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里?老家在山东。(鲁)
3、一个字,生得怪,六张嘴,两只角。(曲)
4、汉语文字国,有三个“兄弟”:
虽都是三笔,性格却不同。
大哥大张嘴,不管他人事;
二哥半张嘴,只管过去事;
老三闭着嘴,十点迟迟起。
(己已巳)
5、有心走不快,见水它过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
五、课堂小结: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些汉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美的评价
“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比四大发明更早。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她如此地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二、溯源:创造美
1.“美”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个人头戴羊角或羽毛等饰物
②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2.“马”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片展示)
①甲骨文(象形字):一匹势欲奋蹄的骏马
3.探知汉字起源,总结汉字演变规律
②让学生再结合教材中的“汉字字形演变表”,总结出汉字字形由具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
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汉字非但形美,更有意美
三、解字:构造妙、内涵美
(一)解构造
1.展示图迷、字谜。借趣味猜谜活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并准确梳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四种构字方法。(具体见ppt)
2.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
3.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现象梳理发现规律:几种不同的构字方法,皆以象形字为基础,而决定字义的正是这个不变的“形”。
4.小结:我们的祖先真的很聪明,有形的他就画,无形的他就想别的招,而千变万化,都只在一个小小的方块之间,这就使得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有迹可寻、有法可依,有意可感。
(二)由构造解内涵
1.引导学生通过对“贝”旁系列字(财、货、赠、购、買、賣……)的探究发现汉字认知规律与其文化内涵:
②这系列汉字告诉我们古代曾有以“贝”为手段的货币制度与交易形态。
2.引导学生通过对“礻(示)”旁系列字(祖宗祝祐祟……)和“崇”字的比较探究发现:
③这系列字让我们发现了古代的巫术文化、我国的民俗文化。
3.探究“我”(假借字)“國(国)”、“公”“颂”两组汉字
②“戈”能卫我证明我,武力才能卫国,阐明了一条人类历史永远的定理。
③背私即公,多私乃公;为多数人着想就能得到称颂。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4.总结探究发现:
②汉字本身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文化美。
5.板书“姓名”二字,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姓名的‘姓’是女字旁”等。
5.小结:通过这番梳理与探究,我们发现识写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而且,当我们面对每个汉字时如果追问几个“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拓展:艺术美
1.书法艺术
2.交流艺术
传说,和珅建了一座亭子,请纪昀题字写横额。纪昀挥毫写了两个大字“竹苞”。竹苞,竹笋也,出自《诗经》,是形容事物像竹笋一样可以顶石破土。和珅想,这是说我在仕途上能取得成功,非常高兴。后来,乾隆探访,看到亭上大字,突然发笑。(个个草包)
3.小结:书法艺术,视之赏心悦目,书之怡情养性,值得追求。交流有技巧,则含蓄委婉,能给生活增添许多的趣味,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与智慧。
五、认写:美中不足(学习应用现状)
1.听写:沧桑、松弛、涣散……
2.找错别字:
①沤心沥血(呕)戒骄戒燥(躁)
②针贬时弊(砭)脍灸人口(炙)
③高赡远瞩(瞻)青出于篮(蓝)
3.分析写错汉字的原因
①忽略结构,不讲方法——解决办法:据义推形
②不够重视,对汉字认识不够,有偏见,妄自菲薄
六、发现:前景美
1.shishishishi
诗狮虱尸(可想象的有形文字)
2.a●●●●●●●●●●●●●●●●
b●●●●
●●●●
●●●●(阅读效率高的方块文字)
3.牛公牛母牛小牛牛奶(最俭省的词构文字)
oxbullcowcalfmilk
4.目前汉字键盘输入速度远超拉丁文字;音节少,在未来可能的声控计算机尤有可为。
5.小结:事实证明曾有的“废除汉字”论调是错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汉字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力更大的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汉字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七、总结:美好愿望
1.守住“字”的家园
①“字”:我们的精神家园,汉民族存在的根据,不可割断的文化血脉;
②“字”:凝固的语言,可识可传,可探知历史,可汲取前人智慧,可传承泽被后代
2.用好“字”的利器
尼赫鲁的赞美,不只是因为汉字的诗画美;世界已兴起了学习汉语的潮流,也不只是因为中国的再度崛起,是汉字本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美征服了他们。今天乃至未来,它更可能是开创新世界的利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
八、作业
附加资料: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染”误写为“”;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速”误写为“”;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象形)
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2)(指事)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eq\x(会意)
会意是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形声)
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即形旁、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即声旁、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eq\x(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颠”、“顶”是一对转注字。“eq\x(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3.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折()、钩()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训练的“练”,不能写成“”。“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汉字形体的演变。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①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②钟鼎文:(金文),铸刻在金属器物(主要是钟和鼎)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西周时代的遗物。
③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秦朝统一中国后,整理文字,每字规定一种写法,这种字体就是篆书,也叫篆字。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的篆书叫做小篆。秦创制小篆以后,把原来笔画较繁复的篆书叫做大篆。
④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秦末开始通行,汉魏普遍使用。
⑤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是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至今的通行字体。笔画清楚、平直、结构匀称、紧凑,书写方便。
⑥草书: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潦草的一种字体。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潦草的写法。东汉以后才有“草书”这一字体的名称。
⑦行书:楷书通行以后,又出现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
(3)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ti1n)——夭(y1o),
戍(sh))——戌(x&);
②笔数不同:冶(y7)——治(zh@),
折(zh6)——拆(ch1i);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gu4n)——寇(k^u),
棘(j0)——辣(l4);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w6i)——末(m^),
压(y1)——庄(zhu1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瓦长片毋b.瓜乌凹辽c.廷岌祁丞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门为必党b.卅草左成c.丸长兆丹d.君书丑民
(1991年“三南”题)
解析:
此例考查笔画和笔顺的辨析。例①考查笔画数的辨析。一个字有几笔,难点是要分清连笔,因为连笔只能算一笔。a项四个字都是4画,b项都是5画;c项都是6画;d项的“延”、“舛”、“尧”三字是6画,“孜”是7画。因此答案为d。例②考查笔顺,它是从起笔为突破口进行考查的。考查笔顺,关键是要掌握笔顺的规则。a项的“门”、“为”、“必”的起笔为“点”,“党”的起笔为“竖”;b项的起笔都是“横”;c项的起笔都是“撇”;d项的起笔都是“折”。因此。答案为a。
例③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延宕(拖延)消(除去)声匿迹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瞻(注视)目戮力(合力)同心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缀(停止)学匪(不是)夷所思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濒(接近)临桀骜(倔强)不驯否(贬斥)极泰来
(1995年全国题)
这道题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做这类题目,除了认准字形外,还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去推断书写是否正确。a项中“消”应写成“销”,“消”意为消失,如烟消火灭;“销”有除去、消除之意,在这个词语中,声音和形迹不是主动自觉的消失,而是指主动隐藏起声音和形迹,不公开出现之意,因此要写“销”。c项中“缀”应改为“辍”,这两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缀”读“zhu@”,意为装饰或组合字句篇章;“辍”读“chu^”,停止之意。d项中“否”与“泰”相对,读“p!”,指坏运气,整个词意为坏运气到了尽头,好运气就来了。一定要从词语本身去考虑,这个字在本词语中到底应该怎样读,是什么意思,防止读错写错理解错。本题正确答案是b。
(三)能力训练。
1.辨析形似字,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
a.精神涣发,精神焕散,换然一新
b.寒喧客套,宣宾夺主,吵杂喧闹
c.劳动锻练,军事训练,百炼成钢
d.变本加厉,再接再厉,金就砺则利
2.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睿(有远见)智濒(接近)临桀骜(倔强)不驯否(贬斥)极泰来
d.遐(远)想瞩(注视)目戮力(合力)同心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3.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国籍雄赳赳源远流长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
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
(1996年全国题)
4.下面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浑浑噩噩针贬时弊狗苟蝇营贪脏枉法
b.脱颖而出繁文缛节回肠荡气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纷至踏来积毁消骨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草菅人命风靡一时步履维艰
(1997年全国题)
5.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a.箱雾案材围b.禾扬郊惜问
c.晨休林飘铜d.忠干沐娶刃
6.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材银脑b.闷闻栽
c.管露草d.武休树
7.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8.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1)炙-(2)灸-(3)起-(4)见(5)躬-(6)几-(7)星-(8)磊
(9)鱼-(10)井-(11)仄-(12)田(13)池-(14)目-(15)级-(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9.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c.全部是内形外声
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10.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a.生,印,斥,冬
b.札,托,节,厉
c.寿,玛,戒,夷
d.皇,泉,禹,乖
11.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正确判断的是:[]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参考答案:
1.d,2.d,3.c,4.d5.a,6.d,7.c,8.d9.b,10.a,11.c,
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二、难点、重点分析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优美的汉字一、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思路和方法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
9、【教学目的】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一、预习目标通读诗歌,掌握诗歌节奏,理解诗歌大意。二、预习内容1.走近作者江河(1949-),原名于友泽,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等政治抒情诗和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出版的诗集有《》、《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美]欧亨利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诗。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要点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