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5分,每题1.5分)

1、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旱逢春”分别体现了生物学含意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循环种间竞争植物向光性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循环互利共生植物向光性

C.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根的向水性

D.种间竞争互利共生植物向光性

2、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大

B.a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C.为保护草原和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合理放牧量应控制在b点以下

D.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下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B.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C.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

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4、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整理如表所示。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注:表中“1”表示该种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该鱼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D.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5、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有甲、乙两种小型土著鱼种群。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湖泊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甲种鱼和乙种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若因地质变化使该湖泊全部干涸,则该区域可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甲、乙两种鱼的食性虽有不同,但二者间仍然存在竞争关系

D.甲、乙在该食物网中都只做第三营养级

6、下列关于某湖泊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湖泊的近岸区域和湖心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C.湖泊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D.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鳙鱼的种群密度,但调查得到的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类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8、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1是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E4+E7

B.E1、E2、E6中的能量主要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E6/E1×100%

D.E7可直接为绿色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9、下列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B.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定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合理控制昆虫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10、如图中的甲、乙、丙如果表示一条食物链中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①甲=乙=丙②丙/乙=10%~20%③甲=丙+乙④甲>丙+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假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若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A.2kgB.2.5kgC.4kgD.4.5kg

A.若A为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若A为种群,a为能量输入,则b、c可分别代表能量散失和能量储存

C.若A为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D.若A为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也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生产者的转化

14、如图是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没有B成分碳循环就不能进行

B.图中的①、③表示的过程分别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

C.图中的A、D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

D.在无机环境和D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15、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16、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D.大力植树造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碳循环被破坏所引发的温室效应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开发某草原为旅游景点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只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

C.已经完成豌豆的传粉后,就无需再给花套袋

D.具有多对能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重要优点之一

19、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模拟的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每次抓取小球后无需放回原来小桶

C.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

D.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同

20、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依次解决①-③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②检验杂交玉米杂种F1的基因型

③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的最简便方法

A.杂交、测交、测交B.杂交、自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测交

21、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

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

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

22、遗传学家研究发现,某种小鼠的黄色皮毛品种不能真实遗传。黄色小鼠与黄色小鼠交配,其后代总会有黑色鼠,且黄色鼠∶黑色鼠=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毛色的黄色和黑色性状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小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黄色鼠和黑色鼠交配,后代全为黄色鼠或黄色鼠∶黑色鼠=1∶1

D.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的黄色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

23、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灰鼠与黄鼠的比例是()

A.1:1B.2:1C.3:1D.5:3

24、让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Ddrr的水稻杂交得F1,所得F1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

B.F1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3:1

D.F1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

25、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1∕2、1∕8B.3∕4、1∕4C.1∕2、1∕4D.1∕4、1∕8

26、—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AABB)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aabb)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鲜红=9:6:1。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的植株授粉,则其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是()

A.1:1B.2:1C.1:2:1D.1:1:1:1

27、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B、D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A.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b.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C.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A.AABBDDB.AABbDDC.AaBBDdD.AaBbDD

28、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29、玉米植株的雄花着生在植株的顶端,雌花着生在植株的叶腋。玉米一般是雌雄同株异花,也出现只开雄花或只开雌花的雄株或雌株。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等位基因(B和b、T和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玉米植株控制性别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有可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雄株或雌株不可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C.雌株与雄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雄株、雌株,还可能出现雌雄同株异花植株

D.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雌雄同株异花株:雌株:雄株=9:3:4的性别分离比

30、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2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甲、乙、丙分别表示在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

山桃1

丁香0.1241

油松0.1250.7341

刺槐0.1480.7610.8841

注:表中数据表示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1)要调查该地区山桃的种群密度,一般选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查。

(2)根据如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三个物种之间为_____________关系。

(3)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4)根据如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

(5)该地区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32、(15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表中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不能100%流向下一营养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4分)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花色表现为白花。科研小组做了甲、乙两组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甲:品红花×白花→F1:品红花、红花乙:品红花×紫花→F1: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

(1)甲组品红花亲本和F1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中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判断乙组F1中某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小组设计了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请预测实验结果、结论:

①若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若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

34、(14分)已知果蝇的眼色同时受位于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无色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某同学对果蝇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①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②若让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则后代F1共_________种表现型,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若让9号与10号个体交配,则产生猩红色眼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

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ACCBCCCDBDACCB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CBDDCACADABBBDD

二、非选择题

31、(12分)(1)样方(2)次生演替竞争

(3)抵抗力(4)刺槐和油松(5)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2、(15分)(1)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B、C11.3%

(3)含碳有机物和CO2(4)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5)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流向消费者,一部分未被利用(3分)

33、(14分)(1)AABb和AaBb(2)aaBb3:1:3:1

(3)①3/4AaBB

②9/16AaBb

34、(14分)(1)aabb4

(2)①aaBb或aaBB0

②31/32/3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6小题,共54分)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是

(1)细胞质基质(2)线粒体基质(3)细胞核基质(4)胆汁(5)唾液(6)尿液

(7)汗液(8)血浆(9)淋巴(10)组织液(11)脑脊液

A.(1)(2)(3)(4)(5)(6)(7)B.(4)(5)(6)(7)(8)(9)(10)

C.(1)(2)(3)(8)(9)(10)(11)D.(8)(9)(10)(11)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增强

C.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3.下列现象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寒冷环境下排汗量减少B.血浆渗透压升高时饮水量增多

C.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D.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活动随之改变

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引起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5.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可进行物质相互交换,因而它们的成分相近

B.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

C.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可保持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A.在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b过程比a、c重要

B.人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b中

C.过程b、c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D.从图可知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

7.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实验的自变量是血浆和蒸馏水

D.实验证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所以血浆pH保持不变

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突触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⑦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A.2项B.3项C.4项D.5项

9.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都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B.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

C.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内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而电流表对化学信号不反应

D.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

10.图1、图2为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如图1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B.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

C.结构d为受体,激素与受体d—结合,激素b即被灭活

D.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部

甲组乙组丙组

A.健康小鼠,切除胰岛健康小鼠,口服Boc5健康小鼠,注射Boc5

B.健康小鼠,不作任何处理糖尿病小鼠,口服Boc5糖尿病小鼠,注射Boc5

C.糖尿病小鼠,注射胰岛素糖尿病小鼠,口服Boc5糖尿病小鼠,注射Boc5

D.糖尿病小鼠,不作任何处理糖尿病小鼠,口服Boc5糖尿病小鼠,注射Boc5

12.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

B.激素、酶、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一样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C.激素和酶一样能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的化学反应

D.四种物质中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的只有酶

13.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14.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③当人体喝水较多时,通过肾可排出多余的水,喝水少时,尿液减少,因此正常人体的水可以保持相对平衡④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5.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B.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C.性激素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D.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16.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17.下图细胞I、II以及物质E、F可能依次是

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B.浆细胞、病毒、抗体、抗原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18.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右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

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19.小李在野外被蛇咬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见到蛇时身体紧张发热,主要是甲状腺激素起作用

B.见到蛇后躲避属于条件反射

C.小李整个反应过程涉及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

D.倘若是毒蛇,则需要立刻注射相应蛇毒疫苗

20.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久置的霍乱病原菌己经失去了抗原性

B.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C.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是仅有少部分鸡存活

D.第一次注射时,鸡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2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C.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都能分泌抗体

2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2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也叫免疫细胞,分布在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C.对癌变肝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免疫系统有防卫功能,且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

24.如图表示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

B.④途径的发生只与电信号有关

C.正常情况,“▲”表示的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

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5.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未检出EV71抗原,却有对应抗体,说明机体一定感染过EV71

B.人体免疫细胞经EV71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EV71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对应的抗体与该病毒结合

A.图中M、N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

B.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Ⅱ、Ⅵ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数量相同

C.图中Ⅱ、Ⅳ、Ⅵ都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其中Ⅳ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D.图中Ⅲ诱导靶细胞的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27.植物的下列生理现象中,不需要从其他部位获得生长素的是

A.水杉顶芽的生长B.番茄子房的发育

C.松树侧芽生长的抑制D.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28.下图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29.下图是有关果实发育的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未授粉,②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B.③表示生长素,④表示秋水仙素

C.③表示秋水仙素,④表示生长素D.⑤和⑥都表示无子,且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0.植物叶片中的激素主要由叶尖部位合成,植物叶片的脱落受激素的调节。图甲是叶柄离层部位的示意图,图乙是叶柄离层两侧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加速脱落叶片的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向近基端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离层区、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决定了叶片是否脱落

C.正常生长的幼叶其叶柄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

D.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叶柄近基端来抑制叶片脱落

31.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有的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与施用10-4mol/L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D.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32.有研究人员在一株红花碧桃上发现了一根枝条上开了粉色的花,经观察未发现嫁接的痕迹,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用生长物类似物处理后进行扦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只能通过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来判断实验结果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一个结果对应一个生长素浓度

33.网络上有人将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过的水果称之为“激素水果”,并众说纷纭。乙烯和乙烯利都常被用于对水果进行催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由植物体内成熟的部位合成,并受植物基因组控制

B.用乙烯利催熟比用乙烯催熟具有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

C.人体无乙烯和乙烯利受体,所以食用乙烯或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D.农业生产上应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考虑浓度、残留等问题

34.下图为3种植物激素及NAA(萘乙酸,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激素甲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用水浸泡种子可降低激素乙的含量,促进萌发

C.激素乙和细胞分裂素具有协同作用

D.生产中诱导单性结实常用丙而不用NAA

35.将在太空上处理过的胚芽鞘尖端放在地球上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d>c=b,②③生长最快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作用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A.只有一项叙述正确B.只有两项叙述正确

C.只有三项叙述正确D.不只三项叙述正确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6分)

37.(9分)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四大系统(A、B、C、D表示四大系统)关系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为________系统,A中物质进入B的过程称________。

(2)外界物质经C进入B的方式是________,B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场所是________。

(3)可在B内流动但不能进入D的是________,若最终在D中检测出有葡萄糖则原因可能是一次性吃糖太多或________分泌不足。

(4)经D排出的最终成分除了尿素外,还有多余的________,除该途径外,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还有________、________。

(1)神经元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了突触。

(2)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剌激,M的指针发生偏转,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的指针偏转,则其偏转次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填“一次”、“二次”或“多次”)。

(3)A、B、C是图甲中三个位点,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沖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____________点,放药点应分别在____________点。

(4)图乙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有关。

39.(7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文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__。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病。

(5)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其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丧失

40.(8分)下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有。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

①给小白鼠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再给小白鼠注射低剂量

③再给该小白鼠注射

(4)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合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

(2)图一中①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的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浓度”较“b浓度”要__________________。

(二)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5)实验中: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单向/双向),BL可以_______(促进/抑制)生长素运输,且对___________(运输方式)的作用更显著。

42.(6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1)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上图甲、乙(“一”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

①从实验一的A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需要/不需要)设计用清水的空白对照组。

②已知生长素要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__(促进,抑制)乙烯的合成。

(2)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但若使用不当,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乙烯利的抑制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

(持续兴奋/不能兴奋/不受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36小题,共54分)

CACDACDAACDDBACDCABBCCBADBADADDCACBA

37.(9分)(1)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2)自由扩散线粒体

(3)血细胞、蛋白质胰岛素(4)水、无机盐肺皮肤

38.(7分)(1)突触小体(2)A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多次

(3)AB、C(4)动作电位

(5)河豚毒素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碍(或抑制)了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或钠离子内流)

39.(7分)(1)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2)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

(3)拮抗(4)抗体1自身免疫(5)不会

40.(8分)(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

(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化学信号→电信号

(3)②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③乙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4)靶细胞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41.(9分)(一)(1)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2)记忆细胞

(3)赤霉素乙烯(4)高(二)(5)双向促进极性运输

42.(6分)(1)①胚轴的伸长发育的种子(幼嫩的种子)不需要②促进

(2)吲哚乙酸持续兴奋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细胞外液组成成分的是

A.呼吸酶B.葡萄糖C.CO2D.氨基酸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C.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4.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A.从图中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6.人体内某一激素调节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激素H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导致

A.血糖浓度不变B.血糖浓度升高

C.肝糖原水解加快D.血糖浓度降低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9.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

C.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10.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则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C.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该实验证明放射性同位素14C具有促进IAA和ABA在茎尖切段中进行极性运输的作用

11.将兰花的根尖分别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组是将相同的根尖放在蒸馏水中进行培养

B.由上述实验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兰花的生命活动

C.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兰花基因组的程序性表达的调节效果相同

12.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13.人工方法获得无子番茄的措施是

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14.我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全面两孩”,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15.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

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16.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

D.只有人类活动才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7.下列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18.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个体数

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

乙不干预8928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19.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为

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

A.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B.将活化好的酵母放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

C.用滤纸将盖玻片边缘多余的培养液吸除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静置片刻,观察计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因为冬季气温偏低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群的大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

24.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B.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唯一免疫细胞

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25.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1)a表示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注: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27.(9分)图甲代表机体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神经元,a、b、c、d代表神经纤维上不同的位点;图乙是甲的局部放大,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神经元A和B之间信号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b点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点有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B和D的遗传物质相同,但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肌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

(3)重症肌无力患者将________________当作抗原,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结合,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反应受抑制,因此重症肌无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病。

28.(9分)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产生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d,产生短期压力效应。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________。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________细胞对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29.(7分)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30.(8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之间。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31.(9分)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填“长日照”或“短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测试项目、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叶、顶端)开花激素作用的部分(叶、顶端)

测试项目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①____________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叶、顶端)②____________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叶、顶端)③____________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二步:。

预期结果:。

对照实验:。

32.(7分)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个/mL。

33.(8分)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远近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阶段开始。

高二生物答案

1—5ADCBD6—10DBDCB11—15CBDDC16—20ABBCA

21.AD22.BCD23.BD24.ACD25.ABD

26.(8分)

(1)呼吸消化泌尿(排泄)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

(5)如下图

27.(9分)

(1)反射突触a、b、c(a、c)(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能酶的专一性(3)乙酰胆碱受体浆自身免疫

28.(9分)(1)效应器局部电流(电信号)神经递质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2)上升(“增加”或“提高”)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a、b,从而使激素c浓度下降(或负反馈调节)(3)T淋巴淋巴因子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

29.(7分)(1)血浆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尿素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4)正

30.(8分)(1)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促进F或D③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2)①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2~6②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5

31.(9分)(1)短日照(2)①叶②叶③顶端(3)短日照可诱导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4)将长日照条件下的植物枝条切口,再将经B植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植株开花将长日照条件下的另一株植物枝条切口,将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植株不开花

32.(7分)(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②藻细胞密度过大③1×108

33.(8分)(1)水平结构物种丰富度减小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THE END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试题答案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https://m.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2d380659304fd291f7fb0febd1f390bc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作“裸子植物故乡”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783/87034507.html
3.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基础资料D.荒漠生物群落 16.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C) A阶段性B.限制性 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17.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C) 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18.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A) ...http://www.lyhdpx.com/Content/Detail/101
4.2024年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C.是多细胞生物 D.有能分解食物的消化系统 【答案】A 6.(2018·北京中考真题)深圳的国家基因库中,储存有不同生物的基因样本超过1000万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C.基因库中储存的基因都相同D.建立基因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http://www.zhongkao.com/e/20230731/64c7ae3281366.shtml
5.“世界湿地日”知识问答活动通知(图文)3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32.湿地在自然界不具下列哪项功能( ) A 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B 净化、涵养及调节水资源 ...http://www.sxczsd.com/sxczsd/huodongzixun/huodonggonggao/2023-02-01/166.html
1.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指(ABC)对生物的作用 A氧 B 二氧化碳 C风 D 二氧化硫 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部分是正确的是(ABCD )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还原者 D非生物环境 4.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正确的是(ABC)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基金多样性 ...https://www.oh100.com/peixun/gongkai/311019.html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下列关于角膜生理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不能用细菌总数反映的食品卫生指标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维持角膜透明性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生吃水生食物要洗净,主要是为预防( )污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fb273222d2d54fc5bb4696764b505ba9.html?fm=bdbdsaf7ccac3661de7a90f9aef46c1ba80b9
3.2021年《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真题–注册建筑师小助手关于共同富裕的说法,正确的有(ABE)。 A.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B.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C.要分阶段促进同等富裕D.要分阶段促进均等富裕E.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95.生物多样性中,指示性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B.适应性强的C.珍稀动植物 E.村民熟知的 https://www.jhhandbook.com/1849
4.2023年4月重庆自考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9.不属于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措施是 A.征收环境税B.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C.实行土地复垦制度D.实行“三同时”制度 10.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联合国宪章》B.《我们共同的未来》 C.《斯德哥尔摩宣言》D.《生物多样性公约》 11.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说法错误的是 ...https://www.cqzk.cn/lnzt/2023/0606/28498.html
5.2022年下半年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分享!D.对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地区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限批 12. 关于《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议定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议定书》被称为“谨慎原则的宣言” B.《议定书》规定了提前知情同意程序 C.《公约》所指的“生物多样性”不包括基因多样性 ...https://www.eol.cn/baokao/zk-wyw/20230424114850.html
6.湿地知识问答湿地保护小常识1.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A、经济安全 B、社会安全 C、生态安全 D、文化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https://yllhj.beijing.gov.cn/sdlh/bhsdbhdqzs/sdkp/202208/t20220818_2795170.shtml
7.蜜蜂阅读及答案(9篇)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https://www.ruiwen.com/yuedudaan/4080085.html
8.2021年成人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参考答案成人高考16.对鸟类换羽和兽类换毛起主要调控作用的是( ) A光周期B.湿度C.食物D.风 答案: A 17.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层次的是()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种群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18.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通常,温度降低约0.6°C对应的海拔升高( ) ...https://www.educity.cn/chengkao/22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