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基本结构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染色后,紫色—革阳,红色—革阴)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20-80nm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
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1)肽聚糖
(I)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肽尾):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
五肽交联桥(肽桥):5个氨基酸
(II)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四肽侧链(肽尾):丙氨酸→谷氨酸→二氨庚二酸→丙氨酸
(III)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肽聚糖结构比较
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赖氨酸(L-Lys),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
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
②贮藏元素;
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⑤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4)古生菌
古生菌又称古细菌(Archaebacteria)或称古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包括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和Thermoplasma(热原体属)等。
古生菌细胞壁中都不含真正的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5)缺壁细菌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专指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围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原生质球(spheroplast:残留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支原体(Mycoplasma):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胞膜中含有特有的甾醇,故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2)特殊构造
1)糖被
(I)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II)糖被的功能:
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基团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可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膜还可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
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
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以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
表面附着作用。
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堆积代谢废物。
2)鞭毛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3)菌毛
(I)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II)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4)性菌毛
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数量少,1-4根。
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性菌毛由致育因子(F)编码,故又称F菌毛。
带有性菌毛的F+菌与无性菌毛的F-菌相遇时,性菌毛与其相应受体结合,F+菌内的质粒或DNA可通过性菌毛进入F-菌体内,此过程——接合(conjugation)。
性菌毛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5)芽孢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胞的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
6)伴胞晶体
3细菌的繁殖
1)裂殖:二分裂(主要)、三分裂、复分裂
2)芽殖
4细菌的菌落特征:
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5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自然条件下,借形成各种孢子进行繁殖,仅少数种类以基内菌丝分裂形成孢子状细胞进行繁殖。
6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现象等。
7蓝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a)旧名蓝藻(bluealgae)或蓝绿藻(blue-greenalgae),是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蓝细菌的细胞体积一般比细菌大,通常直径为3—10um,最大的可达60um,细胞形态多样,大体可分5类:①由二分裂形成的单细胞;②由复分裂形成的单细胞;③有异形胞的菌丝;④无异形胞菌丝;⑤分枝状菌丝。
8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侵染植物的支原体为类支原体或植原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真核生物(Eukaryote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eukaryoticmicro-organ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