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黄汤: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附方(1)麻黄加术汤:组成: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9g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湿家身烦疼痛
2、麻杏苡甘汤:组成:麻黄10g杏仁12g甘草10g苡仁12g.
功用: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疼痛
特征:发热日甚
3、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10g杏仁10g石膏12g生姜9g大枣10g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发热恶寒,寒热具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4、三拗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等份,加生姜为引
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
特征: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5、华盖散:组成:麻黄桑皮紫苏杏仁茯苓陈皮各等份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6、桂枝汤:组成:桂枝10g赤芍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附方(1)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12g桂枝6g赤芍6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0g
功用:解肌舒经主治:太阳病
特征: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
附方(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仁
功用:解肌发表,下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
特征: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恶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7、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5g防风5g苍术5g细辛2g川芎3g白芷3g生地3g黄芩3g甘草3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特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
8、大羌活汤:组成: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细辛10g防己10g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0g甘草10g白术10g知母15g川芎15g生地15g
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治: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
特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等证
9、加味香苏散:组成:紫苏5g陈皮4g香附4g甘草3g荆芥3g人艽3g防风3g蔓荆子3g川芎3g生姜3g
功用:发汗解表主治:四时感冒
特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疼,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附方(1)香苏散:组成:香附10g紫苏10g甘草10g陈皮20g
功用:理气解表主治:四时瘟疫伤寒
附方(2)香苏葱豉汤
组成:香附10g新陈皮10g葱白10g紫苏12g甘草6g香豉20g
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主治:妊妇伤寒
10、小青龙汤:组成:麻黄9g赤芍9g细辛3g干姜3g甘草10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用:解表逐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克表,水饮内停
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附方(1)小青龙加石膏汤
组成:小青龙汤加石膏10g
功用:解表逐饮,兼除烦躁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特征: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附方(2)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6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苑6g款冬花6g大枣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二、泻下剂
(一)泻下剂
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据证用药量.
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特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附方:(1)小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据证用药量
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特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亦可用之。
2、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甘草芒硝据证用药量
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
特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肠胃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者
3、复方大承气汤:组成:厚朴大黄桃仁莱菔子枳实赤芍芒硝.据证用药量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单纯性肠梗阻
特征: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4、大陷胸汤:组成:大黄芒硝甘遂据证用药量
功用:泄热逐水主治:结胸证
特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二)温下
1、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12g附子10g细辛3g
功用:温阳散寒,泻结行滞主治:寒积里实
特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紧弦
2、温脾汤:组成:大黄12g附子10g干姜6g党参10g甘草3g
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脾阳不足
特征:冷积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3、三物备急丸:组成:大黄干姜巴豆据证用药量
功用:攻逐寒积主治:寒实冷积
特征: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三)润下
1、麻子仁丸:组成:麻仁赤芍枳实大黄厚朴杏仁.据证用药量
功用:润肠通便,泄热行气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
特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李仁松子仁陈皮据证轻重定量
功用:润肠通便主治:津枯肠燥
特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3、济川煎
组成:当归15g牛膝6g大云10g泽泻6g升麻3g枳壳6g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老年肾虚
特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
(四)逐水
1、十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
特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气短,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
主治:(2)实水
特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2、舟车丸
组成: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据证轻重定量
功用:行气逐水主治:水热内壅,气机阻滞
特征:水肿水胀,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五)攻补兼施
1、新加黄龙汤:组成:生地15g甘草6g党参6g大黄10g芒硝3g玄参15g麦冬15g当归6g海参20g生姜6g
功用:滋阴益气,泄泻热结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特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较黄或焦黑燥裂
2、增益承气汤:组成:玄参30g麦冬25g生地25g大黄10g芒硝5g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特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
(二)辛凉解表
1、桑菊饮:组成:桑叶6g菊花3g杏仁6g连翘6g薄荷3g桔梗6g甘草3g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特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2、银翘散:组成:连翘9g二花9g桔梗6g薄荷6g竹叶3g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附方(1)银翘汤
组成:二花15g连翘10g竹叶6g甘草3g麦冬12g生地12g
功用:滋阴透表主治:阳明温病
特征:下后无汗脉浮者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
特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4、升麻葛根汤:组成:升麻3g葛根3g赤芍6g甘草3g
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
特征:身热头痛
附方(1)宣毒发表汤
组成:升麻6g葛根6g前胡10g杏仁10g桔梗3g枳壳6g荆芥6g防风6g薄荷6g木通6g连翘6g牛蒡子6g竹叶3g甘草3g
功用:解表透疹,止咳利咽主治:麻疹初起
特征:欲出不出
5、竹叶柳蒡汤:组成:西河柳6g荆芥6g葛根6g蝉蜕3g薄荷3g牛蒡子6g知母3g玄参6g甘草3g麦冬10g竹叶3g石膏15g
功用:透疹解表,清泻肺胃主治:痧疹透发不出
特征:喘咳,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
6、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葛根10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赤芍6g桔梗3g
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特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脉浮微洪者
附方(1)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葛根9g甘草3g赤芍6g黄芩6g知母6g生地3g丹皮3g贝母6g
心烦加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春温夏热之病
特征:发热头痛,与正伤寒同,但不恶寒而口渴,与正伤寒异耳,此方主之
7、葱豉桔梗汤:组成:葱白10g桔梗6g枝子6g淡豆豉10g薄荷3g元召6g甘草3g竹叶3g
功用:疏风解表,清肺泄泻主治:风温初起
特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附方(1)葱豉汤
组成:葱白50g淡豆豉6g
不汗加葛根,升麻,再不汗加麻黄
功用:通阳发汗主治:外感初起
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三)扶正解表
1、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独活羌活茯苓桔梗党参甘草各10克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感冒风寒湿邪
特征:恶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
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重取无力
附方(1)荆防败毒散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各10g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主治:疮肿初起
特征: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者
2、仓廪散组成:党参茯苓甘草前胡川芎前胡独活桔梗枳壳陈仓米各等份
功用:益气解表,败毒止呕主治:噤口痢
特征:毒气冲心,有热呕吐
3、参苏饮组成:党参紫苏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等份
功用:益气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特征: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等证
4、再造丸组成:黄芪党参桂枝甘草制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生姜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主治:阳气虚弱
特征: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奢卧,面色
苍白,语言低微,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证
附方(1)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细辛附子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始得之特征:反发热,脉沉者
5、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成:麻黄20甘草20附子20克肉桂20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利尿主治:少阴病
特征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附方
(1)制附片20g,炙甘草20g,生姜30g
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12g黄芩10g党参6g半夏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
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
特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主治:(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2、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6g竹茹10g半夏6g茯苓10g黄芩6g枳壳6g陈皮6g滑石10g甘草10g青黛10g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特征: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3、柴胡达原饮组成:柴胡6g枳壳6g厚朴6g青皮6g甘草3g黄芩6g桔梗3g草果3g槟榔6g薄荷15g
功用:宣湿化痰,透达膜原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特征:胸胁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后积如粉,扪之糙涩,脉弦而滑
(二)调和肝脾
1、四逆散组成:甘草6g枳实6g柴胡6g赤芍10g
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
特征:或颏,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2、逍遥散组成:当归6g柴胡10g白芍10g白术12g茯苓20g甘草10g生姜6g薄荷6g
功用:舒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
特征: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3、丹枝逍遥散组成:由逍遥散加:丹皮,枝子
功用:舒肝健脾,活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特征:烦躁易怒,自汗盗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
4、痛泻要方组成:白术12g白芍10g陈皮10g防风10g
功用:补脾泻肝主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
特征: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三)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10g黄芩6g生姜6g党参6g甘草6g黄连3g大枣6g.
功用:和胃厥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
特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2、黄连汤组成:黄连6g甘草6g干姜6g桂枝6g党参3g半夏10g大枣6g.
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主治:胸中有热,胃中有寒
特征:胸中烦闷,欲呕吐,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
四、清热剂
1、白虎汤
主治:白虎汤证
特征:汗多脉大无力,具有津气皆伤之证;以及暑病兼有津气两伤,证见汗出背微恶寒,身热而渴等证
组成: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粳米10g
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
特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附方(1)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粳米6g人参10g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附方(2)白虎加桂枝汤组成:知母10g甘草3g石膏30g粳米10g桂枝10g
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恶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特征:风湿热痹,证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附方(3)白虎加双术汤:组成:知母10g甘草3g石膏30g双术10g粳米10g
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温疟
特征:身热胸痹,汗多,舌红苔白腻等,近来用治风湿热等病
2、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15g石膏30g半夏10g麦冬15g人参6g甘草6g粳米15g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留恋未清,气津两伤
特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脉虚数,舌红苔少
(二)清营凉血
1、清营汤组成:犀角3g生地15g玄参10g竹叶6g麦冬10g丹参6g黄连6g二花10g元召6g
功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主治:邪热传营
特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2、清宫汤组成:玄参10g莲子3g竹叶6g元召6g犀角6g麦冬10g
功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主治:温病恶汗,液伤邪陷,心包受邪
特征:症见发热,神昏谵语等
3、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3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10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伤血络;蓄血留瘀,热扰心营
特征:咳血,衄血,便血,溲血等;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等;昏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
(三)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10g黄芩6g黄柏6g枝子10g
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特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盛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凉膈散组成:大黄芒硝甘草枝子薄荷黄芩元召据证用药量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特征:胸膈热聚,症见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喉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3、普济消毒饮组成: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元召3g板兰根3g马勃3g牛蒡子3g僵蚕3g升麻3g
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主治:大头瘟
特征:风热余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欣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四)气血两清
1、清瘟败毒饮组成:石膏20g生地20g犀角10g黄连12g枝子15g桔梗6g黄芩12g知母10g赤芍10g玄参10g元召10g甘草10g丹皮12g竹叶10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瘟疫余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特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蓄,或厥逆,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附方(1)化斑汤
组成:石膏30g知母12g甘草10g玄参10g犀角6g粳米10g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气血均热
特征:症见发热,或身热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五)清脏腑热
1、导赤散
组成:生地木通甘草各等份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热盛
特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刺痛
2、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15g麦冬15g地骨皮15g前仁15g甘草15g石莲肉20g茯苓20g黄芪20g人参20g
功用: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
特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
3、龙胆泻肝汤
组成:胆草6g黄芩10g枝子10g泽泻12g木通10g前仁10g当归6g生地10g柴胡6g甘草6g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
特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4、左金丸
组成:黄连18g吴萸6g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
特征: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虚数
5、香连丸
组成:黄连6g木香12g
功用:清热化湿,行气止痢
主治:湿热痢疾,胸膈痞闷
特征:赤白痢下,腹痛里急
6、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30g桑皮30g甘草3g
功用: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咳嗽
特征: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7、清胃散
组成:生地12g当归6g丹皮9g黄连5g升麻6g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有积热
特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
血;或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8、泄黄散
组成:藿香叶21g山枝仁6g石膏15g甘草9g防风12g
功用:泄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
特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弄舌等
9、玉女煎
组成:石膏15g熟地10g麦冬6g知母6g牛膝6g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
特征:烦热干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舌红苔黄且干。亦治消渴善饥等
10、芍药汤
组成:芍药15g当归10g黄连10g槟榔6g木香6g甘草6g大黄10g黄芩10g桂皮3g
功用: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主治:湿热痢
特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11、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痢
特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
红苔黄,脉弦数
(六)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10g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
特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
2、秦艽鳖甲汤
组成:地骨皮30g柴胡30g鳖甲30g人艽15g知母15g当归15g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
特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象微数
3、清骨散
组成:柴胡5g黄连3g人艽3g鳖甲3g地骨皮3g青蒿3g知母3g甘
草3g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特征:午后或夜间潮热,肢蒸心烦,嗌干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4、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10g生地10g熟地10g黄芩10g黄柏10g黄连10g黄芪20g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有火,发热盗汗
特征: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结溲黄,舌红脉数
五、祛暑剂
(一)祛暑清热
1、清络饮
组成:鲜荷叶边6g二花10g丝瓜络6g西瓜翠衣6g扁豆花6g竹叶心6g
主治:祛暑清热
功用:祛暑伤肺,邪在气分
特征:身热口渴不甚,但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等
(二)祛暑解表
1、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6g二花10g扁豆10g厚朴6g元召10g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初起,复感于寒
特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
2、香薷散
组成:香薷15g厚朴12g扁豆12g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
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者
(三)祛暑利湿
1、六一散
组成:滑石18g甘草3g
功用:祛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
特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
2、桂苓甘露饮
组成:茯苓30g甘草6g白术12g泽泻15g官桂3g石膏30g寒水石30g滑石30g猪苓15g
功用:祛暑清热,化气利湿
主治:中暑受湿
特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下
(四)清暑益气
1、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10g黄连3g竹叶6g荷叶12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
特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六、温里剂
1、理中丸
组成:人参6g干姜6g甘草6g白术10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
(2)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痞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附方(1)附子理中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茯苓半夏据证用药量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
特征:心痛,霍乱吐利转经
2、理中化痰丸
功用: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
特征:呕吐食少,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3、桂枝人参汤
组成:桂枝6g甘草10g白术10g人参6g干姜6g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消痞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泄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痹鞭,表里不解
4、吴萸汤
组成:吴萸3g人参6g大枣10g生姜18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5、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18g、桂枝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
特征: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附方(1)黄芪建中汤
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10g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附方(2)当归建中汤
组成:即小建中汤加当归12g
功用: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虚赢不足
6、大建中汤
组成:川椒3g干姜5g人参6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特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二)回阳救逆
1、四逆汤
组成:附子10g干姜10g甘草6g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
特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象细微
2、太阳病误汗亡阳
(1)回阳救急汤
组成:熟附子10g干姜6g肉桂3g人参6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甘草6g五味子3g半夏10g
功用:回阳救逆,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
特征:症见恶寒倦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颤战粟,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2)回阳救急丹
组成:黑附块10g紫瑶桂1g人参6g麦冬10g辰砂10g川姜3g姜半夏3g白术6g五味子1g广皮3g甘草3g麝香1g
功用:回阳生脉.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肢厥无脉,干呕心烦
(三)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2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甘草6g通草3g大枣15g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1)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苔淡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主治:(2)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七、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攻里
1、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0g枳实10g大黄6g生姜15
g大枣10g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特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鞭,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
2、防风通圣散
组成:防风2g荆芥2g连翘2g麻黄2g薄荷2g川芎2g当归2g白芍2g白术2g山枝2g大黄2g芒硝2g石膏3g黄芩3g桔梗3g甘草6g滑石10g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雍盛,表里具实
特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粘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二)解表清里
1、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15g甘草6g黄芩10g黄连10g.
功用:解表清热
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特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腕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
2、石膏汤
组成:石膏30g黄连5g黄柏6g黄芩5g豆豉10g枝子10g麻黄10g
功用:清热解毒,汗解表
主治: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
特征: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急,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脉滑数或发斑
(三)解表温里
1、五积散
组成:白芷9g川芎9g甘草9g茯苓9g当归9g肉桂9g白芍9g半夏9g陈皮18g枳壳18g麻黄18g苍术72g干姜12g桔梗36g厚朴12g
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特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
2、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柴胡15g桂枝12g干姜6g瓜蒌根12g黄芩9g牡蛎20g甘草3g
功用:和解散结,温里祛寒
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
特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出汗,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多微
有热,或但寒不热
八、补益剂
(一)补气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10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
功用:益气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特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缓
附方:(1)异功散
组成:即四君子汤加:陈皮9g生姜5片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
特征: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
(2)六君子汤
组成:即四君子汤(1)加陈皮9g半夏12g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
特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3)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即六君子汤(1)加木香6g砂仁6g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
特征: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等症
(4)保元汤
组成:黄芪20g人参20g肉桂8g甘草5g生姜3g
功用:补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
特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疹,阳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起灌浆者
2、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50g薏苡仁50g砂仁50g桔梗50g扁豆75g茯苓100g人参100g甘草100g白术100g山药100g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特征:食少便溏,或泄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附方(1)七味白术散
组成:人参7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3g霍香15g木香6g葛根15g
功用:健脾止泄
主治:脾胃久虚
特征:呕吐泄泻频作不止.
3、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20g人参10g白术10g甘草6g当归10g柴胡3g
陈皮6g升麻3g大枣生姜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
特征: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大便
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
主治:气虚下陷。
特征: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等症
3、生脉散
组成: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暑热多汗,耗气伤液。
特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细微
主治:(2)久渴肺虚,气阴两伤。
特征: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白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二)补血
1、四物汤
组成:当归10g川芎9g白芍12g熟地12g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特征: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
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即四物汤加桃仁6g红花6g
功用:养血,活血,逐瘀
主治:妇女经期提前,量多
特征:色紫质粘稠,或有块状,腹痛腹胀者
3、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50g当归6g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
特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4、归脾汤
组成: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枣仁30g人参15g木香15g甘草10g远志3g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两虚。
特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仲,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主治:(2)脾不统血。
特征: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或带下注:现代亦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三)气血双补
1、八珍汤
组成:当归10g川芎6g白芍9g熟地15g人参3g白术10g茯苓9g甘草5g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
特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2、十全大补汤
组成:即八珍汤加黄芪15g肉桂9g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
特征: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3、人参养荣汤
组成:白芍9g当归9g陈皮3g黄芪3g桂皮3g人参3g白术3g甘草3g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劳积虚损。
特征: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等。
4、泰山磐石散
组成:人参5g黄芪15g当归8g续断5g黄芩5g白术10g川芎4g白芍6g熟地10g砂仁4g炙甘草4g
主治:妇女妊娠,气血两虚。
特征:胎动不安或屡有坠胎宿患,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九、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15g黄连18g炙甘草16g生地8g当归8g
功用: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
特征: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甚则欲吐无果,胸中自觉懊侬,舌红,脉细数。
2、生铁落饮
组成:天冬9g麦冬9g贝母9g胆星3g橘红3g远志3g石菖蒲3g连翘3g茯苓3g茯神3g元参5g钩藤5g丹参5g辰砂1g生铁落20g
功用:镇心除痰,宁心定志。
主治:痰火上扰。
特征:颠狂症状。
3、珍珠母丸
组成:珍珠母22g当归45g熟地45g人参30g枣仁30g柏子仁30g犀角30g茯神15g沉香15g龙齿15g
功用:重镇安神,潜阳明目。
主治:滋阴养血,肝阳偏亢。
特征:神志不宁,入夜少梦,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等。
4、磁朱丸
组成:磁石60g朱砂30g神曲120g
主治:水火不济。
特征: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亦治癫痫。
(二)滋养安神
1、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15-18g,甘草3g,知母8-10g,茯苓10g,川芎3-5g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
2、天王补心丹
组成:生地黄120g(洒洗),人参丹参元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各60g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
特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甘麦大枣汤
组成:甘草9g小麦9-15g大枣5-7枚
功用:养血安神,和中缓急,亦补脾气。
主治:脏躁。
特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苔少。
(四)补阴
1、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24g枣皮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
特征:腰膝酸软,头目弦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门不合之证。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知柏地黄丸
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6g黄柏6g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
特征: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证。
3、左归丸
组成:熟地24g山药12g枸杞子12g早皮12g牛膝10g兔丝子12g鹿胶12g龟胶12g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真阴不足。
特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和数。
4、左归饮
组成:熟地9g山药6g枸杞子6g甘草3g茯苓4g早皮5g
功用:补益肾阴。
特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5、大补阴丸
组成:黄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龟板18g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特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6、虎潜丸
组成:黄柏15g龟板12g知母6g熟地6g陈皮6g白芍6g锁阳5g虎骨3g干姜3g
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经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特征: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
7、二至丸
组成:冬青子汗莲草
功用:补肾养肝。
特征: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8、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30g枸杞子12g川楝子5g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
特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
9、石斛夜光丸
组成:天冬6g人参6g茯苓6g麦冬3g熟地3g生地3g兔丝子3g菊花3g草决明3g杏仁3g山药3g枸杞3g牛膝3g五味子3g蒺藜2g石斛2g肉丛蓉2g川芎2g甘草2g枳壳2g青葙子2g防风2g川黄连2g犀角2g羚羊角2g
功用:平肝熄风,滋阴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
特征:瞳孔散大,视物昏花,羞明流泪,头昏目弦,以及内障等症。
10、龟鹿二仙胶
组成:鹿角50g龟板25g枸杞15g人参5g
功用:填阴补精,益气壮阳。
主治:肾中阴阳两虚,任、督精血不足。
特征:全身瘦弱,遗精阳萎,两目昏花,腰膝酸软。
11、七宝美髯丹
组成:何首乌30g茯苓15g牛膝15g当归15g枸杞15g兔丝子15g故纸12g
功用:滋肾水,益肝血。
主治:肝肾不足。
特征: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腰膝酸软等症。
(五)补阳
1、肾气丸
组成:熟地24g山药12g枣皮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桂枝3g附子3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
特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
2、济生肾气丸
组成:熟地15g山药15g枣皮30g泽泻30g茯苓30g丹皮30g桂皮15g附子6g牛膝15g前仁30g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特征: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3、十补丸
组成:附子6g五味子6g枣皮3g山药3g丹皮3g鹿茸3g熟地3g肉桂3g泽泻3g茯苓3g
主治:肾气不足。
特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嬴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4、右归丸
组成:熟地24g山药12g枣皮9g枸杞12g鹿角胶12g兔丝子12g杜仲12g当归12g肉桂12g附子10g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特征: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萎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大便不实,甚则完谷不化,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
5、右归饮
组成:熟地30g山药6g枣皮3g枸杞6g甘草6g杜仲6g肉桂6g炙附子9g
功用:温肾补精。
特征: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十、开窍剂
(一)凉开
1、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楂朱砂雄黄各30g梅片麝香各7.5g珍珠15g金箔衣
功用: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
特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以及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2、紫雪丹
组成:石膏寒水石滑水石磁石各1.5g犀角屑各150g青木香沉香各150
g升麻玄参各500g甘草240g丁香30g朴硝5kg硝石96g麝香1.5g朱砂90g黄金3.1kg
功用: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
特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3、至宝丹
组成:生乌犀屑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各30g麝香龙脑各7.5g金箔银箔各50片牛黄15g安息香45g
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病痰热内闭。
特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4、小儿回春丹
组成:川贝母陈皮木香白豆蔻枳壳法半夏沉香天竹黄僵蚕全蝎檀香各37.5g牛黄麝香各12g胆南星60g钩藤240g大黄60g天麻37.5g甘草26g朱砂适量
功用:开窍定惊,清热化痰。
主治:小儿急惊,痰热蒙蔽。
特征:发热烦躁,神昏惊厥,或者反胃呕吐,夜啼吐乳,痰嗽哮喘,腹痛泻泄。
5、行军散
组成:西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3g雄黄24g硝石0.9g飞金二十页
功用:开窍,辟秽,解毒。
主治:暑月痧胀。
特征: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并治口疮咽痛。点目去风热障翳,搐鼻可避时疫之气。
(二)温开
1、苏合香丸
组成: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诃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各60g龙脑苏合香油各30g薰陆香30g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中风,中气或感受时行瘴疠之气。
特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
2、紫金锭
组成:山慈姑90g红大戟45g千金子霜30g五倍子90g麝香9g雄黄30g朱砂30g
功用: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感受秽污痰浊之邪。
特征:脘腹胀闷疼痛,呕吐泄泻,小儿痰厥,外敷疔疮疖肿。
十一、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1、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各30g白术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寒。
牡蛎散
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各30g
功用:固表敛汗。
主治:诸虚不足。
特征:身常出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二)敛肺止咳
1、九仙散
组成:人参款冬花桔梗桑白皮五味子阿胶贝母各2g乌梅1个罂粟壳6g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神。
主治:久咳不已,肺虚气弱,咳甚则气喘自汗,脉虚数。
(三)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6g当归12g白术12g肉蔻12g肉桂3g炙甘草6g白芍15g木香9g苛子12g粟壳20g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泄久痢,脾肾虚寒。
特征: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2、四神丸
组成:肉寇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芋30g
功用:温补脾肾,瑟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
特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3、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30g干姜9g梗米30g
功用:温中涩肠。
主治:久痢不愈。
特征:便脓血,色暗不鲜,小便不利,腹痛喜温喜按等。
4、赤石脂禹粮汤
组成:赤石脂30g禹余粮30g
功用:涩肠止泻。
主治:滑泻不禁,泻痢日久。
(四)涩精止泻
1、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子60g芡实60g莲须60g龙骨30g牡蛎30g
功用: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精亏。
特征:遗精滑泻,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
2、水陆二仙丹
组成:芡实15g金樱子15g
主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纯属肾虚不摄者。
3、桑蛸散
组成:桑蛸30g远志30g菖蒲30g龙骨30g人参30g茯神30g当归30g龟板30g鳖甲30g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
特征:小便频数,或如米泔色,心神幌惚,健忘食少,以及尿遗滑精等。
4、缩泉丸
组成:乌药12g益志12g
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五)固崩止带
1、固精丸
组成:黄芩30g白芍30g龟板30g椿皮21g黄柏9g香附8g
功用:滋阴清热,止血固精。
主治:阴虚内热。
特征:经行不止,及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夹紫黑瘀块,心胸烦热,腹痛溲赤,舌红,脉弦数者。
2、固冲汤
组成:白术30g黄芪18g龙骨24g牡砺24g枣皮24g白芍12g海蛸12
g茜草9g棕炭6g五味子3g
功用:补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
特征:冲脉不固所致血崩或月经过多,而见血色稀淡,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等证。
3、震灵丹
组成:禹粮石20g紫石英20g赤石脂20g代赭石20g乳香10g五灵脂10g没药10g朱砂5g
功用:止血化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阻胞宫。
特征:出血不止,血色紫红或紫黑,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则痛减,舌质紫黯,脉沉细弦等。
4、完带汤
组成: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前仁19g苍术9g甘草3g陈皮3g芥穗3g柴胡3g
功用:补中健脾,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特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5、易黄汤
组成:山药30g芡实30g黄柏6g前仁3g白果15g
功用: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主治:脾虚湿热,带下黄白,粘稠腥臭,腰酸腿软者。
6、清带汤
组成:山药30g龙骨18g牡砺18g海蛸12g茜草9g
功用:健脾止带。
主治:脾虚湿热。
特征:带下赤白,清稀量多,连绵不断,腰酸体乏,舌淡苔白,脉细缓而沉者。
十二、理气剂
(一)行气
1、越鞠丸
组成:双术12g香附12g川芎12g神曲12g枝子12g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即气、血、痰、火、食、湿。
特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腑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证。
2、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30g玄胡30g
功用: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有热。
特征: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3、玄胡散
组成:当归15g玄胡15g蒲黄15g赤芍15g肉桂15g姜黄9g尔香9g没药9g木香9g甘草9g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妇女室女,七情伤感。
特征:气与血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连背膂,上下功刺,经候不调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服之。
4、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特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等。
5、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g瓜篓12g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痹。
特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上下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活紧。
6、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瓜蒌12g薤白12g白酒250g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特征:胸部满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7、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瓜蒌12g薤白12g半夏12g白酒250ml。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兼痰浊较甚者。
特征: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8、桔核丸
组成:桔核海藻昆布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玄胡桂心木香各15g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寒湿疝气。
特征: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
9、天台乌药散
组成:乌药12g木香6g小茴6g青皮6g高良姜9g槟榔9g川楝子12g巴豆10g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
特征: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
导气汤
组成:川楝子12g木香9g茴香6g吴芋3g
主治:寒疝疼痛。
暖肝煎
组成:当归9g枸杞9g茴香6g肉桂6g乌药6g沉香3g茯苓6g
功用:暖肝温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阴寒。
特征:小腹疼痛。
厚朴温中汤
组成:厚朴30g陈皮30g甘草15g茯苓15g草蔻15g木香15g干姜3g
功用: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伤于寒湿。
特征:脘腹胀满或疼痛。
(二)降气
1、苏子定喘汤
组成:苏子9g半夏9g当归6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肉桂3g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
特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2、定喘汤
组成:白果9g麻黄9g苏子6g甘草3g冬花9g杏仁9g桑皮9g黄芩6g半夏9g
功用: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特征: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哮喘咳嗽,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3、四磨汤
组成:人参3g槟榔9g沉香3g乌药9g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七情所伤,肝汽郁结。
特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芭痹满,不思饮食。
4、五磨饮子
组成:木香6g乌药9g沉香6g槟榔9g枳实9g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或七情郁结。
特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5、旋复代赭汤
组成:复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甘草6g半夏9g大枣10g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特征:心下痞闷,噫气不除。
6、甘姜人参半夏汤
组成:干姜6g人参6g半夏9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妊娠及脾胃虚寒之呕吐。
7、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12g竹茹12g大枣10g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功用:降逆止呕,医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特征:呃逆或干呕。
8、橘皮竹茹汤
组成:茯苓30g橘皮30g枇杷叶30g麦冬30g青竹茹30g半夏30g人参15g甘草15g
功用: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9、新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9g竹茹9g柿蒂9g姜汁30g
功用:理气降逆,清热止呃。
主治:胃热呃逆,胃气不虚者。
10、丁香柿蒂汤
组成: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
功用: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畏气虚寒。
特征:胸痞脉迟者。
十四、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
1、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9g甘草6g川芎6g当归6g白芍6g细辛15g羌活3g防风3g黄芩3g石羔6g白芷3g白术3g生地3g熟地3g茯苓3g独活3g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
特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2、消风散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虫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双术牛子石羔各3g甘
草木通各2g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风疹,湿疹。
特征:皮肤疹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骚养,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3、川芎茶调散
组成:川芎荆芥各12g白芷羌活甘草各6g细辛3g防风5g簿荷24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特征:偏正头痛,或颠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4、菊花茶调散
组成:由川芎茶调散加菊花、僵蚕。
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犯。
特征:头目眩晕及偏正头痛。
5、苍耳子散
组成:辛荑15g苍耳子7g白芷30g薄荷2g
功用:祛风通窍。
主治:鼻渊。
特征: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
6、牵正散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中风,口眼莴斜。
特征:风中经络,风痰阻于头面。
7、止痉散
组成:全蝎蜈蚣等分
功用:祛风止痉。
主治:痉厥,四肢抽蓄等。
特征:顽固性抽经样疼痛。
8、玉珍散
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功用:祛风化痰,解痉止痛。
主治:破伤风。
特征:牙关紧闭,口嘬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
9、五虎追风散
组成:蝉蜕30g南星6g天麻6g全蝎10g僵蚕10g
功用:祛风解痉,止痛。
特征:牙关紧闭,手足抽蓄,角弓反张。
10、小活络丹
组成:川芎草乌地龙南星尔香没药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邪流滞经络之证。
特征:肢体经脉挛痛,关节躯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
11、大活络丹
组成:白花蛇乌稍蛇威灵仙量头尖草乌天麻全虫首乌龟板麻黄贯仲甘草羌活官桂霍香乌药黄连熟地大黄木香沉香各60g细辛赤芍丁香尔香僵蚕南星青皮骨碎补白蔻安息香黑附子黄芩茯苓香附玄参白术各30g防风葛根虎骨当归各5g血结45g地龙犀角麝香松脂各15g牛黄冰片各5g人参90g
功用: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主治:中风瘫痪,萎痹,痰厥、阴疽,流注等。
(二)平息内风
1、羚角勾藤汤
组成:羚角片5g桑叶6g川贝12g生地15g勾藤10g菊花10g茯神10g白芍10g甘草3g竹肉15g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经。
主治:肝经热甚,热极动风。
特征:高热不退,烦闷燥扰,手足抽蓄,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2、镇肝息风汤
组成: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呈6g甘草5g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七血逆乱。
特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口角歪斜,眩晕颠扑,昏不知人,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3、勾藤饮
组成:勾藤9g羚羊角1g全虫1g人参3g天麻6g甘草2g
功用:清热息风,益气解痉。
主治:小儿天勾。
特征:牙关紧闭,手足抽蓄,惊悸壮热,头目仰视,兼有气虚者。
4、天麻勾藤饮
组成:天麻12g勾藤12g石决18g枝子9g黄芩9g牛膝12g杜仲益母草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特征:头痛眩晕,失眠。
5、阿胶鸡子黄汤
组成:阿胶6g白芍9g石决15g勾藤6g生地12g甘草2g生牡蛎12g络石藤6g茯神12g鸡子黄2个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主治:邪热久留,焯烁阴血。
特征:筋脉拘急,手足瘛纵,类似风动,或头目眩晕,舌绛苔少,脉细数者。
6、大定风珠
组成:白芍18g阿胶9g龟板12g熟地18g麻仁6g五味子6g牡蛎12g麦冬12g甘草12g鸡子黄2个鳖甲12g
功用:滋阴息风。
主治:温病邪热久羁,热灼真阴,或误用汗、下、重伤阴液。
特征:神倦瘛枞(zhizong),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欲之脱。
7、小定风珠
组成:鸡子黄1个阿胶6g龟板18g童便15ml淡菜9g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温邪久羁下焦。
特征:灼zhuo肝液为厥,扰冲脉为哕hui,脉细弦。
8、地黄饮子
组成:熟地巴戟枣皮石斛大云附子五味子官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各等分
功用:滋肾阴,补肝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证。
特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脉沉细弱。
十六、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
1、平胃散
组成: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甘草9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
特征:腕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苔多奢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2、霍香正气散
组成: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神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霍香90g甘草75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特征: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腕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峦瘴疟等。
3、六和汤
组成:砂仁3g半夏杏仁人参白术霍香扁豆茯苓各6g木瓜5g厚朴3g甘草2g
功用:健脾化湿,升清江浊。
主治:夏月饮食不调,湿伤脾胃。
特征:霍乱吐泻,胸膈痞满,舌苔白滑。
(二)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30g枝子15g大黄9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特征:一身面目具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者。
2、枝子柏皮汤
组成:枝子15g甘草6g黄柏9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
3、茵陈四逆汤
组成:茵陈炮姜各9g附子甘草各6g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
特征:黄色灰暗,神倦食少,肢体逆冷,脉沉细无力者。
4、三仁汤
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叶6g厚朴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
特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等。
5、霍朴夏苓汤
组成:霍香6g半夏5g赤苓9g杏仁9g苡仁12g白蔻2g猪苓5g豆豉9g泽泻5g厚朴3g
功用:解表化湿。
主治:湿温初起。
特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6、黄芩滑石汤
组成:黄芩9g滑石9g苓皮9g腹皮6g白蔻3g通草3g猪苓9g
主治:湿温邪在中焦。
特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竞不渴,舌苔淡白而滑,脉缓。
7、甘露消毒丹
组成:滑石45g茵陈33g黄芩30g菖蒲18g川贝15g木通15g霍香12g射干12g元召12g薄荷12g白蔻12g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特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8、连朴汤
组成:厚朴6g黄连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芦根60g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温伏。
特征:霍乱吐利,胸腕痞闷,舌苔黄腻,小便短赤。
9、蚕矢汤
组成:蚕砂15g苡仁12g大豆黄卷12g木瓜9g黄连9g半夏3g黄芩3g通草3g枝子5g吴芋1g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
特征:腹痛转经,口渴烦躁,舌苔黄厚而干,脉濡数者。
10、八正散
组成:前仁瞿麦扁蓄滑石枝子甘草木通大黄各5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
特征:热淋、血淋、小便混浊,溺时疼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11、五淋散
组成:茯苓18g当归15g甘草15g赤芍60g枝子60g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膀胱有热。
特征:血淋涩通,或尿如豆汁,或溲如砂石。
12、二妙散
组成:黄柏双术各15g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
特征:两足萎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13、三妙丸
组成:黄柏12g双术18g牛膝60g
特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14、四妙丸
组成:黄柏12g苡仁20g双术12g牛膝12g
特征:两足麻萎肿痛等症。
十七、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1、二陈汤
组成:半夏橘红各15g茯苓9g甘草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特征: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痹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导痰汤
组成:半夏6g南星6g枳实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各3g
功用:燥湿化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涎雍盛,胸膈痹闷。
特征:咳嗽恶心,饮食少思,以及肝风夹痰,呕不能食,以及惊悸不宁头痛眩晕,甚或痰厥者。
涤痰汤
组成:半夏竹肉胆星各8g橘红枳实茯苓各6g人参菖蒲甘草各2g姜枣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温胆汤
组成:半夏竹肉枳实各6g陈皮9g甘草3g茯苓5g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特征: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十味温胆汤
组成:半夏枳实陈皮各6g茯苓5g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人参各3g甘草2g生姜红枣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
特征: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
茯苓丸
组成:半夏60g茯苓30g枳壳15g朴硝7g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痰停中腕。
特征: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二)清热化痰
1、清气化痰丸
组成:瓜蒌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各30g胆星半夏各45g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互结。
特征:咳嗽痰黄,咯之不出,胸膈痹闷,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6g半夏12g瓜蒌30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特征:胸脘痹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3、柴胡陷胸汤
组成:柴胡3g半夏9g黄连3g桔梗3g黄芩5g瓜蒌15g枳实5g生姜3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开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具证,胸膈痹满。
特征:按之痛,口苦苔黄,脉滑数。
4、滚痰汤
组成:大黄黄芩各240g蒙石30g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
特征:发为颠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痹闷,或眩晕耳鸣,或扰颈结核,或口眼濡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三)润燥化痰
1、贝母瓜蒌散
组成:贝母5g瓜蒌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3g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肺燥有痰。
特征: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等。
(四)温化寒痰
1、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茯苓12g甘草6g干姜9g细辛6g五味子6g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内蓄。
特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2、冷哮丸
组成:麻黄川乌细辛川椒白矾牙皂半夏胆星杏仁甘草各30g紫苑冬
花各60g
功用:散寒涤痰。
主治:背受寒邪。
特征:遇冷即发喘咳,胸膈痹满,欹息不得卧。
3、三子养亲汤
组成: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
功用:降气块膈,化痰消湿。
主治:痰涎雍盛。
特征:咳嗽喘逆,痰多胸痹,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五)治风化痰
1、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g天麻茯苓橘红各6g白术15g甘草4g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风痰上扰。
特征:眩晕头痛,胸膈恶呕,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2、定痫丸
组成:天麻川贝半夏茯苓茯神各30g胆星菖蒲全蝎甘草僵蚕琥珀灯草各15g陈皮远志各20g丹参麦冬各60g辰砂9g
功用:涤痰息风。
主治:痰热内扰。
特征:男女小儿痫证,忽然发作,眩扑倒地,不省高下,甚则抽彻,目斜口歪,痰涎直流,叫喊作声,。亦可用于颠狂。
3、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白部白前各10g甘草4g陈皮5g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
特征: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十八、导滞剂
(一)消食导滞
1、保和丸
组成:山楂18g神曲6g半夏茯苓各9g陈皮元召莱菔子各3g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一切食积。
特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溏泻,舌苔厚腻,脉滑。
2、大安丸
组成:即保和丸加白术6g
功用:消食健脾。
主治:饮食不消,气虚邪微,以及小儿食积。
枳实导积丸
组成: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
功用:消导化积,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内阻肠胃。
特征:脘腹胀痛,下利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3、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文术枳壳黄连黄柏各30g大黄15g香附子牵牛各60g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泻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特征: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编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4、枳术丸
组成:枳实30g白术60g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特征:脘腹痞满,不思饮食。
5、健脾丸
组成:白术75g木香黄连甘草各22g茯苓60g人参45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蔻各30g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
特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簿,舌苔黄腻,脉象虚弱。
6、资生丸
组成:白术人参各90g苡仁45g茯苓45g山楂橘红各60g黄连9g白蔻泽泻各10g桔梗霍香甘草各15g扁豆莲肉各45g山药芡实各45g麦芽30g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特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
(二)消痞化积
1、枳实消痞丸
组成:干姜3g甘草麦芽茯苓白术各6g半夏人参各9g厚朴枳实黄连各15g
主治:脾虚气治,寒热互结。
2、鳖甲煎丸
组成:鳖甲90g射干黄芩鼠妇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厚朴瞿麦紫葳阿胶
各22g柴胡蜣螂各45g白芍牡丹土鳖各37g蜂巢30g朴硝90g桃仁15g人参半夏葶苈子各8g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疟疾日九不愈,胁下痞鞭成块,结成疟母。
特征:以及徵积结于胁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女子月经闭止等。
十九、驱虫剂
1、驱虫剂
乌梅丸
组成:乌梅45g细辛18g干姜30g黄连45g当归12g附子18g川椒12g桂枝18g人参8g黄柏18g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症。
特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又治久痢。久泻。
2、理中安蛔汤
组成:人参2g白术3g茯苓3g川椒8g乌梅9g干姜2g功用:温中安蛔。
主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
特征: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3、连梅安蛔汤
组成:胡连3g川椒2g雷丸10g乌梅5g黄柏3g槟榔10g
功用:清热安蛔。
主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或烦燥,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证。
4、肥儿丸
组成:神曲30g黄连30g肉蔻15g使君子15g麦芽15g槟榔12g木香6g
功用: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主治:虫积腹痛,消化不良。
特征:面黄肌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证。
5、布带丸
组成:夜明砂60g吴芋60g使君子60g茯苓15g白术15g人参15g甘
草15g芦荟15g
功用:驱蛔消疳,补养脾胃。
主治:小儿虫疳。
特征:体热面黄,肢细腹大,发焦目暗等证。
6、化虫丸
组成:铅粉15g鹤虱15g槟榔15g苦楝根15g白矾37g
功用:驱杀肠中诸虫。
主治:肠中诸虫。
特征:发作时肠中作痛,往来上下,其痛甚剧,呕吐清水,或吐蛔虫。
7、伐木丸
组成:双术60g黄酒面曲12g皂矾30g
功用:消积,燥湿,泻肝,驱虫。
主治:黄肿病。
特征:面色萎黄,浮肿,心悸,气促,肢倦无力。
二十、涌吐剂
1、瓜蒂散
组成:瓜蒂1g赤小豆1g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雍滞胸脘。
特征:胸中痞硬,懊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2、三圣散
组成:防风5g瓜蒂5g藜芦3g
功用: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
特征: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者。
3、救急稀涎散
组成:牙皂15g白矾30g
功用:开关涌吐。
特征:痰涎雍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扑不省,或口眼似歪,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痞。
二十一、痈疡剂
1、仙方活命饮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刺山甲花粉尔香没药二花陈皮各9g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热督雍聚,气滞血瘀。
特征:红肿热痛,身热凛寒,苔白或黄,脉数有力。
2、连翘败毒散
组成:连翘9g枝子9g羌活8g玄参12g薄荷5g防风5g柴胡6g桔梗5g升麻5g川芎6g当归8g黄芩9g白芍10g牛蒡子6g渴加花粉;面肿加白芷;项肿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山甲;气虚加人参。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伤寒汗下不彻,邪结耳下硬肿,名曰发颐。
3、五味消毒饮
组成:二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5g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肿疖。
特征: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各种疔毒、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铁钉,舌红,苔黄,脉数。
4、银花解毒汤
组成:二花地丁犀角茯苓元召丹皮黄连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主治:湿热风火,痈疽疔毒。
5、四妙勇安汤
组成:二花玄参各9g当归3g甘草2g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
特征: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6、五神汤
组成:茯苓20g前仁15g二花90g牛膝10g紫花地丁20g功用:清热解毒,分利湿热。
主治:多骨疽、腿痛、委中毒、下肢丹毒等。
7、犀黄丸
组成:犀黄15g麝香75g尔香没药各500g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乳癌,横痃、瘰疠、流注、肺痈、小肠痈等。
8、消醒丸
组成:尔香没药各30g麝香5g雄黄15g
功用:活血散结,解毒消痈。
主治:一切红肿痈毒。
9、蟾酥丸
组成:蟾酥6g轻粉1g枯矾寒水石铜绿尔香没药胆矾麝香各3g雄黄6g蜗牛21个朱砂10g
功用:解毒消肿,活血定痛。
主治:疔疮、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
10、牛蒡解肌汤
组成:牛蒡子10g薄荷6g荆芥6g连翘10g枝子10g丹皮10g石斛12g玄参10g夏枯草12g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颈项痰毒,风热牙痛。
特征:头面风热兼有表证者;外痈局部肿痛,寒轻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11、海藻玉壶汤
组成:海藻昆布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甘草海带各3g
功用:化痰软坚,消散瘿瘤。
主治:肝脾不调,气滞痰凝。
特征:石瘿,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
12、透脓汤
组成:黄芪12g当归6g山甲3g皂刺5g川芎9g
功用:托毒溃脓。
主治:痈疡肿毒,正虚不能脱毒。
特征: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或酸胀热痛。
透脓散
组成:即透脓汤加白芷、牛子、二花。
功用:扶正祛邪,托毒溃脓。
主治:痈毒内已成脓,不穿破者,服此即溃。
13、托里透脓汤
组成:人参白术山甲白芷升麻甘草各2g当归6g黄芪10g皂刺5g青皮6g
功用:扶正祛邪,托里透脓。
主治:一切痈疽气血亏损。
特征: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
14、阳和汤
组成: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甘草3g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特征: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等。
15、中和汤
组成:人参陈皮各6g黄芪白术当归白芷各5g茯苓川芎皂刺尔香没药二花甘草各3g
功用:补气透托,和血消散。
主治:痈阳证属半阴半阳之间,似溃非溃。
特征:漫肿微痛,淡红,不热等元气不足之证。
16、小金丹
组成:白胶香草乌灵脂地龙木鳖儿香没药当归各75g麝香30g墨炭12g
功用:化痰祛湿,祛瘀通络。
主治:寒湿痰瘀,阻滞凝结。
特征:流注、痰核、瘰疬、乳癌、横痃、贴骨疽、膳拱头等病。
17、内补黄芪汤
组成:黄芪麦冬熟地人参茯苓各10g甘草白芍远志川芎桂皮当归各5g
功用: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
特征:溃处作痛,倦怠懒言,胃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胎薄。
18、苇茎汤
组成:苇茎30g苡仁30g冬瓜子24g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咳嗽。
特征:有微热,甚则咳吐腥臭痰,胸中隐隐作痛,肌肤甲错,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19、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18g牡丹9g桃仁12g冬瓜子30g硭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少腹种痞。
特征: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
20、清肠饮
组成:二花90g当归60g地芋30g麦冬30g元参30g甘草10g苡仁15g黄芩6g
功用:活血解毒,滋阴泻火。
主治:大肠痈。
21、苡仁附子败酱散
组成: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质濡软脉数。
22、薏苡仁汤
组成:苡仁瓜仁各10g丹皮桃仁各6g
功用:肠痈初起,湿滞血瘀,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不利,或妇人
产后,月经前后,凡由湿滞血瘀而致腹痛者,皆可服用。
(三)利水渗湿
1、五苓散
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特征:(1)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如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
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泻泄,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证。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壳者。
2、四苓散
组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功用:利水渗湿。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短赤,大便溏泻。
3、茵陈五苓散
组成:茵陈10g五苓散5g
功用:利湿退黄。
特征:热重于湿,小便不利者。
4、胃苓汤
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特征: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5、猪苓汤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9g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
特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
6、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特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
7、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9g黄芪9g桂枝9g茯苓18g甘草6g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皮水。
特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8、五皮散
组成:姜皮桑皮橘皮腹皮苓皮各等份。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甚,皮水。
特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
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四)温化水湿
1、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功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
特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2、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组成:甘草6g干姜12g茯苓12g白术6g
功用:暖土胜湿。
主治:寒湿下浸着病。
特征: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
3、真武汤
组成:茯苓9g白芍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存。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
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
4、附子汤
组成:附子15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白芍9g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化湿。
主治:阳虚寒湿内浸。
特征: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
5、实脾汤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干姜各6g甘草3g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特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簿,舌苔
厚腻,脉沉迟者。
6、萆解分清饮
组成:益志萆解菖蒲乌药各10g
功用: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
特征:小便白浊,频数无度,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萆解分清饮
组成:萆解10g黄柏菖蒲各3g茯苓白术各5g莲子心4g丹参前仁各7g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湿热渗入膀胱。
特征:白浊,膏淋,尿有予沥,小便混浊,舌苔黄腻者。
(五)祛风除湿
1、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川芎各3g蔓荆子2g
功用:祛风渗湿。
主治:风湿在表。
特征:肩背疼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背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2、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
当归白芍地黄各6g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特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3、三痹汤
组成:续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黄芪牛膝甘草秦艽
生地川芎独活各等分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胜湿。
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等。
4、鸡鸣散
组成:槟榔15g陈皮木瓜各9g吴芋苏叶各3g桔梗生姜、皮各5g
功用: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主治:湿脚气。
特征: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亦治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