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近日在参加北京郭朝印糖尿病医学研究院举办的"当代糖尿病医学研究重大突破和中医技术治疗糖尿病"知识讲座时得知,应用"太乙特诊医疗"新技术,高位降糖法,基本能达到"三个月内治愈并发症"的效果.
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发展近20年,探索和创造了很多营销理论和营销方法,并且不断地快速升级、创新的营销理论和营销方法给相当多的北派医药保健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丰厚的回报,同时,也给中国本土的营销史带来了大量的经典营销案例.
2000年7月1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正式施行,标志着大规模GSP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GSP是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国际通行的药品认证规范之一.国家药监局于2001年开始认证试点工作,并将认证截止日期定在2004年12月31日.截至2004年9月30日,北京市已率先完成GSP的认证工作,比国家局规定的截止日期提前了3个月.在全市1829家药品经营企业中,通过GSP认证并取得认证证书的企业共1676家,总合格率达到91.63%.其中完成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256家,合格率为94%.通过认证的药品零售企业1420家,合格率为91%.在认证过程中,有部分企业撤销、停业或自动放弃认证,另有部分企业因各方面问题被限期整改、暂缓认证或未认证.
2004年已成为我国并购发生为频繁的一年.由于GMP、GSP的认证大限将至,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有关专家预言,并购与重组将成为2005年国内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日前,中国华源集团旗下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国资委等正式签署重组北京医药集团协议,拿下北京医药集团.华润和东胜为争夺云南制药展开拉锯战,后东盛成功入主云药使并购演绎得更加精彩,并和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合作,打造一个中国医药的"航母".
东北吉林某药厂的李总这几天着急上火地到处融资:要是没有钱,他的两个药厂就无法通过GMP认证,就要"下课".他抱着后一点希望在不停奔波,希望在12月31日前能够有钱将药厂救活.
规范"医药行业的保护期过后,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会给我们的药品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认为,国内企业要和外资企业竞争,首先要规范自己,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她分析说,国家会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经济就是要求企业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而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政府规范市场,为企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和发展环境.
中国医药产业处于一个怎样的十字路口我们的未来之路将如何去走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汹涌的浪潮以及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应对快速的变化
从今年起,中国将遵守入世承诺,全面开放医药领域.入世以后,医药行业主要有3个方面受到的冲击大:一是医药流通领域;二是新药、专利药、生物工程药的研制和生产领域;三是高精尖的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领域.其中主要是医药流通和零售领域,因为在医药生产方面已经有多家外资企业与国内公司合资,而医药流通领域则还没有完全放开.但几年来有限度的开放,各路外资已经频频试水.
医药保健品行业就营销模式来讲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一直是前瞻的,因为它的创新能力十分强,要不断变换营销模式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占有市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消费理性的提高,医药营销也要因时而动,不能墨守陈规,所以,营销创新就越来越显得重要.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客服正在输入...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