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催化与“懒人经济”概念兴起下,消费者对于便捷生活、安全食物的追求,预制菜自身具有的方便快捷、优质口味、选择性多、健康卫生的优点以及餐饮企业连锁化、降本增速的需求,共同引发了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餐饮革命,这推动了冷链物流基础、餐饮供应链建设、分销渠道的完善,这些产业环节的不断革新也为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01.预制菜的定义及产业链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通过清洗、分切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预加工,而制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从广义角度来看,经过加工的调理食品均可以视为预制菜;从狭义角度来看,预制菜主要为低温存储的即烹和即热食品,可简单理解为“速冻菜肴”。
总体来看,按预制菜产业链从上至下的顺序,可以分为:原材料、生产加工和消费端。
02.国内预制菜行业政策
我国的预制菜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政策方针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近年来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针对食品工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从强调食品安全,到大力推进食品工业现代化,再到产业集群的打造,表明了对于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全力支持的态度。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出台后,各省市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做出积极响应。
03.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需求侧成因
预制菜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行、人口危机、战争、疫情,但预制菜的繁荣,也总昭示着新技术、新人群、新模式的出现。从需求侧角度来看,我国预制菜的兴起及繁荣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预期的下降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四个方面。白领阶层的兴起、
2、白领阶层的崛起。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现如今平均受教育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领阶层的兴起,同时白领阶层规模的增大意味着人们对快捷、营养及品质类用餐的需求在扩大,这也会进一步弱化家庭厨房的功能,助力预制菜产业未来拥有更加庞大的消费群体。
3、消费预期下降。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可见,随着社会失业压力的增大、收入预期的下降,人们普遍对于消费会持更谨慎的态度。物美价廉的预制菜或成为更多务实消费人群的居家就餐选择。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的**疫情一度给大都市食品供给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国家对于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应急管理场景中提供完善的食品供给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这一应对策略。因此,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预制菜的潜在需求较为强烈,也会给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