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六大类人们把生物从外界摄取维持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及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称为营养。而人类饲喂给的营养物质称为饲料,对食物或饲料中所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则统称为营养素。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均由化学元素所组成,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至少有26种为动物所必需,这些元素绝大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已清楚了解到,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达数十种,可以概括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水。虽然这些物质在各种饲料中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对实验动物的营养作用是一致的。它们各具有独特的营养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加、推动和调节生命活动。1、水及其营
3、,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来供给的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内能够合成,不依赖饲料供给的氨基酸,包括丙氨酸、丝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在植物性饲料中的含量常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复胃动物、盲肠发达的动物如兔、大鼠除外),而且饲料中上述氨基酸的缺乏还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因此,在饲料学中,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
4、则被称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2)氨基酸平衡与氨基酸失衡蛋白质的合理利用,不但要求日粮满足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要求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粮氨基酸组分之间的相对含量与动物机体氨基酸需要量之间比值较为一致的相互比例关系。与氨基酸平衡对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氨基酸失衡,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过多或过少,相互间比例与动物的需要不一致,从而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迟缓、繁殖力下降的现象。(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氨基酸组成是否平衡。在饲养实践中,常用多种饲料搭配或添加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方法,来提高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即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如
5、在苜蓿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多为5.4%,而蛋氨酸含量较少为1.1%;而玉米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较少为2.0%,蛋氨酸含量较多为2.5%;把这两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则两种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有所提高,利用率也相应得到提高。因此,所谓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实际上是必需氨基酸的互相补充。实验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赖氨酸、蛋氨酸可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和物质基础。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对动物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它是构造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原料,动物的肌肉、神经、结缔组织、皮肤、血液等均以蛋白质为基本单位。蛋白质是修补机体组织的必需物质,动物
7、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器官和组织如神经、肌肉及血液等均含有脂肪。作为饲料中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可保证动物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脂肪酸也分为两大类,即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碳链中部分碳原子互相以双键相连)及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单键相连)。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构成组织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细胞及亚细胞膜的功能和完整性很重要。必需脂肪酸参与类脂代谢,在调节胆固醇的代谢,特别是输送、分解和排泄方面有重要意义。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在以植物原料为主的饲料中,一般必需脂肪酸不易缺乏,故很少
8、另外添加。4、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通常在把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或称无氮浸出物)两大类。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镶嵌物质(木质素、角质等)所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物质。纤维素即真纤维,其化学性质很稳定,弱的无机酸不能使其分解,在80的硫酸作用下,才可达到水解的目的,其营养价值与淀粉相近。半纤维素在植物界的分布最广,易被稀酸所水解,大部分半纤维素和多糖一样,由相同的组成部分构成;另一些则由不同的单糖组成,个别的半纤维素则由非糖物质的分子构成。木质素是最稳
10、以备必需时利用。5、矿物质及其营养功能饲料经充分燃烧后所余物质称为矿物质,或称为灰分,主要为钾、钠、钙、磷等。矿物质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根据矿物质在动物体内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和微量元素(不足体重的0.01)。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钠、氯、硫、镁、钾等,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锌、锰、碘等元素。这些元素有的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钙、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有的对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如铁参与血液对氧的运送过程),如供给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缺乏症,过量供应时,则会出现中毒症。矿物质对动物的营养有其独特的特征:在体内
12、不良影响。钙过多可引起骨硬化症、软组织钙化并影响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磷过多可使钙不足,引起严重骨重吸收,发生肋骨软化,影响正常呼吸。因此,在动物的饲料中既要保证适量的钙磷数量又要保持两者适宜的比例。b)钾、钠、氯三元素都是电解质,在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以及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协同作用,并且有各自特殊的作用。钾促进细胞对中性氨基酸的吸收及蛋白质的合成,有维持心脏、肾脏、肌肉正常活动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参与丙酮酸盐激酶的活化、肌酸磷酸化作用,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钠大量存在于肌肉中,使肌肉兴奋性加强,对心肌活动起调节作用。氯是胃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形成盐酸使胃蛋白酶活化,并保持胃内酸性,有杀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