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膳食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目标任务
1.1完成全区范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调查及可疑糖尿病患者复核诊断工作。
1.2对筛查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3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及时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调查对象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节约资金成本,本次调查工作重点围绕35岁上、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高危人群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2.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2.2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
2.3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2.4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者。
对已经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再进行筛查,直接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做过血糖测定的,此次不再筛查,以原测定结果为依据,血糖高于正常值的直接进行确诊。
3方法步骤
3.1准备阶段成立糖尿病调查领导小组和工作技术督导小组,拟定调查工作方案。
3.2宣传发动阶段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方案要求召开糖尿病调查动员会议,安排布置摸底调查工作。同时,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乡村两级支持和配合,全方位做好本次调查的社会宣传工作。
3.3调查摸底阶段各乡镇组织人员,深入社区、村、户,对辖区内符合调查条件的高危人群进行摸底登记汇总。
3.4高危人群初筛阶段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对村级摸底排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初筛,初筛以快速试纸条检测为主,对检测发现的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者进行登记,并告知等待进一步明确诊断。
3.5糖尿病人确诊阶段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初筛情况,对可疑糖尿病人进行空腹静脉血糖检测,检测结果由卫生院保存备查,区卫生局组织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专家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由区第一人民医院出具诊断证明。
3.6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126mg/dl)。
4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总工作过程中,全区共排查出高危人群51137人,进行末梢血糖检测51137人,末梢血糖升高(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末稍血糖≥7.0mmol/L)7936人,抽取空腹静脉血血糖检测7654人,静脉血血糖升高(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1588人,经区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确诊1588人,发病率3.1%。到目前为止,我区共发现糖尿病患者5924人,患病率0.63%。
5讨论分析
5.1调查共发现糖尿病患者1588例(其中,男性958例,女性630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我区共有93万人口,共有糖尿病患者5924例,患病率为0.63%,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1-2.6%的患病率,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人群生活水平低下及饮食习惯相一致。
5.2调查结果显示城镇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城镇人群收入相对偏多,摄入脂肪和糖类的量要比农村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应上升。同时,体力活动少,生活紧张和精神压力过大和过度优越的生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安家庄村位于沂蒙山区北部,南靠群山,北临弥河,交通不便,长期闭塞,使当地有名的穷山村。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年代山村有了变化,尤其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年春,村里通过全民选举选出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原创:他们也不负众望使山村在几年里便换新颜。
首先,利用村里山地多的特点搞了果树种植:山下葡萄,山腰苹果,山顶种山楂。又组织村里的女劳力搞起了桑蚕养殖,其成本低,见效快,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桑树种植面积猛增,村党委的领导便专门到县里请来了桑蚕技术员指导大家科学养殖。同时与县茧站建立合同,做起了蚕种的养殖,为全县提供部分蚕种,这一次收入又增加不少。前年蚕茧不景气,丝绸出口下降,村党委便与县外贸联系,在山村建大棚搞肉鸡养殖,肉鸡产量增加,而需求不稳,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村的冷冻冷藏厂。自从冷藏厂建立后,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鸭、鱼、虾都有了养殖户。××年春党委与邻近村庄联合办起了生猪养殖基地计划年出生猪一万头;芦笋种植基地芦笋是一种高营养蔬菜,充分利用其抗旱、喜光的特点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
新的村党委班子建立四年来,山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足元到现在的元,建立各式大棚多间,果树种植多亩。年中秋共养蚕张,其中蚕种张。经调查分析:在山村脱贫种,党委的领导班子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党委开会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家伙选上咱们,在就应对得起村里的老少爷们。山上果树浇水难,就从外地请来钻井队大了一口米深的机井。村里的弥河污染严重,村里水无法喝,便贷款为村里安上自来水。有些老果园的果树品种落后了,原创:就从县科技站请来技术员,嫁接新品种。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使用的道理,这是村党支部几年工作的总结。
第二、有发展的眼光领导群众走先进的路子。针对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现状,从年起村党委便鼓励大家高大棚花卉。年青州万红花卉市场建立后,村即便很快于之建立了产销关系这使得山村花卉生产走在了山区的前列支书说时代在发展党员不能落后这样才能领着大家向前走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问卷调查
为掌握吸毒人员长期服用美沙酮后治疗效果。参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评估手册》内容要求[1-3]。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开诊三年来的治疗工作进行了回顾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调查内容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服用美沙酮药物的吸毒人员。
1.2方法与内容:由评估调查工作人员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入组符合评估条件的受治者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调查,遵循保密、尊重、知情同意、自愿、无伤害和受益原则。评估调查人员查阅有关门诊工作记录,填写相应调查表。通过对以上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和受治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定期的HIV、HCV检测和不定期的吗啡定性尿检),结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工作记录等方法,了解受治者、维持治疗门诊的有关情况[4-6]。调查评估工作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评估手册》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工作,保证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7,8]。现场调查结束后,由数据分析人员对调查所收集的问卷资料作统一检查、清理和录入,目的是评价数据质量。
4总结
门诊自2008年10月开诊以来,截止2011年10月累计收治1133人,正在治疗327人,特殊原因退出692人,脱失168人,治疗保持率为74%,在治病人中无共用针具注射吸毒现象发生。本次调查一般指标:①吗啡尿检阳性率:评估期间最近一次患者尿吗啡检测151人次,阳性15人次,阳性率为9.93%。②偷吸率:在治患者中自述在过去一个月中偷吸过的有15人,偷吸率为15%。③HIV新感染率:评估期间血清学检测202人,无HIV新发阳性。④HCV新感染率:评估期间血清学检测202人,与基线阳性各案比较无HCV新发阳性。通过宣传和实践,社会和群众对社区门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认识到美沙酮维持治疗是经济及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家庭和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个人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日均服药人数150余人,累计服药近800万毫升,相当于1.6万克海洛因,折算减少交易额近1200万元,萎缩了当地市场,减少了因贩吸而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加强了病人(传染源)的管理,减少了共用针具的机率,减少因共用针具而引起的传染病的传播,促进了吸毒人群社会功能的恢复[9]。
参考文献
[1]罗莉,姚中兆,刘普林等.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病人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061-3062,3064.
[2]庞琳,米国栋,王常合等.我国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效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1):2-4.
[3]罗莉,姚中兆,刘普林等.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病人心理干预现状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5):54-56.
[4]丁少宏,徐淑红,于文等.部门协助是搞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关键[C].//2009年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9:7.
[5]徐协平.社区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71-72.
一、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一)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作文教学的忽视,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低。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程度”看,40%学生选择“了解”,10%的学生选择“较了解”,30%的学生“不太了解”,20%的学生是“不了解”;对“你能比较准确判断出自己作文的好坏吗”,22.1%的学生回答“能”,40%回答“有时能”,37.9%的学生回答“不能”;学生对“你作文中出现问题一般是由谁发现”,20%的学生回答是“自己”发现,80%是由“老师”、“同学”或“家长”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常犯的错误不熟悉,问卷中67.9%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优劣、作文问题的分析判断水平不高。
学生在写作活动开始前、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缺乏主动对自己的作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从写作前看,“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10%的学生能“稍作思考,然后下笔”,57.9%的学生“脑中空空,无从下笔”,32.1%的学生是“按照教师要求作文”;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能否采取措施预防”,5%的学生回答“能”,35%的学生回答“偶尔能”,60%的学生回答“不能”;写作后,10%的学生“能对自己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20%的学生“偶尔能”,而70%的学生“不能”做到。从以上问卷分析,学生作文反思意识比较淡薄,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
(二)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习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作文时一般缺少反思习惯。作文本下发后,60.9%的人通常“只看成绩”,27.9%的人“会认真看教师的评语”,9.2%的人“会根据教师的批改,认真思考评语”,1.9%的人“会对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订正”;12.1%的人在“写完作文后能认真自觉地反复检查与润色”,52.9%的人只“检查一遍”,20%的人“教师督促就检查,否则就不检查”,15%的人“根本不检查”;在写作后,10%的人“能对写作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反思,从中发现写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成为作文教学的“盲点”。在访谈与问卷中,90.9%的教师基本不能准确理解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您认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对学生作文成功的作用”,3.6%的教师认为“重要”,34.5%的教师认为“一般作用”,61.8%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学生作文差的最大原因分析,9.1%教师认为“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提炼”,20%认为“缺少写作方法”,65.5%认为“阅读少”,5.5%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同时在访谈中,即使是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也很少有人会从反思能力培养上寻找原因。
二、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认识价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意识
1.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反观自我”,有利于丰富和积累写作经验,从而促进写作方法能灵活自如应用。
2.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作文教学流程优化。学生作文反思是把自己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利于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过程,由被动过程变为互动过程;强化对自己作文的审视与分析的全程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的反馈由被动反馈变为主动反馈,由延迟反馈变为及时反馈;强化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针对性和责任感,使作文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指导由一般化向个性化转化,由加负过程变为减负的过程。
3.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作品意识强化。作品意识的培植是从“审视自我”、“玩味文字”、“主动修改”开始的,而学生作文反思是三者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完善,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挑剔。
(二)熟悉策略,加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地形成;二是通过教学活动无形中获得;三是通过专门训练明确获得。研究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意识的适当训练,能够提升反思能力,也就是第二、第三种途径结合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作文反思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方法。
(三)创设时空,提供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升机会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是否成功,最后要看其能否保持与迁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操练与实践中促进作文反思能力的保持与迁移。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学生进行作文反思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监控学生的活动,注意提供个别指导和修正性反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实践作文反思策略,并学会策略的使用。
第二,举证责任不清,法院职权主义较浓,直接影响群众对裁判的公认度。目前我国法律实行的是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取证相结合的证据制度,但由于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对此项制度的规定相对原则,弹性较大,对于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由法院调查取证、何种情况下由当事人举证的标准不够明确。实践中,法院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过多地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甚至包揽调查取证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不少案件在收集和提出证据方面存在较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其结果,导致在此案中法院主动收集和调取证据,在彼案中又不这样做,或者只主动收集和调取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这不仅造成了个案中当事人之间心态的不平衡,而且使一些当事人认为法院有意偏袒一方,进而怀疑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同时由于法院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审判人员疲于奔命,而案件仍然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助长了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惰性和对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依赖性,从而导致诉讼责任不清,使当事人负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第四,证人不出庭问题严重。目前法律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规定得比较原则,只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但对其出庭的费用如何补偿,对其人身安全如何保护等等,均缺乏明确规定。实践中,证人拒不作证,或即使作证,出庭率也极低。据统计,目前在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仅8%;在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也只是10%左右,通常是由当事人或者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供一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这些证人证言或者讯问笔录在法庭上也仅是出示而已,无法在质证中进行询问,导致一些证人证言存在着虚假和证言反复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认定效力,在有些情况下,审判人员为核实一些比较关键的证人证言,又不得不作一些调查工作。这也成为制约我国落实公开审判、强化庭审功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第五,法庭质证与认证等做法不统一,有损法庭审判的严肃性。各法院对法庭证据的出示和质证上标准不一样,有的法院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全部出示,有的是有选择出示;在质证方式上有的采用一证一质,有的采用综合质证;证据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不一,有的详细表述,有的综合表述,有的仅仅列举了证据名称便得出“足以认定”的结论。这样做弊端很多,不能反映庭审情况、不能反映法院对证据的分析和采纳的过程,使当事人难以相信裁判是公正的,不能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诉讼。
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的紧迫性
第一,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法院审判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证据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市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和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其结果是直接制约着人民法院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诉讼证据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法院的当务之急。调研中各法院对此呼声很高,反应强烈。
第二,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诉讼机制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主体要参与市场经营和活动,就要求主体必须是平等的,交易是诚实信用、公平的,出现纠纷就应当有一个公平、公开的解决机制去裁决。而我们的诉讼证据还不能适应,法院的职权主义打破了当事人在举证方面的平衡,有失法院作为中立裁判者的地位;证据的公开的力度不够,使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产生不信任感等等。因此也造成社会和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认可。
第三,改革与完善证据制度是我国诉讼机制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市场经济的最终到位。wto是在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基础上运行的,它将一些共同的和先进的以及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精神与自由平等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法治原则、观念确定下来,作为各成员国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指导,世贸规则要求各国的司法裁判与之相适应,建立“平等、统一、独立、透明”的诉讼机制,而目前我国的审判独立性问题、法院的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问题、司法的透明度问题、裁判的统一与执行问题都不适应要求。
三、诉讼证据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关于改革与完善诉讼证据制度的调研建议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和完善诉讼证据制度当务之急是,转变诉讼证据的观念,按照现代诉讼理念,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制定本市法院办理各类案件有关证据问题的规定,规范全市法院不统一的诉讼证据行为,改革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与高效的传统做法,通过操作规程,予以调整,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一)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问题证据规定应当着眼解决当事人和社会对法院诉讼程序和诉讼结果的认可度问题,主要是转变诉讼证据理念,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从操作上倡导一种现代诉讼的意识:对法院在诉讼中的中立裁判者地位进行定位,在此定位下对证据问题进行规范和引导,从操作上规范法官的诉讼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诉讼的公平、民主、公开。
第一,确立控辩双方在诉讼证据上的平等地位。公正是按照一种科学的诉讼规则得出的一个诉讼结果,其不仅仅表现在诉讼结果上,更重要的是诉讼过程的平等、公平,参与诉讼的各方共同遵守,并获得对等的机遇。在证据规定中,一些证据制度应围绕这要求进行设计,平等在赋予当事人的举证权、质证权、知情权等。
第二,法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要被动的提起。从诉讼理论上讲,诉讼就是诉讼双方,或者说是控辩双方之间的对抗,法院只是居中的裁判者。我们必须按照这个定位设计诉讼制度、诉讼证据制度,法庭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中立,淡化职权主义,有限的职权将被动的提起。
第三,树立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法院认定的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客观事实,而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案件的客观事实,实际上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运用证据来认定一个法律事实,不能一味强调人民法院必须在查实、查清案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下判,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违背诉讼效率和效益原则的。鉴于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据理念树立了“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进行裁判。”的现代诉讼理念。
第四,突出诉讼证据的公开性。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公开性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则。突出证据的公开性对法院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抑制法官滥用、懈怠职权,对法官形成约束;另一方面也能树立法院裁判公正的形象。因此,诉讼中,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情况应该在法庭上进行质证、认证。如果在法庭上认证确有困难,则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进行叙述,给当事人以明白的结果。不透明的诉讼机制使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缺乏可预测性,难免使当事人,包括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裁判顾虑重重,缺乏可信度。
(二)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
关于制定证据规定的体例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主张刑事、民事、行政分别制定;另一种是主张制定一个包括三大诉讼有关证据问题的统一证据规定。经研究,我们认为宜制定一部统一的诉讼证据规定,理由如下:一是三大诉讼虽各有特点,对证据问题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其均拥有共同的诉讼证据属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许多适用规则上也是相通的;二是目前全市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诉讼证据问题还存在着许多认识模糊和运用混乱的地方,分别制定三大诉讼证据规定,有可能会出现基本原理上的不一致或相通问题的重复规定;三是既便于审判人员学习掌握,也便于审判领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制定“规定”的技术问题上,可以将三大诉讼证据所共同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在总则部分,将其特殊性要求规定在分则中,分别适用。这样,可以使全市法院在诉讼证据的基本理念上统一认识。
(三)关于制定证据规定要结合国情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建立发达的市场经济已成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处于一个过程之中;我国加入wto后,又对我们的诉讼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国际规则办事,必须在审判工作中充分体现现念。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毕竟并不十分发达,国家并不富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在进行之中,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公民法律意识还有待加强。从本市来讲,地区社会状况差异较大,在远郊区县,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群众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当事人能出山“打官司”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要走上一天的路。因此,我们在制定证据规定时,必须考虑我们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相适应的诉讼制度,特别是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必须有一个过程,在个别地方,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比较漫长,有些条款必然具有过渡性质,如我国的证人制度还不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必要限制的人民法院司法调查权还须保留等,这些反映国情的规定在一段时期还必须有所体现。
(四)关于证据规定中几个主要具体问题
第一,关于法院调查取证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现行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和要求,应当明确:在观念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具体的法制环境和审判方式改革的大方向,应当淡化法院调查取证的职权主义,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法院的职权调查取证活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只有在当事人已充分举证,对于影响查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经过庭审质证仍无法认定其效力的,法院方可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调查收集证据的内容不得超出当事人申请的范围。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此条件,应当明确。
第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鉴于我国国情和目前法律依据的欠缺,我国的证人制度还很难一步到位。为在全市法院最大限度地解决证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确保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目前我们所能尝试的方案只能是尽量增加证人出庭作证的操作性:一是将证人出庭作证作为当事人举证的一部分,规定证人除正当理由外,均应当出庭作证,并将“正当理由”予以了明确限定,加重提举证人的诉讼方的责任;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落实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必要费用,规定“证人出庭作证所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必要费用,证人要求补偿的,由法院审查决定,并计入必要的诉讼费用,由申请证人到庭的一方当事人先予支付,法院根据双方过错程度予以判定”。
第四,关于鉴定、勘验问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现状,我们无法真正解决审判实践中鉴定内容正确与否的实质性问题,只能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鉴定的程序问题,增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认可度,主要是通过尊重当事人合意意志、减少法院职权的方式实现,规定鉴定机构的确定由诉讼双方共同选择,同时增加对有争议鉴定结论的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的规定。
第五,关于建立证据交换制度,突出证据公开性问题。近年来,全市部分法院积极实践,在知识产权、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的普通程序中尝试适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使诉讼各方对对方的诉讼证据情况在开庭前能有基本了解,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诉讼一方在法庭上搞“突袭”;二是有利于法院裁判的公开透明,增强了当事人对法院判案的信任度;三是有利于案件的快速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判效率;四是促进了当事人间的和解,使相当一些纠纷在开庭前可以得到解决。应该肯定,证据庭前交换制度是实现诉讼民主和公开的一种有益探索,我们应在总结各法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规定中对此予以明确。
第六,关于证据的法庭质证与审查认定问题。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证据的质证与审查认证公开性不够。因此,应围绕民主、公平、透明和效率原则,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作出规定:一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所有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由诉讼双方在庭审中进行质辩,凡未经法庭公开出示和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是突出证据认定与否的说理性,明确证据经过诉讼双方质证后,法院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之作出认证,说明认定与否的理由,并在法律文书中表述;
【关键词】小学生午餐;营养;膳食调查;学校食堂
营养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生的午餐几乎都在学校解决。学生午餐提供学生一日营养素供给的40%[1],为学生学习生活,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目前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情况并存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的与出问题[2]。为了解甘井子区小学生午餐营养摄入情况,特开展此项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大连市甘井子区15所小学。
1.2研究方法
1.2.1膳食调查采用记账法对食堂各类食物的一周消费量进行调查统计,连续记录4周,同时记录每周的用餐人数。
用上海臻鼎科技有限公司膳食调查软件计算平均每个学生每日午餐的膳食结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按照《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标准进行评价。
1.2.2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比较学校调查结果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标准的差异。P
2结果
2.1膳食结构见表1。
各学校午餐均没有奶类及其制品摄入。统计学分析显示:除谷类适宜外,蔬菜摄入量与国家标准没有区别,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与国家标准有差异。
2.2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见表2。
统计学分析显示:优质蛋白、钙摄入有统计学差异;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差异。
3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①减少肉类摄入,适量增加鱼虾等海产品摄入,以达到减少蛋白质总量但提高蛋白质质量的效果。②在午餐中应尽可能提供富含钙的食品,如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同时建议学生饮用牛奶,可在早上或午饭后作为加餐。③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豆制品、鱼类和黄绿色蔬菜等,以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不足。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出版社,2008:76-83.
[2]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
对于孩子们喜欢吃的诸如贡丸、鱼丸、油炸等食品,台湾各大中小学校会与食堂或其他膳食供应商达成协议,一个月供应此类食物不得超过两次;而冷饮、冰品则不准进入校园。学校还要求厂商告知一日三餐所用食材及烹煮方法,并上网公告家长有权利知道孩子在学校食堂都吃了些什么。
膳食营养补充剂成新宠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食品需求量增加,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业内专家指出,人体每天需要摄入40多种营养素,而如今的膳食结构决定了单从食物已经很难满足人体正常的营养需求,通过膳食营养补充剂调节体内营养平衡,可以改善正威胁人类的亚健康和隐形饥饿等营养缺失问题。
卫生部于今年9月实施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告诉消费者,政府将从营养监测、营养教育、营养指导、营养干预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以此作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新法典。
加州核桃可以预防乳腺癌
来自中国人口协会近日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显示,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只有5%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疾病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高峰年龄大部分在45~55岁。
加州核桃含有Ω-3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和多酚等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物质。
通过给老鼠喂食2盎司(56.7克)加州核桃的实验显示,其可以缩小肿瘤大小,此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协会为癌症研究召开的年会上。
麦德龙为中餐建立“米其林厨艺标准”
10月13日,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联手上海餐饮行业协会,在沪举办“2010享食天下麦德龙厨师大赛(上海站)”。
【关键词】营养健康膳食模式
一营养与健康
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即“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改变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者有害物质的形成,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合理的营养既可以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又能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长寿。因而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制度,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成为21世纪人类营养与健康的重中之重。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大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需特别治疗,只需通过营养的调理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即可。如不引起重视,亚健康则容易转换为各种疾病。引起亚健康的的原因是则是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二我国居民的营养特点及健康
(一)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
(二)居民现阶段营养与健康状况
[1]中国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
[2]崔朝辉,周琴,胡晓琪等。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营养学报199820(4):387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老年人膳食、体格状况的调查,评价上海市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上海市老年人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以60~75岁的上海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调查表的设计经过文献查阅、专家讨论、预调查等过程。膳食结构的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表,评价采用量化分等级、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方法;体格状况的评价采用体质指数法。
[结果]有60.7%的老人膳食结构欠合理,其中主要是奶制品、水果、水产品的摄入不足,谷类消费比较合理。上海市老年人中,超重占40.0%,肥胖8.0%,过轻4.4%;女性超重的比例略多于男性。
[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市有过半的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有近一半的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有必要加以改善。
关键词:老年人;营养状况;膳食结构;体质指数中图分类号:R151.4+2文献标识码:A
AsurveyondietarybehaviorsandtheirinfluencingfactorsinShanghaieldersLIUHong1,GUOHong-wei2,GAOWei-wei1,WUChun-feng1(1.ShanghaiMunicip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anghai200336,China;2.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nutritionalstatusofShanghaieldersthroughdietaryinterviewandphysicalexamination,soastoprovidescientificbasestoimprovetheirnutritionalstatus.
[Methods]ThesurveywascarriedoutinShanghaielders’aged60~75years.Across-sectionalepidemiologicalstudywasused.Thequestionnairewasdesignedthroughliteraturesreading,expertsassessingandpre-investigation.Thedietofelderswereinterviewedusingfoodfrequencyquestionnaires.TherankcomprehensiveevaluationandChineseDietBalanceIndex(DBI)wereselectedtoevaluatetheirdietarypatterns.Bodymassindex(BMI)wasselectedtoevaluatephysicalstatusofelders.
[Results]Thefoodconstructionin60.7%ofShanghaielderswasunhealthy,includingconsumingnotenoughdairy,freshfruitandfish.GrainconsumptionwascomparativelyreasonableinShanghaielders.AmongShanghaielders,40.0%wereoverweight,8.0%wereobeseand4.4%wereunderweight.Theproportionofoverweightwashigherinfemalesthaninmales.
[Conclusion]MorethanhalfoftheShanghaieldershadunhealthydietarypatterns,whichledtooverweightorobesity.Itneedstobeimproved.
Keywords:Elders;Nutritionalstatus;Dietarystructure;Bodymassindex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卫生问题。我国尤其是上海的老龄化在加速。据有关文献报道,2003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54.6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99.4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87%。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营养与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合理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改善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对改善老年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都有深远的意义[1~3]。现通过对2002年上海市老年人膳食结构及体格、自感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从中找出问题,为制订老年人膳食保证体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1.1对象
1.2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内容与项目,并结合老年人的膳食特点编制,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膳食结构及身高、体重。
膳食结构调查采用简化的国内外常用食物消费频率表,询问包括粮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畜禽肉、水产类、蛋类)、奶类、豆类、酒类等主要食物消费频率[4]。单一食物摄入量的评价主要根据《中国平衡膳食宝塔》中提出的老年人每人每天食物推荐摄入量,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5,6],对老年人膳食中的粮谷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类(畜禽肉、水产类、蛋类)、奶及豆类的摄入量进行评价。老年人每人每天主要食物的摄入量判定分三级,即好:达到推荐量;中:未达到推荐量,但超过推荐量的一半;差:未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各类食物摄入综合评价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方法[7]。
统计采用SPSS软件作描述性分析。
2.1调查人群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共得到有效样本1248人,其中男634人(50.8%),女614人(49.2%);年龄60~75岁,平均(66.5±4.1)岁;汉族1236人,占99.0%;已婚1240人,占99.4%;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有。
2.2膳食结构及评价
调查的老年人群每人每日主要食物的平均摄入量见表1。各类主要食物中,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符合《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的有:粮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畜、禽肉、蛋类);不符合《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的有:蔬果类食物、动物性食物(水产品类)、奶类及豆类食物。
根据《中国平衡膳食宝塔》并结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对调查老年人群的膳食结构进行各类食物评价;采用中国平衡膳食指数(DBI)的方法对食物结构作综合评价,有39.3%(490/1248)的老人膳食结构合理,60.7%(758/1248)的老人膳食结构欠合理。其中,奶制品消费行为最不合理,差的占61.5%,其次为水果消费行为,差的占44.2%,再者是水产品消费行为,差的占40.1%;比较好的是谷类消费行为(表2)。
2.3营养健康状况
1248名老人中,超重的比例为40.0%,肥胖的比例为8.0%,过轻的比例仅为4.8%。男、女性的过轻、正常、超重、肥胖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9.46,P
调查人群中自感身体状况一般的比例最高,为47.1%(588/1248),身体状况好的比例次之,为31.7%(396/1248),两者合计接近80.0%;且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χ2=9.13,P>0.05)(表4)。
对膳食结构综合评价显示,上海市老年人中有60.7%的人膳食结构欠合理。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比较,上海市老年人粮谷类食物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蔬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新鲜水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动物性食物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但其中水产品摄入量偏低;奶及奶制品类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豆类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达到《中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9]。
对上海市老年人BMI评价显示,超重占40.0%,肥胖占8.0%,过轻占4.8%,女性超重的比例略多一些。与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上海地区的结果(超重率35.3%,肥胖率5.2%)接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
鉴于上海市老年人膳食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提醒老年人加以改善。重点应该注意食物摄入的多样性、平衡性;增加奶制品、水果、水产品的摄入,减少酒的摄入;提高营养健康知识;进行适量的锻炼,放松心情。并应定期开展老年人的营养监测,制订适合上海市老年人特点的膳食指南,推荐合理膳食模式,提倡健康的生活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全面改善上海市老年人的营养状况[10,11]。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营养状况的变迁、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已不仅是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与国家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既可减少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更可发挥老年人的才智与经验,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对上海市19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的人员致以衷心感谢)
4参考文献
[1]马永兴,王传馥,石凤英.老龄化与老年医学新进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7.
[2]陈霞飞.老年营养与健康[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2):65~66.
[3]ArnetZahler.Dietaryintakeandhealthhabitsofhealthyinelderlymen[J].JournalofNutritionfortheElderly,1993,12(3):43-58.
[4]王俊玲,赵文华.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进行膳食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29~31.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J].营养学报,1998,20(4):387~397.
[6]陈孝曙.老年人群膳食指南[J].营养学报,1999,21(2):130~132.
[7]何宇纳,翟凤英,葛可佑.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J].卫生研究,2005,34(2):208~211.
[8]杜树发,翟凤英,葛可佑,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卫生研究,2001,30(6):339~342.
[9]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年综合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53.
[10]马凤楼.老年人合理营养[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3):115~116.
【关键词】血糖;血红蛋白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六个居委会,采用与人口数量成比例抽样(pps)的方法,共抽取1215人。
1.3研究内容
1.3.1样品采集6岁及以上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所有18岁以上调查对象进行糖耐量检测(测量早晨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
1.3.2研究方法根据《2011年国家居民营养健康监测手册》中的方法,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1.3.3研究步骤
1.3.3.1工作开始前先准确吸取血糖检测工作液2.5ml于5ml塑料管中,静待。
1.3.3.2采集所有参加体检对象的血液样品。
1.3.3.3采取静脉血于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用10ul的毛细管吸取静脉血,擦拭管壁,置于盛有2.5ml工作液的管内,混匀,静止至少15分钟后比色,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0,先测标准管光密度,作为该次测量的工作标准,然后测样品管的光密度,并记录。
1.3.3.4再精确吸取20ul血浆沿塑料管管壁加入到工作液中,混合均匀,在37.7℃水浴10分钟,用1cm比色杯于505nm波长下比色。凡事须进行糖耐量测定的居民应在第一次采完血后,口服75克葡萄糖粉溶解的温水300ml后,待2小时候后进行第二次采血,注意不得超时或提前。
1.4质量控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放盲样、质控品,要求对每日每批样品随机进行考核,每天考核不得少于3次,并将当日考核结果上报卫生部,核对数据,及时发现误差进行分析。
1.5资料的处理及分析将资料输入计算机,MicrosoftExcel、SPSS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血糖值检测概况正常人血糖的参考值是:空腹血糖:3.9-6.2mmoL/L,餐后一小时:7.8-9.0mmoL/L,餐后两小时:3.9-7.8mmol/。本次糖耐量的检测是在第一次采血完毕后,口服75g葡萄糖,两小时后再采集一份血液标本进行血糖的检测。
2.2血红蛋白检测概况人体血红蛋白参考值是: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儿童:(依年龄而异)12-14克/dl。各年龄段,因生理机能的不同,血红蛋白值也有所差异。以下是对我市居民血红蛋白调查的概况,详见表3。
[1]鲍善芬赵霖.北京地区居民膳食调查.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2.
[2]蔡东联主编.现代饮食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1.
[3]张一青,李少波.经济收入对成人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华夏医学,2004,1:26-29.
[4]翟凤英,这个局面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