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保健食品原料用菌种安全性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2021年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指南》,2023年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同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8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包括《食品安全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GB31639-2023)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生产卫生规范》(GB31612-2023)两项菌种制剂强制标准,该两项标准也将在2024年9月6日实施,当中GB31612要求原料菌种具有菌种鉴定、遗传稳定性、安全性等证明材料或报告。
随着生物科技发展,微生物作为生产菌株或直接添加菌株,运用到食品、药品、饲料等领域,其安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监管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各部门也出台有关微生物全性评价指南/程序/指导原则,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政府监管、高校研发,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广微测”),根据有关微生物全性评价指南,程序以及指导原则提供以下微生物安全性评价服务,为微生物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我们的服务
序号
项目名称
周期
(工作日)
备注
1
细菌鉴定
15
含菌株表型、基因型信息及菌种学名及分类学信息
2
真菌鉴定
30
3
遗传稳定性
30~60
应提供一个生产周期内最多传代次数2倍以上代数的菌种的关键指标或特征
4
全基因组测序
60-90
5
细菌动物致病性
40
腹腔注射+经口灌胃
6
丝状真菌动物致病性
7
酵母菌动物致病性
8
产毒能力
60
黄曲霉毒素B族、黄曲霉毒素M族、伏马毒素、桔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杂色曲霉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生物胺等
9
菌种功能性评价
60~90
《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
10
胃酸耐受试验、胆汁酸耐受试验、黏附试验或/和人上皮细胞黏附试验、对条件致病菌的拮抗活性试验、胆汁盐水解酶活性试验
40~50
T/CIFST009-2022
11
抗菌药物敏感性
25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泰利菌素、粘菌素、磷霉素等
12
抗菌药物产生
EFS2-16-e052062.3(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或其他参考菌株
13
生产菌株的遗传修饰评价
仅适用于转基因微生物
14
发酵制品中无生产菌株活细胞评价
20
适用于发酵制品生产菌株
发酵制品中生产菌株DNA检测
适用于发酵制品生产菌株,必要时检测
16
其他活性物质测定
50
D-乳酸、溶血性等
注:表中检测时限仅供参考,具体以受理时为准。
广微测作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信息系统中登记在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备案号为:TY0328170),具备国家卫健委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为各生产企业、科研高校、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提供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培训,欢迎社会各界联系。
二、联系我们
陈工17675631909刘工13724012098
座机:020-87137537
传真:020-87688131
邮政编码:510003
样品接收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66号楼12层,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食品药品实验室
交通指引:地铁路线(地铁6号线黄花岗A出口,左转直走约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