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买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对!
解密①:配料表的排序。
大家有没有想过配料表成分的顺序,是按照什么来的呢?拼音?笔画数?还是随机写上的?
其实是按照成分添加量的占比。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可知:
“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举例中的巧克力,最多的居然是糖,你说吃了能不胖吗?
同样根据通则:“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但这部分,基本就是一些添加剂之类的了。
解密②:特别强调添加某成分
购买很多果酱、果肉饮品、酸奶等产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包装上写着,添加真正果肉成分。其实只要有果肉成分,哪怕是1%,都可以作为宣传卖点:含真正果肉。
那么如何知道到底有多少果肉呢
所以,配料表真的是很好的购物小帮手。
如图中蓝框,就把巧克力豆添加量≥5%,特别标识出来。而在营养成分表后面,也把蓝莓的成分标识出来了:果酱添加量≥8.5%,果酱中蓝莓添加量≥40%。数据相乘后,真相大白了!~蓝莓实际含量为:3.4%(很多这部分也是写在配料表中的)
解密③:特别强调没有某成分
不添加色素、不添加防腐剂等,也经常出现在食品包装的宣传卖点上。
通则中同样规定:“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某款调味料特别说了不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所以在后面特别加上了红框中的说明。
解密④:防止偷换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包装上写着,不含蔗糖,结果一尝怎么还是甜的。
看看配料表,就知道原由了。一般这种情况,要嘛就是加了甜味剂,类似阿斯巴甜、糖精、甜蜜素等,也有放的是麦芽糖等。
关于0反式脂肪酸,大家也要打起十二分注意!
卫生部2007年12月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标示为0。
所以写着0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能还是含反式脂肪酸的。
那该如何识别呢?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看到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氢化油等字眼的时候,就该好好考虑下,是不是还要继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