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添加”这个词常常出现在饮料和调料的配方配料表中,一句“0添加”精准击中了中产阶级消费的痛点:要有机,要天然,不要化学物质。不久前,海天酱油因添加剂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争论,引起了全国网友的热议。现在,在调味品、乳制品、饮料、食用油等食品的外包装,标注“零添加”“不添加”已成风。甚至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人健康意识觉醒,“零添加”将是未来的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是0添加”?“0添加”到底好不好?《零售圈》为此采访了专家学者,一探究竟。
01
什么是“0添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821元增至32189元。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实际增长8.1%。而在消费方面,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实际增长12.6%。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178元,增长1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随着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伴随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在饮食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零添加、低糖、少盐成为很多人推崇的饮食标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即饮无糖茶超过40余种。不断扩容的消费群体、日益高频且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共同成为无糖茶市场增长的底层逻辑,无糖茶市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来自易观分析的《2022无糖茶饮料发展洞察分析》显示,近5年来,在中国茶饮料增速不断放缓,年复合增速仅3%等情况下,无糖茶饮料增速不断攀升,复合增速超过20%,成为茶饮料市场的新增长引擎。
02
“0添加”究竟好不好?
“0添加”甚至拖累了元气森林。元气森林此前曾因宣传其乳茶产品“0蔗糖、低脂肪”被推上风口浪尖,曾发布致歉表示其乳茶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清楚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并表示已对乳茶产品做了修正升级,即从(2021年)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2021年)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彼时,不少消费者直呼“还是错付了”。
“关于人类身体健康的添加剂,最重要的是剂量。”欧阳韶晖研究员说,比如砒霜,小剂量的砒霜是入中药的,可以治病,大剂量的砒霜则会致死。
1、海天有零添加产品,价格要比普通酱油相对贵些;
3、市场有添加剂的酱油占绝大部分,迎合大部分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
4、市场零添加、有机酱油等高端产品占比很低,主要针对收入较高的消费群体;
5、你自己挣多少钱买什么价格的酱油,要有准确定位,跟酱油生产企业没关系。
03
“0添加”未来将走向何方?
然而,现在随着“零添加”概念的普及,消费升级情绪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零添加。据调查,消费者购买调味品时考虑零添加的因素占据7%,排在第五位。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加,追求“0添加”食品和饮料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NHK报道,日本的一家健康管理企业调查发现,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居家办公增多、运动量减少,参与调查的过半上班族称在此期间体重增加。为此,日本食品市场中各类以“无糖”、“低卡路里”为卖点的新商品也应运而生,以减少人们在吃喝时的“罪恶感”。《2022年中国零糖健康饮食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6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可达301亿元,约为2021年的一倍之多,2022—2026年CAGR为15.6%(增速相对放缓),相比前5年,属于稳定较高速发展期,该阶段下民众对无糖饮料的接纳从初期的新品尝鲜转化为日常消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欧阳韶晖向《零售圈》表示:对于重视身体健康的运动爱好者和爱美一族来说,他们平时足够重视营养均衡,可能并非是“0添加”食品和饮料的需要者,“0添加”食品和饮料更多的要面对“三高人群”,面向广大的消费者。他预测,未来“0添加”食品和饮料随着消费升级,将会越来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