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这个食用油品牌马上要A股创业板上市了。
虽然我们都吃过金龙鱼的食用油或者大米,面条,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1,米面油这些消费品为什么和其他消费品的生意模式相差那么大,米面油不赚钱,而别的很多消费品却很赚钱?
2,全世界农产品巨头垄断程度那么高,金龙鱼母公司短短几十年,就成为全球农产品七巨头之一,如何做到的?
3,为什么金龙鱼开始进军酱油,特别是对海天味业可能威胁巨大?
今天我们来读金龙鱼的传记《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
读懂了它,我们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答案。
看起来相似的两个产品或者行业,其背后的行业逻辑却可能天差地别,一个赚钱,一个却不赚钱。
大部分消费品都是很好的生意模式,但是大米,面粉,食用油这些日常最需要的主食,却不是好生意。
米面油这些消费品行业,与其他消费品行业区别在哪里?
1.上游原料布局很重要
上游原料对于米面油下游品牌至关重要。
譬如,最早美国转基因大豆由于便宜,国产东北大豆成本高。
在这种成本对比之下,国产大豆品牌节节败退。
而金龙鱼作为国内最大的转基因大豆油品牌,反而不断攻城略地。
最近几年,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更加重视健康环保,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开始下降,东北大豆油品牌的份额因此上升。
金龙鱼控股公司丰益国际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之一,其种植基地位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乌干达,加纳,尼日利亚等亚洲,非洲国家。
2.消费品的属性不强,消费者更容易比价
超市里各种米面油的打折促销活动铺天盖地。
消费者都是哪家促销大,划算就买哪家的。
我自己也多次去超市和上网购买米面油,说实话大部分品牌都尝试过了,并没有特别的忠诚度。
3.重量和体积对加工和物流提出了很高要求
米面油重量大,体积大,对于加工和物流能力都要求很高。
金龙鱼控股公司拥有一支液体和干散货船队,主要满足内部需求。
截止到2017年底,丰益国际拥有及控制60艘油轮/干散货船,总吨位约为220万公吨。
全球粮油老大嘉吉在物流方面的布局更加让人震惊。
它在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的时代,买下了美国铁路大王詹姆斯·希尔的西部铁路网。
又悄悄掌控了美国70%以上的河道粮食终端设施,将美国水路运输也控制在手。
在国际上,它成为全球领先的海运服务商,庞大的船队在全球6000多个港口间穿梭。
金龙鱼招股书中对于生产基地的布局,提到了综合企业群的说法:
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工厂集合于一个生产基地内,一间工厂的产成品是另一间工厂的原材料,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物流和库存成本。
4.价格波动巨大对于金融要求很高
农产品巨头都有强大的金融能力。
金龙鱼帝国的创始人郭鹤年本身是牛逼的期货操盘手。
郭鹤年的人生第一桶金是在期货交易中赚来的。
5.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强大政商关系
米面油是基本的主粮,在哪个国家都是和政权紧密关联。
1965年,马来西亚独立。
郭鹤年力排众议,毅然投入郭氏家族当时所能动用的全部资金,在槟城创办了东南亚第一家独立的炼糖厂。
由于申请到政府的全面关税保护政策,并使得政府禁止精制糖的进口,将英国人等竞争对手淘汰出局。
那郭鹤年是如何和中国建立关系的呢?
1973年郭鹤年接到华润五丰行的订单,说中国急需30万吨的原糖。
那时候的30万吨,相当于现在的差不多100万吨。
这种行情一出去,原糖的市场价格估计会大涨20%到25%,在期货上也有巨利可图。
郭鹤年手中并无存货,只能从巴西采购,并同时在期货市场买期货。
全世界知道消息后,原糖价格马上上涨。
郭鹤年通过期货赚了1300万美元。按协议分给中方600万美元。
这600万美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笔商品期货交易。
这一年的外汇储备是:负8100万美元。
有趣的是,这一交易被认为“这种利润是剥削国际工人阶级”,经特批后才得以交财政部入账。
因为上述种种因素,包括米面油在内的的农产品成为难做的生意,但是壁垒有很高,市场份额很集中。
丰益国际目前市值246亿新加坡元,约等于1200亿人民币。
可以看到,丰益国际的股价从2012年开始横盘到现在,差不多10年了基本没有上涨。
2019年7月12日,深交所披露了益海嘉里金龙鱼(下称“金龙鱼”)创业板上市招股书。
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3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1.07%、8.42%、10.21%和9.99%。
净利润率才3-4%。
曾经的世界粮市,是ABCD独霸天下的局面,但如今,传统的4大粮商被改写成了7大粮商。
三个新崛起的亚洲公司,日本丸红、中粮和丰益国际,已能与老牌的欧美粮油巨头同台唱戏。
郭鹤年说:
“做生意90%要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要有一种胆量,要不断收集讯息等,看准时机要快,如果每次胆量都太小,永远是穷人。”
做粮油生意,需要和政府建立良好关系,但是又要比政府更有远见,因为政策随时可能调整,只靠关系是没用的。
丰益国际的第一次远见,表现在国家放开粮价,拉开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大幕时。
正好在政府限制外商投资油脂加工行业之前,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生产布局。
另外一次远见,表现在益海建第一家大豆压榨厂的时候。
有人认为一条生产线2000吨/天的规模太大,当时国内大多数工厂都是每天几百吨的产能,但郭老板还是坚持建立一家上规模的压榨厂。
他认为,美国的人口还不到中国1/4,而几百吨的工厂在美国已失去竞争力,不能生存,那么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工厂规模应该大得多。
“你比别人远看十年,就可以成功”。
如今,中国的大豆压榨厂产能一般都已达到三四千吨/天,一些工厂的产能已经超过一万吨/天,位居世界前列。
最近的一次远见,表现在2008年时,政府的价格行政干预,让益海嘉里意识到,小包装油的市场份额已经近半,已经到了让政府警惕的程度,经营重点应该从数量向质量转型。
丰益国际开始在上海建设全球研发中心。
2009年11月18日,投资8亿元的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奠基,一位全球著名的科技牛人蔡南海被任命为项目总负责人。
一粒稻谷,在益海嘉里人的手里,不仅可成为品牌大米,还可提炼出卵磷脂、米糠腊、谷维素、米硒粉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米糠和稻壳,可被用来制油、发电与生产绿色环保的轮胎。
整个益海嘉里的大米产业链,一吨水稻能获得800多块钱的升值空间。
再往下深加工,可以达到1000块钱。
从整个大米加工行业来看,2014年有一定规模、被列入统计数据的企业有8500多个,共生产大米1亿多吨,实现销售收入4千多亿元,但利润只有4亿多元,平均每家利润不足5万元,聊胜于无。
丰益国际的深加工能力,可以把稻米的垃圾都变废为宝,确保了能够获得全行业最高的利润率。
强大的政商关系,结合强大的远见,强大的胆量,强大的管理能力,让金龙鱼母公司短短数十年,就成为国际七巨头之一。
长期以来,益海嘉里一直是海天、李锦记等国内知名酱油生产企业的食品级豆粕主要供应商。
调味品是与食用油非常接近的一个品类。
事实上,金龙鱼做调味品也有很长历史了。
金龙鱼芝麻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调味品。
要死磕海天、李锦记这样的行业老大,要拥有核心技术。
丰益国际研发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合作,重点研究酱油产品,包括描述酱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建立酱油数据库等。
2015年1月,益海嘉里与中国台湾丸庄酱油正式签约,共同在泰州兴建益海嘉里首个酱油生产线。
项目总投资3300万美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3万吨。
丸庄酱油成立于1909年,是中国台湾地区唯一一家完整传承黑豆、黄豆两种酱油纯手工酿造秘方及工艺的百年老字号。
2019年6月,总投资1.25亿美元的益海嘉里丸庄酱油项目正式投产,首批3万吨“丸庄酱油”也开始走入市场,目标就是国内高端酱油市场。
那么金龙鱼会对海天味业形成巨大威胁吗?
我的结论是,是的。
有哪些原因呢?
1.酱油正在消费升级,未来的主要市场空间在健康的酱油
2015年日本酱油出货量78万千升,根据日刊经济通信社,其中约30%在家庭领域消费。
而以有机、丸大豆等为代表的健康酱油产量至少为9.3万千升,健康酱油占据了家庭消费市场至少40%的份额。
因为家庭消费领域才是酱油最赚钱的细分市场,餐饮渠道主要是低价走量的,而日本的健康酱油在家庭消费市场已经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份额。
假设中国未来对标日本,海天如果不能在高端酱油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那么海天未来的成长空间恐怕要大打折扣。
2.鲁花这个食用油品牌先于金龙鱼杀入高端酱油市场,已经对海天形成较大威胁。
根据2018年的一份资料,高端酱油市场海天份额18.8%,鲁花13.5%,差别不大。
这是鲁花酱油上市才几年后的结果。
说明海天在高端酱油领域并不占据绝对优势。
鲁花2020年618战报新鲜出炉,618单日销售额突破3000万,并夺得京东食用油行业双品类销量冠军!
调味品同比增长200%,这个数据也还不错。
3.金龙鱼携带大豆产业链和品牌优势。
金龙鱼一直是海天、李锦记等国内知名酱油生产企业的食品级豆粕主要供应商。
而品牌和渠道方面,金龙鱼也不会弱于海天和鲁花。
另外,丸庄酱油本身就是高端品牌。
丸庄还是主打黑豆酱油,也和其他同类产品差异化。
当然,现在鲁花也推出了黑豆酱油。
4.金龙鱼向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远见,每一次上大项目都是谋定而后动。
这次泰州酱油项目,设计产能13万吨,一期产能3万吨。
这个产能已经非常吓人。
2018年的数据,零添加酱油的品牌主要为四家上市公司,零添加收入约3.8亿元。
按12000元/吨的出厂均价估算,四家上市公司的的零添加酱油产量在3万吨左右。
金龙鱼高端酱油第一期产能3万吨,2018年四家上市公司的零添加酱油的产能3万吨,正好一样。
5.金龙鱼的胡姬花花生油,证明了金龙鱼打造高端品牌的实力。
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后发者的噩梦。
如今的半导体市场为什么中国后发步履维艰,就是因为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2010年5月出品的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
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的5L规格,定价在158元。
而当时市场最主销的花生油,定价也不过在99元。
总结起来,金龙鱼杀入高端酱油市场,对于海天味业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
日本酱油龙头龟甲万的市场份额超过30%,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接近20%,理论上海天味业还是有一定成长空间的。
但是高端酱油市场才是未来最具增量的市场。
如果这个市场金龙鱼后发居上,那么海天味业的成长空间恐怕就没有很多人预期的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