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的描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食品安全

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3.1含义

3.2作用

(1)了解是中所含的哪些物质对人体有危害,并且主要危害有哪些,预测危害的后果及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要积极主动的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防护链;(2)确定食品所具有的风险危害有哪些,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代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监管。

3.3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的食品安全程序

手册中,关于食品风险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分别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风险评估指的是食品中所具有的风险分析的基础,建立在实验科学之上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风险评估的理念在于:(1)风险评估基础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析、确定;(2)风险评估核心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评估;(3)风险评估要求立论有据:在检测和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针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进行说明;食品毒理学是现代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但是在针对此的基础上存在着诸多难点:(1)关于医学上对药物毒理学的分析就异常复杂,当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代谢等使得对于此的研究更加艰难;(2)在毒理学及医学之上,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致病性相当复杂;(3)目前针对药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只能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和操作,动物实验的过程时耗长,并且不能直接代换到人体实验。而且不同是动物不能统一实验,不具有代表性。(4)人体的身体素质会因为地域、水土、性别等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种群的人不能作为人体实验的代表。

3.4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价体系

4结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政府应积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到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人员、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树立法律的权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推动食品造假售假行为入刑。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追责力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以及监督队伍建设。坚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指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付加亮单位:厦门瑞德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物流安全的界定

1.食品安全的界定。

2.食品物流安全的基本内涵。

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因人为失误或技术缺陷造成的货物损坏、失效,以及物流设施损害、物流信息失真等安全问题。[6]其主要包括设施、设备、人员和操作流程规范等部分所构成的安全体系。

目前,对于食品物流安全的定义尚没有统一,张延平和谢如鹤认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以及配送直至消费的全过程中不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7]食品物流安全既涉及了食品的生产过程,也涵盖了食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

二、物流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凶”还是“屏障”

1.物流操作环节是食品物流安全的瓶颈。

食品物流的操作环节复杂多样,参与的企业众多,是最难管理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物流各环节中容易出现损害食品安全的活动是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的效率会直接影响食品的时效性和品质,决定食品企业对于保鲜剂、防腐剂的依赖程度;装卸搬运会直接影响食品物理性损害的程度;而流通加工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如近几年出现的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大米等事件都是由于在食品的流通加工环节恶意添加染色剂、漂白剂、增长剂造成的。流通加工环节参与的个体商贩众多,其自律性较差,而且分散经营不易监管,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在物流操作层需要重点管理和监控的环节就是流通加工。

2.管理层组织管理不力加剧了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

在企业管理层,其计划的合理性、组织沟通的有效性、决策的科学性和监控的全面性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物流的效率性和安全性。这里的计划包括生产供应计划、配送计划及转运计划等,这些计划的合理性和决策的安全性是食品物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组织、沟通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物流各环节的衔接性及企业之间合作的协调性,这是食品物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有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各环节脱节,导致食品供应周期延长、食品变质,从而加剧了企业对于防腐剂的依赖程度。另外,食品物流的安全性还离不开企业对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层层把关,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3.技术手段的应用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与制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决定了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效率性和可靠性。而储存、保管、包装技术的先进性在有利地保障了食品物流的安全、降低了食品在品质及数量方面面临的风险的同时,这些技术自身的安全性又反过来制约食品的安全。如保鲜剂、防腐剂的使用虽能减少食品的腐败变质,但其自身的危害却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再如此次的“白酒塑化剂”事件,使用的塑料容器、输送工具虽有利于物流作业的完成,提高效率,但其自身所含的塑化剂却危害了白酒的食用安全。

4.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危害食品物流安全。

三、让物流不再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

1.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监控力度。

在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流转、存储就构成了食品的跨企业供应链系统,每一个企业在其中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使命。食品物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跨部门、跨组织的多方合作。不但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组织管理和质量监督,更需要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食品链全程管理、监督、跟踪系统,层层把关,层层监督,做到分工合作,职责明晰。

首先,要加强食品供应链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企业集成。食品物流的安全离不开准确的商流、高效信息流、强大资金流的支撑与配合。第二,加强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建立。食品要想在保质期内快速流转,离不开企业之间无缝化衔接的实现。因此,企业之间的协调性、合作性都会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安全和效率。第三,建立、健全供应链信用机制及激励机制。对于节点企业、物流企业的优劣由其他与之有直接联系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管理,并与激励机制配合使用,以保证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第四,实施责任追溯制度,提高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监控的能力。近几年出现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正因为缺乏必要的全程跟踪、监控能力,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工商质监部门难以明确责任归属,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重视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离不开先进、安全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论文格式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冷链物流的应用远未普及,所覆盖的食品范围相当有限,设施设备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不间断、紧密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的需要。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性,发展冷链物流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首先,加大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在硬件条件上保障供给。其次,加大冷链物流在食品业的使用范围。一直以来,冷链物流较多用于较高价值的生鲜农产品、冷冻食品,但在其他食品行业应用较少,对物流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认识较为欠缺。第三,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管理、监督能力。冷链物流实施的效率高低根本在于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要建立流畅、紧密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科学合理的转运计划的制定,高效规范的作业流程的实施和全程不间断跟踪、监督机制的建立。第四,重视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自身的安全性,防止其自身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包装材料生产和研发企业加大食品级包装、储存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安全、健康、绿色;另一方面,质监部门应加大对于食品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业产品包装材料流入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危害食品安全。

3.建立社会化食品物流系统。

社会化公共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快速响应,从而打破地区封锁,突破行业限制,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展社会化物流系统对于提高食品物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账户;食品供应链

一、引言

本文基于会计视角拟设置食品安全账户体系,以期通过食品安全账户体系的设置减少食品供应链中各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事前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二、文献综述

三、食品安全账户体系的设置

(一)食品安全账户的设置

根据现有账户的设置,无法从食品生产商的财务报表中得到该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笔者阅读了98家食品、饮料行业的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年报,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中无法得出这些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的信息,有一些上市公司(如深深宝A)在其财务报告的董事会报告部分描述了在食品安全中所作的努力及未来展望,但披露的信息稍显概括,内容空洞,且无与食品安全投入有关的定量数据。消费者无法从这些信息中了解企业对确保食品安全所进行的投入以及包括使用原材料是否合格等的重点要信息。

本文通过设置账户来重点反映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以解决食品供应链中因信息不对称和社会虚度效应导致的安全投入不足问题。

为了反映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设置“食品安全投入”账户,该账户的性质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预先提取准备用于食品安全投入方面的资金。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按照当年净利润的一定标准提取的准备下年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的资金;贷方登记使用的食品安全投入资金。当企业从当年净利润中按一定标准提取食品安全投入资金时,应借记“食品安全投入”,贷记“利润分配——提取食品安全投入”。要注意,这里的提取标准应由国家规定为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该比例应规定为一定幅度范围,具体的标准则由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但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提取的比例。该比例一经确定,企业不得随意变更,若需变更,需说明变更的理由。

食品生产者要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则其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应采用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安全生产,对完工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最终销售。因此,为了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采用合格的原材料生产出高质量的安全食品。需要设置“检测成本”账户。该账户的性质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原材料检测和完工产品检测中的投入。其明细分类账户有两个:“检测成本——原材料”、“检测成本——完工产品”,分别用来核算企业的原材料检测费用和完工产品的检测费用。

现以企业对原材料的检测来说明企业对该账户的应用。当企业购进原材料,发生检测费用时,借记“检测成本——原材料”,贷记“食品安全投入”。

若该次检测是聘请外部检测机构,发生了现金支出,则相应的会计核算,应首先从“食品安全投入”账户中转出货币资金,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贷记“食品安全投入”;然后支付检测费用给外部检测机构,借记“检测成本——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对于“检测成本——完工产品”账户在完工产品检测中的应用与原材料的检测类似。

企业发生的除直接对原材料和完工产品进行检测的费用外,还需要支付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工薪,以及企业购置的用以确保食品安全生产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对于这类无法归集到确定成本对象的费用,应设置“管理费用——食品安全防控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费用类账户。当企业计提确保食品安全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食品安全防控费用”,贷记“累计折旧——食品安全”,对于食品安检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则可以借记“管理费用——食品安全防控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等。

上述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食品生产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从食品生产者的财务报告中,通过上述账户的金额可以方便得出该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中的投入和努力。一般来说,当检测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越高,则说明该企业的食品安全投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生产的食品质量。

(二)食品安全会计的报表披露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黄怡,王廷丽,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外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10):251-253.

[2]A.Maze,S.polin,E.Raynaud,et.QualitysignalsandGovernanceStructureswithinEuropeanAgro-foodChains:ANewInstitutionalEconomiesApproach[C].PaperPresentedatthe78thEAAESeminarandNJFSeminar330,EconomicsofContraetsinAgriculturalandtheFoodSupplyChain,Copenhagen,2001:15-16.

[3]王世表,王芬露,王菁华.食品安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82-87.

[4]Antle,J.M.ChoiceandEfficiencyinFoodSafetyPolicy[M].WashingtonDC:TheAEIPress,1995.

[5]ErinHolleran,MauryE.Bredahl,LokmanZaibet.PrivateIncentivesforAdoptingFoodSafetyandQualityAssurance[J].FoodPolicy,1999(24):669-683.

[6]王廷丽,黄怡.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内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251-256.

[7]彭述辉,陈艺勤,吴则人等.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博弈理论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28-4733.

[8]古川,安玉发.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38-44.

[9]王艳芳,刘亚相.食品供应链中产品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155-156.

关键词:WTO;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一、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而在“苏丹红事件”、“阜阳毒奶粉事件”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背后,暴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对国内民众的健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还会对中国的食品对外食品贸易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是当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于政策的风险管理和基于信息传播的风险交流三位一体的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在WTO体制下又称作“风险分析”,“风险分析”(riskanalysis)最初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近十余年来用于WTO/SPS、食品安全及其他公共危机事件。

三、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1.食品安全多头监管

2.缺乏科学风险评估工作

一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仅限于已确知有毒有害的食品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召回也针对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险的食品。而对不断涌现的新食品、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以及新涌现的生物、物理、化学因素、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没有开展科学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与管理“一肩挑”

中国目前所开展的风险评估主要在卫生部下属的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中进行,由同一组专家既进行风险评估、又进行风险管理(如起草标准)。这是由于专家资源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符合“风险分析”中“评估”与“管理”相对独立以确保其过程科学的原则。

4.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四、对构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想

1.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家级机构

从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看出,当今国际上共同的趋势是设立一个部门负责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而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弊端决定了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改多头监管的混乱局面,无论是评估还是交流,都应该由这个国家级机构来负责,评估和交流作为这个机构的两个子机构,各司其职。

对于风险评估,中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国家食品安全法草案”中也增加了两款关于风险评估的规定,由此明确了“风险评估”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中的法律基础。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开展风险评估尚处在需要大量实践的阶段,技术手段和专家资源都集中在国家级业务机构中,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的评估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还可以避免不同地区各自的评估冲突、不同部门分阶段评估导致方法不统一、结果不同等混乱局面。

对于风险交流,食品安全信息需要国家有统一的渠道予以和解释。食品安全信息是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基础,也是现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公众主要依靠政府提供权威而专业的信息,中国有必要加强对媒体、对公众提供针对事件特定内容的信息服务,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政府的机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建立国家级的统一的风险交流机构,无疑会有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会更有效地处理种类食品安全事件,也使得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2.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

由于中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以至于缺乏统一的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各自为政,甚至相悖,同时也由于标准不统一,弱化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经济活动中也常常出现纠纷和摩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法律责任难以界定,执法力度严重萎缩。所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成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食品工业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当务之急。

3.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政策依据。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框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制、设施、技术力量和手段等还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往往按照本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比较独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共享和互认机制。检测结果部门间差异较大,影响检验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技术监管,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4.尽快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

就风险评估技术和有关数据资料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及时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同时,必须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开展前瞻性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提供信息,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理,也为食品是否召回、召回级别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忠泉,曹海涛.SPS协议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2,(2):56-59.

[2]马随军.食品安全与SPS措施[J].中国标准化,2005,(6):7-11.

[3]威亚梅,韩嘉媛.美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的运作[J].农业质量标准,2007,(增刊):123-126.

[4]金培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6,(5).

一桩桩激起民愤的事实让消费者寒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里,有多少食物是我们真正了解的?多少食物可以让我们放心地吃?多少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地告知了消费者?在这个食品安全频现危机的年代,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情权尤为重要。

给食品知情权一个法律保障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除了在宪法中对知情权进行保护外,通过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来保障信息自由和知情权也是形式之一。如美国1976年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加拿大1982年制定的《信息公开法》、日本1999年制定的《信息公开法》等。

将信息公开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法定义务予以规制和操作,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的知情权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统治理念根深蒂固,加之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机关垄断并安排着一切社会资源,形成了国家独享信息资源,忽视公民的知情权。

目前,虽然有《条例》规定了知情权,但这仅是国务院颁布的法规,从效力上讲当然不及法律。规范食品安全信息,确保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这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呼吁政府给知情权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尽快规划信息公开法的立法,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综合高效监管机制。

企业明确食品包装标签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引用说明的描述。随便去超市检查一个包装食品的标签,你会发现一大堆数字,列出了该产品的营养成分。普通消费者到底有多少人明白这些数字背后的真正含义?我们在市内一些大型超市内做了一个粗略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看包装标签的习惯,并且表示即使看了也看不懂标签。

食品安全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一、本课背景

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同学经常到校内的小超市买一些食品,而学生对食品的选择大都是只注重食品的味道,对其营养和安全方面考虑的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食源的极大丰富及加工工艺的不断更新,更有不少商家为节约成本获取高利,不惜以民众的健康为代价,生产一些假冒伪劣甚或有毒食品。如何选择安全营养的食品,日常饮食中如何搭配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是比较欠缺的,基于此,笔者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同时也能对食品的选择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课题的产生

1.引出问题

(1)目的及调动策略

此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于通过观看短片后提出问题,可能高中学生的反响不是太强烈,回答并不积极。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PK或个人奖励的办法把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参与,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2)具体事例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会出现种种情况,例如:

生:食品添加剂的不正确使用会影响食品的安全。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如烧菜时过量使用鸡精。

师:对,想的比较好。还有同学有想到了什么?

生:一些黑心商家生产劣质产品。

师:好,比如呢?

生:比如三无产品。

师:对。

……

对于学生的描述可能不太具体的情况,教师要利用追问的形式把学生描述的问题具体化,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冲击更有针对性。

(3)强化主题

在学生描述了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再把准备好的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使同学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更加强化。

2.发现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1)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胆量,培养组内合作精神。学生在自主和讨论的氛围中提出问题,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体现。

(2)分组及确定组长

(3)问题举例

①如何在烹饪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食品的营养?②如何正确搭配食品?③怎样在科学与绿色之间取得平衡?④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⑤食用有毒食品的危害?⑥怎样鉴别有毒食品?⑦什么是食品添加剂?⑧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度是怎样的?⑨日落黄的成份如何?

………

3.问题的分类及筛选

问题如何能转化成课题,这是决定能否产生高质量课题的关键步骤,这就需要对学生所问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类,筛选出可以形成课题的问题。分类原则:

(1)“是什么”的问题。

这类问题大多属于基础知识问题,往往通过网络、科普类杂志就可以得到答案,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可以通过读书报告就可以完成这一研究任务。如有同学提出: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度是怎么的?日落红、日落黄的成份是怎么的?这类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一般不作为研究课题。

(2)“为什么”的问题

(3)“怎么办”的问题

这类问题大多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就是要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例如:我校高一学生近视发病率的调查与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同学可以选择这类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4.选择课题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选课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科学性不能错。如金属铜置换出氯化钠中钠单质的原理研究。这一课题就存在科学性的错误(铜不能置换出氯化钠中的单质钠)。

(2)可行性原则

所选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无法实施,所选的课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预定研究目标。如非洲的人种演变研究、探究原子弹的内部构造,这两个课题就不适合我们学生进行研究。

(3)大小适中原则

如世界桥梁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范围就比较大,不适合我们高中生研究,吴江桥梁的研究就很适合同学们研究。

(4)研究有价值原则

如蚂蚁在热锅内的爬行研究就没有实际价值、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成份及作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起来就很有实用价值。

5.课题的表述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

限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明确课题的研究对象、表明课题的研究内容、初步设想课题的研究过程。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6.020

1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由于农药、兽药和各类重金属残留,过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细菌含量超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问题接连不断,这些问题涉及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急需找到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从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深入人们的生活,这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发现要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需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入手,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法的不足。

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和应用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在某些种类的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这些信息化的应用成效显著,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总结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食品供应链延长,风险增加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食品供应链拉长,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相当复杂。食品供应链中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影响,食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受污染,就会沿着供应链向下扩散,造成大范围的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供应链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载体。

2.2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方便的食品质量信息交流和共享途径,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规定,我国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公布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整合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但是从现在看来,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无法及时方便地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2.3多部门分段监管协调能力差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农业部负责监管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环节;食品餐饮消费领域由卫生部进行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协调机构,负责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责任事故等职能。分段监管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造成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力。

2.4法律法规不健全

2.5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2.6标准技术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完善,有些标准很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无法快速方便地检测现在食品中越来越多的添加剂和化学制剂。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偏低,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比例仅为23%,如我国允许的“农残”量标准高出美国数倍,我国的原料奶含菌量标准为200万个/ml,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

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设计

通过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关系食品安全的各环节经营主体,他们与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主体。同时,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供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使用,各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系统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快速查询和有效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是信息应用体系的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监管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使监管更加高效、方便。基于以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如图1所示。

3.1食品安全监管参与主体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根据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食品经营主体,包括种植者、养殖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店、超市和餐饮企业等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并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

消费者、新闻媒体、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可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起到宣传普及的作用,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也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2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系统设计

3.2.1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预警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现象,对异常现象进行成因过程和发展态势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发出相应警示信号,通过提供警示信息来帮助人们提前采取预防性的应对策略。试想,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预警系统,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发生之前就被处理和解决了。

3.2.2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

3.2.3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论在食品链的哪个环节,向上向下都能跟踪查找到涉及食品企业、食品的信息。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以便采取食品召回或其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散。

3.2.4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分段监管”体制下,检测资源信息分割、部门间重复抽检、结论交叉等现象,能够将各监管部门在监测和日常监管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整合,实现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具备强大的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实时共享、综合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等功能。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包括食品企业信息模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用户讨论模块、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和食品安全教育模块等5个模块。食品企业信息模块包含食品企业的食品经营范围、信用记录等信息。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包含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日常检测和专项治理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予以公布。用户讨论模块用于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参与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交流讨论中来。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是方便用户检索其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教育模块是政府对社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让社会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5种植/养殖监管系统

3.2.6食品加工监管系统

3.2.7食品物流监管系统

食品物流安全监管系统使用对象为食品物流企业,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和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运输标准与法规、仓储标准与法规。安全检测模块包含运输安全检查、仓储安全检测。标识管理模块包含食品电子标签管理。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食品运输记录、食品仓储记录。

3.2.8餐饮/销售监管系统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是餐饮企业、超市、商店等,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档案查询模块等。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食品储存标准与法规、烹饪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安全检测模块包含食品安全检测、烹饪安全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等。标识管理主要是条形码管理。档案管理包含食品储存记录、食品销售记录。档案查询模块包含种植/养殖档案查询、加工过程档案查询、销售档案查询。

将这8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集成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

3.3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组成。通信网络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政务网,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通信服务。交换中心对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给政府、食品经营者、社会提供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信息的网络共享。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食品安全监管IT基础架构,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提供。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3.4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安全标准数据库。监管数据库包括企业信用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企业信用数据库反映了企业有关食品安全的信用记录。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信用数据库存储了各食品经营企业自注册以来其食品安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信用记录数据,包括奖惩记录、违规处罚记录、各种检测结果记录等。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标准数据,供平台使用者调取查询。

4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2]亓春霞,张立涛.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框架[J].行政管理改革,2013(8).

[3]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28(5).

[4]侯春生,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296—298.

态系统。本文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保障的协同机理,讨论了食品安全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协作机制。并以我国2011年发生的“抢盐风波为例”,针对食品安全保障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协同机制效应。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协同理论协同机制

1概述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不断打击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尽管国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2食品安全保障的协同系统

2.1系统的序参量

把食品安全保障的各组成部分看成各个伺服分量,各行为主体均受食品安全性指标的支配。食品安全的实现得益于子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又反作用于系统,因此食品安全性指标(见表1)可视为食品安全保障协同系统的序参量。

在食品安全保障中,保障食品安全性作为系统宗旨,而作为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会因自身得益时刻改变自身行为,因此得益指标也影响食品安全保障的协同机制(见表2)。如把政府的声誉威信以及消费者身心健康货币化,上述四个行为主体既存在着利益共生,也有某些利益冲突。得益指标即描述了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状态又决定了未来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也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序参量。

2.2系统的快变量与慢变量

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快、慢变量的影响。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一般情况下相对稳定,但当食品政策重大调整或遇到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会瞬时出现大的波动。因此,称使系统突变的因子为快变量。同时政府部门针对食品安全保障突变的情况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也属于快变量的范畴。在食品安全保障系统受到干扰时,系统内部因信息流动、资源共享内部作用,使系统逐渐恢复平衡,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因此称系统内部自身恢复的内生因子为慢变量,如食品市场的供需平衡、食品消费价格等因子。

2.3系统熵

熵即体系内部混乱的程度。食品安全保障自组织的过程,就是熵流动的过程。食品安全保障系统中的市场无序运作视作经济熵紊乱,政府对食品安全政策的调整视作战略熵调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结构的变更视作结构熵变更,食品安全保障的过程中涉及到认知、文化、道德或情感上的变化,这里视作道德熵。

3食品安全保障的协同机制

3.1食品安全保障的结构协同机制

结构协同就是打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监管结构,形成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合作的机制。

目前,我国食品监管采用的是职能交叉、分权共治的管理结构模式,各个部门监管职责交叉,遇到事故相互推脱责任,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多部门之间不但缺少协调和联动,而且造成现实监管中大量的权力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面对此现状,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监督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该尽快筹建一个食品安全协同管理部门,政府人员担任主体方,由政府积极联络媒体、食品企业以及知名人士构建一个食品安全协同管理部门。

3.2食品安全保障的战略协同机制

战略协同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负责制定战略,其他各利益方协作实施以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为。

3.3食品安全保障的道德协同机制

道德协同是食品生产、流通、进口等环节的企业、监管人员自我约束的非正式制度。道德协同力是食品安全保障协同机制的精神动力。

当前,社会大力弘扬诚信说明构建道德协同机制的决心。国家应该加强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和管理、持续开展多层次的信用教育培训、加强信用服务行业规范与自律、深化信用食品行业建设的举措,保证道德协同机制的形成。

“抢盐风波”发生后,政府与媒体积极配合,弘扬社会美德,使食盐制造企业迫于道德和舆论压力,不擅自调价并积极保障食盐供应,同时擅自贮存食盐的个别商贩意识到哄抬食盐价格具有违法性,属于不道德行为。由于媒体的大力宣传,消费者对“抢盐潮”有了理性的认识,不但做到自己不盲从,同时还劝说亲朋好友理性买盐。在内外因子的道德约束下,道德协同机制逐渐形成。

3.4食品安全保障的经济协同机制

“抢盐风波”的平息过程很好地反映了食品安全保障的结构、战略、道德、经济各机制的协同过程。食品安全保障协同机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协同效应对资源进行整合,创造出远高于单个因子创造的收益[8]。

[1]DaYou,BoFuZheng.IntegrationMechanismofSafetyManagementinUrbanSpecificFunctionalAreas[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361-363):1143-1147.

[2]AsylbekKulmyrzaev.UrgentMeasurestoImproveFoodQualityandSafetyControlintheKyrgyzRepublic[J].AKulmyrzaev-StrategiesforAchievingFoodSecurityinCentralAsia,2012.

[3]L·R·Williams,T·L·EsperandJ·Ozment·TheElectronicSupplyChain:ItsImpactontheCurrentandFutureStructureofStrategicAlliances,PartnershipsandLogisticsLeadership[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

anagement,2002,32(8):703-719.

[4]兰洪杰,刘志高,王瑞江.基于粗糙集约简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2-37.

[5]Hermanhawkingsynergetic一themysteryofnature.

[6]单汩源,张人龙.食品企业大规模定制质量链协同研究[J].商业研究,2009(11):1-3.

[7]靳景玉.刘朝明.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联盟动力机制[J].系统工程,2006(10).

[8]王兆远.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研究[J].厦门大学,2009.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在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食品安全是全过程的安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涉及到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因此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复杂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来支持。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

尽管不少发达国家不断的修改并提高本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但严格来说,因开展风险评估存在很多困难,一些看似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常常缺少严密的风险性考量。目前,不少国家对此已有所认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刚刚起步,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了20多年,因而我们更要有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紧迫感,相信无论是政府还是业内的专业人士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紧迫感,《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成立都是对此的很好解释。但就目前而言,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仅限于已确知有毒有害的食品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召回也针对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险的食品。而对不断涌现的新食品、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以及新涌现的生物、物理、化学因素、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没有开展科学风险评估,因此应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迎来我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新时期,真实、客观科学的引导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

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2、评估指标的设定与结果的应用

3、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引入公众参与

4、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司法机关的支持

公众参与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引入司法审查机制,由法院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是否遵循法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尽到说理的责任进行审查,能够降低风险评估的依附性,同时,也会促使行政机关更加尊重专家的意见。可以说,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担保,司法审查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过,在这样一个高科技和不确定性共存的领域中,无论从法官的能力还是法律的规定看,司法审查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法官能力方面,由于法官既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也不掌握充分的数据信息,让法官对科学上的争议作决断,这将授予法官过度的权力,最终会削弱公众对法院的尊重。因此,法院绝不能用自己的判断代替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决定,只能对该机构的决定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进行审查。

5、开展风险评估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获取了流通环节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应及时对收集、汇总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信息处置不当或处置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电子预警数据库,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流通环节食品监测数据和分析评估数据(包括结论)按统一的格式进行整理、汇总并上报,经专业人员审核后,导入这个数据库系统。通过对数据库的科学设计,实现数据的各种分析功能,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风险和预警信息。这些检验数据经过各种统计分析,可以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从而确定监管重点领域和食品,据此提出风险评估建议或检验结论。还可实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享,避免重复监测,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一些难以判断风险高低的有害因素,应交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以便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李宁,严卫星.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1)

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挑战。在欧洲,尤其是法国,食品安全水平非常高。很多的法国消费者喜欢吃半加工食品,所以对微生物方面的要求很高。尽管法国有一些非典型的饮食习惯,基于食品爆发的疾病,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疾病,爆发的比例比10年前大大下降,这归功于有一个好的食品链,一个“从农场到餐桌”的好的追踪体系。

风险管理是很复杂的问题。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地区,公众对风险非常敏感,尤其是食品安全的风险,会导致公众对政府部门不信任,提高公众的信任度也是其面临的挑战。

2010年,法国建立的ANSES(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局),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整合。ANSES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健康、食品链、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动植物健康等。ANSES成立的基本原则就是将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分开来。不同的政府部门会承担不同的责任,ANSES在交流方面具有独立性,用法律来确保所有ANSIS的报告都能公开,政府的独立性就是其自身能确定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

THE END
1.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精选12篇)经管文库(原现金...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一):食品安全,我的心愿 心愿是快乐,是从心底发出完美的盼望,但因某种原因又...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09689
2.西华讲堂——食品安全与环境降研究与对策长期从事环境健康和职业健康专业工作,主持和参与制定地方标准、卫生行业标准6项,主持和参与相关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2部,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介绍我国与我省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研究情况,产出的部分研究结果,探讨食品安全与环境健康应对策略。http://bioeng.xhu.edu.cn/57/5c/c2940a218972/page.htm
3.关于食品安全论文范文资料与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食品安全论文3000字 大学生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征文 食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的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 结论: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探究为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http://abwww.anydaily.com/zhuankelunwen/32305.html
4.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撰写示例:全面覆研究背景现状与进展解析现有研究在应对新型攻击手、提升防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以期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三、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示例有哪些 以下是若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示例: 1. 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从食品安全的频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158742.html
1.食用或毒害食品安全在菌类文献中的重要性探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食品安全”这个词汇,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其中,菌类(包括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性甚至味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一些关键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正通过大量的菌类文献得以展开。 https://www.3svb9bc3.cn/nong-ye-zi-xun/309567.html
2.如何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并顺利发表学术论文科技应用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仅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更因为它关乎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食品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实践工作也具有极大的现实...https://jbmpb.com/post/17539.html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期刊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向来重视食品问题.食品不仅是维系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科技、经济的进步在极大的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农药、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和滥用也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引人深思.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42024111500001111
4.关于食品安全经济学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食品安全经济学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成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经济方面的分析,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规制理论等等,并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差距. 作者: 冯琴琴 作者单位: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名: 金卡工程 英文刊名...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jiaoyujiaoxuelunwen/20100715220217_275105.html
5.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如何写和我国年轻群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和...此文结论,本文是适合食品安全和国年轻群体和认知现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食品安全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食品安全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与应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前我国人民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因此,我国的人民对于食物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保证食...https://51elaw.com/wenxianzongshu/23419.html
6.域外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域外食品安全监管: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食品安全监管,域外,安全风险评估,社会化监管,食品安全关乎民生,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本文从研究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文献...https://wap.cnki.net/qikan-HSXY201705010.html
7.食品安全开题报告食品安全开题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食品安全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安全开题报告1 一、文献综述 ...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5222418.html
8.研究生论文提纲模板4.2.3 结合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实际对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46-49 结语49-50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录一: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54-57 附录二:问卷评分标准 57-58 附录三:关于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访谈提纲 58-59 ...https://www.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24483.html
9.质量管理文献综述.doc文档介绍:食品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工程114 王春月摘要:针对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本文主要从食品质量管理的定义、现状原因、体系结构、对策及趋势展望等方面对食品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将众多学者对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些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全面的认识食品质量管理。同时也求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关键词:食品...https://m.taodocs.com/p-484084465.html
10.食品质量管理实践供应链可追溯与企业可持续绩效二、文献综述 食品质量管理实践与可持续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实践与经济、质量和创新绩效的讨论(奉小斌和陈丽琼, 2016; 姜鹏等, 2013; 刘晓丽等, 2016; Soares等, 2017)。不少学者认为食品质量管理实践能够正向改善企业绩效。比如,Kaynak和Hartley(200...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16/10571119.shtml
11.文献综述D. 提升监管水平,放松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单选题】下列文献中,属于义疏类古代注释的是 A. 《孟子章句》 B. 《春秋經傳集解》 C. 《周禮疏》 D. 《漢書補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9b92c30934d141ef82b1eae534b34a99.html
12.品牌管理文献综述(精选6篇)篇6:物流冷链管理文献综述 学生:唐泽文 (东方科技学院10食品科学二班,学号:201041905210) 摘要:冷链物流是物流领域中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尤以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最受人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7dfoc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