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IPCC在2018年10月发布了关于全球升温1.5C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的特别报告,报告中具体说明在本世纪末,如果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幅度超过1.5C,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活动也受到严重的阻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在气候系统中引起了多次观测到的变化,包括陆地、海洋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城市受到更频繁的热浪的袭击,夏季台风风暴的发生频率的增加、危害的增强。
此外,气温的上升导致地球表面和海洋水分蒸发加强,以至于全球范围内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数量增加。温度过高会给自然和人类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一些风险可能是长期的和不可逆转的。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各国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经济体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贸易网络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全球气候变化对部分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的影响会通过贸易网络传导影响到世界各个国家。各国面临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时,其对农业和其他工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造成的增值损失主要涉及农、林、渔、批发零售业、饲料、化肥等行业,其中农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我国农业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几十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频发,干旱、洪涝等给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2020年我国的气象年景明显偏差,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截止到2020年8月,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江西、重庆等26省(区、市)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了12.7%和15.5%;农作物受灾面积861千公顷,农作物总产量大幅下降。
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物理效应方面,即气候要素波动方面,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指标的变动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进而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生产以及农产品贸易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现实层面出发,茶叶作为农作物的一种,它跟我们国家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的国策高度关联。我国茶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一个种植生产茶叶的大国,也是第一大消费国、第二大出口国。因此,研究茶叶的产量和出口贸易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出发,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都侧重讨论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或者生产率的影响,而很少针对气候变暖对茶叶生产和出口贸易进行深入探讨。另外在研究区域上部分研究从微观或者局部地区着手,很少从宏观角度深入考察气候因素对我国各地理区域的具体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产品贸易能力的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之分。直接影响就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极端天气、高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动对农产品产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给;间接影响则是指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采取的碳关税、碳标签等措施,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农产品贸易所带来的贸易风险。因此,从以下两方面梳理气候变化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文献。
气候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其结论表明,气温升高降低了中国的粮食贸易量,同时,贸易伙伴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中国粮食贸易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周力和杨阳同样利用引力模型验证了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变量对粮油作物双边贸易的影响。周兰兰利用引力模型验证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认为温度上升使得农产品进口减少、CO2排放量的增加使的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两者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现象;气候变暖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国际价格上升。
气候变暖将会使农业贸易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北美会将小麦的出口重心从美国转向加拿大,中国的稻米出口份额将会超过东盟,成为主要的水稻出口国。此外,谢杰等人认为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率产生冲击,大部分国家以负面冲击为主,各种情境下美国小麦的产量和出口减少,在二四情境下我国的水稻产量会减少,进而出口减少。
利用C-D-C模型分析气候因素的变化对稻谷产量及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日照的减少使得气候变化对稻谷呈现增产效应,贡献率达到近9%,1979-2007年间我国气候变化使稻谷的净出口处于增加的状态。
国外在气候变化与农产品贸易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运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模型评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干旱和高温对全球大麦贸易供给的影响,发现极端事件很可能导致全球大麦产量的下降,最终会导致全球啤酒消费大幅下降,价格上涨。通过GTAP全球贸易模型研究了贸易政策与气候变暖导致的玉米产量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国家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不同,气候变暖有利于高纬度国家农业生产的提高,促进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而不利于中低纬度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加。
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由此异质性气候冲击会带来潜在的贸易机会,以及贸易会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冲击,采用世界银行模型模拟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不同气候情景下全球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模拟结果显示,若全球平均气温的上涨幅度不控制在2.3摄氏度以下,到本世纪中叶相对于基准情景全球货物贸易的总出口将会下降3.60%,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的贸易模式和全球贸易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从欧盟国家层面出发研究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国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了欧洲市场粮食出口商的农业贸易能力,气候变暖降低了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欧洲食品市场上的农产品贸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