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促进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资讯

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为28.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9%;网络零售继续发力,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020年,为应对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须全面强化促进消费的一系列举措,充分释放因疫情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着力培养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切实保障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回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消费供应: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增加产品和服务种类,丰盛消费者的衣食住用行选择,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文化旅游+互联网”类产品供给。激励企业主动提升产品质量,强化知识产权和专利意识,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对创新产品质量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不断提高行业和产品的生产标准,严格监管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严格召回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建立全面多样的创品牌机制。助推中国文化品牌创建,满足国内外文化旅游等精神需求;助推国家级良心品牌建立,满足消费者品质需求;助推区域性品牌建立,满足社区内消费者便捷性需求。

提升消费能力:稳就业、增收入、抓重点

以提升消费者能力为着力点,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手段稳定就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为主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多渠道扩宽居民财产性收入,以金融产品投资、实业投资和租赁服务等为抓手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建设。支持重点人群消费发展,以精准扶贫、消费扶贫等手段建立贫困人口增收长效机制,实现最低工资、社保标准等和物价上涨挂钩联动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着力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对特殊人群免费发放消费券,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优化消费环境:强监管、便维权、云信用

以破题消费环境的薄弱环节为主线,建立健全集风险监测、质量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监管平台,推动产品全国溯源网络建设,完善产品跟踪反馈评估体系。强化消费知识法制平台化宣传,强制企业披露产品真实信息。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完善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制度,加强12315等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建设,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建立消费者维权应急预案机制,建立“靠前服务”工作机制,提高维权工作效率,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督促企业完善售前售后服务诚信建设,保证企业兑现售前承诺。鼓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对失信违法企业给予行业通报、惩罚性赔款处罚,提高企业违约违法成本,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促进消费升级:兴文旅、扩信息、推智能

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质量,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通过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增加产品文化创意元素。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加大旅游消费惠民力度,扩大入境旅游规模。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和完善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发展5G,扎实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协同推进信息消费发展。加大对算法、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网络消费、在线教育、网络直播、在线健康咨询等新兴信息消费发展。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基于信息技术支撑,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快发展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产品,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加速消费转型:保安全、促健康、倡绿色

牢牢守住消费安全的底线,进一步规范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成分、用途、功效及副作用等信息提示。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以及人体直接接触商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建立健全高效透明的消费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城市“试点”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消费理念进社区、进家庭、进人心。推动“健康”消费和“美丽”消费相互促进,增强美容保健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以专业化的技术和服务推动行业纵深发展。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制定绿色消费发展总体规划,鼓励企业调整绿色生产与供给结构,引导居民用绿色消费理念支配日常生活,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绿色消费系统。

创新消费模式:丰业态、塑场景、促融合

塑造消费格局:创中心、增节点、建网络

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吸引大型“一站式”优质商家入驻。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环境,规范公共场所的外语标识,建立多语种服务呼叫中心,增强国际消费便利化,丰富国际旅客消费体验。加快创建区域消费中心,优化商业规划布局,推动商业步行街和商圈提档升级,打造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布局一批消费节点城市,加强节点城市的商业网点建设,丰富商品供给,完善供应渠道,推动社区、乡村零售店规范化建设,促进消费市场下沉。加快建设高效便捷消费网络,加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旅游宣传推广协作水平,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消费节点和下沉市场统筹布局,构建高效便捷消费网络。

完善消费配套:补短板、精改造、强设施

补齐“最后一公里”生活服务短板,补齐农村地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做好社区便民商圈建设与发展的配套举措,加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景区化精改造,推动城市步行街的时空元素提升。推进农村集市提档升级,植入当地文化元素,破解部分农村集市“脏乱差”问题。加快所有区县重点乡镇的5G网络覆盖,实现“村村通光纤”、“村村通4G”。强化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协同服务,推动公交系统互联互通。实施区域内景区大数据共享,配套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区域内客流合理分配和“一站式”服务工作。加强健康步道、骑行绿道、环游廊道等户外健身、运动、休闲场所建设,做好自主饮水、便利简餐、露营小住等户外场所的自主消费设施完善。

完善体制机制:立标准、入考核、明奖惩

建立消费提质扩容部际联席协同工作机制,形成部委推动合力,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路径,部际联席修订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教育培训、家政养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服务标准,推进新服务标准先行先试工作。规范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服务消费品的检验认证工作,建立统一和权威的消费品分级、分品、分质认证标准,提升消费品领域认证质量和公信力。将标准检查实施纳入考核,考核各地主管部门对新标准执法检查的效应情况,考核地方政府对本辖区部门推动新标准的督导情况。进一步明确分类奖惩措施,实施黑白名单管理,对黑名单企业和个人实施最审慎管理,采取专人负责制;对白名单企业和个人实施宽松有度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排名化管理举措,将考核结果与地方绩效、部门评优和个人提级相挂钩。

THE END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工作报告—中国钢铁新闻网通过树标杆等举措推动钢铁工业提品质、创品牌,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努力实现钢铁行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一是配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研提2023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主题和口号建议,鼓励企业在“质量月”期间开展质量活动,共有太钢、鞍钢、沙钢、宁钢、陕钢、重钢等21家企业申报“质量月”期间开展的重要质量活动,...http://www.csteelnews.com/xwzx/hydt/202309/t20230903_79012.html
1.心强品质聚力铸品牌心强品质 聚力铸品牌 企业品牌建设途径的思考 品牌是企业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品牌建设,企业发挥的是主体、主责作用。企业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核心战略重点,作为真正的一把手工程,全员、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提高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以质取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靠质量...https://www.qxn.gov.cn/zwgk/zdlygk/scjg/scfwyxfwq_5763657/202405/t20240521_84664479.html
2.推动质量品牌提升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创建全国品牌提升示范区活动,要构建一批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一批产业质量关键共性问题,促进产品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培育一批美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消费能级。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77657
3.赛迪顾问奋进十年系列研究:中国消费品工业的奋进十年逐步朝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方向引导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推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0252538107712.html
4.质量月活动总结(15篇)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是打造知名区域品牌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的365家区域(园区)申请创建,批准筹建225家,已命名63家,涉及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类产业的各类区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依靠质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品牌供给水平。据甘肃省...https://www.unjs.com/fanwenku/490838.html
5.产品质量提升方案6篇2.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坚持市场主体、改善供给、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分业施策,推动食品医药等大健康产业提品质保质量安全,机电、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增品种、创品牌。开展创客活动,支持传统行业增加个性化、多元化消费供给,发展智能化消费品,培育新能源产业...https://www.ruiwen.com/gongwen/fangan/1317265.html
6.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晋能控股集团“改革创新求品质落实管理提...夯基固本创品牌 降本增效拓市场——访华越中浩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蔺志丰 “集团公司职代会报告为我们下一步高质量开展经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在安全生产、成本压控、品牌建设、节点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做实做优,全力打造辐射山西中部地区液压支架再制造精品检修基地。”华越中浩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蔺志丰谈...https://m.cqcb.com/shanxisheng1/2023-04-28/5248276_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