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消费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全市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75家,15个食品品种入选2021年度山东特色优质食品目录,占全省15.8%,2家企业入选2021食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典型成果,占全省50%。6家企业获批2022年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2家企业通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27家通过省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163家企业238个项目获批2022年山东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居全省第2位。
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对16家新认证企业26个产品和12家续展企业49个产品进行了材料审查和现场检查。完成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105批次,配合完成15批次冬奥会农产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完成省级水产品各类抽检154批次,市本级抽检监测181批次。养殖环节抽检样品检测项目合格率99%以上。获认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家、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2家,获审定水产新品种1个,基本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苗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150批次。
深化制造业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加快5G网络建设,5G信号覆盖市级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重点区域,实现城区、乡镇、农村无线网络和光纤宽带全覆盖,12个项目入选省“5G试点示范项目”。44个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纳入市级项目库实施重点培育。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重点领域“八大行动”,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格能耗“双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同比减少5.38万吨。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合理用能,上半年51个非“两高”项目取得省能评批复,居全省第1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申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24个,鼓励引导电子信息、软件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重点企业、高校院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加技术创新源头供给。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全市数字经济领域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家、市级50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工作,推荐49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7.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83个百分点。省“小升高”财政补助惠及400家企业,补助资金和补助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3位。
扎实推进工程质量品牌创新提升
全面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潍坊住建管理平台建设应用。一期建设以住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工程一张网(图)管理平台、智慧工地、智慧质量为主要内容,目前共对接工程1880个,注册参建企业1584家,视频接入工程592个,扬尘接入工程项目639个,实时监测数据累计超过5000万条;接入起重设备信息工程项目615个,检测机构106家,登记检测人员758人,检测设备7048台;接入混凝土企业135家,人员437人,设备787台,形成了人管、技管、物管、联管、安管“五管合一”的立体化管控格局,实现了建筑工程全流程监管。
开展优质工程示范引领。积极引导企业创建优质工程、示范观摩工程,培育标杆企业和项目,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印发经验做法等形式促进企业争先创优,通过先进引领、以点带面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潍坊市代表省顺利通过住建部2022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督导检查,受检工程综合得分列所检地市第1名。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了2022年“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项目数据库,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0.4公里,完成路面状况改善工程886.8公里,危旧桥梁改造工程7座,重要村道或三级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34.6公里。
扎实推进服务质量品牌创新提升
持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创新。坚持标准引领、质量取胜、品牌培育,引导环卫、旅游、养老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或区域服务标准制定,提高金融、研发、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领域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发布实施了《城乡社区环卫清洁服务要求》国家标准,积极参与巴基斯坦国家标准及卡拉奇市地方标准修订,为全球环卫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大力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挖掘老字号资源,新获山东老字号企业1家,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老字号企业22家,其中中华老字号4家。组织知名主播走进老字号企业,引导企业主动融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商业模式,推动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开展养老托育能力拓展创新提升行动,1个养老项目、4个托育项目获省以上资金支持。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4个项目获批省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新增托位6807个,千人口托位数3.4个。大力培育体育产业示范品牌,促进“体育+”多态融合发展,2家单位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项目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创建市级体医融合示范单位35处,惠及5万余人。推动“城园共融”公园城市建设,完成口袋公园建设54处、综合公园2处,累计增加公园绿地面积53.4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显著提升。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21公里,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51.38%,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深化提升便民服务就业服务旅游服务质量。扎实推进“双全双百”主题集成服务改革,19个市级统筹主题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务服务平台“双全双百”服务专区,主题服务事项上线数量、可用性、易用性均居全省前列。对全市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构建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打造“无证明城市”,推动“减证便民”“无证利民”,34类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网关联应用,5232个事项实现“证照免提交”。持续提升“零工客栈”服务水平,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名安置上岗3.53万人,省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启动仪式、全省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推进活动在潍坊举行。开展旅行社、导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对旅行社开展第三方“体检式”暗访。挖掘潍坊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新产品、新路线,推出十多项主题自驾游活动。
质量品牌创新提升基础不断巩固
完善质量品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高端品牌培育工程,持续落实“服务+”提升效能、“企业+”示范引领、“专家+”精准帮扶、“人才+”强化支撑、“基地+”区域带动、“质量基础设施+”提升协同服务能力等系列举措,推进质量品牌优存量扩增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WOS质量管理模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4P6零’预见式质量管理模式”入选全省首批10个质量管理模式推广名单,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下步,市质量强市和推进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品牌潍坊”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潍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落实全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工作方案、深化质量强市战略15项创新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推动潍坊发展迈向新高度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