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着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食品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绿色食品产业链群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拥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及饮料业等3个大类、15个中类、30多个小类,产品涵盖食用油、肉制品加工、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面包、米面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面、调味品、酒等上千个品种,形成了以飞天、淇花为龙头的粮油精深加工生产基地,以春黎、链多多为龙头的中央厨房精深加工生产基地,以李子园、米立方为骨干的休闲食品饮品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智能车间2个,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
创新服务方式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重围
为了促进休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市创新服务方式,组建了食品安全质量服务管家团队,帮助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生产主体技术能力。这一系列举措,为休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市休闲食品产业链有企业43家,包括规模以上企业15家,重点发展膨化食品、烘焙食品、乳饮料等。其中,鹤壁李子园项目作为李子园集团在中原布局的唯一生产基地,以其优质的乳制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米立方食品则在2023年实现了产值突破1.6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的佳绩。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食品产业的新热点,我市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加快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我市规划布局了浚县春黎预制菜产业园、淇县航天食品产业园等两个产业园区,并启动了千味央厨鹤壁百顺源食品加工项目、河南灿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速冻预制菜项目等4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鹤壁市预制菜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强化品牌效应
大力培育食品品牌
近年来,我市将食品品牌建设作为推进质量强市品牌提升战略的重要内容,成立鹤壁市品牌建设促进会,通过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品牌建设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加强食品品牌政策调研、出台品牌发展规划等,做实做优食品品牌的培育、推广,助力鹤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主线,建立质量控制标准100余项,累计创建省级“三品一标”基地6家,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产品6个;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8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浚县和淇县60.6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证授牌;发展优质专用小麦37万亩、优质花生20万亩、优质果蔬16万亩。建成农作物种子企业35家,种畜禽场总数27家等,在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叫响了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品牌。
坚定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成功创建省级“三品”战略示范市。2023年河南预制菜年度评选五大榜单中,链多多、品鲜一百、向上、兴盛旺海、惠之达5家企业被评为河南省预制菜创新企业,春黎食品被评为河南预制菜最具竞争力供应链企业,2款产品入选“一桌好菜”预制菜推荐榜单,4款预制菜产品入选河南预制菜爆款单品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