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

致病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或致病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一)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四、危险温度带

即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我国规定为10~60℃。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议以5~60℃作为危险温度带。

五、餐饮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半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1、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

2、装成品的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

3、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

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1、保持清洁

保持砧板、刀具、操作台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清洁。

保持手的清洁。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

2、生熟分开

处理冷菜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备、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从事粗加工人员不处理冷菜。

3、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

原则二控制细菌的繁殖

1、控制温度

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危险温度带。

控制冷冻食品解冻温度

不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

生食海产品加工后至食用控制在1小时内。

食品原料和半成品注意先进先出。

原则三杀灭病原菌

1、烧熟煮透

食品加热和再加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5℃,并维持15秒以上。

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

2、严格洗消

即食生产品(如蔬菜、水果、生食海产品等)应严格清洗消毒。

餐具、熟食品容器彻底洗净消毒后使用。

接触即食食品的工具、盛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

七、从业人员如何污染食品

1、出现胃肠道不适、咽痛、发热、手部受伤发炎、眼耳鼻分泌液体等症状。

2、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厕所、倒垃圾、触摸身体部位后不洗手。

3、手部接触生食品后,未经清洗消毒即接触熟食品。

4、穿着不洁的工作服。

5、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

6、吐痰、吐口水、咳嗽或打喷嚏。

八、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一)注意要点

1、未经清洗的双手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都是由不清洁的手导致。

2、手套永远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前手部同样应该清洗。

(二)保持个人清洁

从业人员应勤于洗澡、洗头发,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尽量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

如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健康,因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携带者或潜伏期内可能不会出现症状,但仍可能传播疾病。

(三)重要的手部卫生

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机会最多的部位,手部的卫生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您应该做到:

按照标准的程序洗手(洗手、消毒方法见下一部分)因为按照要求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

1、操作时不佩戴外露饰物(包括戒指、手链、手表等),因为饰物表面的凹陷处容易藏纳污垢和细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而且戒指等小饰物可能会在操作中混入食品。

2、手部不要触碰与操作台有过接触的工作服,避免工作服上的污垢污染手部。

3、使指甲符合卫生要求:

―剪短指甲,因为长指甲内会藏有难以去除的污垢。

―不佩戴假指甲,不涂指甲油,因为这些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4、正确使用手套:

―使用一次性塑料或橡胶手套,不要重复使用。

―挑选适合自己尺寸的手套。

―戴手套前和更换新的手套前都应该洗手。

―操作人员在以下情况都应更换手套:

手套破损或变脏。

在开始进行不同的操作前。

连续操作时,至少每4小时更换一次。

九、穿戴工作服

从业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从业人员还需戴口罩。戴工作帽时头发不应外露,袋口罩时需将口鼻完全遮盖。

1、每名从业人员应至少有两套工作服,做到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2、专间、分餐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清洗、消毒、更换。待清洗的工作服不要放置在视频加工处理的区域。

3、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应在加工操作场所内脱去工作服;严禁穿戴工作服上厕所。

4、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食品加工区域,应存放在更衣室。

十、进食、喝水、抽烟

人的口水中可以含有数以千计的细菌,因此您应该:

1、不在加工食品和存放餐具的场所(如员工休息区)进食,喝水和抽烟。,

2、这些活动完成了之后,必须洗手。

十一、手部清洗、消毒要求

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应重视用肥皂洗手,有效的洗手能够有效地去处手部的大部分微生物,请您务必按照要求规范地洗手!

洗手看起来好像十分简单,但许多食品加工操作人员未必能做到正确地洗手。但请您记住:洗手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下列情况请您务必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处理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6、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7、认为有需要时。

标准的洗手程序:

1、在水笼头下先用水(最好是温水)把双手弄湿。

2、双手涂上洗涤剂。

3、双手互相搓擦20秒(必要时,以干净卫生的指甲刷清洁指甲)。

4、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工作服为短袖的应洗到肘部。

5、用清洁纸巾、卷轴式清洁抹手布或干手机弄干双手。

6、关闭水笼头(手动式水笼头应用肘部或以纸巾包裹水龙头关闭)。

推荐的洗手方法:

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十二、垃圾的存放

垃圾桶内的垃圾不宜超过桶高的3/4,以避免因太满而不能扎紧垃圾袋和盖上桶盖。

桶内垃圾满后应及时清除,未满的至少每天清除一次,将垃圾袋扎紧送至垃圾房。

只有在倒垃圾时,才可以打开垃圾桶的盖子,以免污染环境和散发异味。倒完垃圾后应立即洗手。

十三、垃圾桶的清洗消毒

清除垃圾后的垃圾桶每日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时用清洁剂加热水,用硬毛刷彻底刷洗桶内以及边缘。

消毒时用消毒剂加冷水配合专用抹布进行擦拭。

将垃圾桶自然晾干或用抹布擦干,套上垃圾袋待用。

十四、开展质量验收

(一)标签

1、品名、厂名。

2、生产日期

3、保质期限(或到期日期)

4、保存条件

5、食用或者食用方法

6、加工食品标签应有“QS”标志。

十五、“五专”原则

制作此类高风险食品,应严格遵守“五专”原则,即专人、专间(或专用场所)、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施和专用冷藏设备。

1、专人:指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加工制作、

2、专间(或专用场所):指专门为此类食品加工而设置的专用加工间或加工场所,专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

3、专用工具:指专间内配备专用的刀、砧板、容器及其他工具。

4、专用消毒设施:指专间内设有单独的消毒设施,用作工具、容器、抹布等的消毒。

5、专用冷藏设备:指专间内设专用冰箱。

十六、个人卫生特殊要求

专间和专用场所的操作人员除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健康和卫生”中一般从业人员的要求外,还必须做到:

1、进入专间前更换专用、清洁的工作衣帽及佩戴口罩,工作衣帽应每天进行更换和清洗、消毒。

2、在操作间不宜频繁进出专间,出专间时应脱掉专用工作服,严禁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进入粗加工区域。

3、专间从业人员应特别强调对双手的清洗消毒,特别是在进出专间、触摸专间外的任何物品后及操作期间都要清洗、消毒双手。

4、跑菜、厨房等非专间人员不得进入专间。

5、专间操作人员不应直接用手拿取任何未经消毒的物品,如点菜单、托盘等。

十七、制作中避免交叉污染

(一)交叉污染的常见原因

交叉污染是此类高风险食品引起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交叉污染的常见情形有:

1、加工过程中即食食品接触到食品原料或半成品,这通常是因未在专间内进行操作所引起。

2、用处理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到、砧板、工具等来处理成品。

3、用装过生食品的盛器来盛装成品,常见原因包括:

―装生、熟食品的盛器没有区分标志,混用。

―加工量过大,造成容器不够,用装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容器来盛装成品。

4、加工操作人员接触即食食品前,双手未经清洗消毒,常见原因包括:

―专间或专用场所内未配置消毒水。

―操作人员接触食品与原料、半成品或污染物后未经清洗消毒双手就接触即食食品。

(二)避免交叉污染的措施

1、必须在专间内进行操作,减少受食品原料、半成品污染的机会。

2、专间内所有使用的刀、砧板、抹布等均应为专用,不能拿到专间外使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每隔4小时应进行消毒。

3、专间冰箱内不能存放食品原料、半成品,冰箱也应定期进行消毒(建议2―3天消毒一次)。

4、应固定人员进行加工操作,此类食品的制作人员不宜从事原料的粗加工、烹饪等工作。

5、专间内操作人员健康和个人卫生应符合第三章“个人卫生和健康”和本章上部分要求。

THE END
1.沙门氏菌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产。()沙门氏菌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 沙门氏菌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 查看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0850595.html
2.益生菌治疗宠物细菌性腹泻概述抗菌药在治疗宠物细菌性腹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细菌耐药性加剧,严重降低了抗菌药的治疗效果。益生菌治疗细菌性腹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宠物腹泻的致病菌种类、腹泻特征及防治现状,同时对改善宠物胃肠道疾病相关的益生菌种类、筛选条件、作用机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http://journals.im.ac.cn/html/actamicrocn/2020/10/20201002.htm
3.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9问医生有关食品安全的正确表述是 下列属于食物中毒的是 亚硝酸盐中毒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遗忘常见的原因是 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经营养殖河豚 引起臭米面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预防豆浆食物中毒的正确做法 造成尿道感染的常见原因 可形成芽孢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 造成细菌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为 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http://wapask.39.net/sg/question/85967552.html
1.远离沙门氏菌,尽享舌尖美味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已发现的可以致病的沙门氏菌有2500多种,通常寄居在动物体内,尤其是家禽家畜的肠道中,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感染。 沙门氏菌生命力顽强,在冰箱中可存活3-4个月,且最易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https://www.liaodongu.edu.cn/yiyuan/info/1013/3344.htm
2.2024年公共营养师考题练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公共营养师三、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菌落总数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以及食品卫生措施和管理情况。通过检测菌落总数,我们可以判断食品的清洁状态,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四、食品污染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于生物性污...https://www.youlu.com/ggyys/article/CA20241118010000000063
3.食品安全关注食品安全远离食源性疾病澎湃号·政务2.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常年发生,常见致病因素是亚硝酸盐(常见于腌制食品)和有机磷农药。 3.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素中毒 ●菜豆类的皂素、血清凝集素中毒 ●新鲜黄花菜的秋水仙碱中毒 ●真菌及毒素性食源性疾病最常见毒蘑菇中毒和霉变甘蔗中毒。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95732
4.警惕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腹泻肠炎症状副伤寒由于沙门氏菌存在于病患者或者病菌携带者的粪便中,或者狗、猫、鼠、鸭等带菌动物的身上,除了避免动物接触食物以外,更要注意食物的品质。对于肉类和禽蛋类带菌较多的食品,必须加热烹调后方可食用。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编辑:汤维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5EKHIA0553TFC0.html
5.预包装食品中常见致产知多少?食品安全宣传周来揭秘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包装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等。 预包装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集合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引起全球和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各国和国...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51652
6.学校食品安全知识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瘦肉精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 ...https://www.ruiwen.com/ziliao/anquan/7203795.html
7.食品安全主题班会(通用16篇)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内含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3349950.html
8.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4、在食品中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正确选择和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请判断对错?(A) A、对 B、错 5、沙门氏菌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常见引起中毒的食品有被其污染的肉类、鱼类、蛋类和乳类,其中以肉类占多数。请判断对错?(A) A、对 B、错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60134.html
9.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常见致产——沙门氏菌夏季高温多雨,是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季节。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在我国常见的致病菌中也是位居前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如忽视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 一、沙门氏菌是谁? https://www.hzcch.com/info/1054/6328.htm
10.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复习笔记C.三聚氰胺 D.二甲苯 正确答案:A 17.细菌性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血液致病菌 B.肌肉致病菌 C.肠道致病菌 D.骨骼致病菌 正确答案:C 18.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投放最广的是()。A.大米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正确答案:D 19.“恶寒、发热、呕吐、剧烈腹痛,长时间的腹泻,水样便等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e9d4apv.html
11.中国的食品安全,真的是世界最差吗?媒体报道可能在食品安全事件的任何一个环节失真(包括造谣),最常见的失真点就是危害性,因为一般无害的东西媒体是不会报道的,所以也存在把无害的东西说成有害的冲动;其次就是原因分析,媒体会急于给事件定性,并很快将问题上升到企业无良和监管不力,因为这两个结论是最利于进行即刻的道德批判,并煽动公众的情绪的,从而...https://m.chunyuyisheng.com/m/article/57383/
12.每日热点0323交流会上,细菌检测部张雅婷做了“致病菌识别网的监测应用”专题介绍,从我省常规监测工作出发,从病原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学优化和罕见/少见菌监测共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近几年监测项目进展情况,以具体案例解析了从中获得的科学技术问题和求证思路。 与会人员,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逐一提问和细致交流。大家...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2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