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乳制品中查出肉毒杆菌的新闻,让很多人惊心不已。有调查显示,包括肉毒杆菌在内的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我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有人问我,最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怎么快速找出体液中的致病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人体中的常见致病菌有哪些
一、人体中的常见致病菌:
1、葡萄球菌
属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
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寄居于肠道内。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其致病条件是:当某些原因(如血液供应障碍、组织坏死、需氧菌共生等)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无芽胞厌氧菌的繁殖。在机体许多封闭部位,单纯厌氧菌可造成感染,但多数厌氧菌是与其他需氧菌共生而引起感染的。厌氧菌感染脓液有恶臭。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其致病条件是:当某些原因(如血液供应障碍、组织坏死、需氧菌共生等)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无芽胞厌氧菌的繁殖。在机体许多封闭部位,单纯厌氧菌可造成感染,但多数厌氧菌是与其他需氧菌共生而引起感染的。厌氧菌感染脓液有恶臭
二、食品中的常见致病菌:
1、肉毒杆菌
偏爱高蛋白食物。肉毒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在土壤、动物粪便等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它。它尤其喜欢肉肠、火腿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同时在豆制品和煮熟的黄豆、豆酱类食品中也可能含有。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自制发酵肉制品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
2、沙门氏菌
多在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它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美国曾多次出现大规模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包括鸡蛋等,前不久四川眉山一所学校几百名学生食物中毒也是因为它。
3、金黄色葡萄球菌
污染乳类、肉类和剩饭等。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大,比如前两年曾出现速冻水饺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于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员带菌。
4、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污染海产品。它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如今,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已排在第一位,内陆地区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呈上升趋势。
5、大肠杆菌
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出现。大肠菌群不一定都会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险分子”,比如导致日本“雪印”乳品倒闭的大肠杆菌O157:H7,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大肠杆菌O104:H4。
2怎么快速找出体液中的致病菌
尿路感染能够从一种令人痛苦的病症很快发展为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如果缺乏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引发败血症--一种免疫系统在抵抗外界感染时不经意触发地全身性炎症,会引起血液凝块和血管渗漏。
该工作中所采用到的尿液样品量极少,有如一滴雨水的大小,因此检测仪器也要适用于处理微流体。
“我们的仪器是这样工作的:先将几微升的尿液样品滴到微片上,然后微片以高角速度飞速旋转,细菌就会被向心力分离并通过微流体管道进入一个小腔体,里面有‘V-杯捕捉单元(V-cupcaptureunits)’将其收集并用以光学分析。”耶拿大学医院(JenaUniversityHospital)和德国莱布尼茨理工学院(LeibnizInstituteofTechnologyinGermany)的博士生Ulrich-ChristianSchrder解释说。
研究人员的理念是将拉曼光谱技术与中心分离微流体平台相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独特散射’,相当于提供了物质分子的指纹,可以用来分辨样品中不同类型的细菌。”耶拿大学医院(JenaUniversityHospital)和德国莱布尼茨理工学院(LeibnizInstituteofTechnologyinGermany)的课题组带头人UteNeugebauer说。
那么这种新型仪器具体是用来探测什么的呢“在先导性研究中,我们用该仪器从病人的尿液样品中分辨出了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这两种都是引起尿路感染的菌类,检测过程在70分钟内完成,”Schrder说。
在研究人员们的预想中,这种仪器可以帮助大众行医人员,如家庭医生快速地从病人的体液中检测出引发感染的细菌,从而对症下药。“我们的先导性研究使我们超这个预想又迈近了一步。”Neugebauer说。
研究组下一步计划继续迈近他们的目标—研发一种容易使用的,可应用于护理站点的快速可靠的诊断医疗仪器。“下一步我们会进行药敏实验和实现样品前处理步骤自动化的工作,”Neugebauer解释到。“我们最终的期望是将该新型仪器背后的理念推广于制造针对其他类型体液的诊断器材。”
3哪种致病菌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致病菌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分子”。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天,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更为“猖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本期,《生命时报》记者特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为大家讲解每种致病菌的个性,找到“对付”它们的方法。
沙门氏菌,很隐蔽。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鸡肉最易被污染。沙门氏菌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等。金葡菌本身的杀伤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它耐热性很强。人在吃了含有金葡菌肠毒素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大肠杆菌,无处不在。大肠杆菌在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饮料和冷荤凉菜等。如果感染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O157:H7),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单增李斯特氏菌,不怕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它常污染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命力顽强,在冰箱冷藏室仍可以生长繁殖。单增李斯特氏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病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空肠弯曲菌,爱“发烧”。空肠弯曲菌最喜欢的温度为42℃~44℃,而禽类的肠道里恰恰就是这个温度,因此,空肠弯曲菌最常见的污染食品为禽畜肉和生鲜奶,生鸡肉更是它的最爱。多数人在感染之后的2~5天出现病症,例如发热、头痛、腹泻等。
副溶血性弧菌,口味重。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并且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腹泻多呈水样便。
4有些食物是致病菌温床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年有多达1/6的美国人因为饮食不当而生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曾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应该怎么预防呢近日,美国“每日健康新闻网”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预防:肉食一定要烧透,水果蔬菜在食用或烹饪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避免喝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
鸡肉和牛肉中常会有空肠弯曲菌。大多数人一旦感染该菌则会在2—5天出现腹泻、痉挛和发烧,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病情持续大约一周。
预防:除了肉要彻底加热之外,处理生冷的鸡或牛肉后一定要洗手,台面及厨房用具应及时清洗干净。
李斯特杆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中,在生食和未消毒牛奶中也有发现。与其他病菌不同,李斯特杆菌在一般冰箱的低温下仍可生长。感染症状包括:发烧、打冷颤、头痛、胃部不适和呕吐等。
预防:冰箱残留污渍应及时清除,特别是生肉、热狗和午餐肉等产生的血水和污渍等。未开封午餐肉放置冰箱别超过两周,熟食店购买的肉食,放置冰箱中不超过5天。
生海鲜中通常存在副溶血弧菌。吃生海鲜或未煮透的贝类海鲜24小时左右出现拉稀、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烧和发冷等症状。一般病情会持续3天。
预防:不能生吃海鲜,彻底煮透后才可放心食用。
被污染的水、未煮熟的肉食都可能含弓形虫。通常感染弓形虫没有症状,但是有些人会出现头痛、身体酸痛和发烧等流感症状。弓形虫严重时还会伤害孕妇及免疫系统低下人群的大脑、眼睛等器官。
预防:处理食物时一定要彻底洗手,避免饮用不洁水。
预防:不吃生的或未煮透的鸡蛋,生肉应与蔬菜、熟肉分开存放。
诺如病毒常见于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中,人与人之间也会交叉传染。感染症状包括:恶心、胃痉挛、呕吐、腹泻、头痛、发烧,症状通常会持续好几天。
预防:使用肥皂反复洗手,厨房台面应该彻底消毒。
520招赶走致病菌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刊文,总结出各科权威专家的20个防菌高招,教你抵御细菌侵袭。
1.泡杯热茶熏熏气。美国悉达斯西奈医院耳鼻喉科专家默里·格罗森建议,在茶水中加几片柠檬和蜂蜜。边喝边吸入热气,可刺激鼻子,赶走细菌。其中的柠檬可以缓解流鼻涕,蜂蜜则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2.三餐补好蛋白质。美国迈阿密研究协会营养和应用临床试验部主任道格拉斯·卡尔曼指出,如果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免疫系统就会被削弱。建议多吃鱼、蛋、奶等食物。
3.带块毛巾去健身。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健身中心教练弗兰奇·科恩称,健身房到处是脏毛巾、脏运动鞋等细菌源。最好准备一条毛巾,铺在运动器械上。接触自行车把手、跑步机扶栏等时,也应拿抗菌湿巾擦拭。
4.睡前记得少饮酒。酒精会降低睡眠质量,人自然就更容易生病。尤其睡前喝多,会扰乱最有恢复作用的睡眠阶段。
5.公共物品常消毒。《细菌的秘密》一书作者菲利普·特尔诺介绍,一些公共物品,如微波炉、电梯按钮、椅子扶手等,即使看起来很干净,也要至少每周消毒一次。
6.高度酒擦擦手。如果没有洗手液,可用高度酒揉搓双手,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7.捂住口鼻慢呼吸。美国纽约外科医生斯塔福德·布鲁曼德建议,如果身边有人打喷嚏或咳嗽,应该捂住口鼻,轻缓地呼吸,走到至少2米外,能够防止吸入致病菌。
8.感冒了补点锌。美国马里兰卢瑟维尔医院主治医师马克·利维称,如果觉得自己快要感冒了,可以服用一点含锌元素的补充剂,能够缓解症状。
9.出门签名自备笔。随身带一支笔,在银行、商店、医院等需要签字的地方,可以避免使用公共物品而接触细菌。
10.调杯盐水洗洗鼻。美国阿拉斯加州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中心主任杰弗里·德曼提出,将无碘盐和小苏打3:1混合,然后取1茶匙加入一杯凉开水中,每天用其冲洗鼻腔,可有效清理病毒。
11.自制一杯果蔬汁。把甘蓝、花椰菜、苹果、胡萝卜、柠檬、薄荷等多种果蔬榨汁喝,可以一次性补充足够的营养素。
12.不摸扶手和栏杆。它们每天被数千双手摸过,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不接触为妙。
13.精油代替洗手液。薰衣草精油、茶树精油等都有杀菌功效,可作为天然洗手液。
14.呼吸放松法。每天早上把右手放在额头上,左手放在眉间,然后放松地呼吸5分钟,能够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15.每月一次按摩。按摩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让人放松,增强免疫力,阻挡细菌袭击。
16.借用物品要消毒。借给别人使用的物品,归还后要注意消毒清洗,尤其是鼠标、键盘等,要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
17.睡觉防病最靠谱。美国耶鲁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大卫·卡茨称,人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才能产生免疫反应。
18.洗手后立马擦干。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皮肤科教授戴安娜·伯森建议,每次洗完手后,都要轻轻地把它完全擦干,这样能够防止细菌入侵。
19.让身体出出汗。出汗能有效排出体内毒素和细菌,可以选择跑步或蒸桑拿等方式。
20.及时给手机消毒。手机很容易沾上细菌,需要经常用消毒纸巾擦,防止细菌接近嘴和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