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细分行业非常多,拿火锅制品举例,里面分为速冻肉、速冻鱼糜、其他肉糜制品等等。速冻菜肴在国内发展不成熟,但是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有比较好的质量保证,自己曾经差不多吃过一个学期的速冻菜肴。
如果想要保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在技术上需要3个要素:制冷设备、供应链、配送。
制冷设备的技术壁垒较高,特别是快速冷冻设备,只有将食物快速得从常温降成低温,才能保证细胞壁不被破坏,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让食物更新鲜。
公司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在速冻米面市场占了35%,行业第一。公司拥有两个品牌,三全和龙凤。
公司主要生产2类产品,一类是2C零售类(红标),一类是2B餐饮类(绿标)
公司的核心产品是速冻米面中的水饺与汤圆,他们俩占了总利润的75%。他们的渠道主要是商超、大卖场。
公司为什么要发展餐饮2B业务?根据董事长陈南的交流纪要,可以推测出公司2C端的增速下滑,需要去别的地方赚钱,而且公司可以经营2C2B的通品。
公司凭什么能发展2B业务?根据安信证券研报。
陈总也说,公司有渠道优势,他们可以不生产,利用自己深厚的渠道与供应链帮助小厂商进行分销,但是他们的2C渠道是否能转化成2B渠道是个未知数。
公司历史:
1.3行业概况
行业可以有两种分法,按照产品分:火锅制品、速冻米面、速冻菜肴。按照渠道分:餐饮、零售。
首先看第一种分法。整个食品,火锅制品这个市场有400亿,目前是10%的增速,目前是存量市场竞争。分析师预计未来,安井市场占有率为例有20%。
速冻菜肴还不是非常成熟,只有50亿左右。
这三个行业的发展程度比较如下:
按照餐饮行业分,速冻米面>火锅制品>速冻菜肴。
再来看第二种分法。餐饮属于景气行业,增速比零售行业要高,有12%。不管是零售,还是餐饮他们的集中度都比较低。这个可能是现在这个行业的一大特点。
1.4行业波特五力(待完成)
这里通过四个方面来对安井与三全做一个对比:产品、渠道、供应链、成本
首先来看产品,在速冻米面上,三全在汤圆和水饺有绝对的优势,安井就希望从三全的弱势切入,开发发面类产品,例如包子、馒头。在火锅制品上面就完全反过来了,安井在这上面有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速冻鱼糜这一块,三全就希望从安井的弱势切入,开发速冻肉、肉糜类的产品、还有一些米面类的火锅制品。例如,牛肉丸,小油条。
速冻菜肴方面两者都处于起步阶段,安井由于亏钱还把这块业务剥离出去了。
根据卖方的信息,安井的销售人员比三全要多,有4000-5000人,能够为经销商提供很好的服务,他们甚至会帮助经销商去卖、开发下游客户。
三全为了保证收益,他们的KA与零售都是自己做,不给经销商做。
然后来看供应链,三全的产能明显要比安井强,三全70%+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有超过70万吨了,安井100%产能利用率只有不到60万吨。物流方面不知道哪家比较先进、成本更低,安井主要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三全基本上是自建物流。卖方有的说自建物流成本低,有的说外包第三方成本低,考虑到速冻食品成熟市场(日本)的龙头企业的都是自建物流,我推测自建物流可能更有优势。
但是这只是淡水鱼,还有海水鱼(好像是海欣的主打)。所以可以看出,安井能够在某个非常细分的行业有成本优势,不代表他在别的细分行业有成本优势。
1.6个人观点
三全与安井等百花齐放:火锅制品业未来可能是垄断竞争市场,行业中的每个玩家销售这相似却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市场的进入壁垒又不高(品类多,不签排他)。火锅制品的品类很多,安井可能在速冻鱼糜上站稳脚跟,三全可能在肉糜上跑马圈地。出现一家公司垄断火锅制品的所有品类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三全为安井作为供应链:脑洞大开下,两家公司也可能合作,一家零售,一家餐饮。做到垄断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样的话,两家公司都利好。
1.5跟进
那么这个行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我认为是供应链与渠道。
原因有二:
第一,前面提到过,火锅食材下过之后没人知道是三全产的还是安井产的,所以2B商家采购更加看重性价比,而不是追求品牌。所以行业内大部分公司不喜欢自主研发,一般都是跟风模仿。我需要比别的玩家更低成本、更高产能,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商家购买。
第二,市场壁垒不高,经销商不签排他,那就需要与大量的经销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自己还要有能力去管理与开发大量的渠道,才能保证市场份额。
假如有先进的供应链,我就能在全国建厂,每年有大量的产能。而且成本比同行低。同时有先进的冷链运输系统,能够及时的将产品运输到渠道,还能做好保鲜。
我认为需要跟踪的变量为:
供应链:生产成本、产能、厂家数量
渠道:渠道数量、销量、销售费用
需要问的问题(关于搞懂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
如何去评判
1.验证自己的推论
火锅制品行业的细分市场有很多,一家企业是不是无法在所有的细分市场上面做到垄断?
三全会和安井合作吗?毕竟三全的供应链比安井的要强,与安井合作也符合三全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
2.关于渠道
安井与三全在火锅制品的几个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多少?
行业由于运输成本的限制,是一个区域市场,总共有6000-7000个经销商,大小都有。安井和三全的分别占了有多少?分布在哪里?
三全在零售2C这一块做的很大,这对它在开发2B渠道有优势吗?
3.关于供应链
安井的对鱼糜的采购很大,对下游有非常强的溢价能力,是否供应商是否签了竞业协议?
三全在火锅制品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如何,有没有像安井一样?
公司产品的成本是如何拆分的,哪个环节决定了最终成本?是运输成本?食材的成本?
三全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与渠道帮助小厂商分销,请问公司如何通过这种方式盈利?不怕失去竞争地位吗?
三全产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公司的日本的龙头企业都是自建物流,三全也是,与第三方外包相比自建物流在成本和效率上有什么不同?
4.关于公司风险
不管是三全还是安井的大股东都在这一波行情中有所减持,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到底谁是公司的创始人?谁是公司最开始的团队成员?他/她有持股吗?现在还有持股吗?持有多少?有减持吗?
公司的食品安全如何保证?一来分析师提到过餐饮的质检标准不高,可操作空间大,二来,我问过一下餐饮的从业人员,他们说零售的质检比餐饮要严格,但是零售也会出现问题,曾经有人在湾仔码头的饺子里面吃出蟑螂来。
2.1一些想法
这周简单了解了下冷链行业,发现冷链行业的分为设备制造、物流运输。
生产厂建得越多,设备制造这一块就越有利。越多公司需要迅速食材,冷链运输这一块就越有利。
我认为设备制造这块可以考虑。因为不同于冷链运输,设备制造的集中度高,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清晰。
2.2问题
公司的产品是否受到冷链技术的制约?现在的技术是否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公司的扩张?
自建冷链与外包给第三方客户到低那个成本更低?
公司的制冷设备是想那个厂家采购的?还是自己做?压缩机的技术壁垒高吗?
可以发现,本小朋友有很多问号,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小白解答下,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