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代餐市场增长迅速,代餐奶昔、代餐粉、代餐棒等代餐产品不断迭代,市场上品牌林立。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近千亿元,2022年有望进一步扩大至1200亿元。巨大的市场前景下,资本也蜂拥而至,为代餐的火爆再添助燃剂。
▲图/视觉中国
代餐火热的背后,是中国人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饮食观的转变,但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身材焦虑。比起资本热捧,这些代餐主力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吃这些东西,真能减肥吗?营养够吗?该如何合理食用?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业务副院长周瑾,为消费者详解与代餐有关的营养健康问题。
需要瘦下来的中国人
代餐市场骤然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对身材管理与不合理饮食引发肥胖的深深担忧与焦虑。
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和超重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对比2015年发布结果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肥胖,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而且呈现出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的发展趋势。
▲图/新华社发
此外,肥胖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2021年中国学者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中提出,按照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观察到的超重肥胖率及费用发展趋势预估,到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有关指导,也唤起了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2019年InnovaMarketInsights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报告显示,超65%中国消费者有健康意识,健康饮食、减肥、身体健康是我国国民的重大诉求。
杨月欣认为,代餐食品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食品,是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产物。代餐食品的出现,响应了大众维持健康体重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尽可能方便地在控制能量摄入同时保障均衡营养的选项。
什么是代餐?代餐营养吗?
我国代餐产业起步较晚,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代餐产业早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并构建起完整的标准体系。
虽然代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膳食方式,已经得到科学界的认可,被研究证实能够兼顾体重和营养均衡,但消费者心里依然“打鼓”:代餐可以代替饮食吗?长期食用代餐,会否造成营养不良?
▲图/图虫创意
但同时杨月欣也强调,代餐的形式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方式,并不推荐成为长期的生活方式。减肥减重期间,应该首先学习自我膳食管理,部分膳食采用代餐来减少能量摄入。
据了解,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T/CNSS002-2019)提出,超过2个月食用代餐食品,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推荐长期食用代餐,尤其是代替三餐膳食。
杨月欣表示,目前很多代餐食品都是普通食品,做不到全营养配方,不能代替全日膳食,长期食用,有营养不均衡的风险。
代餐能减肥吗?
那么代餐到底能不能减肥呢?周瑾博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任何能量摄入量显著减少,都可以产生体重变化。代餐产品是否具有减重功效,要看是否帮助控制了全日的饮食能量。
评价代餐减肥的有效性,需要用“科学证据”来支持。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评价方法,用于论证营养减肥的有效性。
杨月欣强调,体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保持健康体重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因为体重与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紧密相连。做好合理膳食,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该指南以科学证据为基础,为我国居民提供食物营养和身体活动指导,基础体重控制应该以此为模板。
“当体重已经超重或肥胖,首先用膳食能量管理的办法。当上班不方便时,合理利用代餐饮食,对减肥确有一定帮助。”杨月欣说。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提出,证据研究显示,采用营养代餐模式的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diet,CRD)更有助于减轻体重。
2016年欧盟条例也明确,代餐替代能量限制饮食中的两餐,有助于减轻体重;代餐替代能量限制饮食中的一餐,有助于减重后体重的维持。
代餐国标亟待出台
代餐产业骤然兴起,正处在野蛮生长阶段,国内的监管、法规、标准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一定程度上引发不少行业乱象。
周瑾表示,当前代餐食品市场上品类众多,有纯谷物、奶类、配方类、液态、棒类等等,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使用方法不规范,还有些夸大宣传的现象,消费者无从分辨选择。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可参照的代餐食品国家标准,常见的主要参考标准如下:
代餐食品常见食品分类及参考标准
为了推动解决这一“主要困难”,中国营养学会除了在2019年发布代餐食品团体标准,还专门组建了代餐食品标准研究工作组,在2020-2021年开展我国代餐食品现状调研,共纳入308个国内市场代餐食品,涵盖市场主流产品,研究显示排名前5位的产品类型分别为固体饮料、方便食品、糕点、运动营养食品、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