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湿气会产生很多毛病,比如说手脚冰凉,四肢无力,容易肝火旺盛上火体虚,平时就较困乏。一年四季换季的时候雨水较多,空气中水分较多导致空气中湿气较重,多多少少会有点湿气会影响身体渗透体内有害身体健康。这时候就该多通过食补祛湿驱寒,防止寒气入侵身体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十大祛湿气的食物排行。
1体内湿气重的症状
体内湿气大=油性大火气不畅易长痘
长痘有两大根本原因:一是体内垃圾的产生,二是垃圾的排泄不畅。
很多人认为,常吃上火和热性食物是诱发痘痘的原因。但总有那么一群人,三餐规律、饮食清淡,却总是被痘痘纠缠,可见上火食物只是诱发痘痘的一个体外因素,而体内环境,才是长痘痘的决定因素。
为什么会长痘痘从中医角度看,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从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看看你身体的湿气有多重
1、吃饭时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
2、吃饭的时候,总感觉有种隐隐的恶心感,吃下去的东西好像往上顶
3、早晨起来照镜子,总是发现眼皮水肿,有眼袋
4、饮食跟作息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却感觉自己体重明显增加,有虚胖嫌疑
5、关节僵硬、懒得动弹,起床时觉得浑身酸痛
6、排便变得不正常,大便常常稀烂不成形,而且总有种排不尽的感觉
7、常常有胸闷的感觉,想要常舒一口气才舒服
8、工作时脑袋好像不大灵活,容易困倦
结果:以上问题,如果你有超过4个是肯定答案,说明湿气正在你的体内蔓延!
210大去湿气的食物排行
1、薏仁:就是薏苡仁,性味甘寒,清热解毒,养肝健脾,改善皮肤肤质,使肌肤光滑细嫩。
2、冬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重大。有解暑生津的功效,所含维生素c较多有利于利尿消肿散热下火。
3、马齿苋:肥厚多汁,主要治疗热痢脓血,由于湿热引起的腹泻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汁水较多可以治消渴清热解毒。
4、土茯苓:性平没有毒,味道有淡淡的甘甜,是一种散热解毒的好植物绿豆有解读清热的作用,加上土茯苓祛湿利水合一做一药膳是不错的祛湿气的选择。
5、扁豆:豆科类,扁豆果实果荚可以做蔬菜食物,花朵可以入药,扁豆中含有非特异性凝集素有利于把湿气排除体外。
6、洋葱:两年或两年以上生的草本没有主根属于常日照作物,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富含维生素c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7、茅根:银白色的花,禾本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好药材。
8、水芹:多年水生的草本类植物,性味甘平,可以治疗感冒发烧,清热利湿。
9、鲫鱼:鱼肉鲜嫩,营养价值很高,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有补足中气的作用。
10、玉米:玉米含有大量有益成分能促进饱足感有助于排尿通便。
3体内有湿气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1、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其次,别穿没有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最好能够买一台烘干机,把家里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干后再穿着。
一旦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2、饮食调理,祛内湿
脾虚湿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应健脾去湿,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径。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要补脾。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能慢慢缓解。
3、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适量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方法,特使是长期呆在空调房中的白领,通过运动流汗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5、注意室内通风
6、适当保暖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46个穴位解决体内湿气重
1、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功效】: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2、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功效】: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
3、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弘扬汇集之处。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4、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4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5、复溜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处。“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功效】: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
6、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
找到这6个穴位,艾灸、刮痧都能起到除湿的作用。不具备条件的人也不用急,现在教你一套“葵花点穴手”,用手指点揉穴位除湿祛病。
【操作手法】
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每个穴位上重复这个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5每天一碗它体内湿气立刻消
白扁豆龙骨汤
食材
猪脊骨500克,白扁豆50克,枣干8颗,莲子10粒,葱、姜适量,水、食盐适量。
做法
1.首先就是要把白扁豆、莲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红枣洗净备用,生姜切片,葱洗净后切葱节放在碗里备用。
2.猪骨洗净后冷水下锅,水沸后,捞出猪骨洗去浮沫,将血水倒掉。
3.将焯过的龙骨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莲子和红枣,放入葱和姜。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关火,出锅前调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它的果实(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人药,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
赤小豆鲫鱼汤
鲫鱼1条,赤小豆150克,生姜1块,大蒜2瓣,香菜1根,食盐、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适量。
1.赤小豆洗净,提前一晚浸泡,鲫鱼宰杀洗净后在鱼身上抹上少许食盐和料酒腌渍,生姜切片备用。
2.开小火,平底锅放少许植物油,撒上盐和姜片烹香(撒上少许盐不会粘破鱼皮),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期间加入蒜瓣一同煎香。
3.煎鱼的同时,把赤小豆放入砂锅,大火烧开,把煎好的鲫鱼放入烧滚的赤小豆水中,继续开大火煮沸。
4.转小火,小火慢煲40分钟以上(炖煮期间不要翻动鲫鱼,鱼肉细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
5.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盛出,在鱼身上放上香菜装饰即可食用。
鲫鱼搭配赤小豆炖煮汤品,能够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更有助于排出体内积存的湿邪,预防湿邪带来的脾胃运化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除了每天吃一吃上面介绍的美食能祛湿之外,其实生活中能够有效祛湿的美食还有很多,不妨来看看。
竹笋银耳汤
材料
竹笋300克,干银耳20克,鸡蛋1个,盐适量,水1000毫升。
1.先将竹笋洗净,干银耳用水泡发去蒂,鸡蛋打入碗中搅成糊。
2.锅中放水煮沸,倒入鸡蛋糊。
3.加入竹笋、银耳,用小火烧五分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竹笋能祛湿利水,是消除腹壁脂肪的最佳食物,银耳能润肺养颜。
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1.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
2.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荷叶是“药食两用”的食物。中医认为,荷叶性微温平味辛,入心、肝、肺三经。荷叶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等功效。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冬瓜薏米鸭汤
老鸭半只、薏米一把、冬瓜两斤、姜、料酒、盐、白胡椒粉、小葱。
1.老鸭去头、脚和屁股,清洗干净,去掉多余的油脂,剁成大块。
2.姜切片,冬瓜去皮切大块,薏米洗净提前浸泡备用。
3.炒锅内不放油,将鸭块放入,加两三片姜一起,翻炒,炒到鸭肉变色时,加入少许料酒,继续翻炒到鸭块收缩,往外冒油。
4.将炒好的鸭块转入砂锅,加入剩余的姜片,放入足量开水及泡好的薏米,烧开,再转小火炖1小时。
5.在汤锅中加入冬瓜和少许盐,中火再炖20分钟即可,撒切碎的小葱和白胡椒粉即可食用。
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去湿、美白消肿之功,鸭肉则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效,将三者同煲成汤饮用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此汤清甜香浓,不仅有清热解毒、消暑祛湿之效,还有减肥消脂、美白祛痘的作用,很适合MM们常饮,以达到美白养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