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2、、复合卤汁、花色辣酱及各种风味酱等。logo第一节概述一、酱油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酱油生产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1、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公元8世纪,鉴真和尚将酱油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日本现在是世界上酱油生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第五章酱油logo2006年酱油产量1、佛山海天:62万吨2、湖南加加:19.9万吨3、广东味美鲜:13.8万吨4、香港李锦记:8.4万吨5、北京王致和:8.2万吨中国总产量:450万吨世界总产量:800万吨。日本总产量140万吨,其中最大的酱油企业龟甲万年产40万吨酱油,约占日本全国产
3、量的30。世界世界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二、近代酱油工业发展和现状logo酿造酱油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固稀发酵酱油配制酱油配制酱油三、酱油的分类三、酱油的分类logo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1)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麸皮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酱醅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1、酿造酱油:、酿造酱油:logo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
4、油。(2)高盐稀态酱油:)高盐稀态酱油:固稀发酵酱油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在发酵阶段先以高盐度、小水量制醅,醅,然后在适当条件下再稀释成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logo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2、配制酱油:、配制酱油:注意:注意:logo名词解释要点:名词解释要点:1、原料、原料2、工艺:、工艺:蒸煮、制曲、加盐水、发酵3、“醅醅”和和“醪醪”:醅:醅:成曲+少量水
5、不流动状的混合物醪:醪:成曲+多量水浓稠、半流动状的混合物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低盐固态酱油脱脂大豆麸皮高盐稀态酱油大豆、脱脂大豆小麦、面粉logo第二节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一、原料的选择一、原料的选择目前我国大部分酿造厂已普遍采用大豆脱脂后的豆粕或豆饼作为主要的蛋白质原料,以麸皮、小麦或面粉等食用粮作为淀粉质原料,再加食盐和水生产酱油。logo二、蛋白质原料二、蛋白质原料1、大豆、大豆2、脱脂大豆(豆粕、豆饼)、脱脂大豆(豆粕、豆饼)我国大部分酿造厂普遍采用脱脂大豆为主要原料。豆粕粗蛋白质:3540%粗脂肪:1220%大豆豆粕豆油豆饼浸出法压榨法logo3、豌豆、蚕豆和绿豆、豌豆、蚕豆和绿
6、豆4、其他、其他花生饼、菜籽饼及其他各种油料作物的饼粕、玉米浆干、豆渣等均可用以酿造酱油。动物性含蛋白较高的鱼粉或蚕蛹等,也可制酱油。logo二、淀粉质原料二、淀粉质原料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被酶解成糖,对酱油滋味的改善、色泽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1、小麦、小麦(1)糖类:)糖类:淀粉(70%)、糊精(23%)、蔗糖、葡萄糖、果糖(24%)(2)蛋白质:)蛋白质:约占1014%,其中麸胶蛋白和谷蛋白丰富,麸胶蛋白中的氨基酸以谷氨酸最多,是产生酱油鲜味的主要因素之一。logo2、麸皮、麸皮(1)麸皮粗淀粉中多缩戊糖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24%,它与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相结合,产生酱油色素。(2)-
7、淀粉酶含量高(24002900单位/g),-淀粉酶(10210单位/g)。logo4、其他、其他3、米糠和米糠饼、米糠和米糠饼米糠是碾米后的副产品。米糠饼是米糠榨油后的饼渣。两者均含有丰富的粗淀粉,尤其是米糠饼更甚,它们均可作为生产酱油的淀粉质原料。凡是含有淀粉而又无毒、无怪味的谷物,如玉米、甘薯、碎米及小米等均可作为生产酱油的淀粉质原料。logo三、食盐三、食盐作用:作用:1、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2、与氨基酸共同给以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3、杀菌防腐发酵过程中:减少杂菌的污染;成品:防止腐败。四、水四、水(略)logo步骤步骤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周期周期1、原料处理、原料处理大豆、
8、麸皮润水蒸煮冷却熟料熟料2、种曲制造、种曲制造菌种(米曲霉)逐级培养种曲种曲72h3、制曲、制曲熟料接种培养成曲成曲2430h4、发酵、发酵成曲+盐水发酵酱醅酱醅2530d5、浸出(淋油)、浸出(淋油)酱醅淋油生酱油生酱油6、后处理、后处理生酱油加热配制沉淀成品酱油成品酱油酱油生产工艺(第三节第九节)logo粉碎粉碎润水润水蒸料蒸料熟料熟料麸皮麸皮一、一、原料处理的意义:原料处理的意义:豆粕(豆饼)豆粕(豆饼)第三节原料处理1、通过机械作用将原料粉碎成为小颗粒或粉末状;2、经过充分润水和蒸煮:(1)使蛋白质原料适度变性,结构松弛,淀粉充分糊化,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和酶类的分解利用;(2)通
9、过加热,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杂菌,以排除制曲中对米曲霉生长的干扰。原料处理工艺流程原料处理工艺流程logo(一)(豆饼、豆粕)粉碎(一)(豆饼、豆粕)粉碎2、要求、要求(1)粉碎度适当,大小23mm,粉末不超过20%。(2)过粗会影响菌丝生长和酶解;过细会影响制曲和淋油。二、操作要点豆饼坚硬而块大,必须予以粉碎;豆粕颗粒虽不太大,但也不符合要求,也要适当破碎。1、目的:、目的:为使原料充分的润水、蒸熟,达到蛋白质一次变性,以增加米曲霉生长繁殖及分泌酶的总面积,提高酶的活力。logo(二)润水(二)润水1、使原料中蛋白质结合适量的水分,以便在蒸料时受热均匀,迅速达到蛋白质的适度变性;2、使原
12、度。logo第四节种曲制造种曲:种曲:即酱油酿造制曲时所用的种子,它是生产所需要的菌种(如米曲霉、酱油曲霉、黑曲霉)经培养而得的含有大量孢子的曲种,要求孢子多,发芽快,发芽率高,纯度高。logo一、酱油生产用主要菌种一、酱油生产用主要菌种(一)米曲霉(一)米曲霉米曲霉沪酿3.042蛋白酶活力高;生长繁殖速度快;对杂菌抵抗力强;不产生黄曲霉毒素。1、要求、要求logo(1)蛋白酶:)蛋白酶:以中性和碱性为主(p135)。故在酱油发酵过程中要防止ph值过低,否则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水解。(3)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酶(p135)将大豆蛋白质水解出来的谷氨酰胺直接分解生成谷氨酸,增强酱油的鲜味。(4
15、、保湿、保温:孢子生长期(孢子着生期)(5)去草帘:孢子成熟期logo1、感官特性、感官特性(三)种曲质量标准(1)外观:菌丝整齐健壮、孢子旺盛、米曲霉呈新鲜黄绿色,黑曲霉呈新鲜黑褐色。无夹心,无杂菌、无异色。(2)香气:具有种曲固有的曲香、无霉味、酸味、氨味等不良气味。(3)手感:用手指触及种曲,松软而光滑,孢子飞扬。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1)孢子数:60亿g(以干基计)以上。(2)孢子发芽率:90以上。(3)细菌数:不超过107个g。logo第五节制曲制曲的实质(目的)制曲的实质(目的):创造米曲霉生长最适宜的条件,保证优良米曲霉等有益微生物得以充分生长繁殖(同时尽可能减少有害微生物
16、的繁殖),分泌酿造酱油需要的各种酶类。一、厚层通风制曲工艺一、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就是将接种后的曲料置于曲池内,厚度一般为2530cm。利用通风机供给空气,调节温湿度,促使米曲霉在较厚的曲料上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完成制曲过程。logo通风曲池结构模式图通风曲池结构模式图1曲床曲床2风道风道3鼓风机鼓风机4电动机电动机5入风口入风口6天窗天窗7帘子帘子8曲料曲料9曲池罩曲池罩logologo(一)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一)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种曲豆粕:麸皮(8:2)熟料冷却接种入池培养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成曲成曲logo11、冷却、接种及入池、冷却、接种
19、霉毛霉、根霉、根霉、青霉、青霉2、酵母菌、酵母菌:(1)有益酵母菌:)有益酵母菌:鲁氏酵母(鲁氏酵母(p133、p136)(2)有害的酵母菌)有害的酵母菌:毕赤氏酵母:毕赤氏酵母、醭酵母、醭酵母、圆、圆酵母酵母3、细菌:、细菌:小球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小球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logo(1)菌种经常进行纯化。(2)保证种曲质量。(3)要求种曲菌丝健壮旺盛,发芽率高,繁殖力强,以便产生生长优势来抑制杂菌的侵入。(4)蒸料水分适当,疏松,灭菌彻底,冷却迅速,减少杂菌污染机会。(5)加强制曲过程中的管理工作。(6)保持曲室及工具设备的清洁卫生。(7)种曲和通风曲生产过程中添加冰醋酸可
20、抑制杂菌的生长。(二)杂菌污染的防止方法(二)杂菌污染的防止方法logo(一)感官特性(一)感官特性1、外观:菌丝丰满,质地均匀,密生黄绿色孢子,无杂色色、夹心。2、香气:具有曲香气,无霉臭及其它异味。3、手感:曲料蓬松柔软,具有弹性,不粗糙。三、成曲质量标准三、成曲质量标准1、水分:一、四季度含水量多为2832;二、三季度含水量多为2630。2、蛋白酶活力:10001500单位(福林法)。3、细菌数:不超过50亿个g(干基)。(二)理化指标(二)理化指标logo第六节发酵一、发酵的理论基础一、发酵的理论基础1、利用米曲霉所分泌的各种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成糖。发酵是利用这
21、些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分解合发酵是利用这些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分解合成酱油的色、香、味、体。因此可以说酱油是曲霉、成酱油的色、香、味、体。因此可以说酱油是曲霉、酵母及细菌等微生物综合作用生成的产品。酵母及细菌等微生物综合作用生成的产品。发酵的目的:发酵的目的:2、在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发酵,如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乳酸菌发酵生成乳酸。logo1、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2、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1)蛋白质氨基酸(2)发酵期间要防止ph过低。因为米曲霉所分泌的三类蛋白酶中,以中性和碱性为主。(一)发酵过
22、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一)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logo3、淀粉的糖化作用、淀粉的糖化作用(1)甜味(2)色泽:糖+氨基酸(3)酒精发酵4、脂肪水解作用、脂肪水解作用(1)脂肪甘油+脂肪酸(2)软脂酸、亚油酸与乙醇结合生成的软脂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是酱油的部分香气成分。logo6、酸类的发酵作用、酸类的发酵作用5、酒精发酵作用(酵母):糖、酒精发酵作用(酵母):糖酒精酒精(1)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2)人为添加:提高酱油的风味和品质。一部分来自空气的细菌生长繁殖,将部分糖类变成乳酸、醋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适量的有机酸可增加酱油的风味。logo发酵过程中,与原料的利用率、发酵成熟的快慢、成品颜
23、色的浓淡以及味道的鲜美,具有直接关系的微生物是曲霉;与酱油风味有直接关系的微生物是酵母和乳酸菌。1、曲霉、曲霉曲霉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分解蛋白质和淀粉的酶类,曲霉入池后,由于温度、ph、环境的影响,很快失去作用,而发生自溶,生成核酸自溶物、氨基酸和糖分。(二)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二)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logo2、酵母、酵母3、细菌、细菌(11)鲁氏酵母)鲁氏酵母(占酵母总数的45%左右):主发酵期,合成酒精。(22)球拟酵母:)球拟酵母:后期发酵,形成香气成分四乙基愈创木酚。乳酸菌嗜盐足球菌:嗜盐足球菌:发酵前期四联球菌:四联球菌:发酵后期与酱油香气有关的酵母:对酱油风味有主要作用的
24、细菌:logo1、色素生成作用(、色素生成作用(p135):):(1)非酶褐变反应)非酶褐变反应(2)酶褐变反应)酶褐变反应氨基酸+糖类黑素麸皮:含较多的多缩戊糖,可提高酱油色泽。多酚化合物(酪氨酸)+o2多酚氧化酶黑色素主要在发酵后期形成。酶褐变和非酶褐变是酱油颜色生成的基本途径。非酶褐变反应主要是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三)酱油的色、香、味(三)酱油的色、香、味logo2、酱油的香气、酱油的香气(1)酱油的香气主要是通过后期发酵形成的。(2)主要成分:醇、醛、酯、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等。(3)酱油香气生成原因主要有:原料成分、微生原料成分、微生物代谢产物、非酶化学反应物代谢产物、非酶化
26、酵浸出(淋油)浸出(淋油)(一)低盐固态(一)低盐固态发酵发酵移池浸出法移池浸出法发酵工艺相同发酵工艺相同移池浸出移池浸出(二)低盐固态(二)低盐固态发酵发酵原池浸出法原池浸出法原池浸出原池浸出(三)低盐固态(三)低盐固态淋浇发酵淋浇发酵浸出法浸出法上述工艺的改上述工艺的改进,采用淋浇进,采用淋浇发酵方式。发酵方式。原池浸出原池浸出二、低盐固态发酵工二、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艺logo国内现行酱油工艺中,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酱油的产量占全国酱油总量的80%。这是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酱油工艺,在融合了当时固态无盐发酵、传统发酵、稀醪发酵等多种工艺优点的基础上衍生而来。1964年在上海推广应用至今。此后,又
27、对该工艺进行了不断的取舍和调整。如今,依据其发酵与取油方式的不同,逐步分化为三种成熟的工艺:一是“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出法出法”,二是“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三是“先固后稀淋浇发酵原池浸出法先固后稀淋浇发酵原池浸出法”。logo保温发酵保温发酵(40(4045)45)低温发酵低温发酵(33)(33)(一)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出法(一)低盐固态发酵移池浸出法(二)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二)低盐固态发酵原池浸出法成熟酱醅成熟酱醅水水食盐食盐溶解溶解盐水盐水蛋白质酶解成氨基酸酵母、乳酸菌的繁殖(拌曲)成曲成曲拌和入发酵池拌和入发酵池酱醅前期酱醅前期
28、倒池倒池酱醅后期酱醅后期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logo(1)盐水)盐水盐水调制(浓度)盐水调制(浓度):1113b(相当于11.213.4%)2、工艺操作要点、工艺操作要点拌曲盐水温度拌曲盐水温度:夏季盐水温度宜掌握在4550,冬季在5055。入池后,酱醅品温应控制在4045。logo(3)拌曲盐水量)拌曲盐水量:酱醅要求水分)(曲的水分酱醅要求水分曲重盐水量%1%nacl成熟酱醅成熟酱醅水水食盐食盐溶解溶解盐水盐水成曲成曲拌和入发酵池拌和入发酵池酱醅前期酱醅前期倒池倒池酱醅后期酱醅后期成曲含水量30%盐水浓度13%酱醅水分:50%计算:100kg成曲中应加入多少盐水?酱醅中盐的
29、含量是多少?logo分析:做水分水分的物料衡算:成曲成曲++盐水盐水酱醅酱醅质量100kgx(kg)100+x(kg)水分含量30%87%50%50)100(%87%30100xx%50%87%)30%50(100x=54kg酱醅中盐的含量=%6.454100%1354logo低盐固态低盐固态盐含量:67%(低盐)含水量:5053%(固态)酱醅中7%左右的食盐既对杂菌有抑制作用,又不影响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系的水解作用。logo(2)拌曲操作)拌曲操作(1)在成曲中拌入盐水时,应使盐水与成曲拌合均匀;(2)为防止酱醅表面形成氧化层,影响酱醅质量,可采取:加盖面盐:优
30、点、缺点塑料薄膜logo发酵前期发酵前期:4045,15天左右;后期发酵后期发酵:33左右;目的:目的:蛋白质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因此最适发酵温度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蛋白水解酶的温度,这样可得到较高的蛋白质水解率和氨基酸生成率。目的:目的:为酵母和乳酸菌的繁殖创造条件,使酱油风味得以提高。整个发酵周期整个发酵周期:2530天。(3)保温发酵和管理)保温发酵和管理logo1)使酱醅各部分的温度、盐分、水分以及酶的浓度趋向均匀;2)排除酱醅内部因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有害挥发性杂质;3)增加酱醅的含氧量,防止厌氧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色素生成等。目的:目的:(4
31、)倒池)倒池logo一般发酵周期20天左右时只需在第910天倒池一次。如发酵周期在2530天可倒池二次。次数:次数:logo(三)低盐固态淋浇发酵浸出法(三)低盐固态淋浇发酵浸出法(p139)淋浇:淋浇:将积累在发酵池底下的酱汁,用泵抽回浇于酱醅表面,使酱汁布满酱醅整个表面均匀下渗,从而使酱醅的水分和温度均匀一致,也为培养乳酸菌或酵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延长了后发酵期,从而增加了酱油的香气成分。logo每日淋浇一每日淋浇一次(次(10d10d)隔一日、两日隔一日、两日淋浇一次(淋浇一次(25d25d)成熟酱醅成熟酱醅水水食盐食盐溶解溶解盐水盐水酵母、乳酸菌特点:特点:延长了后发酵期,
34、)后高(30)蛋白质分解乳酸发酵酒精发酵7个月(1)类型)类型logo(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食盐食盐水水成曲成曲稀酱醪稀酱醪搅拌搅拌保温发酵保温发酵成熟酱醪成熟酱醪发酵期长(一般56个月),生产设备的投资大,所以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厂家不多。目前国内主要是河北省和北京酱油生产企业采用这种日本工艺的高盐稀态发酵工艺(p5)。如石家庄珍极集团。logo(3)操作要点)操作要点盐水浓度:1820b制醪:制醪:盐水量约为成曲质量的2.5倍取油:压榨过滤,需要压滤机。取油:压榨过滤,需要压滤机。盐水调制盐水调制搅拌:搅拌:空气搅拌保温发酵保温发酵(低盐固态:1113b)logo项目项目低盐
37、80%。高盐稀态酱油是目前酱油。高盐稀态酱油是目前酱油行业酿造方法的发展趋势。行业酿造方法的发展趋势。3、浸出方式:移池浸出、浸出方式:移池浸出原池浸出原池浸出logo步骤工艺流程周期质量标准1、原料处理大豆、麸皮润水蒸煮冷却熟料水分、蛋白质消化率2、种曲制造菌种(米曲霉)逐级培养种曲72h孢子数、孢子发芽率3、制曲熟料接种培养成曲2430h蛋白酶活力4、发酵成曲+盐水发酵成熟酱醅2530d小结:酱油生产工艺logo浸出的定义:将发酵后酱醅中所含的可溶性物质溶解浸出液中,形成酱油的半成品。在酱油浸出过程中涉及溶解、萃取、过滤、重力沉降等现象。第七节第七节酱油的浸出(淋油)酱油的浸出(
38、淋油)logo一、浸出方法(一)(一)移池浸出法(移池浸出法(p137)将发酵后成熟酱醅移入浸出池(淋油池)淋油。(二)(二)原池浸出法(原池浸出法(p139)不用另建淋油池,操作与移池淋油基本相同,只是不必虑及移池操作对淋油工序的影响,有利于酱油质量的提高。工艺改进:低盐固态低盐固态高盐稀态高盐稀态移池浸出移池浸出原池浸出原池浸出logo上批二淋油上批二淋油上批三淋油上批三淋油水水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酱醅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一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二次浸泡第二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三次浸泡第三次浸泡第一次淋油第一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三次淋油第三次淋油头油头油二淋油二淋油
40、加热酱醅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一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二次浸泡第二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三次浸泡第三次浸泡第一次淋油第一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三次淋油第三次淋油头油头油二淋油二淋油三淋油三淋油不少于6h不少于2h可缩短logo3、掌握合理的浸提次数、掌握合理的浸提次数上批二淋油上批二淋油上批三淋油上批三淋油水水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酱醅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一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二次浸泡第二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三次浸泡第三次浸泡第一次淋油第一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三次淋油第三次淋油头油头油二淋油二淋油三淋油三淋油供配制酱油成品做为下批浸提液logo放油速度慢放油速度较快
41、上批二淋油上批二淋油上批三淋油上批三淋油水水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加热酱醅酱醅第一次浸泡第一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二次浸泡第二次浸泡酱渣酱渣第三次浸泡第三次浸泡第一次淋油第一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二次淋油第三次淋油第三次淋油头油头油二淋油二淋油三淋油三淋油4、放油速度要适当、放油速度要适当logo1、灭菌2、调和香气和风味3、增加色泽4、除去悬浮物5、破坏酱油中多种酶,使质量稳定(一)加热的目的(一)加热的目的第八节第八节酱油的加热与配制酱油的加热与配制一、酱油的加热一、酱油的加热logo2、如果酱油中添加核酸等调味料增加鲜味,为了破坏酱油中存在核酸水解酶磷酸单酯酶则需把加热
42、温度提高到80,保持20分钟。(二)加热的温度(二)加热的温度1、6570,维持30min。p137:在酱油中添加核苷酸应在加热灭菌后添加才会有助鲜效果。logo1、配制:、配制:即将每批生产中的头油和二淋油或质量不等的原油,按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配兑,使成品达到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要求。二、成品酱油的配制二、成品酱油的配制2、加入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添加剂(1)助鲜剂:谷氨酸钠(味精);(2)强助鲜剂:肌苷酸、鸟苷酸;(3)甜味剂:砂糖、饴糖和甘草;(4)香辛料:花椒、丁香、豆蔻、桂皮、大茴香、小茴香等。logogb18186-2000酿造酱油酿造酱油二级三级2、根据酱油的理化指标进行调配、根
43、据酱油的理化指标进行调配酱油的理化指标一般以酱油的理化指标一般以氨基酸态氮、全氮和氨氨基酸态氮、全氮和氨基酸生成率基酸生成率来计算。来计算。logo例:有甲批酱油全氮1.35g/100ml,氨基酸态氮0.68克/100ml,乙批酱油全氮1.10g/100ml,氨基酸态氮0.56g/100ml,其数量为15吨,问需要多少吨甲批酱油才可配成二级酱油(全氮1.20g/100ml,氨基酸态氮0.60g/100ml)。甲乙甲+乙全氮(g/100ml)1.351.101.2氨基酸态氮(g/100ml)0.680.560.6氨基酸生成率50.37%50.91%数量(t)x1515+xlogo酱油氨基酸
44、生成率都低于50时,按氨基酸态氮计算配制;酱油氨基酸生成率都高于50时,按全氮含量计算配制。即以最低的指标作为配制依据。即以最低的指标作为配制依据。二批酱油的氨基酸生成率均超过50,所以用全氮来计算配制:2.1)15(1.15.135.1xx)(10txlogo甲乙甲+乙全氮(g/100ml)1.351.101.2氨基酸态氮(g/100ml)0.680.560.608氨基酸生成率50.37%50.91%数量(t)101525计算:按此用量配制酱油,氨基态氮含量为多少?logo三、成品酱油的防腐三、成品酱油的防腐1、苯甲酸钠2、山梨酸钾logo第九节第九节酱油贮存酱油贮
45、存一、成品酱油贮存的意义一、成品酱油贮存的意义1、在静置期间,酱油中的微细的悬浮物下降,酱油得到进一步的澄清。2、调和风味: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在低温静置期间,能进行自然调剂,使滋味适口,香气柔和。二、在贮存期间应注意的事项二、在贮存期间应注意的事项logo种曲种曲麸皮麸皮破碎润水蒸料熟料冷却制曲成曲成曲接种溶解溶解加热加热发酵酱醅酱醅淋油澄清配兑灭菌生酱油成品酱油成品酱油脱脂大豆脱脂大豆食盐食盐酱油生产工艺流程酱油生产工艺流程logo含氮化合物糖分无盐固形物不挥发性酸类总固形物食盐不挥发性酯类其它无机盐类酱油水分挥发性成分(醇、醛、酯、酮、酸)一、各种成分的系统划分一、各种成分的系统划分第十节酿造酱油色、香、味、体的构成logo(1)含氮化合物:氨基酸类、蛋白态氮素化合物,有机碱氮素化合物,部分色素及酱香物质。(2)糖类: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及木糖(戊糖),半乳糖等糖类。(3)不挥发性酸类:以乳酸为主,占1.5-1.6,琥珀酸:0.1左右。(4)不挥发性酯类:软脂酸乙酯、亚油酸乙酯。(5)其它无机盐类: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镁;(6)挥发性成分:醇类、有机酸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等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