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3.14辽宁
膨化大豆是整个大豆经过膨化的饲用产品,保留了大豆本身的营养成分,去除了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具有浓郁的油香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在畜禽及水产料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加工工艺
除尘系统
↑
大豆→清理→除铁→破碎→粉碎→调质→膨化→冷却→破碎→打包
由卸粮坑送入车间的大豆,提升经清理筛清除杂质,永磁筒除去铁,得到清理后的干净原料。杂质集中存放外运。
清理大豆送入齿式破碎机,破碎成4-8瓣,再进入锤片式粉碎机粉碎,得到能通过孔径为2.8mm编织网的大豆粉。大豆粉进入调质器,经调质后,大豆粉送至膨化机,膨化料粒的容重增大,油料细胞组织被彻底破坏,内部具有更多的孔隙度。膨化后的料进冷却器,经冷却干燥后再进行打包。
膨化大豆加工工艺根据调质差异可分为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两种。干法膨化大豆水分含量一般为8%左右,湿法膨化大豆水分含量为12%左右。
2、主要设备
调质器
调质器是一种将蒸汽和液体等添加剂与原料充分混合的机械装置。调质器可改善物料的膨化性,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提高膨化机螺旋、气塞、膨化腔的寿命。通过调质,物料得以软化,更具可塑性,避免了在膨化过程中大量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同时减缓了螺旋、气塞、膨化腔的磨损。调质器品种繁多,有单轴桨叶式调质器、蒸汽夹套调质器、双轴异径差速浆叶式调质器等。
膨化机
挤压部件是膨化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包括:膨化腔、螺杆、气塞和揉切块等机械部件。在单螺杆挤压腔中物料基本上紧密围绕在螺杆的周围,呈螺旋形的连续带状,螺杆转动时物料沿着螺旋就像螺母一样向前移动。物料是通过挤压螺杆、压力环与膨化腔之间的环形间隙挤出。
膨化腔的直径是膨化机的最重要的参数,目前国内膨化机型号规格五花八门,比如EXT200S、PHDS320、EXT225、SPHS168,这些型号中的数字部分指的就是膨化机直径。环形间隙是影响物料的熟化程度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挤压螺杆、压力环配置变小,即环形间隙变大,物料温升变小,产量变大。因此,在保证膨化温度(不影响熟化程度)的前提下,可减少挤压螺杆、压力环的直径,来提高膨化机生产率。
模孔的大小也影响着膨化机的产量,模孔越大膨化机的产量越大。模孔小的挤出阻力大,造成的反压力大,动力消耗也大。所以在不影响膨化参数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模孔大的模板可提高膨化机的生产率。
冷干箱和粉碎机
3、理化特性(湿法膨化大豆)
颜色:淡黄至纯黄色,油亮,色泽要求新鲜一致,颜色太浅可能加热不足,颜色太深可能加热过度。生熟度合格。
气味:有新鲜烤黄豆香气,无发霉、酸败、生豆或焦化气味等异味臭味,闻无哈喇味,尝无涩味、酸味,口感新鲜带油香味即为正常。
外观:粗粉状,不含杂质,无结块,无霉变发酵。不含过量黄豆外壳、砂石及其他杂物。无过热粒混杂。
表2膨化大豆与大豆、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
及营养价值对比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有效促进我国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膨化大豆作为高档饲料重要原料之一,正逐渐被饲料企业所青睐。
4、膨化大豆与豆粕加油脂的区别
表3膨化大豆与豆粕加油脂对比
什么时候适合用膨化大豆、什么时候可以用豆粕和油脂,Waldroup(1982)给出了一个关于膨化全脂大豆使用价值的简易评估公式:
A=(0.874×B)+C(1.256×D)
B=1吨43%CP豆粕价
C=全脂大豆含油量
D=1吨植物油的价格
例如:B43%豆粕价格=2830元/吨,C全脂大豆含油量=17%,D1吨油脂的价格为6500元/吨。
A=(0.874×2830)+17%(1.256×6500)=3861.3元
如果膨化大豆的价格3680元/吨,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大量使用膨化大豆,如果高于3861元/吨,则建议使用豆粕和油脂。
膨化大豆替代比(%)=饲料油脂添加百分比/油脂含量=3.0/16=17.64%
即:使用17.64%膨化大豆粉替代3.0%植物油和14.64%(17.64%-3.0%=14.64%)豆粕,配方中其他原料比例不变。
5、膨化大豆的应用
猪
可提供能量、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显著改善猪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对怀孕末期及泌乳期添加膨化大豆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泌乳期添加可显著提高母猪产奶量和质量,提高窝重。在成长期饲料内配合较多的膨化大豆,可降低仔猪的腹泻率,有利于猪的成长。
仔猪一般添加5-20%,生长育肥猪一般添加2-10%,母猪一般添加6-20%。
水产
可补充植物性脂肪,提高鱼虾成活率,促进生长,降低诱饵系数,可替代豆粕、鱼粉等,一般添加比例为2-15%。
禽类
可提供高效能、丰富的必需氨基酸,缓减禽类体温上升,控制热紧迫,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鸡群免疫力、受精率和孵化健雏率,降低料肉比,提高肉鸡肌内脂肪含量,改善风味;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增加蛋重,降低料蛋比,延长产蛋高峰期。
鸡育雏育成期一般添加5-25%,鸡生长期一般添加3-30%,蛋鸡产蛋期一般添加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