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nt;color:#0000FF;">1蒸汽调质对饲料养分的影响
portant;color:#0000FF;">2制粒对饲料养分的影响
蒸汽和压力是制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蒸汽可以提高饲料温度和熟化饲料中的养分含量,压力决定制粒颗粒的大小(Zijlstra等,2009)。研究表明,保育猪和育肥猪饲料加工过程中使用4~5mm的孔径,不会影响猪的生长性能(Hancock和Behnke,2001)。猪饲喂玉米和小麦组成的日粮,颗粒粒径从16mm增加20mm和16mm增加到24mm,对猪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无显著影响(Lahaye等,2007)。颗粒的硬度和颗粒的耐久性指标是衡量颗粒质量的主要指标(Thomas和VanderPoel,1996)。制粒之前的膨胀或膨化会增加谷物饲料颗粒耐久性指数(Traylor等,1999)。制粒加工过程中热的应用改变了饲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Zijlstra等,2009)。颗粒料和粉状料相比,饲喂颗粒饲料,断奶仔猪采食量较高(Steidinger等,2000)。
谷物中的淀粉在制粒过程中将得到煳化,更容易被动物小肠消化吸收。制粒过程降低尘土的含量,可以提高制粒的产能和饲料容重,以降低饲料中养分间的相互分离(Svihus和Zimonja2011)。动物采食颗粒饲料,饲料效率可以提高6%~7%(Richert和DeRouchey,2010)。主要原因是制粒后饲料浪费的减少和制粒使得淀粉煳化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能量消化率(Richert和DeRouchey,2010)。制粒后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与相同组成的粉状日粮相比,干物质、氮和总能的消化率可以提高5%~8%(Wondra等,1995)。同样Lahaye等(2008)报道,制粒的小麦油菜籽粕可以改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含有小麦和豆粕的颗粒饲料与未制粒的饲料也有同样的结果报道(VandeginsteDeSchrijver,1998)。猪饲喂颗粒饲料与饲喂粉状饲料相比,饲料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portant;color:#0000FF;">3挤压膨化对饲料养分的影响
portant;color:#0000FF;">4膨胀对饲料养分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日粮中含有玉米、豆粕、豆油及动物蛋白等复杂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含有高消化率动物蛋白的复合日粮膨胀后饲喂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将得到提高(Johnston等,1999)。然而,断奶仔猪饲喂小麦-鱼粉-豆粕型基础日粮,分别经过膨胀和膨化处理,饲喂36d,研究表明,饲喂膨化处理日粮的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优于膨胀处理的日粮,原因主要是由于膨化处理的日粮淀粉可得到更好的利用(Lundblad等,2011)。玉米和大麦为基础的日粮混合时加水再膨胀,颗粒耐久性指数将会得到改善(Lundblad等,2009),因此,膨胀后再制粒的加工组合可以带来更高的制粒质量(Hancock和Behnke,2001)。
portant;color:#0000FF;">5小结
畜禽对饲料营养成分消化利用率的国内研究大多涉及到饲料原料的组成、饲料配方的构成、畜禽的生长生理阶段、饲养管理环境等方面,而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及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动物生产性能,在饲料加工工艺参数设定上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日常的生产摸索而获得,但国外畜禽日粮组成结构与加工设备和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摸索获得的参数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实际影响并不清楚。因此,国内需要就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开展相应研究,不单在单个参数变化方面,在多参数的综合影响方面都应开展研究,既要考虑饲料营养成分的变化,又要考虑动物生产性能,综合提出理想的加工工艺参数以在生产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