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水产是指使用碳氢科学核心技术替代化学饵料、化学鱼药、化学激素、化学色素等化学制品培育的生态水体,养殖的没有化学残留,达到或超过国内外绿色、生态、有机标准的水产品。
词条
中文名:水产品
外文名:aquaticproduct
运营模式:碳氢农业、智慧农业、电商农业三位一体
碳氢水产:是指使用碳氢科学核心技术替代化学饵料、化学鱼药、化学激素、化学色素等化学制品培育的生态水体,养殖的没有化学残留,达到或超过国内外绿色、生态、有机标准的水产品。
目录
八、中国五大淡水渔区
九、中国淡水鱼品种及特点
十、中国水产业
十一、中国碳氢水产电商大会
一、基本信息
(一)水产介绍
全面分析和准确评估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建立健全我国的水产品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的水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会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渔民增收。
(二)加工保藏
水产品捕捞后,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鲜措施,很容易腐败变质,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水产食品加工和保藏方法,供大家参考:
罐藏法水产品的罐藏就是将水产品密封在容器中,经温处理,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同时在防止外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借以获得在室温下长期存的保藏方法。它的生产过程是中预处理,包括清洗非食用部分的清除、切割、检剔、修整、预煮调味或直接装罐、加调味液或免加即干装,以及后经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等工序组成。生产上常用的罐藏容器大致可分为金属罐非金属罐两大类,金属罐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镀锡罐和涂料的镀锡铁罐———涂料罐。此外还有铝罐和铬铁罐。非金属罐中使用较多的是玻璃罐,占有很大比重。
(三)水产检测
(四)行业现状
水产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基本国情出发,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强资源养护,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水产业发展道路。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7.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近70%,养殖区域从中东部延伸到西部各个省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是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洋渔业起步并迈入了世界前列,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水产品出口已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出口额增速高于同期农产品近5个百分点。中国水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年均增长17%。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水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7321.88亿元,实现增加值7915.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9048.75亿元,实现增加值5077.95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4127.19亿元,实现增加值1436.5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4145.94亿元,实现增加值1400.70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7.68万吨,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养殖产量4288.36万吨,占总产量的72.59%,同比增长6.59%;捕捞产量1619.32万吨,占总产量的27.41%,同比增长2.49%。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3.63千克,比上年增加2.04千克,增长4.91%。
二、市场消费行为
水产品在我国动物产品消费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消费份额占比变化不大。消费量方面,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动物产品消费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消费的主要水产品为鲜活、冷冻水产品,但随着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熟制干制品等产品需求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熟制干制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熟制干制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
三、运输方法
活对虾运输法:将池养对虾放入冷却池中,使池水温度缓慢降至12~14℃,使之只能勉强活动,待体色微红,再把活对虾捞出装箱。采用此法,对虾一般可存话3~5天。活甲鱼运输法:短途运输可采用蒲包篓装法,用线将1.5尺高的篓中隔成两层,并分层用湿蒲包加盖装运,每层可盛活甲鱼18~15斤。长途运输可用木桶加盖装运。其桶底应铺垫一层含水分的黄沙(禁忌用水浸泡),另夏天须防蚊虫叮咬,冬天须加稻草保暖。
活泥鳅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尼龙纺织袋等较严实的袋子装运、但要湿透水,鱼叠放厚度不宜超过一尺。长途运输如用桶加盖装运,须注入高出鱼体的水,再放入少量姜片和打散的鸡蛋,并适时换水,可保证多天运输。如将其置于5℃的环境中,则更利于远途运输。活鳝鱼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水充分淋湿鱼体后盛入湿蒲包内并扎口,再放入加盖的鱼篓中,每只可容纳20斤。长途运输如每天换1~2次水,并保持荫凉,再放入少量的泥鳅或生姜,一周仍能保持鲜活。
四、水产保鲜
盐藏保鲜
1、盐藏的原理
盐藏是沿海渔民对海水鱼进行保鲜的传统方法。其保鲜原理是:利用食盐溶液的渗透脱水作用,使鱼体水分降低,通过破坏鱼体微生物和酶活力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湿度态参数(一般讲微生物菌体的生长繁殖所需水分为50%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2、盐藏保鲜方法
主要有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法。
·干腌法是利用固体食盐与鱼体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盐渍保鲜;
·湿腌法是将鱼体先放入盐仓,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过饱和食盐溶液进行盐渍保鲜;
·混合腌法是将干腌法和湿腌法有机结合运用。
冰藏保鲜
1、冰藏保鲜原理
即用天然冰或机制冰把新鲜渔获物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一种保藏海产品的方法,它通常称冰鲜。是继盐藏保鲜之后被渔民普遍采用的保鲜渔获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冰藏保鲜不仅用来保鲜原料,而且亦直接用来生产冰鲜品。用冰藏保鲜加工而成的冰鲜品有:冰鲜牙鲆、冰鲜河豚、冰鲜对虾等,主要出口日本。
2、冰鲜品加工方法
(以冰鲜鱼为例)如下:
(1)工艺流程。
①捕捞船操作工艺流程:原料鱼→水洗→放血→去脏→水洗→冷浸→装箱→加盖塑料布→加冰→贮藏。
②加工船或加工基地操作工艺流程:收购渔船交来的鱼货→挑选→过秤→装保温箱→加冰→封盖→刷唛头→贮藏→运输。
(2)工艺要点。
原料:
放血去脏:
对冲洗干净的鱼要当即从鱼体腹面尾部向上3厘米左右的脊骨部刺孔放血,孔宽1厘米左右(为使放血干净彻底,必须刺断脊骨);放净血后,接着在其背侧肛孔到鳃部斜开或纵开一个8厘米以内的刀口,然后用手将内脏取出,去脏要彻底干净;最后将鱼体洗净。
冷浸:
去脏洗净后的鱼应立即放入0~5℃的冷海水中浸泡2~3分钟,使鱼体降温后双手托出,置于洗净木箱或塑料箱中。
装箱:
渔船上所用鱼箱不易过大或过小,一般按鱼体长度来定箱的大小,箱内放鱼一般占箱容量的40%~60%。在鱼体上加盖好塑料布后再加冰。加冰量以气温条件而定,气温高时用冰量不得少于鱼重的60%,冰面要低于箱高1厘米,以防码垛时压坏鱼体。装箱后要及时入舱。
扒运加工:
应立即分级挑选,对于在渔船上贮藏超过48小时的要严格检验其质量,过鱼时手工操作,轻拿轻放,严禁摔鱼箱。
水洗挑选:
对质量好的鱼品根据其情况看是否需用水洗,若卫生条件好可不洗,若卫生条件不够理想,则要用7℃以下干净海水清洗,然后按鱼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分选、严防串等串级串品种,选好鱼放入干净带孔的塑料箱内,控水5分钟后称重。
称重:
挑选好鱼进行过秤定量,并于鱼箱上注明。控水后的鱼原则上不让水(但在实际生产中常酌情让水)。每箱装鱼量不超过12千克。
首先对泡沫箱进行预冷却,冷却方式有冰预和冰舱内预冷。然后将箱内衬一长方形尼龙袋,再加4~6袋约2~3千克的袋冰,将其摊平衬底,将鱼斜顺摆于冰袋上,头向双端,鱼腹向下摆好,上面再摊加4~6袋碎冰,再折上衬袋口,并立即加盖封箱,且箱底接触部要加免水胶带顺封一周。
封箱刷唛头:
将外包装大纸箱刷好唛头,将箱底封好,然后将已封毕的泡沫箱外套一大尼龙袋,并将袋口折平封好,再将其装入外包装大纸箱中,封口。
贮藏:
包装好的鱼成品要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有条件的可在不致冻结的低温下冷藏。
化学保鲜
1、概念
2、分类
·防腐剂——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称之为防腐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微生物发育减缓或停止;
·杀菌剂——就是能够有效地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
·抗氧化剂——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有的是作为氢或电子供给体,阻断食品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还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达到抗氧化效果。
3、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水产品保鲜剂的优劣:
a、看发泡性
好的保鲜剂能显著提高产品在加工、冷冻、烹饪等过程中的重量及其持水性,防止产品在货架、冷冻、烹饪过程中的水份流失。
b、看鱼品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好的保鲜剂通过乳化熬合作用,可使本产品分子与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间形成乳化熬合状态,从而提高产品的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c、看鱼品色泽
好的保鲜剂能在水产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护膜,能有效地保持水产冻品的新鲜性,防止储藏过程中水及营养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食物色泽稳定、外形美观、口感鲜美。
微冻保鲜
微冻保鲜是将水产品的温度降低至略低于其细胞汁液的冻结点,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的一种保鲜方法。
2、原理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酶的活性,减缓脂肪氧化,解冻时鱼体液汁流失少、鱼体表面色泽好。
3、缺点
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
低温保藏食品应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区域,否则容易引起冻害。
海水保鲜
1、概念:
冷却海水保鲜是将渔获物浸渍在温度为0~-1℃的冷海水中的一种保鲜的方法。
2、优缺点:
缺点:鱼体吸取水分和盐分,使鱼体膨胀、鱼肉略咸,体表稍有变色,以及由于船身的摇动而使鱼体损伤和存在脱鳞现象。另外,海水产生的泡沫也造成污染,鱼体鲜度下降速度比同温度的冰藏鱼要快,加上冷却海水装置需一次性投资,船舱制作的要求高。由于以上缺点,影响了冷却海水保鲜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栅栏枝术
活鱼暂养
1、保鲜海产品种类
2、依据使用容器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种是简易的暂养方式,即将鲜活水产品置入水密性较好的敞口容器中保活。此方法设备及操作简单,但需要海水多,存养的鱼、虾少;
(2)另一种是较先进的暂养方式,则要求贮备容器有一定的恒温能力和水质净化功能,它不但能根据不同的鱼类选择较为适宜的最低水温,以保证活鱼虾基本的代谢,而且能控制活鱼、虾排泄氨态氮化合物浓度、水溶性有机物浓度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另外,还能通过增氧设备不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这种先进的暂养方式有以下优点:
①保活期较长,一般品种保活期为3~10天,个别品种保活期达10天以上,对虾暂养1个月后存活率高达93%;
②贮备容器利用率高,同样容积的贮备容器中贮放鱼、虾密度比传统暂养方式提高10~20倍,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活品死亡率低。
五、水产认证
国际上最著名的水产品认证当属于MSC和COC水产品认证。任何获得这两种认证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往往会非常的高。因此,很多地方的渔业都希望获得这两种认证。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国际非营利组织,旨在促进及奖励责任的海洋资源管理,并为可持续及妥善管理的渔业设立一套资源独立的认证准则。
MSCCOC水产品认证就是MSC推出的一项已被认可的针对海洋渔业以及加工水产品的良好管理的供应链认证项目。经认证的符合条件的水产品可以使用MSC标志。
MSC的目标:
保护世界未来渔业供应,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
和各个利益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水产品捕捞者,零售商,消费者以及资源保护者;
在产品标签上以明确的标志来说明:
此产品可以持续捕捞
MSC标准的三大原则:
捕捞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不能过度捕捞,并且捕捞是在可持续的发展的基础上
经营应遵循保证维护渔业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生物种多样性(包括生长环境,多物种相互生存)
渔业遵循有效的管理系统原则,遵守相应的地方、国家及国际法律和标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已有众多水产品获得了MSC认证:西澳大利亚大龙虾、泰晤士青鱼、阿拉斯加三文鱼、南非鳕鱼等。欧美众多国家的超市和餐饮机构都积极引入获得MSC认证的水产品。
一、世界及我国水产品产量与人均占有量
二、国内的水产品流通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批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成为水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近几年,我国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发展迅速,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也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数大中城市也都相继建立起了适合本地特点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我国的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已有333个,其中主产区、主销区和主要集散地有13个农业部定点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集冷藏、运输、批发、零售于一体,对水产品市场的繁荣直到发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水产品零售业交易活跃,对批发交易起到了互补作用
(三)区域水产品市场尚待发育,潜力巨大
四川、重庆、湖北两省一市是传统的水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尤其是淡水水产品的销量一直很大,这些地区素有吃鱼习惯,而且食法多样、独特。2002年,四川省的产量为65万吨、重庆市的产量为21万吨、湖北省的产量为272万吨,这些产品的80%以上都是在本地区销费,且集中消费于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产品销往外地。上述两省一市人口众多,合计有1.5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不足25公斤,远远低于全国的人均占有量。如果要达到2002年(36.05公斤)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水平,尚有100万吨的发展空间,若其农村市场继续开发、周边市场继续拓展,以及人口增长因素一并考虑,生产空间会更大。
(四)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因区域资源、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问题,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的水产品市场很不发达,人均水产品的占有量和消费量都很有限。目前我国农村人均鱼虾消费量只有4公斤左右,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农村的水产品市场会得到进一步发育,9亿多的农民,若达到年人均10公斤水产品的消费量,将有500多万吨的消费空间。
池塘水质变坏怎么办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洒1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
2.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如残饵、动物残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这些物质腐败后,消耗大量溶氧,极易产生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动物健康,使其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侵染,甚至发生鱼泛塘现象。一旦发现此种黑水时,第1天~第2天分别施用1次双氧氯等含氯药物,氧化过多有机质,待3天后,用百丰活力净水王全池泼洒1次。
4.氨氮含量过高的水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每隔10天~15天施用氨净或池底净1次,及时降解氨氮。如果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应及时向池中施用氨净、氧宝,第3天再用肥水素、肥水宝之类泼洒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的物质循环能力。
三、国际水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现状
(二)鳗鱼
世界鳗鱼养殖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陆、台湾省、日本和韩国,近几年的总产量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我国大陆的养殖年产量占世界养殖年产量的70%多。世界鳗鱼出口量约为13——14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约为10——11万吨、中国台湾省1.5——2万吨、欧洲1.5万吨,我国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75——83%,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为85%以上。
鳗鱼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港澳、东南亚、美国及加拿大。日本市场上的年销售量达13——14万吨,其中进口11——12万吨,且市场基本稳定;韩国市场上的年销售量约为1——1.3万吨,呈连年上升趋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欧洲市场上的年销售量为2万吨左右,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港澳和东南亚市场的年销售量为烤鳗1000多吨、活鳗3000多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年销售烤鳗2000——4000吨,有待开拓。我国国内的活鳗年销售量为3——4万吨,人均不到30克,而我国的台湾省人均年消费量为60克,日本则高达1000克以上,可见国内的鳗鱼市场还很大。
(三)罗非鱼
因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上的传统鱼片如狭鳕、青鱼、鲽鱼等供应明显不足,而罗非鱼以其无肌间刺、易于繁殖和养殖,适合于加工等特点而成为首选替代品种,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水产品贸易对象。1998年我国罗非鱼的出口量仅473吨;2001年则增长到13590吨,2002年又猛增到3.2万吨。美国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量仍在上长。
虾类及其加工产品虾类及其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水产品贸易额的20%。世界虾类的出口主要依赖于其养殖业,2000年世界养殖总量为80多万吨。泰国为22万吨,我国为21万吨。我国的虾类出口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因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四)贝类
(贻贝、扇贝、牡蛎、蛤类等)
1999年世界贝类的贸易量为47.5万吨,其中我国占26%(12.2万吨).其次是荷兰(5万吨)。日本和法国是主要进口国,1999年法国的进口量为6.7万吨位。2002我国的出口量为6.9万吨,创汇额为1.1亿美元。我国贝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货源充足,生产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但因我国海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
(五)蟹类
1999年世界蟹类的产量为140万吨;年出口鲜、冻蟹为16.6万吨,出口额为7.6亿美元;出口量较1990年增长36%。加拿大出口量最大,为4万吨,2.1亿美元;其次是泰国;二者分别占24%和16%。世界年出口加工蟹约3万吨,2.4亿美元。2001年我国出口9900吨,1.34亿美元;但同时我国还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海产蟹。日本是鲜、冻蟹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达12.3万吨;美国是加工蟹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约在1.5万吨左右。2002年世界蟹类的贸易量为3.2吨,6343万美元。2002年我国出口蟹类产品由于蟹类的资源有限,今后的世界贸易将主要依靠养殖业的发展。我国海水蟹类的养殖规模还较小,国内的市场也较大,还难以形成出口规模;河蟹是我国特有品种,消费群体以华人为主,市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
(五)海水养殖
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有许多品种可供出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河鱼屯、军曹鱼、大黄鱼、牙鲆、大菱鲆等。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总体养殖规模较小,难以开成规模效益,也不利于加工升值;二是某些产品的市场单一,大多局限于东南亚市场,而河鱼屯鱼等则仅限于日本市场,市场价格受制于人;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产销平衡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四是饲料技术还没有解决,大多使用野杂鱼,不仅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浪费,污染养殖水质,也造成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六)头足类
2002年我国头足类产品出口量为37.7万吨,出口额7.7亿美元;其中45%为来料加工贸易,55%为一般贸易。头足类主要是资源类产品,近100%为捕捞产量。
海产底层鱼类因国内资源问题,我国出口的鱼片主要是来料加工,其中以鳕鱼为主。
(七)鱼粉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进口国。1999年进口量为63万吨,3.7亿美元;2002年进口量增长为95.8万吨。
此外,欧盟市场对淡水小龙虾的需求量、东南亚市场对河蟹的需求量、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对鱼糜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有:
(1)药物残留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出口的首要问题,成为国际对我国出口水产品限制的主要理由。
(2)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低,2000年国际水产品贸易额552亿美元,我国仅占7%。
(3)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尽管我国水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4个国家的总量就达出口总量的85%。
(4)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和冰鲜鱼类。
(5)水产品季节性生产和国际市场均衡需求矛盾突出。
(6)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恶性竞争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从世界范围考察,渔业生产和水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未多集中于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品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在世界渔业各国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可养殖水域和渔业劳动力资源都非常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具有继续发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巨大优势。
四、精深加工的水产品市场极具开发潜力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对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渔业资源的附加值,也为涉渔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还为渔农民就业提供了发展途径。
我国已能生产水产加工品数百种,如烤鳗、鱼糜制品以及传统的薰制品、糟制品等。据FAO统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而我国如今的加工比例仅占产量的30%左右,其淡水水产品加工的比例更低,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0%多的淡水产品中,加工的比例不足5%,而鲜销的比例高达95%。
五、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在海水养殖业中,继续扩大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养殖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会继续放大国内外市场空间。
六、药物控制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控制的意义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
⑴根据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合理用药
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关于水产动物食品安全性的整体认识,引导水产养殖者科学用药,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⑶加强和完善我国渔药残留的监控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工作,现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检验机构和技术队伍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纷纷立法,对兽药、杀虫剂、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以及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等进行严格的监控。我国对水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控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主要表现在:
①养殖过程中既没有相应的质量都督部门,出没有设置岗位和人员,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没有将危害因素控制在最初阶段,也正因为如此,欧盟认为我国政府在渔药残留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如缺乏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及残留检测方法和技术等。由于没标准的检测方法,如今在进行氯霉素检测时,一些企业完全按照平时积累的经验进行自检,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③残留检验机构网络不健全,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不能对全国的水产品安全卫生问题作出预报,不能对突发事件作出有效的快速反应。
对于如今的现状,我国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建立和完善水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依法开展水产品无公害临界控制的检验检疫工作。制定出台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安全标准,从药物的使用、残留指标控制到违规的处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律监控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②加强药物残留的方法和标准建设,在标准制定中要突出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质量标准、渔药使用规范、药物残留限量及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制定。同时,标准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产品标准的制(修)定,还包括操作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统一。尽快颁布《水产品禁用药物目录》和《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依法管理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市场准入;
③加快国家级、部级及省地级药物残留检测机构的建立和建设,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药物残留检测网络机构,便于开展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加强药物残留的监控力度;
④不定期地对养殖(户)、水产品加工厂进行药物残留的实际监控检测工作。摸清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状况,为制定今后全国的残留监控工作提供依据;
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我国的药物残留监控工作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采用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引入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HACCP),提高水产品质量,树立中国水产动物在国际贸易中的安全卫生形象。
七、品种选择
养殖淡水白鲳淡水白鲳属热水性鱼类,生活水温为12~35℃,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它具有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易捕捞、体形好等特点。3.3厘米的鱼种,当年可长到0.5公斤左右,实属浅水型池塘养殖的好品种。
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营养丰富、易饲养及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能进行鱼、螺混养,每亩可产虾70~90公斤,经济效益比养鱼提高50%以上。浅水型池塘水温上升快,相对池底面积也不减少,给罗氏沼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养殖出的罗氏沼虾,是内销和出口的抢手货。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
(一)东南区淡水区
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二)江河平原渔区区
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三)北部淡水鱼区
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四)西北高原渔区区
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它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五)努澜区淡水渔区
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及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种有数十种。其中,普通养殖种类有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还有近些年来新发展的(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黄鳝、鳜鱼、河蟹等。现分别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作简要的介绍。
青鱼
俗称青鲩、螺蛳青。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因实行轮捕轮放,全年均有生产,以秋冬季为旺季。青鱼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富含营养,是淡水鱼中的上品,经济价值很高草鱼俗称白鲩、草鲲。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广,南北均产,以11~12月份产量最多。草鱼是大型鱼,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草鱼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
鲢鱼
俗称白鲢、家鱼。鲢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全国各地都养殖,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故全年均有生产。鲢体侧扁,头较大,体背部为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均为灰白色。其肉较嫩,肉质较坚实好吃。鲢鱼腹部(胸鳍以下)富含脂肪,肉质软,味极鲜美。因其价廉,适于日常家庭消费。
鳙鱼
俗称花鲢、胖头鱼。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为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各地都有生产,以10~12月份产量最多。鳙鱼体侧扁、较高,头大,体背面及两侧面上部微黑,两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其肉肥嫩,营养丰富,除肉外,其头部富含胶质鲤鱼俗称鲤拐子。鲤鱼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是养殖的主要对象,也是淡水鱼中总产量最高的一种,全年均有生产,以春秋两季产量较高。鲤鱼体长,略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其外形美观,营养丰富。鲤鱼药用价值亦高,其性味、干、平,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咳、利尿消肿、安胎通气之功效。
鲫鱼
俗称鲫拐子、鲫壳子。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鲫鱼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
团头鲂
又称武昌鱼。原产于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为最著名,现已被移殖到各地天然水域中,并发展了人工养殖。团头鲂外形和长春鳊、三角鲂相似。身体呈灰黑色,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各鳍青灰色。团头鲂生长较快,体中型大,最大可达3千克,其肉味腴美,含肉量多,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
翘嘴红鮊
俗称大白鱼、白丝。我国平原诸水系均产,以湖北、安徽和黑龙江省产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为捕捞旺季。翘嘴红鮊体型较大,常见为2~2.5千克,最大者重达10~15千克。翘嘴红鮊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其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唯多细刺,鲜食和腌制均宜。
细鳞斜颌鲴
俗称沙姑子、黄条。分布广,从黑龙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均有。细鳞斜颌鲴体侧扁,背部较高,头小,吻钝。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背鳍灰色,臀鳍淡黄色,尾鳍橘黄而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胭脂鱼
俗称黄排、火烧鳊。胭脂鱼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至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胭脂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泥鳅
小型鱼,体圆筒形,体背及两侧灰黄色或暗褐色,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头、体及各鳍均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膜的斑点排列成行。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水域中均产,以南方河网地带较多。一年四季均可捕到,春季较多。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嘎牙子。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分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均有出产。一般常年均产,4~10月份为旺季。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昧道鲜美,小刺,多脂。蛋白质含量16.l克,脂肪0.7克,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发奶之功效长吻鮠俗称江团、鮰鱼、淮王鱼。一般体长30余厘米,重1干克,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全身无鳞,背鳍和胸鳍具硬刺,体粉红色,背部略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青灰色。分布于长江及辽河等水域,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其鳔特别肥厚,纹理呈笔架状,干制品为名贵的笔架鱼肚,系名贵菜肴,鱼中珍品。
鳜鱼
俗称桂鱼。体侧肩而高,背部隆起。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和斑块。江河、湖泊、水库均产,长江流域的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产量较多,为名贵的食用鱼,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欢迎。鱼刺少,肉丰厚细嫩洁白,以鲜肥不腻为其特点;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其鳍刺有毒,被它刺伤会引起剧烈肿痛,应特别小心。
尼罗罗非鱼
俗称非洲鲫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尼罗罗非鱼外形类似鲫鱼,体侧扁,背较高。体色因环境而有变化,在非繁殖期间为黄棕色,在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斑带消失,体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头部淡红色,背、胸、尾鳍的边缘呈淡红色。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亦高,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
淡水白鲳
黄鳝
又称鳝鱼,体细长,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面灰白色。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产,长江流域较多,4~8月为生产旺季。为我国的特产经济鱼类。其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可食部分达65%。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以及钙、磷、铁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黄鳝也有药用价值,具有补中益气、消炎祛毒、除风湿之功效。
甲鱼
又称鳖或团鱼。甲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甲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同时,甲鱼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滋阴、滋补、清热等功效。
乌鳢
俗称黑鱼、财鱼。全身青褐色,头、背包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全国各水系各类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乌鳢含肉量高,肉白嫩鲜美,富有营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8克、脂肪l.4克,为最佳溜鱼片原料。乌鳢出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烂变质,便于运输加工。其药用价值亦高,有祛湿利尿、去瘀生新、通气消肿等功效。很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济价值较高。
斑点叉尾鮰
俗称沟鲶、河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过驯养已成为美国主要淡水鱼类。近些年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引种养殖。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首次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水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5干克以上,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较畅销。
银鲫
属鲫鱼的近缘亚种。银鲫的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且宽,体色较深,生长速度为普通鲫的2~3倍,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银鲫的生活习性与鲫相似,喜栖息于浅水、水草丛生、底质多淤泥的地方,产卵期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第一次性成熟的年龄多数为3龄。银鲫具有食性广、易饲养、繁殖简便、生命力强、病害少、肉味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为杂食性鱼类。银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水域。
河鲀
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全体椭圆形,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但是河鲀毒性极大,如烹调不当,食后往往中毒,甚至危及性命。食用时必须选择鲜活鱼体,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水产业是在海洋和江、河、湖、沼等水域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动物的生产事业。它包括了捕捞、养殖、保鲜加工和运销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一般以鱼类的捕捞、养殖和加工为主,故有时也习惯地称为渔业。
我国的水产业有淡水和海洋两大部分。
(一)海洋水产业
海洋水产业就是对海洋中的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海兽类等水产资源进行人工繁殖、合理捕捞和加工利用的生产事业。它包括了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目前我国以海洋捕捞业为主。我国海洋水产品中,鱼类产量最大,约占四分之三。
1.渤海海区渔场
渤海位于我国北部,南北西三面被陆地环抱,是个内海。东南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总面积7.7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大海湾,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带来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使沿海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多,成为鱼类的天然产卵场所和重要渔场。有常见鱼类70多种,加上虾、蟹、贝、藻类,共计170多种。主要水产有小黄鱼、带鱼、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渤海水浅坡度缓,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但因捕捞过于集中及污染等原因,资源日见衰退。
2.黄海海区渔场
黄海位于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角一线以北,渤海以东海域,面积为渤海的5倍,平均水深44米,全部属浅海大陆架。有各种鱼类200多种,是我国唯一有冷水性鳕鱼分布的海区。主要经济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鳕鱼、鱿、鳓等。黄海水产资源也有衰退趋势,现已采取措施,禁止滥捕,保护资源。
3.东海海区渔场
东海包括广东省南澳岛至台南鹅銮鼻一线以北、黄海以南的广大海域。面积相当于黄海的2倍。地处亚热带,为热带、温带过渡地区,因而南北鱼类兼而有之,以温带性种类为主,有各类鱼种700多种,东海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产区,主产全国四大经济鱼类即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江、温州、镇海、马尾和厦门等重要渔港。其中浙江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商品鱼数量约占全国1/2。
4.南海海区渔场
南海面积为东海的3倍多,南海四周较浅,中间深陷,是一个深海盆地,海域十分辽阔,是我国海洋水产的第二大产区。鱼类种类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兰园参、沙丁鱼、海蛇等,还盛产金枪鱼、鲨鱼等大洋性鱼类,海龟、海参、玳瑁等是南海的特产。
(二)淡水水产业
我国水域分布很广,有各种淡水水面3亿多亩,淡水渔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展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从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渔业生产现状来看,可将全国分为四大水产区。
1.长江、淮河流域渔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渔产区。本区位于亚热带范围内,雨量充沛,河湖密布,水质肥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鱼类繁多,约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银鱼等,还有虾、蟹、贝、螺、龟等。
2.华南塘鱼精养区
本区包括两广和福建南部,是我国淡水渔业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第二大渔区.这里地处热带、亚热带,鱼类生长期长,生长迅速,是全国淡水鱼单产最高的地区。以养殖为主,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草、鲫、鲢、鲤、青等。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农渔副结合最经济、最合理的“桑基渔塘”、“蔗基渔塘”和“果基渔塘”的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3.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塘库粗养渔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黄土高原西缘以东的广大地区,属暖温带,水源不够充分,水面积小,水库洼塘分散,管理粗放,单产较低,以塘库粗养为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鳊鱼、鳜鱼、草鱼等。色泽鲜艳的黄河鲤鱼、白洋淀的河蟹以肉味鲜美而著称,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4.东北河、湖、库、泡渔业区
包括黑、吉、辽三省,本区地处高纬度,河、湖、库、泡子面积大,气候寒冷,是我国冷水性鱼类产区之一。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还有兴凯湖、镜泊湖、松花湖等大型湖泊。特产有镜泊湖的鲫鱼、兴凯湖的大白鱼、嫩江上游的的哲罗鱼、细鳞鱼,名贵品种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大马哈鱼、鲑鱼、鲟鱼和鳇鱼。本区捕捞历史悠久,但养殖历史短,基础薄弱,宜积极开发利用潜在水域,大力发展养殖业。
769.鱼类水产: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鱼类水产与电商对接大会
770.虾类水产: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虾类水产与电商对接大会
771.蟹类水产: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蟹类水产与电商对接大会
772.贝类水产: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贝类水产与电商对接大会
773.海水养殖论坛: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海水养殖论坛与电商对接大会
774.淡水养殖论坛: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淡水养殖论坛与电商对接大会
775.养鱼饵料企业: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养鱼饵料企业与电商对接大会
776.养鱼机械企业: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养鱼机械企业与电商对接大会
778.水产制品交易:中国电商联盟平台全国水产制品交易与电商对接大会
779.中国水产论坛:中国电商联盟平台中国水产论坛与电商对接大会
780.世界水产论坛:中国电商联盟平台世界水产论坛与电商对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