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药浅析我国水产品药残现状检测及对策渔药市场分析

药物通常按药理进行分类,但由于渔药的药理研究尚不充分,所以通常按使用目的进行分类。我国渔药可大致分为6大类型,分别是消毒剂、抗微生物药(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驱杀虫剂、代谢改善和强壮剂(激素类)、基因诱导剂、疫苗和中草药等。

目前渔药研究还很不完善,很不系统,基本是利用人药、兽药和农药的原药或中草药辅以增效剂、助溶剂、缓释剂和分散剂等复配而成。许多药物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理、毒理试验;没有明确的使用方法和停药期限;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并约束渔药的使用;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目前缺乏使用依据的渔药主要有:某些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有机磷杀虫剂、染料、含砷汞制剂及重金属盐类等,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水生动植物的病害,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水生动植物耐药性增强,增加了疫病防治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药物在水生动植物体内蓄积,残留量增大,直接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消毒杀菌剂

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和虾蟹类寄生聚宿虫、累枝虫病。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消毒剂虽然残留危害相对较小,但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对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影响较重,氯也可与水中有机物质反应生成致癌性物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施入水中的锰离子以溶解的硫酸盐形式进入鱼体组织,影响其肝脏的蛋白合成,亦能干扰鱼类对水中钙的吸收,阻滞鱼类生长,导致鱼类畸形,其高锰酸根离子可以氧化破坏鱼体组织,使鱼缓慢死亡。

3.抗微生物药

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等。

磺胺类药物用于鱼虾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但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使用不当极易产生抗药性。试验表明,以含磺胺量为30mg/kg鱼体重的投饵连续投喂10d,水温10℃以上,排出期为60d,水温较低时,其残留物将在水中和鱼的皮肤及组织内保留数月,对鱼有毒害作用。

呋喃类,可有效防治肠炎等疾病,能干扰微生物氧化酶系统的正常功能,抑制糖代谢,起到杀死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的作用,同时也能影响单胞藻类的生长繁殖,药性剧烈。此类药物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长期使用会引起肝肾损害。若呋喃唑酮连服超过两周,可引起鱼类中毒。

4.驱杀虫剂

如染料类药物,常用的有孔雀石绿、吖啶黄、煌绿和亚甲基蓝等。可防治鱼卵的水霉病、幼鱼和成鱼的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孔雀石绿虽治疗水霉病效果很好,但其毒性很大,用鳜鱼进行试验表明,孔雀石绿对其的安全浓度仅为13ppm,幸存鱼也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和胚胎致畸作用。鱼体短期一次接触0.7ppm孔雀石绿,便可致细胞突变。

常用的杀虫剂有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有机氯等,用于杀死鱼体外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和鱼蚤。如硫酸铜本身对鱼类毒性较大,在杀灭水中藻类的同时,除了影响鲢鳙的生长,还能阻滞泥鳅的胚胎发育,含0.8ppm硫酸铜的水可使河蟹中毒,青泥苔全部死亡。连续使用还会引起鱼鳃充血,肝肾内血管扩张,组织受损。过量的铜还可造成鱼体内重金属的蓄积。又如敌百虫在弱碱性条件下可脱去一分子氯化氢而形成毒性增大近十倍的甲氧基二氯乙烯磷酚(敌敌畏),在分解过程中因有阳碳离子游离基形成而具有突变或致癌能力,均对人危害极大。有人将鳟鱼暴露于200ppm敌百虫水中,仅16h即发现肝胆内出现严重空洞。有机氯杀虫剂,结构较稳定,在环境中降解极为缓慢,如六六六,具强烈致癌作用。五氯酚钠在环境中残留期长,对土壤和沉积物均有很高的吸附性,鱼体对它的蓄积作用也很强,将金鱼置于含100ppm五氯酚钠的水中72h,组织中检出的五氯酚钠浓度为水体的900倍。

5.代谢改善和强壮剂

如激素类,用于育苗期性转变等,常用的有甲基睾酮、去甲睾酮、已烯雌酚等。其残留会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四肢末端肥大等,已被禁止使用。

基因诱导剂、疫苗等

用于转基因动物的诱导,多倍体的培育和繁殖,常用的有6-次甲氨基嘌呤等。转基因药物和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均已受到怀疑。

6.渔药的生产

.7.渔用饲料添加剂

当前我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饲料添加剂比较广泛,按其性能来分,大致有3类:

①补充营养成份的添加剂:主要有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②药物性添加剂:可分为10类,主要有抗生素添加剂、激素类添加剂、抗菌剂和中草药添加剂等;

③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化剂、促生长剂、防霉剂、粘结剂、调味剂、促消化剂、着色剂等。

虽然我国养殖动物配合饲料允许添加成分和剂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兽药典》(1990版)有明确规定,但许多生产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常在饲料中添加超过标准数倍的添加物,渔用饲料中滥加药物和激素等已成为很严重的问题,只有通过饲料生产者、水产养殖者、立法与管理部门、检验机构等的努力,加强管理,才能保证渔业饲料的安全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喹乙醇

是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长剂,我国于1982年允许应用于动物养殖。现已证明喹乙醇不仅对水产动物具有中等至明显的蓄积毒性、遗传毒性和诱变性,对水环境亦有潜在的不良作用。1990年版《兽药典》规定用于促生长时,鱼类建议添加量为30—60mg/kg,但有的饲料产品中竟高达500mg/kg,导致水产品组织中喹乙醇残留远远超过人类食品有关喹乙醇最高限量的规定(MRLs≤0.5ug/g),现已被禁用。

铬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体内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但当饲料中铬含量过高时就会引起动物中毒。

1.渔药

ⅰ.在行政机构方面,各级主管部门应对水产养殖过程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管,并加大对渔药厂家的监管力度,规范渔药市场。

ⅱ.在技术标准方面,首先,制定渔药的临床使用规范,促使养殖业者正确用药。其次,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又不阻碍我国渔业生产发展的水产品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再次,在借鉴畜产品检测和参考国外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并健全自己的检测体系。

ⅲ.在残留检测机构方面,目前通过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只有黄海水产研究所l家,应相应增加残留检测机构,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对全国的水产品安全卫生问题做出预报,对突发事件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ⅳ.在渔病防治过程中提倡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审慎用药;同时研制免疫增强剂、生物渔药和微生态制剂等。

必须指出的是,“中草药不等于绿色渔药”,作为药物它也具有正反两面,应重视它的加工方式,不可滥用;“健康养殖不等于不用药”,除了改善养殖环境之外,合理、有计划、科学地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饲料添加剂

ⅰ.制订渔用饲料的安全标准,将主要由有害金属,药物残留,有害化合物,有害微生物及添加剂的不正确使用等所引起的危害,消除或减少到对养殖动物和人体是安全的。

ⅱ.制订完善的渔用饲料产品标准,以规范和监督饲料生产,保障水产动物和人体安全。

ⅲ.提高渔用饲料质量和加强渔用饲料安全管理。

ⅳ.积极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如益生素,功能性低聚糖,有机微量元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糖萜素和生物活性添加剂等。据陈焕铨等(2002)报道在鱼虾蟹甲鱼饲料中添加0.2%生物活性添加剂,使鱼类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1.8%,虾类提高12%,河蟹提高20.8%,甲鱼提高6.2%;且可避免药物残留和毒副作用,是值得推广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3.进行药残检测

比色法

利用抗生素的一些呈色反应,测定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量。其方法较多,如链霉素氧化亚硝基铁氰化钠比色法、过碘酸比色法、α一萘酚比色法、氨脲比色法、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等等,氯霉素的α一萘酚比色法、N一萘基乙二胺比色法;四环素类的盐酸比色法、三氯化铁比色法等等。

荧光法

抗生素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可产生带有不同颜色荧光的产物,测定其荧光强度,以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抗生素含量。产生荧光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溶液的pH值。如在碱性条件下,金霉素可产生紫色荧光;青霉素本身无荧光,但和氮杂蒽的缩合物质具有蓝绿色荧光;链霉素与1,2—萘醌—4—磺酸钠在碱性介质中所生成的产物具有蓝色荧光等等。

免疫学技术检测法

应用最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核心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在合适的载体上,酶标限定量抗原与未知抗原竞争固相抗体结合位点或固相抗原与未知抗原竞争限定量的标记抗体结合位点,形成抗体复合物。在一定底物参与下,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氧化或还原成另一种带色物质,由于酶的降解底物与显色是成正比的,通过眼观或分光光度计测定,可确定是否存在未知抗原或含量。该法对氯霉素的检测标准在0.05一4.05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定量检测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外对氯霉素残留的最大允许限量(MRL)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在高压的作用下,被测样品和流动相经过色谱柱时,样品在其中反复分配,使各组份分离,然后由检测器测出其含量。由于不在高温下工作,故适用于不易气化、受热易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残留分析,如兽药(青霉素类、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等)、某些农药和真菌毒素以及大分子有机物的残留分析。用此法检测了鱼体内呋喃唑酮的残留,灵敏度为25ug/kg,回收率为70%—120%,精密度方面,批内变异系数CV≤10%,批间变异系数CV≤25%。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被检测的元素在高温下原子化后并形成原子蒸气,当用特定光线(锐线光)照射原子蒸气时,原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吸收光能量,使被照射的光线强度减弱,通过检测器测定被照射光线减弱的程度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可测60余种元素,主要为金属元素铜、锌、镁、锰、铅、镉、镍、锡等和一些非金属元素砷、硒、硼、硅、碲等,对大多数非金属元素不能测定,且一种光源只能检测一种元素。

气相色谱法(GC)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被测样品带入色谱柱内进行反复地分配,使残留的不同组份分离,通过检测器测出各个组份含量。因色谱柱处于高温环境中,故适用于耐高温、易气化、不易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分析,如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菊酯类农药、甾体类激素(如甲基睾酮、去甲基睾酮)、真菌毒素等残留的检测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法(UV)、红外吸收光谱法(IR)和核磁共振光谱法(NMR)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被测样品元素原子在等离子体火炬中原子化并形成原子蒸气的同时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快回迁到基态,释放出能量,并以光的形式表现(发射)出来。当用分光器将所发射的光分为单色光后,通过检测器便可测出发射光的波长。由于每种元素原子从激发态回迁到基态释放的能量不同,即发射光的波长不同,那么根据所测发射光的波长就可确定所测元素的种类。因被测物中各元素原子的含量不同,依据ICP—AES所测光的强度可求出被测元素的残留量。可检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并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不需更换光源,比AAS更方便。

质谱法(MS)

在高温环境中,将被测物分子气化后,气体分子在高速电子束的撞击下成为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并快速进入质量分析器,依据离子质荷比(m/e)的大小依次检测和记录下来。通常用质谱图中有关离子峰的位置进行定性分析,由峰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近年来,各种检测方法的相互渗透,已发展成GC—MS、HPLC—MS、AAS—MS、ICP—AES—MS等联用技术,不仅有利于被测样品不同组份的分离和鉴定,而且也提高了检测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这些方法是动物性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的最先进的方法。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要用到:X射线分析法,分子发光法、激光光谱分析法、极谱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折射法、旋光和园二色性法等。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检测试剂盒或试纸进行现场快速初测,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对其中呈阳性反应的样品进行实验室进一步确证;发展省时、省力、省溶剂、价廉、少污染、系统化、规范化、微型化和自动化前处理工作;运用各种在线联用技术将是药残分析方法研究的重点。

4.开发安全的水产品

无公害水产品

无公害水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有害有毒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对人类健康无害的水产品。可以分为三类:①在无任何污染的天然水体中生产的水产品。②在自然条件下,使用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剂而生产的水产品。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副作用小、残留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生产的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水产品。

绿色水产品

绿色水产品是以“无污染”为鲜明的质量特征,并实行“从水体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经专门机构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水产品。有如下标准: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②水产养殖及水产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③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④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璜和标签规定。此外还涉及到饲料加工、苗种培育、渔药生产、养殖技术等方面,是渔业科学、环保科学、营养学、食品卫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有机水产品

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法定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加工品。

随着我国加入WTO,水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如欧盟、日本提高了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设置绿色壁垒,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挫。因此大力开发绿色水产品,不仅有利于增加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还可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如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本来就很少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THE END
1.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在海洋,我国已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产量47万吨。 在内陆,池塘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冷水养殖、稻田养殖、盐碱水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蓬勃发展。 “内陆设施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资源和设施养殖用地日趋紧缺,适宜设施养...https://m.gmw.cn/2024-11/22/content_1303903228.htm
2.水产养殖业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20122016年中国水产...博思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水产养殖产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介绍了水产养殖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水产养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现状、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水产养殖产业有...https://www.bosidata.com/yuye1209/T128536EV0.html
1.首页水产养殖关于印发《2024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03-13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开展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集中研讨2023-12-21 2023年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名单公示2023-12-20 冬季水产养殖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技术指引2023-12-18 中国水产学会成立60周年暨2023范蠡学术大会...http://www.yyj.moa.gov.cn/scyz/
2.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现状如何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MAIGOO知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现状如何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水产品消费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而天然水产品资源有限,所以中国水产养殖业在渔业生产中已占主导地位,水产品养殖规模稳定增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迅速普及,未来智能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https://www.maigoo.com/goomai/272670.html
3.厉害了我的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比增长3.4%!水产养殖种类达...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 正文/1685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作为世界渔业大国里首个实现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我国内陆河流、湖泊、水库和坑塘等水域滩涂面积5.5亿亩,适宜开展养殖生产的内陆水面面积约1亿亩,宜渔水域面积广阔。“渔业领域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潜力巨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https://news.nfncb.cn/ncbdscb/41952.html
4.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三、2019-2024年我国纯养虾的养殖面积及占比统计 四、2019-2024年我国鱼虾混养模式的养殖面积及占比统计 五、2024-2030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中鱼虾混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上游产业分析 第四章 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上游种虾发展分析 第 一节 国内南美白对虾种虾养殖现状概述 第二节 国...https://www.cir.cn/2/79/NanMeiBaiDuiXiaYangZhiShiChangXi.html
5.我国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水产2012年10期我国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水产养殖业,网箱养殖,抗风浪,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2011年养殖水产品产量已达4023.26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产量的70%左右。...https://wap.cnki.net/qikan-SICA201210006.html
6.水产养殖业(精选8篇)中国作为一个渔业大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由于建国以后受到水产养殖行业重捕捞轻养殖极端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利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近年来,随着养殖局面的改善,以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行业其成本核算问题进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lm19ck.html
7.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本研究综 合分析了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概述了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水产 养殖面临的问题,形成了推进水产养殖的重点任 务,探讨了助力水产养殖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中国 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重要意义 1. 1 稳定优质蛋白供给,满足全球消费需求的 有效途径 联合国发布的《 2019 年世界...https://fm.fmiri.ac.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359
8.日本淡水养殖产业发展分析外国渔业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案例,找出其中可借鉴经验,并针对我国淡水养殖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日本淡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日本淡水渔业从粗放式发展到资源合理利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其中淡水养殖业完成了从注重量的发展到重视质的发展的成功转型,成为日本淡水...http://www.yc6318.cn/shrj/aritcle19571.html
9.小蜂观察中国渔业产业现状1. 中国渔业生产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21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10514.0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所占的比重为28.9%,淡水养殖面积所占的比重为71.1%。与2011年相比,全国水产养殖面积减少了1238.36万亩、降幅约为10.54%。 图表1:中国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1亿亩以上 ...https://www.abeedata.com/home/article/detail/id/21153
10.物联网技术论文15篇(经典)在发达国家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成熟应用。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1.水产养殖环境监控 利用传感设备监测养殖池中水的温度、ph值、氧、氨含量等指标,在通过无线传输、处理后,将数据和信息传给养殖人员。让养殖户通过...https://www.ruiwen.com/lunwen/826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