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药”这个词,其实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不过,那时候的“中药”指的是“三品分类”里的“中品药”,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中药”完全不是一个意思。直到近代西方医药系统全面传入中国,差不多是19世纪后期,为了区分我国传统医药和西医药,我们才开始广泛使用“中医”和“中药”这些称呼。
翻开清代以及更早的本草文献,会发现那时临床上应用的中药已经超过了3000种。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通过调查统计,中药资源的种类更是达到了12800多种。现在,国家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中药资源普查,估计将来会有更多种类被发现,包括人工种植和驯养的品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么多的中药里,功效明确、疗效可靠的只有大约500种。
可能有一个问题,很重要,但是大家容易忽略。那就是,什么是中药?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深入、全面的探讨,但大多数人会认为,中药的核心特性在于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另外,中药的知识和理论表达,离不开中医特有的“语言”。这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在历史、哲学、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独特性。比如,中药的“性”和“效”——这些都是古人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来描述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使用规律。直到今天,这些理论仍然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要学习中药,我们就从下面这些中药名词的记忆开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