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白皮书》介绍了南通食品药品行业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情况、2017年度监督抽检和监测情况、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置情况、专项整治及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以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当前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举措。
2017年,南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以打造“食安南通”和“用南通药放心”两个品牌为载体,完善体制机制,重点整治突出问题,重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全市没有发生源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南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经验做法,多次得到了国家总局和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生物医药和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根据统计局统计,全市生物医药和食品产业累计规模达到1108.30亿元,同比增幅13.1%。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全市共有58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共有43家企业通过国内药品GMP认证,12家企业通过美国FDA、欧盟EDQM、世卫组织PQ、日本PMDA等发达国家或组织认证检查。58家企业中主营收入超2亿元的有12家,1-2亿元之间的有7家。全市销售收入超5000万的医药产品为18个,其中过1亿的品种为7个。通过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南通生物医药企业的规模与产品品质正在不断提升。
食品产业方面,截止2017年底,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达1150家,比2016年减少20家,数量继续位列全省第二。减少的是一些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的小企业,这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目前,全市大型食品企业有嘉吉粮油等7家,大型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南通醋酸化工等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如东、如皋、海安三(县)市,共有710家,占全市总数61.7%。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市经济开发区,共14家,占全市添加剂生产企业总数30.4%。肉制品主要集中在如皋市,占全市肉制品生产企业总数60%。
2017年,南通还把食品小作坊监管作为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市食品小作坊登记率超过40%,取缔各类无证“黑作坊”156家。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取得实效
2016年5月起,南通全面启动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的创建地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各级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部分创建指标提前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今年5月即将接受国家组织的中期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度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满意度为79.6%,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知晓率达到79.1%,支持率为97.6%,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满意度为81.8%。
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高位
2017年,全市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抽检42472批次,达到5.82批次/千人,位居全省前列,合格率达到98%。总体合格率与往年持平,显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稳中较好。
加大对食药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2017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上级部署并结合南通实际,找准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回头看”、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桶装纯净水、学校食品安全、中药饮片生产领域和中药提取物、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诊所药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全系统查办食药类行政处罚案件2222件,较2016年增长27.6%,位列全省第二。涉刑移送食药类案件106件,较2016年增长82.8%,位列全省前列。全年受理各类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968件,全部按期按要求办结回复。
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畅通案件移送渠道,加强协查配合,主动汇报案情,争取司法机关提前介入等形式,进一步促进食品药品稽查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为辖区破获大案要案扫清障碍,全市食品药品涉刑案件和大案数均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