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于国家层面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事件明显下降,由于一些原因,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三)执法人员水平不齐。目前,农村牧区条件相对落后,人员不愿向基层流动,导致基层执法人员稀少。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在查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难以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和巡查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询问、手摸、眼观等方式查证有效期、保质期、商标包装等方面,做出粗略判断,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率。同时,监管人员老龄化,知识更新有一定难度;一些监管人员安于现状,不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少数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只顾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监管缺失,埋下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淡薄。食品经营的门槛较低,特别是在农村牧区,很多经营者文化素质较低,受其接受教育和社会视野的限制,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商业道德,只图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甚至个别人为了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损害别人的健康。
(五)违法成本低廉,助长了违法者的气势。虽然近年加大了对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但由于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面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门监控打击的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廉,许多劣质、过期变质的食品堂而皇之出现在超市、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不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特别是豆制品、熟肉制品、面点蛋糕小作坊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背街小巷、农村集贸市场,周围污水常年不断。同时集中在各中、小学门口的售卖即食小食品的小摊小店,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
二、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做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二)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食品安全是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下实施的一项工作,政府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外,还应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网络,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对现有的检测机构要加强达标工作,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突出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围绕农村、集贸市场、校园周边、餐饮业等关键环节,重点对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品种实行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黑窝点和无证摊贩,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企业的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原材料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
(五)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执法履职能力。对机关干部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整顿部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执法人员履职为民、共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业务技能和履职能力,以更好地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及时补充队伍新鲜血液,选拔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进取心,敢于承担责任的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整肃单位内部纪律,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害群之马予以严肃处理;对作风消极散漫、群众口碑不佳的人员及时予以诫勉谈话,塑造风清气正、尽心履职、高效廉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切实把好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健康的第一道关,预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