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进一步抓住食品安全的着力点,以最严格的监管依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关键是要落实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

面对全国一千多万家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很多、食品类别很杂、食品需求量很大、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复杂、食品安全隐患不易发现的特点,而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技术资源与之很不相适应;同时,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诚信体系尚不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良莠不齐,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责任缺失、故意违法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甚至衍生为行业“潜规则”。

总局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抓住治本之策,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依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同时,制定和完善以食品经营者首负责任、食品安全人员管理责任、从业人员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经营主体责任制度,推动经营者建立自身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真正把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质量自管自控,提升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突出重点品种,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行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销售等“全过程”记录制度,督促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要大力支持行业制订行规行约,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及时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诉求,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

要结合落实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和机制,探索开展质量安全记录、信用档案建设等工作,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坚决予以曝光,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二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在调味品抽检中,共抽检795家企业的1858批次产品,其中70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6.2%。

据了解,本次抽检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酿造食醋、配制食醋、酿造酱油、配制酱油、辣椒、花椒、辣椒粉、花椒粉、沙拉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等20个细类。

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的要求。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等共43个。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检出的70批次不合格产品中,被检出项目多为甜蜜素及防腐剂超标。

据悉,在本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国家食药总局共监督抽检了包括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酒类、焙烤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糖果及可可制品、调味品、饮料等23类食品的21188批次样品。

调味品(tiáowèipǐn),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的每一个品种,都含有区别于其他原料的特殊成份,这是调味品的共同特点,也是调味品原料具有调味作用的主要原因。调味品中的特殊成份,能除去烹调主料的腥臊异味,突出菜点的口味,改变菜点的外观形态,增加菜点的色泽,并以此促进人民食欲,杀菌消毒,促进消化。

例如:味精、酱油、酱类等调味品都含氨基酸,能增加食物的鲜味;香菜、花椒、酱油、酱类等都有香气;葱、姜、蒜等含有特殊的辣素;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酒、醋、姜等可以去腥解腻,调味品还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酱油、盐含*所需要的氯化钠等矿物质;食醋,味精等含有不同种类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此外,某些调味品还具有增强*生理机能的药效。

THE END
1.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而食品的制作和生产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食品的种类又特别丰富,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有计划、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抽检固然重要,但食品的监督、监管需要的是常抓不懈。食品安全监管要不得“搞形式”“走过场”的工作方式,这会让食品经营商户养成“一抓就严,不抓就松”的坏毛病。http://wb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01329.html
2.工程院院士:安全食品是生产来的不是监管来的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 “如果你在一个国家吃匹萨饼,它的成分会来自于30多个国家、100多个供应商。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吃的加工产品,所涉及的生产商可能在世界各地。一个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涉及加工产品里面所有的相关成分。”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彼得·本·安...http://www.ce.cn/cysc/sp/info/201205/08/t20120508_21159155.shtml
3.食品生产"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随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中外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力手段就是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而寻求有效的监管或检查模式一直以来是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政府职能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突破重点。就食品生产监管而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生产检查体系也成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https://www.foodmate.net/jianyan/1793/165711.html
1.浅谈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业界简讯资讯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综合性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对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开展队伍建设整顿,促进职能到位,树立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宗旨,要以省工商局提出的工商监管专业化、社会化、系统化建设为指向,以监管创新为手段,以提高效能和执法水平为重点,立足本职,构筑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https://www.lab168.com/news/show-37925.html
2.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题内容11、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为了( )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的危害与风险,防止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 A、尽量 B、最大限度 C、尽最大努力 D、彻底 12、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 A.75—950C B.63—850C C.60—900C D.65—950C ...https://d3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34410
3.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12篇(全文)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指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设置、监管权限的分配、职责范围的划分、机构运行和协调以及人事制度等项制度的有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五次调整, 第四次调整是在2004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再次作出了重大调整, 实行“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mwdogtq.html
4.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喜欢。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 民以食为天,安全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没有安全,色香味、营养都无从谈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https://www.wenshubang.com/shenghuo/464828.html
5.“毒鸡蛋”震动欧洲,他们引以为傲的食品安全哪去了?荷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罗博·范·林特马上出来反驳:去年11月并没有发现威胁到食品安全的情况。 言下之意,这个锅我们荷兰不背。 但同时他也承认,相关机构去年11月的确收到过匿名信,指出有使用危害性较强杀虫剂的情况。 球又被踢回到了比利时这边,而且比利时貌似嫌疑最大。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