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必须抓的紧而又紧。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效合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从四个最严(标准、监管、处罚以及问责)以及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产业发展、加强风险管理、推进社会共治、开展攻坚行动、强化组织领导来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餐饮监管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模块,“意见”对餐饮监管内容提出落实餐饮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建立集体用餐食材溯源体系、线上线下监管同标同质;餐饮监管模式:网格化监管、信用档案应用、多级协调办案;餐饮监管创新:互联网技术应用、社会共治、明厨亮灶、量化分级等。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组织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规范快速检测方法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能力。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信用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监管效能。
2020年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知明确要求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部门管理监督责任,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筑牢基础、补齐短板、提升水平,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遏制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提高师生和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2019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关于印发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目前学校食堂管理多为人工管理,都是手工进行记录。食堂基本处于半信息化或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数据分散、不可管控,缺乏事前预防手段。同时因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高,很难确保管理与数据的延续性。
随着食品安全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夯实,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营者更为敬畏食品安全,更具风险意识。但是校园经营主体普遍不对公众开放,并未受到太多的公众的监督。故此,存在一定的责任意识不清,对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不重视,往往因为忽视了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常管理,从而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
学校食堂餐饮单位基数庞大,然而从业人员往往靠经验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但是目前学校一般均很少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经费预算,故此很难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的专业支持。
基于“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业务深度融合,应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技术等助力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学校食堂阳光餐饮智慧食品安全管理云平台系统,提升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就餐者对食堂的信任度,降低学校主体因食品安全带来的主体责任风险。真正做到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遏制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提高师生和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是主体,本解决方案系统设计紧紧围绕着方案使用者,食堂所有者(学校)、食堂经营方及从业人员、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等食堂就餐者、食材供应商、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等的实际需求,以实用、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同时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特定使用。
学校食堂智慧食品安全管理云平台,攘括了信用档案、阳光公示、检测数据、风险预警、工作动态、线上统计、量化评级、培训考核、追溯溯源、线下监管、线上巡查、数据统计等等功能。
确保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同时主动引入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持续改进,从而提升信心,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确保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监督管理部门全方位控制风险,全流程监控管理,保障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确保全程信息化,全环节可追溯,从而能够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确保学校食堂管理方实时全面的掌握食堂食安数据和动态信息从容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实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监控、有效预防。突发事故的快速溯源、高效处理,夯实主体责任。提高社会信任度,提升学校公众形象。
项目
建设内容
主要功能描述
物联
硬件
1、摄像头视频取证及监控系统;
2、互动屏和公示屏;
3、指挥管理中心大屏;
4、其他物联硬件。
通过物联网设备(手机摄像头、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对重要监管环节(加工现场、晨检现场、消毒现场、留样现场、校长陪餐等)进行视频影像取证,数据采取,取证后的信息实时传递到平台,管理部门可通过平台模块实时查看监控影像或视频,确保真实取证,全环节可溯源。能实时为食堂经营者、食堂主体责任方等提供智能化、可视化、餐饮物联网食安大数据分析,实时进行风险防范,对于危机情况实时预警提示。
食安
检测
1、食品安全检测室;
2、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检测工具、试剂耗材
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对原材料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抽检,把控原材料安全;对加工环境、餐饮器具、从业人员等进行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室也是一个给消费者信心的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
信息
公示
1、学校食堂消费者互动及公示系统;
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大数据展示系统。
软件
平台
1、智慧食品安全监管平台;
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的应用角色:学校管理方、食堂经营者、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者、消费者、社会公众、食堂原材料供应商等不同的应用功能,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简单的傻瓜式人机操作固化工作流程,做到经营档案台账电子化,经营全过程信息化,全环节可追溯,全方位控制风险。
2.从学校食堂端,优化了内部管理,提升了管理能力与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落实责任到人,对从业人员进行考评,确保整体食品安全意识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此外,系统中的培训考核系统,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具备上岗前进行食品安全的基本培训,落实40学时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计划。
3.从社会公众端,操作过程更为透明,更为可信,进一步提升了家长对学校的信心,避免了舆情毫无节制的扩散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帮助学校食堂持续改进,更好的帮助其实现自我优化。
4.系统具备强大的食品安全的追踪溯源能力,能够帮助监管部门、食堂管理方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分析原因,快速应对处理。从而进一步后续进行追溯,启动问责流程,进一步责任到人。
比如我们可以引进第三方对食堂现场、日常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并且提供持续改进方案。同时建议执行4D、5S等进行日常管理,对食材、餐具进行周期性的检测评估。此外,人员的持续培训与考核,提升操作人员整体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也更为重要。
相信通过专业第三方机构的协助,全程信息化的手段,不管是从人员能力提升、现场管理、食材与餐具检测、舆情管理均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随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导入HACCP/ISO22000体系,同时确保其有效的运行,相信这是行之有效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手段。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食品安全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参与,社会共治将会成为主流。随着进入5G、AI时代,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也需要创新,如何在监管制度体系、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智慧监管建设上进行完善和优化,充分利用5G、AI等新技术手段,构建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新格局,有效的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将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