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预包装食品已经成为日常食物消费中的一部分。近十几年来,我国城乡儿童和青少年的预包装食品消费率和平均消费量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不合理的零食消费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经常吃高盐、高脂和高糖含量类零食的儿童,其肥胖、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等发生率显著升高[3]。为进一步探究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预包装食品的消费现况和对营养标签认知态度现状,2020-2021年在我国五省一市的城市及农村地区,纳入5841名10-17岁学龄儿童其中2404名4-6年级小学生、1690名初中生和1747名高中生,开展预包装食品消费现况及对营养标签态度的调查。
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南、北方的五省一市(北京、河北、青海、广西、四川、贵州)区分城市和农村选取共计6个调查点的5841名10-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包括2404名4-6年级小学生、1690名初中生和1747名高中生。问卷调查获取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包装食品消费状况及对营养标签的态度。描述城乡地区、不同性别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各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率和消费频率、经常消费率、营养标签阅读情况等,logistic回归探究面筋辣条类、碳酸、含果蔬汁饮料、甜味水和其他饮料类和膨化食品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是通过系统的文献查询编制,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调查采取学校为单位学生自填报的方式,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并成立项目质控组进行问卷的核查清理。
主要发现
学龄儿童青少年高盐、高脂、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4-6年级小学生面筋辣条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初中生群体糖巧果冻类和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高中生群体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营养标签阅读率较高,达到85.4%
1.学龄儿童青少年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根据高油盐糖类预包装食品《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限量食用”的零食类别和《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超重和肥胖儿童少吃的食物”的食物类别进行判定,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青少年过去一个月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92.2%,有8类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接近或超过20%以上,从高到低依次为糖巧果冻类,含乳饮料及蛋白饮料类,能量饮料、咖啡和茶饮料,饼干类,面筋辣条,碳酸饮料、含果蔬汁饮料及其他甜味水饮料,糕点类及冷饮类。
消费率以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1次/月计
经常消费率以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率≥3次/周计
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包括以下四类:乳饮料及蛋白饮料,能量饮料、咖啡和茶饮料,碳酸、含果蔬汁、甜味水及其他饮料,以及冲调饮料
图1.学龄儿童青少年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图2.学龄儿童青少年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1.14-6年级小学生面筋辣条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图3.4-6年级小学生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图4.住校4-6年级小学生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1.2初中生群体糖巧果冻类和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较高
与4-6年级小学生群体相比,初中生群体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的经常消费率整体略有降低,且经常消费的品类有所变化。消费最为频繁的为糖巧果冻类,其次为含糖饮料及饼干类,面筋辣条类食品的经常消费率显著下降。
图5.初中生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图6.城市初中生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1.3高中生群体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率较高
含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的消费率和经常消费率随年龄上升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经常消费率最高的为能量饮料、咖啡和茶饮料,其次为乳饮料和糖巧果冻类。在消费率方面,高中生碳酸、含果蔬汁、甜味水及其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率是小学生的1.38倍,能量饮料、咖啡和茶饮料类是小学生的1.49倍。
图7.高中生高盐、高脂和高糖预包装食品经常消费率排序
2.阅读营养标签的频率情况及意义作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营养标签阅读率较高,达到85.4%,其中4-6年级小学生为83.6%,初中生为87.1%,高中生为86.2%。阅读频率以偶尔看/有时看的频率最高,占比达到52.2%,一定会看的频率占比达到17.9%。
图8.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标签阅读频率分布
图9.学龄儿童青少年不阅读营养标签的原因分布
学龄儿童青少年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率随营养标签阅读频率增加而下降。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和一定阅读营养标签是消费碳酸、含果蔬汁、甜味水和其他饮料类预包装食品的保护因素;经常和一定阅读营养标签是消费面筋、辣条类预包装食品的保护因素;一定阅读营养标签是消费膨化食品类预包装食品的保护因素。
总结与建议
此外,本次调查发现阅读营养标签的行为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关联。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的消费率随营养标签阅读频率增加而下降,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阅读营养标签的儿童青少年碳酸、含果蔬汁和甜味水饮料类、面筋辣条及膨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的率显著较低。
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应实施综合措施以促进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类别预包装食品的消费,减少高盐、高脂、高糖类预包装食品的消费。
1.加快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修订,增加糖、饱和脂肪等强制标示
自2013年起,中国实施强制性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规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营养素的含量等信息需要在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识。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消费频繁、问题凸显,需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除营养成分表增加糖、饱和脂肪(酸)强制标示外,建议在儿童经常消费的预包装食品的主要展示面以醒目形式标示相应高含量声称用语。
2.加强营养标签的普及,推进更为简单、易懂、醒目的标签正面标识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现有营养标签标识内容的认知水平仍有待提供,难以借助营养标签内容进行健康的食品选择,因此迫切需要出台易于理解的食品包装正面标示,引导消费者简单、直接地选择更加健康的预包装食品。
作者:周瑾1王颜1于冬梅2赵丽云2
1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
2.国务院办公厅.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2017.
3.刘爱玲,尚现文,张倩等.小学生零食消费种类与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6):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