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一2008(完整版)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一2008(完整版)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odefordesignofpharmaceuticalindustrycleanroom

2008—11—12发布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最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pharmaceuticalindustrycleanroom

GB50457一2008

主编部门: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6月l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5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57-2008,自2009年6月l日起实施。其中,第3.2.1、3.2.6、4.2.4、5.1.2(1、2、3)、5.1.6、5.1.7、5.1.8、

5.1.14(l、2)、5.2.1(2)、5.2.2(1、2、5、7、8)、5.3.1、5.3.2、5.4.3(l、2、4)、6.1.2、6.1.4、6.1.9、6.4.1、6.4.2、6.4.3、6.4.5、7.1.1、7.1.8、7.2.2、7.2.3、7.2.5、7,2.12(1、2)、8.1.6、8.2.1、8.2.3、8.2.4、8.2.5、8.2.6、8.2.8、8.2.9、8.3.8(l、4)、9.1.3、9.1.4、9.2.5、9.2.7、9.2.8、9.2.10(3、4、5)、9.2.14、9.2.15、9.2.19、9.3.4、9.4.3、9.4.4、9.5.4、9.6.1、9.6.2、9.6.3、9.6.4、10.3.1、10.3.2、10.3.3、10.3.4(1)、10.4.1、10.4.2、10.4.3(2、3、4)、10.4.4、10.4.5、10.4.6(l)、11.2.7、11.2.8、11.3.3、11.3.4、11.3.5、11.3.6、11.4.3、11.4.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24号)的要求,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会同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和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洁净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的实践,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769号,邮编20012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缪德骅王福国汪征飏吴天和刘琳陈宇奇李安康唐晓方顾继红俞友财杨丽敏陈芬晔杨军杨一心韩立新黄金富刘元吴霞

目次

1总则.............................................................................................................................................................72术语.............................................................................................................................................................83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10

3.1一般规定........................................................................................................................................10

3.2环境参数的设计要求.....................................................................................................................104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11

4.1厂址选择........................................................................................................................................11

4.2总平面布置....................................................................................................................................115工艺设计...................................................................................................................................................11

5.1工艺布局........................................................................................................................................11

5.2人员净化........................................................................................................................................14

5.3物料净化........................................................................................................................................15

5.4工艺用水........................................................................................................................................156工艺管道...................................................................................................................................................16

6.1一般规定........................................................................................................................................16

6.2管道材料、阀门和附件.................................................................................................................16

6.3管道的安装、保温.........................................................................................................................17

6.4安全技术........................................................................................................................................177设备...........................................................................................................................................................17

7.1一般规定........................................................................................................................................18

7.2设计和选用....................................................................................................................................188建筑...........................................................................................................................................................19

8.1一般规定........................................................................................................................................19

8.2防火和疏散....................................................................................................................................19

8.3室内装修........................................................................................................................................209空气净化...................................................................................................................................................21

9.1一般规定........................................................................................................................................21

9.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21

9.3气流流型和送风量.........................................................................................................................24

9.4风管和附件....................................................................................................................................25

9.5监测与控制....................................................................................................................................26

10.1一般规定......................................................................................................................................27

10.2给水..............................................................................................................................................27

10.3排水..............................................................................................................................................27l0.4消防设施.......................................................................................................................................28ll电气..........................................................................................................................................................28

11.1配电..............................................................................................................................................29

11.2照明..............................................................................................................................................29

11.3通信..............................................................................................................................................29

11.4静电防护及接地...........................................................................................................................30附录A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举例..........................................................................................30附录B医药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32附录C医药洁净室(区)的验证..............................................................................................................33本规范用词说明..........................................................................................................................................34

1总则

1.0.1为在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确保质量,满足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1.0.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系统设施验证、维护管理、检修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1.0.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20工艺用水processwater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2.0.21纯化水puritywater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不含任何附加剂,供药用的水。3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3.1一般规定3.1.1药品生产区域应符合国家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关于环境参数的规定。3.1.2医药洁净室(区)应以微粒和微生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同时还应规定医药洁净室(区)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差、照度、噪声等参数。3.1.3环境空气中不应有异味以及有碍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气体。3.2环境参数的设计要求3.2.1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按表3.2.1划分。表3.2.1医药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个/m3)微生物最大允许数≥0.5μm≥5μm浮游菌(cfu/m3)沉降菌(cfu/皿)100350005110000350000200100310000035000002000050010300000100000030000—15

注:l在静态条件下医药洁净室《区)监测的是浮粒子数、浮游菌教或沉降菌数必须符合规定。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116294的有关规定;

2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应对大干等于5μm尘粒的计数多次采样,当大于等于5μm尘粒多次出现时,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3.2.2药品生产有关工序和环境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附录A的要求。3.2.3医药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l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时.空气洁净度100、100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温度应为20~24℃,相对湿度应为45%~60%;空气洁净度100000级、3000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2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3人员净化及生活用室的温度,冬季应为16~20℃,夏季应为26~30℃。

3.2.4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医药洁净室(区)之间以及医药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空气静压差不应小于5Pa,医药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3.2.5医药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照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x。2辅助工作室、走廊、气闸室、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的照度值不宜低于150Lx。3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

3.2.6非单向流医药洁净室(区)的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0dB(A),单向流和混合流医药洁净室(区)的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5dB(A)。4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4.1厂址选择4.1.1厂区位置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在大气含尘浓度、含菌浓度和含有害气体浓度低,且自然环境好的区域。

2宜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仓储、堆场,远离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如不能远离以上区域时,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

5工艺设计

5.1工艺布局5.1.1工艺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及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并应根据工艺设备安装和维修、管线布置、气流流型以及净化空调系统等各种技术措施的要求综合确定。5.1.2工艺布局应防止人流和物流之间的交叉污染,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应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域的出入口。对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应设置专用出入口。2应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入医药洁净室(区)前的净化用室和设施。3医药洁净室(区)内工艺设备和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生产和储存的区域不得用作

非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通道。4输送人员和物料的电梯宜分开设置。电梯不应设置在医药洁净室内。需设置在医药洁净区的电梯,应采取确保医药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措施。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物料传递路线宜短。

5.1.3在符合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各种固定技术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要求综合协调。5.1.4医药洁净室(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l在满足生产工艺和噪声级要求的前提下,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法药洁净室(区)宜靠近空气调节机房布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工序和医药洁净室(区)的布置宜相对集中。

2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医药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出人和物料传送,应有防止污染措施。5.1.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宜靠近生产区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物料、半成品和成品存放区域。存放区域内宜设置待验区和合格品区,也可采取控制物料待检和合格状态的措施。不合格品应设置专区存放。

整理,并应及时灭菌。

5.1.12无菌洁净室的设置,应根据本规范第5.1.9、5.1.13条和附录A确定。5.1.13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布置和空气洁净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中药标本、留样观察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应与药品生产区分开设置。2各类实验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l)阳性对照、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等实验室,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检定室等应分开设置。2)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应为无菌洁净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应低于10000级,并应设置相应的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设施。3)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检定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宜低干100000级。3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应设置专门仪器室。4原料药中间产品质量检验对生产环境有影响时,其检验室不应设置在该生产区内。

5.1.14下列情况的医药洁净室(区)应予以分隔: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乙类与非甲、乙类生产区之间或有防火分隔要求时。2按药品生产工艺有分隔要求时。3生产联系少,且经常不同时使用的两个生产区域之间。5.1.1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应设置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人的设施。5.2人员净化5.2.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员净化用室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设置。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用室宜分别设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无菌洁净室(区)和非无菌洁净室(区),其人员净化用室应分别设置。2人员净化用室应设置换鞋、存外衣、盟洗、消毒、更换洁净工作服、气闸等设施。3厕所、淋浴室、休息室等生活用室可根据需要设置,但不得对医药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

5.2.2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员净化用室入口处,应设置净鞋设施。2存外衣和更换洁净工作服的设施应分别设置。3外衣存衣柜应按设计人数每人一柜设置。4人员净化用室的空气净化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9.2.11条的规定。5盟洗室应设置洗手和消毒设施。6厕所和浴室不得设置在医药洁净区域内,宜设置在人员净化用室外。需设置在人员净化用室内的厕所应有前室。7医药洁净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置气闸室;气闸室的出入门应采取防止同时被开启的措施。8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某些幽体药品、高活性药品及有毒害药品的人员净化用室,应采取防止

有毒有害物质被人体带出人员净化用室的措施。

5.2.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面积,应根据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和工作人员数量确定。5.2.4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程序宜按图5.2.4布置。洁净室(区)

闸室

手消毒

更换洁净工作服

外衣

换鞋

图5.2.4医药洁净室(区)人员净化程序

5.3物料净化5.3.1医药洁净室(区)的原辅物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出入口,应设置物料净化用室和设施。5.3.2进入无菌洁净室(区)的原辅物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在出入口设置供物料、物品灭菌用的灭菌室和灭菌设施。5.3.3物料清洁室或灭菌室与医药洁净室(区)之间.应设置气闸室或传递柜。5.3.4传递柜密闭性应好,并应易于清洁。两边的传递门应有防止同时被开启的措施。传递柜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传递物品的大小和重量所需要求。传送至无菌洁净室(区)的传递柜应设置相应的净化设施。5.3.5生产过程巾产生的废弃物出口,宜单独设置专用传递设施,不宜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气闸室或传递柜。5.4工艺用水5.4.1饮用水的制备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饮用水的制备方式,应保证其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长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GB5749的有关规定。2饮用水的储存和输送,应符合本规范第10.2.1和10.2.2条的规定。

5.4.2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l纯化水的制备方式,应保证其水质电阻率大于0.SMn·cm,并应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纯化水标准的规定。

2用于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管道、管件等的材料,应无毒、耐腐蚀、易于消毒,并宜采用内壁抛光的优质不锈钢或其他不污染纯化水的材料。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过滤器。

3纯化水输送管道系统应采取循环方式。设计和安装时不应出现使水滞留和不易清洁的部位。循环的干管流速宜大于1.sm/S,不循环的支管长度不应大于管径的6倍。纯化水终端净化装置的设置应靠近使用点。4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系统,应有清洗和消毒措施。

5.4.3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l注射用水的制备方式,应保证其水质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注射用水标准的规定。2用于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管件等的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并应采用内壁抛光的优质低碳不锈钢管或其他不污染注射用水的材料。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器。

3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用65℃以上保温循环的方式,也可采用80℃以上或4℃以下保温的方式。循环时干管流速宜大于1.5m/s。

4注射用水输送管道系统应采取循环方式。

5注射用水输送管道系统设计和安装时,不应出现使水滞留和不易清洁的部位。使用点不循环支管长度不应大于管径的6倍。注射用水终端净化装置的设置应靠近使用点。

6输送注射用水的不锈钢管道,应采用内壁无斑痕的对接氢弧焊焊接。需要拆洗的不锈钢管道宜采用卡箍式、法兰等优质低碳不锈钢卫生管件连接,法兰垫片材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管道焊接后宜钝化。

7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系统,应设置在位清洗和在位灭菌设施。

5.4.4医药洁净室(区)内工艺用水系统的验证,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6工艺管道

6.4.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不得使用压缩空气输送易燃、易爆介质。6.4.5各种气瓶应集中设置在医药洁净室(区)外。当日用气量不超过一瓶时,气瓶可设置在医药洁净室(区)内,但必须采取不积尘和易于清洁的措施。7设备

8建筑

8.3.9医药洁净室(区)的门的大小应满足一般设备安装、修理和更换的要求。门宜朝空气洁净度等级较高的房间开启.并应加设闭门器。无窗洁净室的门上宜设置观察窗。8.3.10医药洁净室(区)的窗宜与内墙面齐平,不宜设置窗台。无菌洁净室的窗宜采用双层玻璃。8.3.11医药洁净室(区)内墙面与顶棚采用涂料面层时.应采用耐腐蚀、耐清洗、表面光滑和不易生霉的材料。8.3.12医药洁净室(区)内的色彩宜淡雅柔和。医药洁净室(区)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系数.顶棚和墙面宜为0.6~0.8.地面宜为0.15~0.35。8.3.13医药洁净室(区)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分GB50222的有关规定。9空气净化

9.1一般规定9.1.1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的确定,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医药洁净室(区)内有多种工序时,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采用相应的空气洁净度等级。

2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医药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宜采用工作区局部净化或全室空气净化,也可采用工作区局部净化和全室空气净化相结合的形式。

5排放易燃、易爆介质的区域。

9.2.11人员净化用室中的更衣室、气闸室,应送人与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相同的洁净空气。人员净化用室的净化空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级医药洁净室(区)的更换洁净工作服室,换气次数宜为15次/h。2空气洁净度100000级医药洁净室(区)的更换洁净工作服室,换气次数宜为10次/h。3空气洁净度300000级医药洁净室(区)的更换洁净工作服室,换气次数宜为8次/h。4气闸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相连的医药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

5人员净化用室各房间的空气应由里向外流动。6设置在人员净化室内的换鞋、存外衣、盟洗、厕所、淋浴室等生产辅助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

9.2.21中药生产中要求“按医药洁净室(区)管理”的工序,其空气调节和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l应采取通风措施或设置空气调节系统。2进入生产区域的空气应经过粗效、中效空气过滤器两级过滤,室内应保持微正压。3生产过程中散发粉尘、有害物的房间应设置除尘或排风系统。9.2.22局部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覆盖暴露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包装容器及传送设施的全部区域。2当单向流装置面积较大,且采用室内循环风运行时,应采取减少空气洁净度100级区域与室内周围环境温差的措施,空气洁净度100级区域内的温度不应大于室内设计温度2℃,并不应高于24℃。3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装置,应采用侧墙下部或地面格栅回风。4局部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装置外缘宜设置围帘,围帘高度宜低于操作面。5单向流装置的设置应便于安装、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

9.2.23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的设计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l空气处理机组应有良好的气密性.箱内静压为1000Pa时,漏风率不得大于1%。2空气处理机组内表面应光滑、耐腐蚀和易于清洁。3空气处理机组应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外表面不得结露。4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应按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总风量和总阻力选择,各级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应按其初阻力的1.5一2.0倍计算。5空气处理机组的整体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在运输、安装及运行时不得出现机组外壳变形。

9.3气流流型和送风量9.3.1气流流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气流流型应满足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空气洁净度100级时,气流应采用单向流流型。2空气洁净度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时,气流应采用非单向流流型。非单向流气流流型应减少涡流区。3医药洁净室(区)气流分布应均匀。气流流速应满足生产工艺、空气洁净度等级和人体卫生的要求。

9.3.2医药洁净室(区)气流的送、回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医药洁净室(区)气流的送、回风方式应符合表9.3.2的规定。表9.3.2医药洁净室(区)气流的送、回风方式

医药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气流流型送、回风方式100级单向流水平、直10000级非单向流顶送下侧回、侧送下侧回100000级非单向流顶送下侧回、侧送下侧、顶送顶回300000级

2散发粉尘或有害物质的医药洁净室(区),不应采用走廊回风,且不宜采用顶部回风。

9.3.3医药洁净室(区)内各种设施的布置,应满足气流流型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单向流医药洁净室(区)内不宜布置洁净工作台;在非单向流医药洁净室(区)内设置单向流洁净工作台时,其位置宜远离回风口。2易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附近应设置排风口。3有局部排风装置或需排风的工艺设备,宜布置在医药洁净室(区)下风侧。4有发热量大的设备时,应有减少热气流对气流分布影响的措施。5余压阀宜设置在洁净空气流的下风侧。

9.3.4医药洁净室(区)的送风量,应取下列最大值:l按表9.3.4中有关数据计算或按室内发尘盆计算。2根据热、湿负荷计算确定的送风量。3向医药洁净室(区)内供给的新鲜空气量。表9.3.4空气洁净度等级和送风t(静态)空气洁净度等级气流流型平均风速(m/s)换气次数(次/h)100级单向流0.2~0.5—10000级非单向流—15~25100000级非单向流—10~15300000级非单向流—8~12

注:l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4m的医药洁净室(区)。2室内人员少、发尘少、热源少时应采用下限值。

9.4风管和附件9.4.1风管断面尺寸应满足对内壁清洁处理的要求,宜设置清扫口。风管应采用不易脱落颗粒物质、不易锈蚀,且耐消毒的材料。9.4.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应按需要设置电动密闭阀、风量调节阀、防火阀、止回阀等附件。各医药洁净室(区)的送、回风管段,应设置风量调节阀。9.4.3下列情况的通风、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设置防火阀:l风管穿越防火区的隔墙处,穿越变形缝的防火隔墙的两侧。2净化空调系统总风管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3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的水平管段上。4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处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时,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的交接处。

6强毒微生物及芽袍菌制品。7放射性药品。8有菌(毒)操作区。

9.6.2青霉素等特殊药品的精制、干燥、包装室及其制剂产品的分装室的室内应保持正压,与相邻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9.6.3青霉素等特殊药品的生产区,应采取防止空气扩散至其他相邻区域的措施。9.6.4青霉素等特殊药品生产区的空气均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二类危险度以上病原体操作区及生物安全室,应将排风系统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在医药洁净室(区)内的排风口处。10给水排水

10.1一般规定10.1.1医药洁净室(区)的给排水干管,应敷设在技术夹层或技术夹道内,也可地下埋设。10.1.2医药洁净室(区)内应少敷设管道,与本区域无关管道不宜穿越,引人医药洁净室(区)内的支管宜暗敷。10.1.3医药洁净室(区)内的管道外表面应采取防结露措施。防结露外表层应光滑、易于清洗,并不得对医药洁净室(区)造成污染。10.1.4给排水支管穿越医药洁净室(区)顶棚、墙壁和楼板处宜设置套管,管道与套道之间应密封,无法设置套管的部位应采取密封措施。10.2给水10.2.1医药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分别设置直流、循环或重复利用的给水系统。10.2.2给水管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l生活给水管应选用耐腐蚀、安装连接方便管材,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防腐处理的钢管。2循环冷却水管道宜采用钢管。3管道的配件宜采用与管道材料相应的材料。

10.2.3人员净化用室的盟洗室内宜供应热水。10.2.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周围宜设置洒水设施。10.3排水10.3.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排水系统,应根据生产排出的废水性质、浓度、水量等确定。有害废水应经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出。10.3.2医药洁净室(区)内的排水设备以及与重力回水管道相连的设备,必须在其排出口以下部位设置水封装置,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排水系统应设置透气装置。10.3.3排水立管不应穿过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排水立管穿越其他医药洁净室(区)时,不应设置检查口。10.3.4医药洁净室(区)内地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l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内不应设置地漏。2空气洁净度10000级、1000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内,应少设置地漏;需设置时,地漏材质应不易腐蚀,内表面应光洁、易于清洗,应有密封盖,并应耐消毒灭菌。3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级的医药洁净室(区)内不宜设置排水沟。

10.3.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应采用不易积存污物并易于清扫的卫生器具、管材、管架及其附件。10.3.6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l排水管道应选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也可选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音件。2当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选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排水管。l0.4消防设施10.4.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10.4.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建筑物体积以及生产特点等确定。10.4.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火栓宜设置在非洁净区域或空气洁净度等级低的区域。设置在医药洁净区域的消火栓宜嵌人安装。2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每股水里不应小于5L/s。3消火栓同时使用的水枪数不应少于两支,水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4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大于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

10.4.4医药洁净室(区)及其可通行的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内,应同时设置灭火设施和消防给水系统。10.4.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配置的灭火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l0.4.6放置贵重设备仪器、物料的医药洁净室(区)设置固定灭火设施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l当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不应采用卤代烷以及能导致人员窒息的灭火剂。2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预作用式自动喷水装置。

10.4.7消防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火栓系统应采用钢管及相应的管件。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也可采用铜管、不锈钢管和相应的管件。ll电气

11.4.3医药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11.4.4医药洁净室(区)内产生静电危害的设备、流动液体、气体或粉体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其中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11.4.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不同功能的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等电位连接的要求。11.4.6接地系统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值应小于或等于IΩ;选择分散接地方式时,各种功能接地系统的接地体与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附录A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举例

表A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举例

空气洁净等级工序药品分类举例1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

无菌药品最终灭菌药品大容量注射剂(≥50ml)灌封(背吸为1000级)1.注射剂,稀配,滤过2.小容量注射剂的灌封3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注射剂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非最终灭菌药品1.灌装前不需要除菌滤过的药液配制2.注射剂的灌封,分装和压塞3.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后暴露环境(或背景为10000级)灌装前需除菌滤过的药液配制1.轧盖2.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后一次精洗—其它无菌药品—供角膜创伤或手术用滴眼剂的配制灌装——非无菌药品———1.非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2.深部组织创伤外用药品3.眼用药品的暴露工序4.除直肠用药外的腔道用药的暴露工序5.直接接触以上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1.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2.口服固体药品的暴露工序3.表皮外用药品的暴露工序4.直肠用药的暴露工序5.直接接触以上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

续表A

空气洁净等级工序举例药品分类1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包装的暴露环境(背景为10000级)———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包

附录B医药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

B.0.2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l应对医药沽净室(区)空气定期监测,监测项目和频次应符合表B.0.2的规定。特殊要求的医药洁净室(区)另行规定,表B.0.2医药洁净室《区】空气监测项目和频次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10010000100000300000温度、湿度2次/班2次/班2次/班2次/班风速、风量1次/周1次/月1次/月1次/月压差值1次/周1次/月1次/月1次/月尘埃粒子1次/周1次/季1次/半年1次/半年沉降菌1次/班1次d1~2次/月1次/月浮游菌1次/周1次/季1次/半年1次/半年

2下列情况应更换高效过滤器:

1)气流速度降低.即使更换初效、中效空气过滤器后.气流速度仍不能增大时。2)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阻力达到初阻力的1.5~2倍时,3)高效空气过滤器出现无法修补的渗漏时。B.0.3医药洁净室(区)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l医药洁净室(区)的维护管理,应包括对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生产设备、设施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记录。2使用具有腐蚀、易越、易爆等有毒有害物品的医药洁净室(区),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3应建立医药洁净室(区)计划检修制度,对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实行定期检修、保养制度。检修、

保养记录应存档。

附录C医药洁净室(区)的验证

C.0.1医药洁净宰(区)的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l医药洁净室(区)的验证,应包括室内系统及设施,如净化空气、工艺用水等系统及设施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2系统及设施的安装确认.应包括各分部工程的外观检查和单机试运转。3系统及设施的运行确认.应在安装确认合格后进行。内容应包括带冷(热)源的系统联合试运转,

并不应少于8h。4医药洁净室(区)的综合性能确认.应包括表C.0.1项目的检测和评价。表C.0二医药洁净室(区)综合性能评定检测项目

C.0.2医药洁净室(区)的验证,应符合下列规定l国家现行标准:《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CJ71。2Z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3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净室(区)浮悬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4现行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5国家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6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0.3医药洁净窒(区)的验证。应包括下列文件:1医药沽净室(区)主要设计文件和竣工图;2主要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书.检验文件。3设备开箱检杳记录、管道压力试验记录、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风管漏风记录,竣工验收记录。4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试运转和医药洁净室(区)性能测试记录。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同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悄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洋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CB50457一2008条文说明

目次

l总则............................................................................................................................................................383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3831一般规定.........................................................................................................................................38

3.2环境参数的设计要求.....................................................................................................................384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40

4.1厂址选择........................................................................................................................................40

4.2总平面布置....................................................................................................................................415工艺设计...................................................................................................................................................42

5.1工艺布局........................................................................................................................................42

5.2人员净化........................................................................................................................................46

5.3物料净化........................................................................................................................................48

5.4工艺用水........................................................................................................................................486工艺管道...................................................................................................................................................51

6.1一般规定........................................................................................................................................51

6.2管道材料、阀门和附件.................................................................................................................52

6.3管道的安装、保温.........................................................................................................................52

6.4安全技术........................................................................................................................................537设备...........................................................................................................................................................53

7.1一般规定........................................................................................................................................53

7.2设计和选用....................................................................................................................................548建筑...........................................................................................................................................................55

8.1一般规定........................................................................................................................................55

8.2防火和疏散....................................................................................................................................56

8.3室内装修.....................................................................................................................................579空气净化...................................................................................................................................................58

9.1一般规定........................................................................................................................................58

9.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59

9.3气流流型和送风量.........................................................................................................................64

9.4风管和附件....................................................................................................................................66

9.5监测与控制....................................................................................................................................67

9.6青霉素等药品生产洁净室的特殊要求.........................................................................................6810给水排水.................................................................................................................................................68

10.1一般规定......................................................................................................................................68

10.2给水..............................................................................................................................................69

10.3排水..............................................................................................................................................69

10.4消防设施......................................................................................................................................6911电气.........................................................................................................................................................70

11.1配电..............................................................................................................................................70

11.2照明..............................................................................................................................................71

11.3通信..............................................................................................................................................72

11.4静电防护及接地...........................................................................................................................73

l总则

1.0.1、1.0.2本规范为全国通用的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的国家标准,适应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庆药工业洁净厂房是指药品制剂、原料药、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药用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药用包装材料等生产中有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的厂房。对于含有药用成分的非医药产品、非人用药品、无菌医疗器具、医院制剂等生产中有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厂房的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药品分类复杂,制剂剂型多.产品生产工艺对生产环境控制各不相同,加之国内外GMP的进展,都会给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标准的原则性和通用性,使其条款相对稳定而不必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而频繁修改。因此.本规范所列各项规定均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时应首先准确.完整地执行本规范.

3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31一般规定

3.1.2空气中影响药品质带的污染物质不只是微粒.另一个主要的污染物质是微生物。虽然大多数微生物对人无害.致病菌只是其中少数.但微生物的生存特点使得它对药品的危害性比微粒更甚.微生物多指细菌和真菌.在空气中常黏附于微粒或以菌团形式存在。药品受微粒和微生物污染后会变质,一旦进入人体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与其他工业洁净厂房不同.医药洁净室(区)必须以微粉和微生物为环境控制的主要对象

l该标准的空气洁净度仅以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浓度进行分级.没有相应的微生物允许值。2该标准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所规定的各种粒径悬浮粒子最大浓度限值(表l)与我国GMP(1998)的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中悬浮粒子最大允许位(表2)不尽相同,其中5μm拉子的控制要求相差更大。表ISO14644-1洁净室及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ISO等级大于或等于表中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pc/m3)序数(N)0.1μm0.2μm0.3μm0.5μm1μm5μmISOClass1102ISOClass210024104ISOClass310002371.2358ISOClass4100002370102035283ISOClass51000002370010200352083229

ISOClass61000000237000102000352008320293ISOClass7352000832002930ISOClass8352000083200029300ISOClass935200000832000029000

表2GMP(1998)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

空气洁净度等级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个/m3)微生物最大允许数≥0.5μm≥5μm浮游菌(cfu/m3)沉降菌(cfu/盒)1003500051100003500002000100310000035000002000050010300000105000006000015

3该标准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以等级序数“ISOClassN级表示,而我国GMP(1998)的洁净

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中的300000级,其悬浮粉子最大允许值无法在ISOClassN级之间内

插至相应级别。同时,考虑到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GMP至今都没有等效采用ISO1

4644-1标准.因此本规范中医药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标准未采用ISO14644-1标准。

3.2.4为了保证医药洁净室(区)区在正常工作或空气平衡暂时受到破坏时,气流都能从空气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空气洁净变低的区域.使医药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不会受到污染空气的干扰,所以医药洁净室(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差.

压差道的大小应选择适当.压差值选择过小.洁净室(区)的压差很容易被破坏.空气洁净度就会受到影响。压差值选择过大.会使净化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增大.空调负荷增加.同时使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使用寿命缩短,故很不经济。因此.医药洁净室(区)压差值的大小应根据我国现有洁净室的建设经验.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试验研究的结果合理地确定

对此.国际标准ISO14644-l、美国联邦标准FS209E、日本工业标准JIS9920、俄罗斯国家标准TOCTP50766-95等现行的有关洁净度标准中都有明确规定,虽然各个国家规定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之问、洁净室与相邻的无洁净度级别的房间之间的最小压差值不尽相同,但最小压差值都在5Pa以上.

关于洁净室与室外的最小压差,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编制组研究结果,当室外风速大于3m/h时.产生的风压力接近5Pa.若沽净室内压差值为5pa时.室外的污染空气就有可能渗漏到室内。由《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编制组提供的全国气象资料统计。全国203个城市中有74个城市的冬夏平均风速大于3m/s,占总数的36.4%。因此.洁净室与室外的最小压差俏必须大于5Pa.才能抵御pgc外污染空气的渗透.本规范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将医药洁净室(区)与室外的最小压差值定为10Pa.

4.1厂址选择4.1.1洁净厂房与其他工业厂房的区别在于洁净厂房内的生产工艺有空气洁净度要求;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与其他工业洁净厂房相比,空气洁净度标准又有微生物的控制要求。其中,无菌药品对生产环境的微生物量控制更为严格。然而,室外大气中含有大量尘粒和细菌,据有关资料表明,不同区域环境的大气含尘、含菌浓度有很大差异(表3)。表3国内室外大气含尘、含菌浓度

含尘浓度≥0.5μm(个/m3)含菌浓度微生物(cfu/m3)工业区(15~35)×107(2.5~5)×104市郊(8~20)×107(0.1~0.7)×104农村(4~8)×107<0.1×104

新建、迁建或改建时,将厂址选择在大气含尘、含菌浓度较低的地区,如农村、城市远郊等环境良好.周围无严重污染源的地方,这是建设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必要前提。因此,厂址不宜选择在有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工业区,应远离车站、码头、交通要道,远离散发大量粉尘、烟气和有害气体的工厂、仓储、堆场,远离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当不能远离时,也应选择位于严重空气污染源的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

4.1.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中的“环境尘源影响范围研究报告”,交通主干道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50m内为严重污染区,10om外为轻污染区。因此,在确定洁净厂房与交通主干道之间距离时,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洁净厂房与交通主干道之间的上下风向关系;(2)交通主干道的实际车流量(“环境尘源影响范围研究报告”测试时,车流量约为800辆/h);(3)交通主干道与洁净厂房之间的绿化状况和其他阻尘措施;(4)交通主干道与洁净厂房间距的计算标准。考虑到市政交通主干道对洁净厂房的污染主要由厂房的新风口传人,为避开交通主干道的严重污染区,因此规定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新风口与市政交通主干道近基地侧道路红线之间距离宜大于50m。当洁净厂房处于交通主干道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或与交通主干道之间设有城市绿化带等阻尘措施时,可适当减小。

4.2.4青霉素类药品是非常特殊的药品,它疗效确切但致敏性极高已众所周知,甚至使用者在皮试时就休克的也不乏其例。为此,国内外GMP对它的生产、管理都有严格规定。为了使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生产对其他药品生产所引起的污染危险性减少到最低程度,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生产厂房应置于其他洁净厂房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2.7药品生产所需的原辅物料、包装材料品种多、数量大,原料药生产还需要大量的化工原料,有些原料易嫩、易爆、毒性大、腐蚀性强。因此,厂区主要道路应将人流与货流分开,这不仅是为了减少运输过程尘土飞扬,避免凭借人流带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而且也能确保厂区安全。为实施主要道路的人流与货流分流,厂区应分别设置人流、货物的出人口。4.2.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周围绿化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含尘、含菌量。场地绿化应以种植草坪为主,小灌木为辅。厂区的露土宜覆盖,厂区内不应种植观赏花卉及高大乔木。因为花朵开放时产生大量花粉,1朵花的花粉颗粒有数千至上百万个,花粉粒径因花而异,小的10~40μm,大的100~150μm。同时花的开放还会招惹昆虫。观赏花卉多为一年生植物,需经常翻土、播种、移植,从而破坏植被,使尘土飞扬。而高大乔木树冠覆盖面积大,其下部难以植被,增加厂区周围露土面积。不少乔木的落叶或花絮飞舞,都会增加大气中的悬浮颗粒。5工艺设计

2人员和物料进人医药洁净室〔区)前,分别在各自的净化用室中进行净化处理,有利于防止人员和物料的交叉污染。人员净化用室设置要求见本规范第5.2.3条、第5.2.4条,物料净化用室设置要求见本规范第5.3.1条、第5.3.2条。

3医药洁净室(区)内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是为减少无关人员和不必要的设备、设施对药品的污染,确保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工艺布局中要防止生产、储存的区域,如制剂生产区设置的半封闭式中间库,被非本区域工作人员当作通道,使药品受到污染。

4由于电梯及其通行井道无法达到洁净要求,因此多层厂房中的电梯不应设在医药洁净室内。需设置在医药洁净区的电梯,应有确保医药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措施,如在电梯前设置气闸室,防止电梯运行和开启时未经净化的空气直接进人医药洁净区;也可采取其他效果确切的措施。

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物料传递路线要短捷,不宜弯绕曲折,以免传输过程物料受到污染和交叉污染。

因生产需要在生产区域内设置的物料存放区,主要用于存放半成品、中间体和待验品。物料存放周期不宜太长,以免物料堆积过多,占地面积太大。检验周期长的待验品,从管理上可办理手续暂存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储存区。存放区位置的确定以满足生产为主,宜减少在走廊上的运输路线。存放区可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视各生产企业管理模式而定。对于集中存放区(又称中间站)从布局上应避免成为无关人员的通道。

5.1.6有关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的特殊性已在本规范第4.2.4条说明中有所解释。为此,国内外GMP对它的生产、管理都有严格规定。美国CGMP要求“有关制造、处理及包装青霉素的操作均应在与其他人用药物产品隔离的设施中进行”;欧盟GMP(1997)提出“为使由于交叉污染引起的严重药品事故的危险性减至最低限度,一些特殊药品如致敏性物质(如青霉素类)、生物制品(如活微生物制品)的生产应采用专用的独立设施”;我国GMP(1998)第20条规定.‘生产青霉素类高致敏性药品必须使用独立的厂房与设施”,这是我国GMP对药品生产厂房设施最为严格的条款。避孕药品、卡介苗、结核菌素等特殊药品的生产,对操作人员和生产环境也存在一定风险。我国GMP(1998)第21条、附录五“生物制品”中规定,这些特殊药品的生产厂房应与其他生产厂房严格分开。与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生产厂房不同,这些药品的生产厂房并不强调必须是独立的建筑物。因此,设计时这些药品的生产可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与其他医药生产厂房以实墙分割成互不关联的生产厂房,其人员、物料出人,所有生产设施如净化空调系统、工艺用水系统,以

及其他公用工程系统,均与其他医药生产厂房严格分开。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各自独立的建筑

物内,在总图布置上与其他医药生产厂房分开。

5.1.7本条主要是对同一建筑物内,某些药品生产区与其他药品生产区,或同一药品生产的前后工序生产区之间的布置要求。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是抗生素中重要一族,由于它的性能特点,临床使用时也有许多限制规定,因此它的生产区要与其他药品生产区域严格分开。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6年3月16日“关于加强β-内酰胺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知”:

(1)β-内酰胺类药品中的单环、β-内酰胺类药品按普通药品管理;(2)头孢霉素类、氧头孢烯类产品按头孢菌素类产品管理;(3)半合成碳青霉烯类原料药及其制剂,均必须使用专用设备和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中药生产的原料是中药材,生物制品生产的原料是动物脏器或组织,它们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成为制剂的原料。由于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以及动物脏器、组织的洗涤或处理.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媒、酸、碱,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异味,对制剂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要把前后两种决然不同的生产方式严格分开,以免污染成品质量;含不同核素的放射性药品有着不同的性能和作用,生产过程不得互相干扰,它们的生产区也应各自分开。

本条要求在生产区域上的严格分开,是指要有各自独立的生产区,相应的人员净化用室、物料净化用室,以及生产区域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但进人同一建筑物的人员总更衣区、物料仓储区以及生产区域外的人员、物料走廊等仍可合用。

2称量室。世界卫生组织(WHO)GMP提出“……起始物料的称量区可以是仓储区或生产区的一部分”。本规范把原辅料的称量室设置在生产区内,避免了为称量室再设物料和人员净化用室。称量工序的管理由生产企业管理体制而定,称量后的剩余物料应有专门存放区,以免差错和污染。由于称量操作时物料暴露于所在环境中,因此称量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使用该物料的医药

洁净室(区)一致。

3备料室,备料室是从仓储区领来待称量物料存放的房间,宜靠近称量室。根据我国GMP(1998)第27条要求“根据药品生产工艺要求,医药洁净室(区)设置的称量室和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并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因此备料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称量室相同。

4设备、容器及工器具清洗室。设备、容器及工器具在清洗时会产生污染,如果为便于清洗而设置在生产区内的清洗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使用该设备、容器及工器具的洁净室(区)相同。为避免洗涤后的设备、容器及工器具再次污染和微生物的繁殖,确保下次使用前的清洁,设备、容器及工器具洗涤后均应十燥,并应在与使用该设备、容器及工器具的洁净室(区)相同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下存放。

对于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的设备、容器、工器具以及从不可移动设备上拆卸的零部件.在100000级清洗室清洗及最终处理(如用注射用水淋洗等)后.应及时灭菌。对灭菌后的设备、容器、工器具以及从不可移动设备上拆卸的零部件,应采取保持其无菌状态的措施,如密闭储存或在100级单向流保护下存放等。如采用双扉灭菌柜的,可在100级单向流保护下直接进人无菌区。

2我国GMP(1998)第52条要求“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对“分别清洗、整理”的理解,应视生产企业的具体睛况。必须注意的是,不能把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房间使用的工作服混放在同一台洗衣机里清洗。

3为避免与非无菌工作服的交叉污染,无菌工作服不宜与其他工作服合用洗衣、干燥机,它的洗涤、干燥设备宜专用。无菌工作服干燥后应在100级单向流下整理、包扎,并及时灭菌。灭菌后应存放在与使用无菌工作服的无菌洁净室(区)相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存放区待用。

5.1.14根据药品生产特点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建设中大多采用大体量厂房。但药品生产品种规格多,工艺复杂,流程长,生产工序要求不一,从生产安全和工艺要求方面考虑,厂房内应予以分隔的情况较多,如使用与不使用易燃易爆介质的生产区域之间、洁净区域与非洁净区域之间、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以及相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区域中容易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生产工序或生产装备之间等,均应予以分隔。5.1.15由于新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大多选择在市郊、农村,厂房外昆虫、鼠类等动物对洁净厂房容易构成威胁,为此厂房应因地制宜采取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人的措施。5.2人员净化5.2.1在洁净厂房众多污染源中,人是洁净室中最大的污染源。一是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释放或分泌污染物;二是人体表面、衣服能沾染、豁附和携带污染物:三是人在洁净室内的各种动作会产生大量微粒和微生物。要确保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对进人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进行净化,限制人员携带和产生微粒和微生物是十分必要的。本条对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设置作了规定。

l为避免人员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本规范要求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用室宜分别设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无菌洁净室(区)和非无菌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用室应分别设置。以非最终灭菌无菌冻干粉注射剂为例,在生产工序中,玻瓶的洗涤、干燥、灭菌,胶塞的前处理等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00000级,药物除菌过滤前的称量、药液配制等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0000级(室内为非无菌),除菌药液的接收、灌装、半加塞、冻干等操作室为无菌洁净室,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也是10000级。对该产品的生产区应分别设置出人100000级洁净室(区)、非无菌10000洁净室(区)和无菌洁净室(10000级)等三套人员净化用室,才能满足不同环境工作人员的净化要求。

2换鞋、存外衣、更洁净工作服是人员净化的基本程序。通过换鞋、脱外衣、洗手消毒、更换洁净工作服,以去除人体、外衣表面沾染、赫附和携带的污染物。更衣后人员经气闸室进入医药洁净室(区)。气闸室是控制人员出入医药洁净室(区)时气流和压差的设施。

3厕所、浴室、休息室等生活用室应视车间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车间规模及工艺特征等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车间规模较大、人员集中或操作强度人的医药洁净室(区)宜设休息室。关于厕所、浴宰的设置要求参见本规范第5.2.2条的规定。

5.2.2对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设计要求说明如下:l进入人员净化用室前净鞋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入口处的清洁,不致受到外出鞋的严重污染。净鞋的方

法很多,有擦鞋、水洗净鞋、粘鞋垫、换鞋、套鞋等。为了保护人员净化用室的清洁,最彻底的办法是在更衣前将外出鞋脱去,换上清洁鞋或鞋套。最常用的有跨越鞋柜式换鞋,清洁平台上换鞋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外出服在家庭生活及户外活动中积有大量微尘和细菌,服装本身也会散发纤维屑,将外出服及随身携带的其他物品存放于更衣室专用的存衣柜内,避免外出服污染洁净工作服。

3关于存衣柜的数量,考虑到国内洁净厂房的管理方式和习惯,外出服一般由个人闭锁使用,所以按在册人数每人一柜是必要的。洁净工作服柜一般也可按每人一柜设计,或集中将洁净工作服存放于设有流通洁净空气的洁净柜中,这样对保持洁净工作服的洁净效果更好。

4人员净化用室的空气净化要求见本规范第9.2.11条及其说明。

5手是交叉污染的媒介,人员在接触工作服之前洗手十分必要。操作中直接用手接触药物或药用原辅物料的人员可以戴洁净手套或在医药洁净室内洗手。

洗净的手不可用普通毛巾擦抹,因为普通毛巾易产生纤维尘,最好的办法是热风吹干,电热自动烘手器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6洁净区内设置厕所和浴室不仅容易使洁净室受到污染,还会影响洁净区的压差控制。本规范规定医药洁净区内不得设厕所和浴室。需要设在人员净化用室内的厕所应有前室缓冲,放置供人员人厕穿用的鞋套、外套。

7人员更换洁净工作服室与洁净区域入口处之间设置气闸室,是为了保持洁净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和正压。气闸室的出人门应有防止同时被开启的措施,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气闸室的出人门应采取连锁。

8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某些街体药品、高活性药品、有毒害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洁净工作服上会不同程度沾染、吸附这些药品的微粒,为防止有毒害微粒通过更衣程序被人体携带外出,以上药品生产区人员在退出人员净化用室前,根据药品特点应分别采取阻止有毒害微粒外带措施。

室(区)和无菌洁净室(区)设置的两个人员净化程序统一为一个程序。因为进人无菌或非无菌洁净室(区),都经过换鞋、更外衣、洗手、更洁净工作服、手消毒、气闸室等同样程序,只是更换的洁净工作服和洗手消毒要求不同。至于洁净工作服的性质(是无菌还是非无菌)、式样(对人体的包盖程度)和穿戴方式(配置要求、穿戴程序)应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无菌或非无菌)和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确定。在具体实施方面,有总更衣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人员在总更衣室更换厂统一工作服、鞋帽。进人非无菌洁净室(区)时,其更换外衣(脱厂统一工作服)、洗手与更换洁净工作服、手消毒可在同一室内进行,外衣柜数量以最大班人数来定或采用挂衣钩即可;无总更衣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人员进人非无菌洁净室(区)时,则更换外衣(脱外出服)、洗手与穿洁净工作服、手消毒应分两个房间进行,并且外衣柜的设置应按设计人数每人1柜。

进人无菌洁净室(区),无论企业是否有总更衣要求,人员都必须在更换外衣室脱外衣(厂统一工作服或外出服)、鞋(厂工作鞋或外出鞋),经洗手进人更换洁净工作服室,穿无菌洁净工作服。无菌服一般分内外两套,内衣为长袖上衣、长裤,手消毒后穿上带帽的连体无菌服及无菌鞋,再经手消毒后带上无菌手套,以最大限度地阻断人体代谢及携带的污染物。

当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中有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时,以往有些设计按进人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等级高低,采用递进式更衣程序,以适应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区)人员更衣需要。这样不但要求高洁净度洁净室(区)的人员多次脱衣、穿衣,使更衣流于形式,而且还要穿越与他们无关的低洁净度洁净室(区)的更衣区,容易造成对该区域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对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医药洁净室(区)的人员净化设施提出“宜”分别设置,是考虑到工程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但并不意味“递进式更衣程序”是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人员净化程序的合理模式。

关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的标准,我国药典与美国、欧盟药典在电导率(无机杂质控制指标)、总有机碳(有机杂质控制指标)、细菌内毒素、微生物等指标的限度控制方面不尽相同(参见表4),对水质和药品质量存在一定影响。为控制水中各种杂质和微生物量,本规范在管网设计,管路的材质、加工、安装、维护等方面作了较多规定。

表4工艺用水标准(部分指标】比较

纯化水注射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盟药典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盟药典电导率符合规定<1.3μs/cm符合规定<1.1μs/cm总有机碳<0.5mg/l<0.5mg/l<0.5mg/l<0.5mg/l内毒素<0.25EU/ml<0.25EU/ml<0.25EU/ml<0.25EU/ml微生物<100cfu/ml<100cfu/ml<100cfu/ml<10cfu/100ml<10cfu/100ml<10cfu/100ml

2我国药典对纯化水有“微生物限度”规定,每lml纯化水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水系统设备、管道选材不当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系统的微生物污染还会导致纯化水中“细菌内毒素”增加。细菌内毒素又称“热原”,注射后会使患者产生热原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细菌内毒素耐热性强,如各种革兰氏阴性菌分离出来的热原,常规灭菌(121℃灭菌30min)对它并无影响,必须加热至180℃、4h才能将它杀灭。因此纯化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为无毒,耐腐蚀及经得起消毒的材料。

纯化水输送管道的管材选择和管网设计是保证使用点水质的关键。在纯化水管材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1)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纯化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为了保证在输送过程中纯化水水质下降最小,必须选择化学稳定性极好的管材,也就是在所要求的纯化水中的溶出物最少。2)管道内壁的光洁度:管道内壁粗糙,即使微小的凹凸都会造成微粒的沉积和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微粒和细菌两项指标均不合格。3)管道及管件的接头处的平整度:接头处不平整或垫片尺寸不匹配,会产生水涡流和水滞留,造成微粒的沉积和微生物的繁殖。如果水系统使用了不适当的材料如PVC,运行后PVC中微量增塑剂会被浸出到水中。采用不锈钢时,要选用焊接良好、内壁抛光的优质不锈钢。因为焊接缺陷、内壁粗糙会造成水系统污染。内壁抛光后表面光亮,水分不易被吸附、滞留在管道表面,而且极易被吹除干燥。受机械抛光的局限,国外已实施电抛光。不锈钢管内壁光洁程度应据实而定。一般表面粗糙度为0.5μm时可视为光滑,粗糙度为0.25μm时可视为镜面程度。

纯化水储罐的通气口是外界含尘、含菌空气侵入水系统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安装效果确切的疏水性呼吸过滤器以防大气中的尘粒、细菌倒灌。

3为防止纯化水在输送过程或静止状态受微生物污染,纯化水的输送应采用循环供水管道系统,并需保持一定的流速,使水流呈湍流状态,以防止管壁形成微生物生物膜。生物膜是某些微生物应变的结果,它能保护微生物一般的消毒剂很难将它杀灭,它的脱落便成了新的菌落。

管路设计安装时要保持坡度,以利放净剩水。还应避免出现使水滞留和不易清洗的部位。管道的某些部位流量过低,微生物在这些管道表面、阀门和其他区域容易形成生物膜,成为持久性的污染源。生物膜很难消除,最好是防止它的生成。

4纯化水储罐和输水系统的定期清洗是保证纯化水水质的重要手段,防止长期运行后,储罐和管道内壁产生沉积物及微生物积聚,使水质下降。由于纯化水储罐要经常消毒,而最可靠的消毒方法是使用饱和蒸汽,因此储罐要选用可耐压的容器,不要使用不耐压的平底罐。

5.4.3注射用水常用于无菌制剂的配料,也是药品生产的常用原料。1一般来说,注射用水的制备可采用蒸馏法、反渗透法和超滤法。由于反渗透法、超滤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蒸馏法是中国药典确认的唯一制备方式。蒸馏法以纯化水作为原料,通过蒸发、汽液分离、冷凝等过程,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以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射用水的标准。

2为保证注射用水在储存、输送的过程中不再受到二次污染,因此对储罐、输送管道及管件的材质有特殊的要求,必须使用无毒、耐腐蚀、可消毒灭菌,内壁抛光的优质低碳不锈钢(如316L钢)或其他不污染注射用水的材料。使用不锈钢材料时.除了要求焊接良好、内壁抛光外,焊接后宜进行钝化处理。因为不锈钢焊接后焊缝表面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导致比未焊接时更易受到腐蚀。焊接还会使不锈钢表面粗糙,对清洗和灭菌不利。对不锈钢材料进行钝化处理,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钝化层,使它在常温下具有抗氧化和耐腐蚀的能力。

注射用水储罐的通气口是外界含尘、含菌空气侵人注射用水系统的主要途径。因此,储罐的通气口必须安装0.22μm疏水性呼吸过滤器,杜绝微粒和微生物的侵人。

3为防止储存的注射用水受微生物污染,注射用水应采用80℃以上或4℃以下保温储存,或者65℃以上的保温循环。

4为防止注射用水在输送或静止状态受微生物污染,注射用水输送系统(包括接至用水设备的支管)应为循环供水系统(使用点不循环支管长度不应大于管径的6倍)。循环干管应保持一定的流速以免微生物的再生和细菌内毒素的形成。设计及安装时要严格保持坡度,避免出现水滞留及不易清洗的盲管,要求在水系统灭菌前能将管道中的剩水放尽,确保灭菌效果。

7长期使用后的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系统容易造成污染,要定期进行清洗、灭菌。为确保清洗、灭菌效果,对不能移动、不可拆洗的储罐和输送管路、管件,应设置在位清洗(CIP)和在位灭菌设施(SIP)。这些设施应包括设置在被清洗、灭菌对象内的相应装置,制备、配置清洗液、纯蒸汽的装置及循环输送管路等。

5.4.4工艺用水系统的验证,是对药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工艺用水及其系统,在设计、选型、安装和运行上的正确性的测试和评估,证实该系统确实能达到设计要求。工艺用水系统的验证分为DQ(设计确认或预确认)、IQ(安装确认)、OQ(运行确认)、PQ(性能确认)等阶段。工艺用水系统验证的主要内容参见表5。表5工艺用水系统的验证

6工艺管道

阀门形式和材质的选用同样如此。制剂生产中使用的阀门与化工生产大不相同,它要求严格控制阀门对药品的污染,要求阀体不应成为污染物质积聚的死角。如不锈钢隔膜阀,除严密性好外,还具有阀件不直接接触药液、阀体死角体积小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注射用水、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药液的输送,也有利于消毒灭菌。由于不同的管道、阀门价格相差很大,如304L、306L钢明显高于304、306钢;同一材质内壁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价格相差也达1.3~1.6倍;隔膜阀价格比球阀约高2倍.因此,管道和阀门的选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经济合理。

接触物料的法兰、螺纹的密封垫圈,要使用不易污染介质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外,还要求其内径与管道内径大小一致、边缘光滑,以免积液,成为污染源。

6.3.3为了防止因振动、热胀冷缩而影响墙、楼板和顶棚的整体性,所以穿越医药洁净室(区)墙、楼板和顶棚的管道要敷设套管。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保证不会发生因有焊缝而出现的泄漏。管道与套管之间应用柔性、无毒的密封材料填堵,常用的有硅橡胶等。在墙面或顶棚管道穿出处宜加垫料压盖,以防填充物脱落。

3不少医药洁净室通过风管彼此串通,当火灾发生,特别是火势初起未被发现而又继续送风的情况下,风管成为烟、火迅速外窜的重要通道,殃及其他房间。

4某些药品生产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火灾危险性高。此外,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往往有不少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建设投资十分昂贵,一旦失火,损失极大。鉴于以上特点,为了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火灾损失,本规范从防止起火与燃烧,便利疏散与抢救等方面考虑,对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建筑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防火分区面积与疏散路线等提出较严格的要求。

2为避免室内灰尘在地面缝隙积聚,也为了便于生产运输车辆的出入,洁净室的门框不应设置门槛,但没有门槛也会造成室内外空气通过门框缝隙而对流,因此本条提出不宜设置门槛,以便据实而定。

3木质材料的门窗易受药品生产时水汽、化学品、消毒剂等腐蚀而产生大量微粒,影响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一般不宜使用。需要使用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4无菌洁净室是无菌作业的洁净室,对门窗等都有无菌要求,室内经常要进行灭菌处理,因此不应采用木质材料。

8.3.9医药洁净室(区)的门宜朝空气洁净度等级较高的房间开启,目的是高洁净度房间相对丁低洁净度房间有一定压差值,使门扇能关闭紧密。条文中用“宜”是从生产操作方面考虑,有的生产工艺存在火灾危险,要便于安全疏散,所以不作强制性要求,但应加装闭门器,以使门扇保持紧闭状态。医药洁净室(区)的门、窗框与墙壁的交界处应采取可靠的密闭措施,因为该处最易出现缝隙,尤其门扇启闭时造成门框的变形和振动,使门框与墙壁间产生裂缝,密闭措施可以采用密封嵌缝胶。

8.3.10本条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积尘面。当采用单层玻璃窗时,窗玻璃宜与产尘高的一侧或相对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一侧墙面平,另一侧做成斜窗台。无菌生产区的窗户宜为双层玻璃,二侧窗玻璃都与墙面平,采用双层玻璃窗时,要尽可能密闭。8.3.12医药洁净室(区)采光多需借助人工照明,再加上室内空气循环使用,因此,从人体卫生角度分析,其环境条件是较差的。为了改善环境,减少室内员工疲劳,故应特别注意室内建筑装修的色彩。考虑到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一般工作精度较高,为减少视觉疲劳,改善室内的光照环境,需要有一个明亮的室内空间.为此,医药洁净室的墙面与顶棚需采用较高的光反射系数。9空气净化

9.1一般规定9.1.1我国GMP(1998)对药品生产主要工序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药品生产工艺复杂,同一产品各生产工序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有时并不相同,因此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在洁净区域内对不同工序的生产环境应分别采用相应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洁净区域的面积,尤其是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洁净区域的面积。如非最终灭菌无菌注射剂的分装间,可采用在10000级背景下设置局部100级单向流区域,改变了以往全室单向流的做法,节省了投资和运行费用。

9.1.3医药洁净室(区)的新鲜空气量应根据以下两部分风量之和,与室内人员所需的最少新鲜空气量相比较,取两项中的最大值。室内所需新风量,为以下两部分风量之和:

l室内的排风量。

2保证室内压力所需压差风量(如对邻室为相对负压时,此风量为负值),压差风量宜采用缝隙法或换气次数法确定。

此外,医药洁净室(区)内必须保证每人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om3/h。以上计算的新风量低于人均40m3/h时,应取此值。

系统的新风比不应简单地按照系统内所需人员的新风量与总风量之比,而应根据医药洁净区内人员密度最高房间所需新风量的新风比确定。

9.1.4为了保证医药洁净室(区)在正常工作或空气平衡暂时受到破坏时,气流都能从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区域流向空气洁净度等级低的区域,使医药洁净室(区)的洁净度不会受到污染空气的干扰,所以医药洁净室(区)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差。

表6净化空气调节系统验证内容

程序所需文件确认内容安装确认1.医药洁净室(区)平面布置及空气流向图(包括洁净度、气流、压差、温湿度、人物流向等)、空气流程图2.医药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描述及设计说明3.仪器、仪表、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检定记录,交化空调系统操作规程及控制标准1.净化空调器、除湿机、风和的安装检查2.风管、净化空调设备的清洗及检查、运行调试3.中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4.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5.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检漏运行确认1.净化空调设备的运行调试报告2.医药洁净室(区)温湿度、压力、室内噪声级记录3.高效空气过滤器检漏记录、风速及流流型报告4.净化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报告5.悬浮粒子和微生物预检6.安装确认有关记录及报告1.净化空调设备的系统运行2.高效空气过滤器风速及房间气流流型3.室内温湿度、压力(或空气流向)等净化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性能确认1.《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3.《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悬浮粒子测定2.浮游菌测定3.沉降菌测定

医药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是对药品生产中所使用的空气净化系统,在设计、选型、安装和运行上的正确性的测试和评估,证实该系统确实能达到设计要求。

9.2净化空气调节系统9.2.1各种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区)的空气净化处理均应采用初效、中效、高效空气过滤器二级过滤。对于300000级洁净室的空气净化处理,由于空气洁净度等级较低,可采用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作为末端过滤。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价格与高效空气过滤器相差不多,但由于亚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运行终阻力较高效空气过滤器低15oPa左右,可以节省经常运行费用。

9.2.2中效空气过滤器宜集中设置在净化空气处理机组的正压段,因为考虑到负压段易漏风,会造成未经中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污染空气进人系统,降低中效过滤的效果,增加了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加大下游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过滤负担,缩短其使用年限。在回风、排风系统中,由于空气中往往带有粉尘等有害物质,为防止未经过滤处理的空气泄漏,污染周围环境,因此应将过滤器设置在回风、排风机的负压吸人端,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起到保护风机的作用。

空气过滤器的额定风量是在一定滤速下,其过滤效率和阻力最合理时的风量,因此空气过滤器一般按额定风量选用;但在设计中为了降低净化空调系统的系统总阻力,以及在选择高效空气过滤器送风口时,由于房间的风量根据过滤器额定风量选择不到合适的过滤器时,允许按小于额定风量选用。

图2空气处理流程

在图1和图2所示回风经处理后利用的方案中,由于回风系统增加了中、高效空气过滤器(亚高效空气过滤器),运行中虽节省了冷、热负荷,但增加了更换过滤器的费用,也增加了系统的阻力,是否经济合理,应作技术经济比较而定。如工艺设备状况差,操作中粉尘散发大,则空气过滤器寿命很短,所增加的费用可能会超过直排风的运行费,所以要对工艺及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采用回风利用方案是否经济合理。

本条文中第2~5款,不涉及回风处理后再利用的问题,因此,这些生产环境的空气均不应循环利用。

9.2.6若将除尘器直接设在生产房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1噪声大,对操作人员造成影响。2进人除尘器的空气在室内循环时,若滤袋有泄漏,上一批物料可能随空气回至室内而造成混药。3除尘器清灰时易污染房间地面及环境。所以单机除尘器宜设置在靠近需除尘房间的单独小机房内,并将除尘器排风接出.由于除尘器的启闭将影响房间的风量、压力平衡。因此,在工程设计上还要考虑当除尘器间歇工作时,为恒定生产房间压差采取的措施。当采用集中式除尘系统时,机房应靠近需除尘房间的中心,以尽可能地缩短管线。当机房门开向医药洁净室(区)时,由于除尘器操作人员的进出要通过医药洁净室(区),应向机房送人净化空气,风量可按相应空气洁净度等级换气次数的低限考虑,温湿度无严格要求。

9.2.7对除尘系统的防火防爆要求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并结合药品生产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9.2.8医药洁净室(区)的排风系统,对于确保医药洁净室(区)内幸气洁净度等级、环境卫生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条列为强制性条文。第l款要求排风口采取防止室外空气倒灌的措施。这些措施通常有:l设置中效空气过滤器。由于它对排出空气具有过滤粉尘的作用,可作为带有粉尘的排风首选措施。2设置止回阀。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密封性较差。3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电动密闭风阀,与风机同步开关。

9.2.9需要熏蒸灭菌的医药洁净室(区),以及净化空调系统需要大消毒的医药洁净室(区),为在消毒后及时排净残留气体,应设消毒通风设施。具体做法除净化空调系统已设置的排风外,可在净化空调系统的总回风道上加设通向室外的排风管道和排风机,使消毒排风量约为总送风量的50纬以上,并在总回风和排风管上设消毒排风切换用风阀。如果在空调系统中已有较大风量的排风系统,可不必再另设。

9.2.10为便于对各系统、各医药洁净室(区)进行风量平衡和压差调整,不同系统的排风应分开设置。由于散发粉尘和有害气体区域的排风与一般排风的处置方式不同,同时又为了避免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区域与一般区域相串通,故两者的排风系统应分开设置。

本条文3~5款规定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制定。

生产厂房的人员总更衣区不属洁净区,其中的换鞋、存外衣、盟洗、厕所、淋浴等房间会产生灰尘、臭气和水汽,所以应设置通风措施。具体的做法可送人经过滤后的室外空气;厕所、浴室单独设置排风并使保持负压。

9.2.13非连续运行的洁净室是否设置值班送风的问题要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而确定,如对于灭菌要求严格或湿热地区的洁净室(区),应设置值班送风,使洁净室(区)维持微正压并避免洁净室(区)内表面结露。当净化空调系统采用变频调速风机时,只需要降低风机转速即可转为值班送风状态,不需再另设值班送风机。值班送风量应视净化空调系统具体情况及建筑围护结构的密闭情况计算确定。

l选用高效率、低噪声设备。

2风管内风速宜按下列规定选用:总风管为6~10m/s;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为4~6m/s;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为2~5m/s。

3通风及空调设备应带有减振、隔振装置,必要时需设隔振器和减振基础,设备与风管和配管的连接应设有柔性接管。

4风道及阀门等通风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以避免或减低所引起的气流噪声和振动。

5风机和设备进出风口处的风管不宜急剧转弯、变径;必要时弯头等处应设导流叶片。

6尽可能降低系统总阻力。

9.2.17为保证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区)之间、洁净室(区)与一般区、洁净室(区)与室外均应保持一定的压差,本规范第3.2.4条规定了最小压差值。由于房间的压差取决于房间的送风与回风、排风量之差,要使房间的压差保持稳定,首先要使送入和排出房间的风量保持恒定,具体做法较多,如在总风管上设微差压传感器,当风量发生变化时,即可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使总风量保持不变;又如在进出房间的风管上设定风量阀(CAV阀),使进出房间的风量恒定不变;也可采用在洁净室内设差压传感器,当房间差压值偏高时,自动调节设在排风管上的变风量阀(CAV阀),以使室内压力保持稳定。

同时,应在工程中避免影响或改变房间压差的做法:如在同一净化空调系统中,对个别房间进行排风、回风的切换,问歇性使用医药洁净室(区)排风系统,而不采用任何措施进行房间压力保护等。因为这些做法都会破坏房间的空气平衡而使房间压力发生变化。

9.2.19本条所列的生产场所,在作业时均会产生粉尘、易燃易爆气体、有害物质或大量热湿气体和异味,这些房间相对于邻室、走廊或前室应保持不低于SPa的负压,使室内气体不至逸出扩散,并应安装现场微差压计,以监测这些房间或生产区的压力保持情况。9.2.20质量控制实验室要对所有药品生产原料和成品进行检定和检验,为避免通过净化空调系统与药品生产区发生交叉污染,所以质量控制实验室净化空调系统应与生产区应严格分开。由于阳性对照室、无菌检查室、放射性同位素检定室、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和放射性同位素检定室等实验室之间不得互相干扰,为防止各室之间交叉污染,根据生产具体要求,各实验室可单独设置或几个实验室共用一个净化空调系统。对于有全排风要求的实验室,室内应保持相对负压,并设压力监测装置。

9.2.21我国GMP(1998)附录七“中药制剂”中要求下列生产厂房按”洁净室管理”:1非创伤面外用药制剂及其他特殊的中药制剂生产。

2用于直接人药的净药材和干膏的配料、粉碎、混合、过筛等厂房。对于上述厂房的生产环境并无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但要求人员、物料的进出及生产操作应参照医药洁净室(区)管理。在厂房设施上,为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厂房门窗应能密闭,要有良好的通风、除尘、降噪等设施。本条文中的三条措施就是根据这些要求制定的。由于要求厂房密闭,因此厂房内的通风装置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是否设置空调或降温装置,要视当地气象条件及作业场所发热发湿情况而定。为满足生产环境的清洁要求,送风系统宜经粗、中二级过滤并使室内维持微正压。

9.2.22局部100级单向流装置的设置要求:1我国GMP(1998)附录二“无菌药品”规定,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的灌封,非最终灭菌无菌注射剂的灌装、分装和压塞,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后的暴露环境等应在空气洁净度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环境下生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药品生产企业没有将上述生产过程尤其是包装容器或半成品传送和短时存放等开口工序置于100级单向流的保护下。针对这一情况,本条强调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全部暴露区域(而不是部分区域)均应处于空气洁净度100级单向流装置的保护下。

2在以空气洁净度10000级为背景的100级单向流区域的设计中,有时采用单元式单向流装置拼装组合方式,用内置或外置风机作全循环运行。当单向流装置面积较大时,或单向流装置的循环空气又无法与10000级区的空气进行充分的交换时,100级区内将会引起空气在不断循环过程中的热量积聚,造成100级区域内温度高于室温的现象,甚至超过工艺生产要求的环境温度。所以本条规定空气洁净度100级区域内的温度不应超过室内设计温度2℃,最高不应高于24℃;如超过时,就需要采取在单向流装置或循环风系统中引入净化空调系统送风或增设干式冷却盘管等措施。

3由于局部100级区域的外部为10000级区域,为使10000级区域保持上送下回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作为单向流装置回风口的位置应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单向流装置回风口通常均设在箱体的上部,对此应通过风道将回风口引至房间的下部。

有些场合下,设有单向流装置的室内环境并无10000级(如洗衣房内无菌工作服整理台、10000级以下的取样室、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等小范围100级单向流区),可以不受下部回风的限制。

4为保证空气洁净度100级区域内,尤其是与10000级区相邻边缘区域单向流的空气流型不受干扰或破坏,在单向流装置的外边缘设置围帘十分有效。通常可采用PVC透明膜,高度宜低于操作面。根据有关试验结果,为确保工作面高度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围帘离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5m。

9.2.23由于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的特性,服务于净化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不同于服务于一般舒适性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本条提出了净化空调设备设计和选用要求。l净化空调系统中风机的全压远高十一般空调,因此对空调处理设备的强度和气密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当空调箱内静压为1000Pa时,漏风率不得大于1%;设备整体结构需有足够强度,在运输、安装、运行中不得出现任何变形。

本条文对净化空调设备的漏风率规定较原《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略有提高,这是由于考虑到:(1)医药洁净室对控制外部污染物的特殊要求;(2)有利于节能;(3)原规范系于1990年制定,十多年来空调设备制造工艺已有较大提高,本条文规定漏风率小于等于1%的要求,对大部分制造商在技术上是能做到的。

2通常情况下,净化空调系统夏季空气处理露点温度较低,例如:为保持室内干球温度22℃,相对湿度50%,空调处理设备应将空气处理至10~12℃;而一般舒适性空调处理设备只需将空气处理至18~22℃,由于两者温差不同,若将一般空调设备保温板壁厚度用于净化空调设备,则有可能在板壁表面出现明显的结露现象,不但耗能,又使设备易受腐蚀。所以对于净化空调设备要求有更良好的绝热性能。

9.3气流流型和送风量9.3.1对于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不同的医药洁净室(区),所采用的气流流型也应不同,本条规定了各种空气洁净度等级应采用的气流流型。为有利于迅速有效地排除尘粒,空气洁净度10。级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大多采用单向流,我国也有采

用非单向流100级的工程实例。本规范要求空气洁净度100级应采用单向流,与我国GMP(1998)的规定有关。

表7欧盟无菌药品GMP(200习洁净区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分级

级别静态动态最大允许悬浮粒子数/m3最大允许悬浮粒子数/m30.5~5.0μm>5.0μm0.5~5.0μm>5.0μmA3500135001B350013500002000C3500002000350000020000D350000020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

注:表中A级区气流速度:垂直单向流0.3m/s,水平单向流0.45m/s。表中数值为l的区域>5.0μm粒子应为0,因无法从统计意义上证明它不存在,故设为1。表中“不作规定”的区域,应根据生产操作性质来决定其限度。

表8欧盟无菌药品GMP(2003)洁净区微生物控制分级

级别浮游菌Cfu/m3沉降菌Cfu/4h接触菌Cfu/碟5指手套Cfu/手套A<1<1<1<1B10555C1005025—D20010050—

注:表中A级区微生物小于l的要求为不检出微生物.即事实上的无菌。

气流的送、回风形式除满足医药洁净室(区)的净化要求外,还需根据工艺生产情况确定,如空气洁净度10000级医药洁净室(区)室内散发溶媒气体或水蒸气时,宜采用上下排风方式,以免上述气体在房间上部积聚.

散发粉尘和有害物的医药洁净室(区)若采用走廊回风,走廊必将成为尘埃沉降和有害物集中的空间,随着人流、物流的流动,对与走廊相连的各个房间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不能符合GMP的要求。对于易产生污染的工艺设备,应在其附近设置排风(排尘)口,并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使排风口尽可能靠近污染源,以使污染物尽快排走。

9.3.4为保证空气洁净度等级所需的最低换气次数,本规范表9.3.4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制定。空气洁净度等级按静态测试,如设计时业主提出需按动态进行验收,则另行处理。需要提出的是,医药洁净室(区)的换气次数并不能成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验收标准,它只是洁净室(区)净化空气的一种手段,最终需根据洁净室(区)的检测作出评价。设计中换气次数尚需根据室内生产操作情况、人员、房间层高等具体情况确定。

由于医药洁净室(区)的送风量除要达到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外,还有温湿度和室内风量平衡(包括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为保持正压所需风量)等要求,所以应将这三种情况所需的送风量予以比较,并取其最大值作为医药洁净室(区)的送风量。

9.4风管和附件9.4.2风道系统应根据需要设置通风附件,例如,新、回总管上的风阀用于调节新风比;新风管上设电动密闭阀用于防倒灌或冬季防冻;排风管上的止回阀或电动密闭阀是为了用于防室外空气倒灌等。送风支管上的风阀常用于调节洁净室(区)送风量,排出支管上的调节阀常用于调节洁净室(区)压差值。为便于分别调节各房间的风量和压差,各房间的支管和风阀应单独设置,不应几个房间共用支管和调节风阀。

9.4.3、9.4.4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有关条文编写。风管穿过变形缝有三种情况:一是变形缝两侧有防火隔断墙;二是变形缝一侧有防火隔断墙;三是变形缝两侧没有防火隔断墙。规范条文是按第一种情况两侧设置防火阀。9.4.5从不影响空气净化效果及经济两个方面考虑,净化空调系统风管与附件的制作材料是随着输送空气净化程度的高低而定。洁净度高选用不易产尘的材料,洁净度低选用产尘少的材料。9.4.6排风系统风管与附件的制作材料应根据输送气体腐蚀性程度的强弱而定。9.4.7因无菌洁净室需要经常消毒灭菌,如灭菌措施通过净化空调系统实施,则送风管、排风管、风阀及风口的制作材料和涂料,应耐受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如消毒灭菌剂不通过送风系统送人,则系统排风系统的制作材料和涂料仍应考虑耐受消毒灭菌剂的腐蚀。9.4.8各级空气过滤器前后设测压孔或压差计是为了便于运行中监测过滤器的阻力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清洗或更换。而各系统的风口高效(亚高效)空气过滤器因数量较多,没有必要全部都设压差计,但不宜少于两支。

9.5.3由于净化空调系统中的阻力变化会影响风量,因此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作恒定风量或定压控制。通常由总风道上的微差压传感器将信号送到调频控制装置。变频调速装置可对系统作定风量控制,以使房间压差保持稳定;也可根据需要对系统内的总压进行恒定控制。变频调速装置的使用,可得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可兼作系统值班送风用,所以在净化空调系统中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9.5.4为防止净化空调系统因停转而无风或超温,以及电加湿设备因断水而引起烧干时,造成设备损毁甚至引起火灾,本条文规定了电加热、电加湿应与风机连锁,并设超温断电保护,电加湿还应设无水保护.本条文因涉及防火安全,所以列为强制条文。

10.1一般规定10.1.1、10.1.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给水排水管道的敷设方式直接影响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洁净室内给水排水管道,目前,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给水排水管道布置主要有以下形式:1各种干管应布置在技术夹层、技术夹道、技术竖井内。有上下夹层的洁净厂房,给水排水干管大都设在下夹层内。

2暗装立管可布置在墙板、异型砖、管槽或技术夹道内。

3支管由干管或立管引人医药洁净室(区),最好从上、下夹层引人20~30cm与设备二次接管相连。

4安装在技术夹道内的管道及阀件,可明装也可暗装在壁柜内。壁柜上适当加设活动板,便于检修。

10.1.3医药洁净室(区)内均为恒温恒压,而管道内的水与周围环境有温差,使管道外壁结露,从而影响医药洁净室(区)内的温度和湿度,故要求对有可能结露的管道采取防结露的措施。对于防结露层的外表面,可以采用薄钢板或薄铝板作外壳,便于清洗而且不易产生灰尘。

排水沟不易清洁,故空气洁净度100级、10000级医药洁净室(区)内不宜设置排水沟.

10.3.3此条文主要是为了确保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10.3.5为防止污染物质在卫生器具内积聚,影响医药洁净室(区)的环境卫生,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应采用不易积存污物、易于清扫的卫生器具、管材、管架及其附件。比如可采用白陶瓷或不锈钢卫生器具,选用优质的镀铬或工程塑料制造的,表面光滑,易于清洗的卫生器具配件、管材、管架及其附件。10.3.6厂房内应优先采用塑料排水管。建筑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具有质轻、便于安装、节能、不结垢和不锈蚀等特点。目前常用的橡胶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建筑标准、建筑高度和抗震要求选用。排水温度大于40℃时,如加热器、开水器的排水管道如采尾普通塑料管,则会使其寿命大大缩短,甚至会软化损坏。

10.4消防设施10.4.1根据工业建筑物对消防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消防技术的进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其相应的消防设计规范正不断修订完善,所以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消防设计应首先符合这些最基本的消防规范。10.4.2本条文是医药工业厂房消防设计的原则。消防设施是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建筑物,室内房间分隔多,通道狭窄而曲折,使人员的疏散和救火都比较困难。为了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设计中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除了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外,还必须设置必要的灭火设施及消防水排除系统。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防系统的设置,应根据药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对空气洁净度等级的不同要求,以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建筑物体积、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除了水消防外还应设置必要的灭火设备。

10.4.3为正确、合理设置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的消火栓,本条对此作了规定。尽管设在医药洁净区的消火栓采用嵌人式安装,但对医药洁净室(区)的洁净毕竟会有影响,为此,消火栓尽可能设置在非洁净区域。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关于厂房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规定,当高度小于等于24m及体积小于等于10000m3时,其消火栓消防用水量5L/s。但根据药品生产特点此值偏小,故本条文制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的最低限制参数。

10.4.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内,物料管道多.易燃易爆介质多,物料管道与风管、电缆桥架等错综复杂。为确保可通行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的安全,按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设置灭火设施和消防给水系统是完全必要的。10.4.5设置灭火器是扑救初期火灾最有效的手段,据统计,60%~80%的建筑初期火灾,在消防队到达之前是靠灭火器扑火。所以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各层、各场所均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配置灭火器。10.4.6当存放贵重设备仪器、物料的医药洁净室(区)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采用预作用系统可防止管道泄漏或误喷造成水渍损失,而且消除了干式系统滞后喷水的现象。医药工业洁净厂房造价高,设备仪器贵重,药品附加值高,但是生产中经常使用多种有火灾危险的物料,由于厂房密闭性强,室内通道狭窄而曲折,人员的疏散比较困难,一旦失火,不但经济损失惨重,而且人员疏散和扑救都较困难。

而卤代烷等气体灭火剂会导致人员窒息死亡,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人类生态环境,不应采用。

基于上述,洁净厂房除了必须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器外,还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设置固定灭火装置,特别是设有贵重设备、仪器、物料的房间更需认真确定。

10.4.7消火栓系统可采用普通钢管,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保证配水管道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检修,故要求报警阀后的管道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以及铜管、不锈钢管和相应的管件等。11电气

净厂房净化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需要高照度高质量照明。为获得良好和稳定的照明条件,除了合理设计照明形式、光源、照度等问题外,最重要的是保证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照明电源直接由变电所低压照明盘专线供电,把它与动力供电线分开,避免引起照明电源电压频繁的和较大的波动,同时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如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规模较大,厂房内设有变电所,就可满足本条文的要求。考虑到一些规模较小的洁净厂房,一般由外部变电所提供一至二回路低压电源进人厂房配电室,此时只要保证净化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为单独配电回路,也能满足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并可节约厂区电缆及开关设备的投资,给设计人员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故本条文对由变电所专线供电的要求为“宜”。

11.2照明11.2.1医药洁净室(区)的照明一般要求照度高。但灯具安装的数量受到送风风口数量和位置等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在达到同一照度值情况下,安装灯具的个数最少。荧光灯的发光效率一般是白炽灯的34倍,而且发热量小,有利于空调节能。此外,医药洁净室(区)天然采光少,在选用光源时还需考虑其光谱分布宜接近于自然光,荧光灯基本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目前国内外医药洁净室一般均采用荧光灯作为照明光源。当有些医药洁净室(区)层高较高,采用一般荧光灯照明很难达到设计照度值时,可采用其他光色好、光效更高的光源。由于某些生产工艺对光源光色有特殊要求,或荧光灯对生产工艺和测试设备有干扰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光源。

11.2.2、11.2.3虽然照明灯具并不是医药洁净室(区)的主要尘源,但如果安装不妥,将会通过灯具缝隙渗人尘粒。由于医药洁净室(区)内与顶棚上的环境不同,为了减少医药洁净室(区)受到来自顶棚的污染,宜减少在顶棚上开孔。灯具嵌人顶棚暗装,在施工中往往造成密封不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投资大,发光效率低。实践证明,在非单向流洁净室中,选择照明灯具明装并不会使空气洁净度等级有所下降。鉴于上述,医药洁净室(区)的灯具安装宜吸顶明装为好。但不应选用外部造型复杂、易积尘、不易擦拭、不易消毒灭菌的照明灯具。如灯具安装受到层高限制及工艺特殊要求必须暗装时,开孔的尺寸宜准确,一定要做好密封处理,以防尘粒渗人洁净室,灯具结构要便于清洁,便于更换灯管。

由于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伤害,需要设置紫外消毒灯的房间,为便于操作,紫外灯的控制开关应设在医药洁净室(区)外。

1l.2.4照度与药品生产的关系见第3.2.5条说明。医药洁净室(区)照度值执行本规范第3.2.5条的规定。

11.2.5根据调查,现有洁净厂房的照度均匀度一般都能达到0.7。使用者认为此值能满足要求。11.2.6有防爆要求的医药洁净室(区),其照明器具的选择和安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首先满足防爆要求,同时再考虑满足洁净要求。1l.2.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正常照明如因电源故障停电,将会造成有些药品生产报废,有的还会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无论对人身安全、财产都会带来危险和损失,本条规定应设置备用照明,就是为了防止上述事故和情况发生。

11.2.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是密闭厂房,内部分隔多,室内人员流动路线复杂,出人通道迁回,为便于事故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及火灾时能救灾灭火,所以洁净厂房应设置供人员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在安全出口、疏散口和疏散通道转角处设置标志灯以便于疏散人员辨认通行方向,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在专用消防口设红色应急灯,以便于消防人员及时进人厂房进行灭火。

应急照明系统一般推荐采用内带蓄电池储能的灯具.每个区域按灯具总数的25%~30%均匀分散安装,灯具外形一致,平时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当突发停电时,自动转人蓄电池供电状态,供操作人员作离开前的善后处理。也可采用部分灯具另设专用照明线路由EPS或柴油发电机组集中供电的形式,可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

11.3.2为确保医药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宜减少室内人员人数。设置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可以减少非必须人员进人医药洁净室(区),同时对保障医药洁净室(区)的安全,比如及早发现火灾、防盗等也起到重要作用。1l.3.3大多数医药洁净室(区)设有生产用的贵重设备、仪器和价值昂贵的物料和药品,一旦着火损失巨大。同时医药洁净室(区)内人员进出迁回曲折,人员疏散比较困难,火情不易被外部发现,消防人员难以接近,防火有一定困难,因此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生产的火灾报警探测器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感烟式、紫外线感光式、红外线感光式、定温或差温式、烟温复合式和线性火灾探测器等。可以根据不同火灾形成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火灾自动探测器。但由于自动探测器不同程度的存在误报的可能性,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作为一种人工报警措施可以起到确认火灾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1启动室内消防水泵,接收其反馈信号。除自动控制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2关闭有关部位的电动防火阀,停止相应的空调循环风机、排风机及新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3关闭有关部位的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门。

4控制备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嫩亮。

5在消防控制室或低压配电室,应手动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6启动火灾应急扩音机,进行人工或自动播音。

7控制电梯降至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8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反馈信号。

11.3.6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中,有不少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气体的生产场所,为防止因气体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在这些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是十分必要的措施;医药工业洁净厂房中,还有不少生产场所使用和储存有毒气体,在这些场所设置有毒气体检测器,并将报警信号与事故排风机相连,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11.4静电防护及接地1l.4.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室内环境中,许多场合存在着静电危害,从而导致:(1)电子器件、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的损坏、性能下降;(2)人体遭受电击伤害;(3)引燃引爆易燃易爆物质;(4)

因尘埃吸附影响环境空气洁净度。因此,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工程设计中要十分重视防静电环境设计。

11.4.3净化空调系统的送回风口、风管和排风系统的排风管是易于产生静电的部位,因而规定了风口、风管的防静电接地的要求。11.4.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可能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包括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和容易产生静电的流动液体、气体或粉体的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将静电导除。当这些设备与管道处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时,设备和管道的连接安装要求更加严格,以防发生严重灾害。因此,强调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11.4.6为了解决好各个接地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接地系统设计时,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为基础。除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外,大多数情况下各种功能接地系统首先推荐采用综合接地方式,即各类不同功能的接地共用一个户外接地系统。因分散接地对接地体之间的间距要求,在许多工程中因受场地限制而无法实现。当条件允许并且工程有要求时,也可采用分散接地。

THE END
1.清真食品的加工运输贮存计量包装等使用用具容器设备...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 品安全所需的强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食品加工人员无需定期对生产、包装、贮存等设备及工器具、生产用管道、裸露食品接触表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https://www.xilvlaw.com/souti/zhiye/da3qxft4.html
2.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知识考试题库(2023年更新版)1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 ) 12.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https://www.foodmate.net/jianyan/1795/169854.html
3.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506872011(全文)在洁净用房隔墙上设置的传递物料和工器具的箱体,两侧装有不能同时开启的窗扇。 2.0.17洁净工作服 Clean working garment 为把工作人员的粒子限制在最小程度所使用的发尘量少的洁净服装。 2.0.18空态as-built 设施已经建成,净化空调系统运行正常,但无生产设备、材料及人员的状态。 2.0.19静态at-rest 设...http://www.iwuchen.com/a-700/
4.食品安全法规知识测评2历史项目免费模板B. 工器具和设备 C. 清洁、消毒工器具 D. 食品和设备 12、 食品企业应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 )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 A. 搬运 B. 清洁 C. 辨识 D. 使用 13、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 )。 A. 易于搬运 B. 易于清洁 C. 易于保存 D. 标识清晰 14、 通风设施...https://www.wenjuan.com/m/j/IFjuYj/
1.食品设备清洗消毒流程14篇(全文)食品企业车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第10篇 1.目的 规范洁区场地、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作业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管道、仪器设备、工器具处于清洁状态。开工前,对所有容器、工器具、地面进行全面清洗、清洁,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2.职责 2.1工厂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2.2 卫生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wo78hws.html
2.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应配备足够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应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应采取措施避免清洁、消毒工器具带来的交叉污染。 5.1.4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应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https://jwc.ahly.edu.cn/jpktlm/spflfgjbz/spflfgtw/spsctywsgf.htm
3.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1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 12、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https://www.ruiwen.com/shiti/3213480.html
4.关于食品贮存运输的说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食品的容器、工器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降低食品污染的风险。 A、贮存 B、运输 C、装卸 D、以上都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A.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https://www.educity.cn/souti/K3CZJEEY.html
5.车间规章制度4.4.22生产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食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此由专业虫害控制公司进行)。 4.4.23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https://www.cnfla.com/guizhangzhidu/2195823.html
6.生产车间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4篇)9、生产车间内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车间内禁止使用一切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10、车间内必须有用于工器具和固定设备消毒的设施,并保持齐全有效,设施本身及使用过程中不得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11105132928_4372434.html
7.如何做好车间管理(通用10篇)4.4.22生产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食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此由专业虫害控制公司进行)。 4.4.23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https://www.jy135.com/guanli/23194.html
8.食品流通安全工具及设备都有哪些5、食品用工具和容器必须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恭喜发财。 有用(0) 回复 2371630772 操作流程用文字表述即可,主要说一下终端售卖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比如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柜台、营业员定时洗手消毒等;设备清单列表即可,如柜台几个、货架几个等,列明终端售卖所用设备和工器具即可。 有用(0) 回复 展开查看全部 6...https://wap.zol.com.cn/ask/x_25906534.html
9.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精选11篇)18、车间内的更衣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及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19、生产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化妆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 https://mip.yjbys.com/zhidu/234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