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摸:因为人体带有生物电,可用手反复插入饲料原料中,再抽出抖落,如果细小物质不易抖落,就说明有假。
三看:1、看色泽是否一致。特定的饲料原料具有其固有的光泽,如果同一批原料中有颜色不同和光泽度不一样的物质就说明有假2、看粒度是否整齐。看较细小粒度的原料中是否有较整齐的细小颗粒或是否有超细物质存在,而且有一定的数量。如果有可将其破坏和特定的原料做对比,一比便知。
四尝:特定的原料都有固定的味道,比如甜、酸、涩苦、香等,如果经常尝,就会知道有所不同;特别是石粉、沸石、砂石等一尝便知。
以上是感官的基本辨别,下面再详细的归结一下部分原料的具体辨别方法。
1.豆粕:目前,85%豆粕用于畜禽饲料,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将泥沙、沸石粉、玉米粒、玉米秸等物质与纯豆粕混合后,用机器压制成片,再碾碎制成外观上与未成熟豆非常相像的假豆粕。这种掺假豆粕由于经过特殊加工,外观与纯豆粕十分相近。如不经仔细鉴别,很容易上当,造成经济损失。
对饲料的形状、颗粒大小、颜色、气味、质地等指标进行鉴别。豆粕呈片状或粉状,有豆香味。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状,浅黄色到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闻有豆粕固有豆香味。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造假者为逃避购买者对大颗粒的注意,一般制造比真粕稍小的假豆粕,然后与与真豆粕混合。
辨别:一外观辨别法:把粒度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
(1)、使劲搓细小的豆粕粒一看便知,真正的豆粕,即使是再细小的颗粒,用两个手指是搓不细的;而假豆粕则可搓出白色粉末状物质,有可能是玉米粉。
(2)把较小的豆粕尽数丢入口中,慢慢咀嚼,如果满嘴沙土,吱吱作响,那么必是假豆粕了,可能掺了沙石。
二饲料原料都有其固定范围的容重,如果掺假容重会有变化,所以容重测量鉴别法也是判断掺假的一种方法。一般纯大豆容重在594.1g/L--610.2g/L之间。用四分法取样品,然后将样品非常轻而仔细地放入1000ml的量筒内,使之正好到1000ml刻度处,用匙子调整好容积,然后将样品从量筒内倒出,并称量。每一样品重复做3次,取其平均值为容量,单位为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上述范围进行比较,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三豆粕水浸法
取需检验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则可看出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豆粕,下层为泥沙。
四、碘酒鉴别法
取少许豆粕(饼)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其上面滴几滴碘酒,过1分钟,其中若有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
3.小麦麸:小麦麸即为面粉加工中麸皮之中的较细者,为制粉过程中的副产品。感官特征:小麦麸为淡褐色直至红褐色,依小麦品种、等级、品质而有差异。具有特有的甜香味,形状为粗细不等的碎屑。
小麦麸当中常见的掺假物是石粉、滑石粉、贝粉、花生皮、稻壳粉、沙土等低价原料。我们可以使用浮选法分离出无机物,然后使用盐酸判别,出现气泡证明原料中掺了石粉。使用稀盐酸判别,若不相容,且有薄膜出现在表面,证明里面掺了滑石粉。水浸法对掺有贝粉、砂土、花生皮者较明显,取5~10克麸皮于烧杯中,加入10倍的水搅拌,静置10分钟,将烧杯倾斜,若掺假则可见底部有贝粉、砂土,上面浮有花生皮。
用显微镜根据稻壳可麸皮特征进行辨别石否掺假,稻壳表面排列整齐有井字条纹,背面光滑,颜色偏黄色。小麦麸显微镜下麸皮的外表有细皱纹,内表面黏附有许多不透明的白色淀粉粒。麦粒尖端的麸皮粒皮薄,透明,附有一簇长长的有光泽的毛。。
4.花生饼。有些不良商家会在花生饼中掺入细碎的花生壳或者滑石粉之类的物质,养鸡户使用浮选法可以轻松鉴别。
5、棉籽粕
这个原料里面经常掺进一些棉籽壳,一般我们从感官就可以看出,若是棉毛较多则可以证明里面的棉籽壳很多,这样的棉籽粕多半是蛋白质含量不足。
6、玉米
玉米是常见的养鸡物质,很多不良商贩也有掺假方法,玉米中主要是掺杂质,用筛
子筛,浮在上面的,以及漏出下面的都是杂质。
7、菜籽粕,菜籽粕中一般的掺假物是石粉,我们可以使用盐酸判别,若是产生较多气泡,证明掺了石粉。也有一些不良商家会在菜籽粕中掺泥土,这个可以用浮选法检查沙土含量即可,一般低于1%则为正常。
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方法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方法3: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
方法4: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颗粒。
教你区分好豆粕和霉变豆粕
豆粕的毒素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豆粕中豆皮的含量,因为豆皮是霉菌毒素最浓缩的地方,豆皮含量越高,豆粕的霉菌毒素含量也越高。
方法1:看形状,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方法2:观色泽,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致,品质均较差。
方法3:闻味道,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方法4:凭经验,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觉发滞。
如何判别麸皮的好坏
方法1:闻,新鲜的麸皮有淡淡的麦香味反之,则没有,甚至有臭味;
方法2:摸(抓),水分干的麸皮,用手抓紧松开,麸皮立即就会散开,散开慢的,说明水分大;
方法3:仔细看,有特别白特别细的白粉说明掺有滑石粉,皮发绿黄的说明有稻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