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核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这就使得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对于细胞膜完成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膜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膜脂运动产生间隙。细胞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的运输往往需要由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完成,并且还需消耗能量,因此细胞膜运输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这是本身遗传所决定的。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作用实现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分泌蛋白实质上可看做是胞吐的典型例子。
二、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不同细胞功能往往不同,主要体现在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上的差异。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相统一的。
1.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通透性较好,物质比较容易通过,内膜的通透性很差,能严格控制分子和离子通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内膜上磷脂和蛋白质的比例也比其他的膜要大。催化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酶位于线粒体中,其反应也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耗能多的细胞中,线粒体也多。线粒体的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因此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有: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叶绿体内膜通透性较外膜差,是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间的功能屏障。叶绿体的基质中有许多由膜结构的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膜的总面积,其上有丰富的光合色素,能更有效地捕获光能,加速光反应。
其他的细胞器也同样如此,且各细胞器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大家不妨自己总结,仔细体会一下“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观点。
细胞核的最外层结构是核膜,一方面,核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另一方面,核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具有核孔,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主要通过核孔进行。
(1)细胞核与遗传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核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DNA又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细胞核与代谢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合成受DNA控制,DNA通过表达,把其中的遗传信息以蛋白质的形式体现性状。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胃肠运动障碍
近年来,胃肠道已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防治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促发MODS的重要靶位之一[1]。MODs可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继而加重病情。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作为胃肠道的起搏细胞,在胃肠动力变化中的作用
不可忽视。本实验对MODS模型大鼠胃肠道ICC的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MODS致胃肠运动障碍的产生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仪器Bio-RadRadiance200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USA);KRYOSTAT1720冰冻切片机(Leitz,German);LKB-Nove超薄切片机(Sweden);JEM-1010透射电镜(Japan)。
1.1.2实验试剂c-Kit兔抗大鼠多克隆IgG抗体(c-19,SantaCruz,Biotech,California,USA);FITC-山羊抗兔IgG抗体(Signa,USA);山羊血清(北京中山试剂公司)。
1.1.3实验动物和分组健康Wistar大鼠(3~4个月龄)17只,由天津市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206±26)g,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和细菌性腹膜炎致MODS模型组(B组,11只)。
1.2实验方法
1.2.1MODS模型的制作大肠杆菌(E.coli.,0127:H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生物鉴定所)增菌后制成6×10[8]cfu/ml混悬液,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BaS0[4](W/V)佐剂,混匀。大鼠禁食(不禁水)24h后,在无菌条件下,A组每只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B组腹腔注射1mlE.coli.混悬液,制造细菌性腹膜炎致MODS动物模型[2]。
1.2.2标本的取材和固定造模24h后,两组大鼠均断颈处死。取胃体、胃窦和小肠新鲜组织标本行冰冻切片;另取三部位标本去除黏膜和黏膜下层,用2.5%戊二醛固定。
1.3免疫荧光染色
新鲜组织包埋后,-25℃冰冻切片(6μm);4℃丙酮固定20min;用0.01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冲洗;山羊血清(1:10,PBS稀释)室温孵育30min后弃去;滴加c-19(1:200,PBS稀释),37℃孵育1h,4℃过夜;PBS冲洗;滴加FITC-山羊抗兔IgG抗体(1:50,PBS稀释),37℃避光孵育1h;冲洗后封片。阴性对照实验用PBS代替一抗,余操作步骤同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并采集图像。
1.4电镜标本制作
固定后的组织切成1mm×2mm小块;含6%蔗糖的0.1mmol/LPBS冲洗;1%O[s]O[4]后固定;梯度序列乙醇脱水;1%醋酸双氧铀阻滞染色;包埋后半薄切片(1~2,μm)定位;超薄切片(50~70mm);铀-铅双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2结果
2.1免疫荧光法下胃肠肌间神经丛ICC(myentericICC,IC-MY)分布
A组胃肠Ic-MY均呈连续条带状分布,细胞分布均匀,细胞间相互联系紧密;高倍视野下可清楚看出似梭形的胞体,细胞突起;细胞数量很多。见图1。B组胃肠IC-MY呈间断分布,条带样完整结构消失,细胞分布不均匀,细胞间出现较大间隔;高倍视野下可清楚看出梭形的胞体,细胞突起不明显;细胞数量很少,荧光强度减弱。见图2、图3。
2.2电镜下lC-MY超微结构
A组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分散,结构清晰;胞质少,富含细胞器,包括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大量线粒体、核糖体和发育良好的高尔基器,主要集中在突起内;具有基膜,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下,两部位之间有许多腔洞;胞浆内随处可见成束的微丝和中间丝,未见粗丝;可见电致密胞浆(electron-densecytoplasma)。细胞多与神经纤维末梢和神经束伴随存在;胞体靠近神经纤维,非常接近三级神经束,与神经纤维末梢联系密切;突起与邻近的ICC和平滑肌细胞间有缝隙连接(gapjunction)。见图4。
3讨论
小肠在体肌电和离体肌条收缩实验研究显示,MODS组慢波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减慢,振幅明显下降,推测由于MODS的影响Ic-MY网络或细胞本身受到损伤或破坏,正常的功能减弱或消失[9]。免疫荧光染色证实,MODS组IC-MY较正常组数量明显减少,荧光亮度减弱,细胞间连续性消失。其原因为:(1)肠管极度扩张,致使肌间神经丛受到牵拉,面积增大,单位面积上IC-MY减少;(2)对IC-MY网络过度牵拉,使IC-MY之间连接断裂,影响电活动的传播;(3)炎症引起胃肠毛细血管充血,使渗出增加,环、纵肌之间的肌间隙增宽,导致Ic-MY相对减少;(4)炎细胞浸润到肌间隙,炎性因子和炎性渗出干扰c-Kit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也干扰荧光素的结合,使IC-MY显示减少或荧光度降低;(5)IC-MY本身细胞膜结构的损伤或细胞内在结构损害甚至凋亡,导致细胞减少、抗原缺失或信号传导途径被阻断,引起细胞减少或功能损害。
MODS可引起胃肠起搏细胞IC-MY的损伤和胃肠慢波频率的明显下降。胃肠运动减弱导致胃肠扩张、细菌过度生长,继续侵袭受损的胃肠壁,加重胃肠功能障碍。ICC对缺氧非常敏感,MODS时,胃肠道缺血、缺氧,更加重ICC的损伤。MODS致大量炎性因子(白介素1B、前列腺素和肿瘤坏死因子-a等)释放,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可能是ICC损伤的原因[16]。但胃肠慢波并没有完全消失,可能是由于形成网络的ICC在一些细胞损害后,网络中原先处于静止状态的细胞进行替代,维持一定的功能。
由于目前对ICC起搏机制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MODS是通过何种确切途径干扰了ICC的起搏功能还需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2006-11-09)
关键字: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组网方式;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27文献标识码:A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和智能控制等都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是影响自动化技术最大的两种技术,它们既相互制约,又能相互带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类新技术在电网生产管理中也不断被广泛推广,应用辐射面广,其中自动化专业的系统也是日新月异。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包括: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电量采集TMR系统、调度管理DMIS系统、UPS系统等。这些系统是保证整个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电网的规模也越变越大,无人值班变电站成为了现代的组网模式,这就要求上述各系统精确、智能,也为技术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传统的人工定期巡视机房和各个系统的应用方法以及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原始方法工作量大而且繁重,效能低,那么工作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高,这对电网本书的安全生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从而进一步改善并加强对电网安全的控制协调能力,提高自动化机房及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监控能力,很多系统生产单位都逐步开发了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功能模块。这在某些角度上确实也减少了当前的矛盾,但是,各模块的安装部署都以自己为重心,对全盘的协调缺乏考虑,这就给自动化专业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不便利,因为整个系统中小模块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矛盾就会更加被凸显,管理也就显得混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空调系统、电源系统以及自动化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等。所采用的报警输出接口为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自动化管理运行的工作效率。
一、系统设计简介
二、系统功能简介
目前来看,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是主要运用在集中统一完成自动化各个应用系统模块的统一报警平台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对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网管系统等各个应用系统产生的报警信息的收集。其主要的基本功能应具备:
接口形式要做到统一,接口方式要利落、稳定和可靠,也必须具备扩展能力。在完成对其他应用系统的报警信息收集的同时还要进行分类整理。
对报警信息要进行保存功能,历史数据可以被进行分类查询。
各应用系统应具备离线诊断和自动报警的功能,这是为了避免系统在离线时无法将报警系统出去的情况发生。
具备自我诊断的功能,在报警信息发送失败时,要能够进行重现发送功能,这样才能保证报警信息传送出去的可靠性。
这些功能都是必须具备的,同时,在具备上述功能,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还应该预留统一的功能接口,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将来各自需要逐渐扩展。最好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扩展。
三、系统接口介绍
在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中任何一个应用系统出现故障,都会直接导致报警信息的不准确不及时,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有效稳定的运行,因此来看,一个完美的、先进的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设计上不仅仅是能够提供丰富强大的功能从而对各类报警信息进行处理,还应该具有对异常情况发生自主诊断和报警的处理功能,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系统设计时注意这些问题,也对我们的专业水平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结语
科技是在高速发展的,各项技术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迅速腾飞,自动化是所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未来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应用一定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建筑外保温材料;设计;施工
0.引言
外保温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保温节能技术,采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即是一种外保温技术。但,建筑外保温材料的易燃可燃性已使其成为新一类的火灾隐患,由此引发的火灾已呈多发势头。同时,随着新型外保温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外保温材料的防火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本文就建筑外保温材在防火性能设计以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消防安全。
1.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外保温材料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2)我国消防设计对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标准为宜选用A级耐火等级材料,而很多施工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外保温材料选用没有按照消防设计要求,结果这些材料的耐火等级和耐火极限均达不到要求;
(4)设计人员对外保温材料的技术指标、不同材料的适用范围等情况不了解,使得选择的保温材料不合理。
而建筑外保温材料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防火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施工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加快施工速度,采用价格便宜但防火等级较低的材料、施工简单粗糙。消防设施不齐全,没有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2)施工过程中存在转包现象,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困难,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
(3)施工中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无证上岗的工人未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防火安全防范常识;
(4)施工现在可燃材料堆放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埋下了安全隐患。
2.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设计措施
2.1熟知外保温层构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设计人员应熟知外保温层的构造,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应认识透彻。外保温层是设置于外墙的外侧,通常包括界面层、外保温材料层和饰面层,外保温层除起节能作用外,还有装饰、挡风等作用。
2.2科学合理地选择外保温材料
建筑外保温材料较多,其选择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高度、材料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等方法,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如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为易燃性材料,防火性能最差;无机类保温材料是不燃性材料,但其它性能较差且不利于施工;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是难燃性材料,适合于高层公共建筑物。建筑外保温材料较多,技术经济指标对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材料的选择也应从材料的保温效果、耐冷热性能、吸水性、使用寿命、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必要时还应进行精确的测试与检验。常见的A级不燃保温材料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常见的A级不燃保温材料对比分析表
名称导热系数(w/m.k)适用范围优点缺点
岩棉板≤0.044薄抹灰、干挂石材等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贴面砖。导热系数较低,保温效果好,绝热性能好、隔音、透气性好等特点。内聚强度稍差,非憎水率较高。
泡沫玻璃≤0.062推荐应用于防火隔离带强度好,绝热性能好,防火等特点自身较脆,膨胀变形内应力较大,采用薄抹灰工艺板缝处易开裂。
玻璃棉≤0.050适用于干挂幕墙中的填充材料阻燃、无毒、耐腐蚀、吸导热系数低、吸湿率低等优点。强度较差
发泡陶瓷保温板≤0.100适用于薄抹灰、干挂石材、贴面砖等名类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隔离带,建筑自保温冷热桥处理等。防火阻燃,变形系数小,抗老化,性能稳定,生态环保性好,与墙基层和抹面层相容性好,安全稳固性好,可与建筑物同寿命。
复合发泡水泥板≤0.080适用于厚抹灰(抹面层(5-7mm)、干挂石材等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用于贴面砖。保温隔热性能好,建设速度快,隔音防水防火性能好,轻质抗震、减轻基础承重,表面装饰性好,综合造价低。
2.3外保温材料防火设计要点
(1)建筑外保温层应在水平和竖直两方向都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分割,设置隔离带、防火墙等。在有需要的情况,转角处、门窗洞、承重墙也可采用相同的措施;
(2)采用水泥砂浆或其它不燃材料涂抹于外墙表面,将整个墙面覆盖形成一个整体。将电线、插座等易导电易起火装置嵌入墙的内部。
(3)对于外墙为幕墙的建筑,幕墙与楼板、隔墙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阻止火焰的传播;
(4)必要时应在保温材料中嵌入防火材料。例如防火性能低的保温材料可以与一些具有灭火、防火、不燃烧功能的材料共同使用。或者将防火性能差的保温材料封闭住,并用砂浆等涂抹固定于墙中。
3建筑外保温材料施工措施
4.外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发达国家在保温材料研制开发方面可知,轻质多功能复合浆体保温材料势必是保温材料的发展方向。如憎水性保温绝热材料、纳米孔保温绝热材料、复合保温材料等,此类浆体保温材料的各项性能较传统浆体保温材料明显提高,如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使用安全性及耐久性等。同时,这类复合浆体保温材料又具有优异的功能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此外,该材料具有回收利用、环保、绿色等优点,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综上,提高保温材料的憎水性、降低吸水率、低导热系数,使用轻质隔热材料应以无机材料为主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参考文献:
[1]季文全,武胜华.外墙保温材料火灾隐患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1(03):31~32.
[2]周广德.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与技术工艺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07,(02):75~76.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舌癌根治术;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过程中多采用舌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尽管舌癌可以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但是预后并不十分理想[1]。麻醉在舌癌根治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麻醉导致的免疫功能抑制可以导致肿瘤的加速生长以及转移的发生,并影响患者预后。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对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于评估患者接受舌癌根治术的预后,探索针对舌癌根治术的合理麻醉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拟采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来评价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1材料
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舌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30例,ASAI~II,术前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舌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5~57岁,平均50.2±3.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3~56岁,平均51.1±3.4岁。所有患者无心血管、内分泌疾病史,无异常手术麻醉史,无神经精神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药物食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其他基本资料基本一致,符合统计学特征,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入室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为消除不同的人员操作带来的影响,所有与手术有关的麻醉措施均有一组麻醉医师执行,诱导麻醉方式均采用丙泊酚2.0~2.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以及瑞芬太尼1~2μg/kg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以异丙酚4~6mg/kgh-1及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2%~3%进行吸入维持麻醉,并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静脉输注。所有患者在手术进程中均对其麻醉深度进行检测,使麻醉深度指数维持在50~60。
1.2.1镇痛方法
1.2.3检测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1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mi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表达不存在差异性,术中2h,手术结束时,以及手术结束后3h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P值均
组别麻醉诱导前30min术中2h手术结束时术后3h
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
对照组71.3±5.645.5±5.527.3±4.968.4±3.238.4±5.731.2±6.466.7±4.137.6±5.134.1±5.466.7±4.937.4±5.434.3±5.9
观察组71.4±4.845.3±5.327.6±4,870.3±4.143.4±3.826.7±5.468.3±5.542.6±3.929.7±3.867.9±4.440.7±6.128.4±4.0
2.2CD4+/CD8+比值检测
对照组1.3±0.210.9±0.410.9±0.371.0±0.21
观察组1.3±0.241.1±0.151.1±0.171.1±0.19
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CD3分子是T淋巴细胞重要表面抗原。T淋巴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T淋巴细胞(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CD4+为辅T淋巴细胞,在免疫监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调节免疫反应的活性,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产生白介素Ⅱ激活NK细胞,发挥强大的杀瘤作用。CD8+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它在T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CD4+/CD8+比值与细胞免疫功能称正比,比值越小说明细胞免疫功能越低下,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4]。
参考文献
[1]常立军,邓刚,皇甫胜利,等.30例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14:95.
[2]杨萍,程爱明,李程.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NK活性及slL-2R检测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79-81.
[4]张铁军,朱飞,刘可斌.不同全麻方法对舌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9):856-860.
【关键词】乙型肝炎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
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是造成乙肝病毒(HBV)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本文检测了10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108例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8月住院病人,男71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44.2岁。其中急性乙型肝炎28例、慢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7例、肝硬化2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分型标准[1]。选择健康献血员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近半年内未使用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治疗。
1.2实验方法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具体方法如下:①标本处理:抽取病人外周血2ml于EDTA-K2抗凝管内,6小时内分析;②试剂和仪器:CD3/CD4/CD8三色荧光标记试剂,BD公司提供。仪器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提供的Beckmancoulter—3XL流式细胞仪。
1.3统计学方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结果见表1,各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x-±s)%]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NK
对照组
40
65.58±10.18
37.46±7.38
27.62±5.46
23.69±9.68
急性肝炎
28
70.56±11.08
36.31±8.80
27.36±9.64
16.70±10.09﹡
慢性肝炎
29
65.55±8.44
36.24±7.11
24.64±7.59
15.36±8.95﹡
慢性重型肝炎27
56.58±13.80﹡
36.04±12.41
19.33±8.07﹡
10.33±6.75﹡
肝硬化
24
63.02±13.52﹡
31.64±10.46
23.65±7.20
17.45±10.8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慢性重型肝炎比较,P
HBV感染机体后,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通过诱导机体免疫间接损伤肝细胞[2]。细胞免疫反应是HBV感染后引起肝细胞损害的主要机制[3]。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水平。本实验显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而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外周血CD3+、CD4+、CD8+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慢性乙肝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中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的CD8+细胞低下是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使得病程慢性迁延的主要原因[4]。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CD3+、CD4+、CD8+明显低于其他临床组,其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提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发展、疗效和预后的观察指标。临床不同类型HBV感染者NK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动态观察相应的指标,可了解肝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4):56-62.
[2]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8):333-335.
1.温拌沥青混合料
WMA最早在欧洲由Shell和Kolo-Veidekke研制开发,自2000年以来,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在能源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国,开始引人WMA。有关资料表明,通过添加特定外加剂WMA可以在不降低压实的前提下,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温度低于HMA27℃左右,由于其较低的拌和及压实温度,与HMA相比有许多优点:(1)较低的拌和及摊铺温度,会大量减少烟熏及其他有害的散发物质这将极大地减轻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造成的潜在伤害,维护施工建设人员的身体健康;(2)降低能源消耗,能减少303’a左右的能源消耗,这对我国这样能源短缺的能源消耗大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3)利于施工组织,低排放利一于搅拌场的设置,同时,运输距离允许更长(4)提高路面性能。相对低温拌和施工可以减少沥青的氧化,由此可减少温度裂缝,网裂等;(5)较快地开放交通。由于WMA在摊铺和压实时温度较低,在碾压完成后能较快地开放交通;(6)延长施工季节,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施工,提高道路施工企业的效率。WMA主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得沥青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很好地裹覆在集料上,具有良好的粘结和作用,从而使沥青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同时保持混合料使用性能不低于HMA。
2.沮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WMA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见图1;采用车辙试验研究WMA的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见图2;采用小梁弯曲试验研究WMA的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见图3:采用200C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见图4。此外,还进行了室内降温速率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WMA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与HMA相差不多,均能满足JTGF40-2004规范要求;WMA的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不低于同级配的HMA,分析其原因是当沥青加入温拌剂Sasobit后,60℃粘度提高,在相同的矿料性质和组成条件下,WMA粘聚力比HMA要高;在相同状态下,WMA的降温速率都要比普通HMA要小,表明WMA的保温性能优于HMA,在低温季节施工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施工质量更有保证。
3.实体工程应用
无锡市某道路是环太湖地区一条重要的干线公路,是省道5230与无锡市新区快速路共线段,建成后交通量大。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道路面结构:4cmSMA13+8cmAC25+36cm水稳碎石+18cm石灰土底基层,温拌SMA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段长度约lkm,平均最低气温为1:2C,最高气温为160C,最低气温为-5。对于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由于它是通过降低沥青高温时粘度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达到降温的目的,其摊铺和碾压温度根据Sasobit掺加到沥青后其粘温曲线进行确定,其施工稳定见表30碾压设备为三台钢轮,一台胶轮,碾压组合为1钢轮初压++1钢轮振动复压+胶轮复压+1钢轮收光,部分施工质量控制指标见表4,其他控制标准同HMA。工后压实度检测均满足规定要求,其他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也均满足规范要求:该试验路通车1年多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WMA路面使用性能良好,长期的路用性能有待于进一跟踪观测。
表3Sasobit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4.结论
(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道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WMA是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的道路材料,在国外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使用SMMC-7721肝癌细胞株对SPRIDA-A、SPRIDA-B和SPRIDA-A+SPRIDA-B体外抑制肿瘤生长和粘附功能进行。采用MTT比色法观察SPRIDA-A、SPRIDA-B、SPRIDA-A+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和粘附功能的,测定其生长抑制率和粘附抑制率。结果SPRIDA-A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SPRIDA-B和SPRIDA-A+SPRIDA-B对肝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粘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SPRIDA-B作用于SMMC-7721肝癌细胞后,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出现。结论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和粘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抗肿瘤及抗转移的新药。
【关键词】SPRIDA-A;SPRIDA-B;肝癌细胞;转移;粘附;凋亡
EffectsofSPRIDAongrowthandadhesionofhepatomacellSMMC-7721
【Abstract】ObjectiveStudyonSPRIDA-A,SPRIDA-BandSPRIDA-A+SPRIDA-BinhibitgrowthandadhesionoftumorinvitrobyusinghepatomacelllineSMMC-7721.MethodsMTTwasusedtoinvestigatetheeffectofSPRIDA-A,SPRIDA-B,SPRIDA-A+SPRIDA-BongrowthandadhesionofhepatomacellSMMC-7721,anddetecttheinhibitionrateofgrowthandadhesion.ResultsSPRIDA-AcouldnotobviouslyinhibitthegrowthofhepatomacellSMMC-7721,SPRIDA-BandSPRIDA-A+SPRIDA-BcouldobviouslyinhibitthegrowthandadhesionofhepatomacellSMMC-7721inadosedependentmanner.ItwasclearthatSPRIDA-Bcouldinducetheapoptosisofthecells,itwasusedonhepatomacellSMMC-7721.ConclusionSPRIDA-BthatcouldobviouslyinhibitthegrowthandadhesionofhepatomacellSMMC-7721andinducetheapoptosisofthecells,wasanantitumorandantimetastasisdrugwithremarkablevalueforstudy.
【Keywords】SPRIDA-A;SPRIDA-B;hepatomacell;metastasis;adhesion;apoptosis
苦豆子SophoralopecuroidesL为豆科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我们从其全草中提取、分离得到生物碱I,并经半合成、纯化制备得SPRIDA-A和SPRIDA-B,SPRIDA-A和SPRIDA-B为同分异构体。SPRIDA-A为人工构型,SPRIDA-B为天然构型。两者由于构型不同,生物活性也可能不同,为了验证其体外抗肿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我们利用SMMC-7721肝癌细胞进行了其体外抗肿瘤及抗转移作用的研究[1~3]。
1.1.1药物SPRIDA-A、SPRIDA-B,均为白色固体粉末,引吸湿性强,溶于水,纯度大于95%,由本实验室自制。
1.1.2主要试剂RPMI—60培养基、小牛血清、胰蛋白酶、MTT、二甲基亚砜(DMSO)购于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ECMGEL购自sigma公司。
1.1.3细胞系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1.2.1细胞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常规培养于10%小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及100U/ml链霉素的RPMI—60培养基中,置于37℃CO2培养箱内培养,2~3d传代1次,以维持细胞处于对数成长期。
1.2.2SPRIDA-A、SPRIDA-B、SPRIDA-A+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噻唑氮蓝(MTT)比色分析法。将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浓度为8×104/ml,每孔0.2ml,将SPRIDA-A、SPRIDA-B、SPRIDA-A+SPRIDA-B与细胞共培养24h,加150μlDMSO,全自动酶标仪测定波长490nm光密度(A)值,每孔设6个复孔。试验重复三次,各组均值。试验组按下式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生长抑制率(%)=(1-试验组A值/对照组A)×100%
1.2.3SPRIDA-A、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采用噻唑氮蓝(MTT)比色分析法。96孔板每孔中分别铺上ECMCEL各50μl,4℃过夜。加入1%BSA150μl/孔,37℃孵箱内孵育2h,倒置沥干。9002与细胞共培养24h,调节细胞浓度为8×104/ml,每孔加0.2ml,吸附1h,用无血清培养液洗2次,加入200μl完全培养液,加MTT20μl/孔,37℃孵箱内孵育4h,加DMSO150μl/孔。全自动酶标仪测定波长490nm的光密度(A)值,每孔设4个复孔,试验重复二次,计算粘附抑制率:
粘附抑制率(%)=(1-加药组A值/未加药组A值)×100%
1.2.4SPRIDA-A、SPRIDA-B对SMMC-7721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内,细胞浓度为8×104/ml,每孔2ml,SPRIDA-A、SPRIDA-B终浓度分别为3.7879×10-4mol/L、1.1364×10-3mol/L、2.2727×10-3mol/L与细胞共培养24h,取出盖玻片,Ciemsa染色后光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4,5]。
2试验结果
2.1SPRIDA-A、SPRIDA-B单用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见表1。
表1SPRIDA-A、SPRIDA-B单用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由表1可见,SPRIDA-B对SMMC-7221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SPRIDA-A。随着SPRIDA-B药物浓度增大,抑制率也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药物浓度为1.1364×10-3mol/L时,抑制率可达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SPRIDA-B、SPRIDA-A+SPRIDA-B对SMMC-72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见表2。
表2SPRIDA-B、SPRIDA-A+SPRIDA-B对SMMC-72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肺结核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肺功能
Thecorrelationstudyoflungfunctionandcellularimmunityin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
LiMeiqingLiDanWangYu
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Yichang,Yichang,Hubei443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rrelationoflungandcellularimmunityindifferent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MethodsThepercentageofCD4,CD8inperipheralbloodof75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severity25cases,moderate25cases,andmild25cases)and30healthvolunteerwereanalyzedbycytometry,meanwhilelungfunctionof75pulmonarytuberculosispatientsweremeasured.Results①ThepercentageofCD4,CD8andratioofCD4/CD8weresignificantdifferentbothbetweentuberculosisgroupandcontrolgroupandamongtuberculosispatients(severity,moderate,andmild)(P0.05);②FEV1,FEV1%,andMMEF%ofseverityandmoderatetuberculosispatientsweresignificantlowerthanthoseofmildtuberculosispatientsandnormalreferencevalue;③Intuberculosispatients,FEV1%andMMEF%weresignificantlynegativecorrelationofCD8percentage(P
【Keywords】pulmonarytuberculosisTlymphocytesubgroupCD8TlymphocyteCD4Tlymphocyte;lungfunction
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所选75例均为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以来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7±20)岁。其诊断标准符合我国2002年肺结核诊断指南[2]:并排除严重的肺部感染、慢支、慢阻肺及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等合并症和吸烟史,以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对血清免疫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1.2药品及试剂TRITEST试剂、免洗溶血素均由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提供。
1.3实验仪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的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美国产的台式(KOK0)肺功能仪,由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2实验方法
2.1研究对象分组按照以上研究对象共分四组。健康组:18~60岁的健康体检者30名;所有肺结核患者按病变程度[3]分为重度肺结核组25例、中度肺结核组25例、轻度肺结核组25例。
2.2临床资料的检测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采集实验者静脉血2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防振荡,采血后立即送检,提取淋巴细胞,将每份淋巴细胞悬液分入3支试管,应用三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CD4、CD8、工作液各20μl,分别加入上述三支用试管中,在室温下避光反应20min后,用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的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用FACSMULTISET软件进行自动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肺功能测定:肺功能测定采用美国产的台式(KOK0)肺功能仪。所有试验对象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3实验结果
3.1肺结核组与健康组比较,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及肺功能主要指标明显下降。详见表1。
3.2肺结核患者各组间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均值的比较随着肺结核严重程度的增加,CD4百分数逐渐下降,CD8百分数逐渐升高,CD4/CD8比值也逐渐降低。3个组别间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3组数据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肺结核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细胞免疫,在结核病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4]。T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群体,存在许多功能和分化。抗原方面均不相同的亚群,通过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细胞介导免疫,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淋巴细胞按其表面标志和功能不同,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5]。
CD4淋巴细胞亚群中主要有迟发型超敏反应淋巴细胞和诱导辅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亚群中包括抑制性淋巴细胞和杀伤性淋巴细胞。据报道结核分枝杆菌可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生活,持续损伤和对抗巨噬细胞作用,CD+4使T细胞不断活化单核吞噬细胞获得免疫性,CD+8使T细胞通过细胞毒作用特异性杀伤感染病原体的靶细胞和体内突变的细胞。因此,CD+4和CD+8T细胞协同介导了机体抗结核分枝菌的保护性免疫[6]。
CD+8T细胞也是一异质性细胞群,参与抗结核免疫的主要有细胞毒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两类,T细胞介导的抗结核性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由CD+4T细胞活化巨噬细胞抗菌活性和由CD+8细胞毒T细胞以及CD+4溶解T细胞溶解或凋亡菌过载巨噬细胞等反应共同完成的。本实验通过对肺结核组与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肺结核组的CD4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下降,CD8百分数较健康组明显上升,CD4/CD8比值较健康组明显下降,证明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对不同期别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均值的比较,发现随着肺结核严重程度的增加,CD4百分数逐渐下降,CD8百分数逐渐升高,CD4/CD8比值也逐渐降低,且以上3组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7-8]。
肺结核使肺通气换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肺功能测定是评价肺患者肺功能损害和代偿功能分级的基本依据。在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中FEV1、FEV1%、MMEF%均是反映通气功能情况的主要指标,FEV1>80%预计值为正常,正常FEV1%>80%,MMEF%>80%。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程度肺结核患者组间肺功能的比较,发现轻度肺结核组中FEV1、FEV1%、MMEF%均在正常范围,提示气道通气功能正常,而中度肺结核组和重度肺结核组中FEV1、FEV1%、MMEF%明显低于正常值范围,并且与轻度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肺结核组和重度肺结核组间以上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肺结核患者可能存在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趋势,虽然本次实验中中度肺结核组和重度肺结核组间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国内外学者对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细胞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免疫细胞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改变,并可能影响其患者的肺功能。临床上治疗肺结核时,通过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有可能提高肺结核治疗的疗效,同时可提高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其中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1]马,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69.
[2]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0-74.
[3]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235.
[4]DharN,RaoV,TyagiAK.SkewingoftheTh1/Th2responsesinmiceduetovariationinthelevelofexpressionofanantigeninarecombinantBCGsystem[J].Lett,2003,8(3):175-184.
[5]Janeway,CharlesA,etal.[J]ImmunobiologyShlomchik.GarlandScience,2005.6(4):162-168.
[6]GrotzkeJE,LewinsohnDM.RoleofCD+8TIymphocytesincontrolofmyco2bacteriumtuberculosisinfection[J].MicrobesInfect,2005,7(4):776-788.
[7]李月翠,黄小东,唐神结.医学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浙江临床,2006,(05)226-228.
[8]费晓峰,吴建鸿.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AP和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3,(06)245-247.
【关键词】冬虫夏草保健酒;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Cordycepssinensisconservancywineontheimmunefunctionofmice.Methods:Ponderaldifferencewasexaminedintheleftandrightearofthemicecausedbythephagocytosisofperitonealmacrophageanddelayedallergy.Results:Cordycepssinensisconservancywinecouldimprovethephagocytosisofmacrophage,andtheponderaldiferencebetweenmice,sleftandrightearisgrea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Cordycepssinensisconservancywinecanenhancespecificcellularimmunityandthenon-specificimmunity.
KeywordsCordycepssinensisconservancywine;Mice;Phagocytosisofperitonealmacrophage;Delayedallergy
冬虫夏草保健酒以冬虫夏草为主要原料,以红枣、枸杞等为辅料酿制而成,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苷酸、无机元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成分。近年来虽然关于冬虫夏草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冬虫夏草与红枣、枸杞的联合作用并未见报道,本文研究这些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共同影响。
1.1材料(1)冬虫夏草保健酒:由包头医学院营养食品研究所与包头某酒厂共同研制;(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40只,体重18~22g,由内蒙古大学动物中心提供;(3)姬-瑞氏混合液:按参考文献[1]的方法配制;(4)鸡红细胞混悬液:采鸡全血,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V/V)的混悬液;(5)二硝基氟苯(DNFB):由天津新兴隆化工厂提供。称取DNFB7g,丙酮100mL,配成7%的DNFB丙酮溶液;再称取DNFB1g,丙酮100mL,配成1%的DNFB丙酮溶液。
1.2.1实验动物分组和饲喂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是成人推荐量(每人每天60mL)的5倍(5μL/g)、10倍(10μL/g)和20倍(20μL/g)。各组小鼠均喂饲相同的基础饲料(由内蒙古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将保健酒经真空浓缩20倍,则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变为5倍(0.25μL/g)、10倍(0.5μL/g)和20倍(1μL/g),再用蒸馏水将浓缩20倍的酒分别稀释40倍、20倍、10倍,即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3个剂量组动物每日分别经口灌胃给予稀释后的浓缩冬虫夏草保健酒10μL/g,阴性对照组动物每日经口灌胃给予蒸馏水10μL/g。
1.2.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实验动物饲养30天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混悬液0.5mL,18小时后处死动物,仰位固定,腹壁消毒后剪开皮肤,注射2.5mLHank,s液冲洗腹腔。由腹膜中央剪一小孔,用吸管吸取腹腔冲洗液,滴于载玻片上,37℃温孵3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去未贴壁的细胞,凉干后用甲醇固定5分钟,再用姬-瑞混合液染色10~15分钟,用蒸馏水冲去染色液,干燥后在油镜下计数200个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数,并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即:
吞噬百分率=(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200个巨噬细胞数)×100%
吞噬指数=被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200个巨噬细胞数
1.2.3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动物饲养30天后,于第1、第5天每只小鼠后肢皮内注射7%DNFB丙酮溶液0.02mL进行致敏,于第1次致敏的第8天,用1%DNFB丙酮溶液0.02mL涂布于右耳进行攻击,左耳涂布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次日处死动物,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并计算左右耳重量的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1冬虫夏草保健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它反映机体非特异性吞噬多种抗原和抗感染的能力。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保健酒各剂量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随饮用冬虫夏草保健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见表1。
表1小鼠腹腔吞噬细胞鸡红细胞实验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冬虫夏草保健酒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该项实验是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保健酒各剂量组小鼠右耳经1%DNFB丙酮溶液攻击后明显肿胀,重量高于左耳,其中、高剂量组左右耳重量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DTH耳重量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本研究通过用3个剂量冬虫夏草保健酒对小鼠免疫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保健酒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致敏后小鼠的左右耳重量差显著高于对照组。
我们实验结果认为饮用冬虫夏草保健酒能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但针对不同人群是否存在最适饮用剂量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为生物生理代谢的基本规律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控下,只有在最合适的范围内摄取所需营养才可达到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的最佳效果。
[1]刘洪元,高昆,张丽萍,等.舍养马匹马奶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学报,2003,25(2):183.
[2]陈万群,陈古荣.冬虫夏草代用品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4,25(5):269-271.
[3]纪莎,施小兵,易骏.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福建中医学院学,1999,9(2):46-47.
[4]周建树,池景良,李鑫.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05,(1):18-20.
[5]张兴辉,石力天,胡晋红.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0,23(11):722-724.
[6]苗明三.大枣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水平的影响[J].中医康复研究,2004,8(30):6692-6693.
[7]张庆,雷林生,杨淑琴,等.大枣中性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6):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