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样的有毒物质,我们就只能设定一个“控制线”。在这个控制线下,所含的毒素带来的健康风险足够小(但无法是零);同时,目前的生产技术能够实现,而且付出的成本社会可以承受。
实际上,美国人的食谱中不会达到半公斤这些类型的食物,也不会都达到最高限量,而且这20ppb也并非全是致癌性最强的B1。所以,实际的风险会比以上的估计值要小。
中国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是针对B1来设定的(通常B1会占到所有黄曲霉毒素的一半以上),而且对不同的食物种类标准不同。花生和玉米以及它们的制品中限量为20ppb,与美国的总量20ppb相比,中国的标准要宽松一些;而大米及其制品,中国限量是10ppb,也就大致跟美国相当;至于其他种类(小麦、大豆、坚果及其制品),中国标准是5ppb,也就比美国标准要严格。
毒素对健康的影响决定于来自与所有食物的毒素总量,而不取决于它在某种食物中的“浓度”。不同的食物达到同样低的浓度需要付出的成本并不一样。我们希望摄入总量“尽可能低”,又不致于过多增加食物成本,对不同的食物设定不同的“限量”是比较合理的做法。比如,要把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到跟大米一样(10ppb),需要的成本就要大大增加;而要小麦制品达到更低的5ppb,增加的成本依然可以接受。
这样的限量,其实是一个“执法标准”,而并非“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当某种食物中的黄曲霉素达到这个“执法标准”,就会受到重视而被处理,从而不致于达到更高含量。
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是B1的代谢产物,把它控制到0.5ppb并不困难。此外,牛奶的消费量比别的食物要更大,把它的限量设得更低对于减少总的摄入量也有明显价值。因而,世界各国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限量。
(责任编辑:王健淇)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擅长领域:周典伟,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2005-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工作学习1年。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国家级学术论文5篇,参与5项省级科研课题并荣获重大科研成果。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及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疾病有一定研究。
擅长领域:熟练掌握胸腹部良恶性肿瘤包括肺癌、各段食管癌、贲门癌、近端胃癌以及各段大肠癌、复杂性肝胆结石、复杂性腹部外伤和急腹症等高难度手术,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