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精选5篇)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标志。企业从生产,加工,销售,都是按照标准化去要求的。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是标准化的,才能各项指标都能达标,也能是消费者满意。

2、企业管理的系统化

从制造企业的组成来看,企业就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这个系统与内外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包括,原料,产品,资源,财力,物力还包括外部的竞争者,销售商。只有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才能使这个系统紧张有序地运转。

3、企业流程化管理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各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并存,但是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接口。一旦这些接口存在,很可能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想阻止这些就接口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使企业的管理流程化。这样下来,各个部门就不可能在相互推脱责任了,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

4、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只有不断地吸取外面源源不断的信息,才能使企业掌握更多你的信息资源,从而从信息化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信息快速传递的目标。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方法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生产型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占到大约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下面介绍四种控制方法:

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制度

原材料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要选派一个生产负责人负责记录企业每天生产经营、原材料储备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原材料采购量。然后填制原材料采购单,上报采购部门。一般来说,采购计划是需要由采购部门来制订的。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不是凭空制定的,是根据生产负责人的记录去确定的。采购计划制定后,需要上报财务部经理后,并呈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原材料供应商。企业的订购量一般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大,就努力争取到厂家的最低折扣。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少的话,可以采取零星采购的方式。还需要根据每天的使用量,在确保有效库存的情况下按照计划和预算,计算出最佳订货点。这样的话,既能保证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充分解决了仓库费用问题。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3、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报损制度

严格按照采购验货报损制度对原材料采购验收把关。对于报损应由生产和施工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照实际的品名数量填写报损单,报损单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以后才能报损。

4、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配件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二)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1、对人工及固定资产的控制方法

2、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成本控制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生产数量的需求,需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水平有相应的提高。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要考虑购进新生产设备在允许的折旧年限内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与更换新设备前的产品平均成本进行比较,比较后选择出较优的设备选用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在提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过分追求高新技术带来的过高成本,如果企业采取新的、行业内顶尖的生产技术,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速率,产品的合格率,但是过高的合格率又对生产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新设备的成本,对新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的成本都应考虑在内,选择既能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又能保证一定的、企业能够接受的产品合格率。

3、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生产车间确定效率、运转率、合格率、一等品率等,根据这些标准制定合理的现金产量指标,然后把员工的实际产量与产品的优良等级化分直接与工资挂钩,在此基础上加减质量考核奖惩,把根据预算成本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比例作为奖惩,使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员工明白并参与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控制节约成本不仅能使企业受益,还能使员工自身受到优惠,如此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成本,在自身的工作环节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呢?

(三)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

1、运输成本的控制方法

2、仓储成本的控制方法

3、销售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

(1)对应贯彻市场战略的营销实施方案,拟订投入计划后,制定完整的预算方案,以保证其投入的整体效益。

三、综合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

(一)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预算化,是指企业各部门都要围绕实现预算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有固定的预算的方法,一般来说他们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下达预算任务。

(二)使用专业化的成本管理软件

通过使用专业的成本费用预算软件代替复杂的手工核算,又为成本费用控制及预算管理软件轻松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报表的时效性等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三)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一)物流成本计算存在很多不足

1、成本核算体系不完整

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反映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多直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因此很难对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再加上企业提供的物流从成本信息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导致许多企业只能将向外部运输企业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杂费和仓储费等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在企业都不能很好地核算自身物流成本的情况下,即使采用再好的核算方法体系和技术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系统的合理化。

(二)物流供需链成本过高

从供应链来看,由于企业的采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减少缺货损失,企业需要把较多的资金投于原材料的保险储备上。而有些企业没有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调查,在不了解行情和供应商的情况下大量购入材料,从而使企业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增加。我国的包装费用过高,由于我国包装技术落后,包装工业不发达,包装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需求链来看,由于信息的滞后性以及传递上的不及时,企业一般不能很快得到市场需求反馈信息,造成企业盲目的组织生产,不仅带来物流成本的增加,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三)企业物流管理结构与机制不完善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提到物流成本管理,领导和员工马上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管的事情;有些企业则把物流部门设在生产部门下面,只实现了物流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而其他环节的物流成本则被分散在各个部门里,得不到及时的监督和限制,没有很好地将散落的物流费用进行统一集中的控制,使得大量物流费用去向不明。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没有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

(四)物流成本费用控制不力

企业经营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成本控制。企业目前在物流成本方面,普遍存在着料、工、费超支而机械设备费以及活动经费又不足的矛盾。针对这种问题,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对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进行分析,其次将物流总成本分项后进行单项控制,除此之外,以考核为手段,比对物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发现成本节约(或超支)的金额数量以及存在此种现象的原因,进一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制定节约成本开支的具体措施,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

二、改进措施

(一)树立物流新理念

(二)建立适宜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企业并未对物流成本设置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鉴于物流成本的多样性,为了更好地核算和控制物流成本,企业应单独设置物流成本科目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企业可以设置“物流成本”一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物流费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费、物流设施设备闲置费”等明细科目归集发生的物流成本,月末将“物流成本”科目进行分配,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可以从接受订单到发货的过程中全程控制物流成本,增加物流系统各环节的灵敏度,从而使企业节约成本。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主要解决好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目前,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已逐渐向配送需求计划(DRP)、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做出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除此之外,企业物流还要加强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信息。

(四)加强物流成本费用控制

1、料费和工费的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可能源于远距运输、没有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运输、发生多次中转等造成的物流成本的增加。鉴于此,采购员应将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价格之内;物流技术人员应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会计人员应计算好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而物流人工费用超出预算,主要是由于实际用工数超过预算,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用工数量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强对物流配送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一)成本控制意识较低

制造业企业的前身多为国企,经过国企改制后而形成了目前的制造业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不在乎成本、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差和管理人员淡漠成本重要性等缺点也带到了现在的企业中。成本控制虽然是一项管理活动,但是它的实现不仅仅依靠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它反映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它具体体现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仓储环节等多各环节中。然而,员工不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依靠价格的高低是无法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

(二)成本控制的目标具有局限性

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目标非常具有局限性,多数企业均以降低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其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即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制造费用;二是节约费用即减少各环节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销售费用等。这两种方法只是简单地降低成本的手段,为了寻求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就不可以局限于降低成本而已,其手段也不可以只有这种简单的方法。企业的目标不可以局限于降低成本,更应该从大局考虑,结合内部和外部双层的影响,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使外部环境不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阻力,要改变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三)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全面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方法依旧很单一,其控制的效果也不是很显著。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会遇到许多用传统的统计方法无法准确获得的数据,例如手工统计方法,这将直接影成本控制的效果。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只局限于手工核算阶段,并没有真正运用现手段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地核算和分析。但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普及,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分部门对成本的产生准确记录,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未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预测,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本的科学化控制。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一)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

(二)规范成本控制基础工作

(三)完善成本控制体制

(四)加强成本控制的执行方法

三、总结

关键词:通信施工;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所谓成本控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实现预期的成本限额。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发现企业的不足并寻找可能降低成本的一切方法的过程。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并不是追求单纯的成本降低,而是要从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出发,达到成本效益最大化。

(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应坚持的原则

(三)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从会计角度讲,利润取决于以下几部分: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见,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不断扩大收入或者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来实现。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是企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控制好成本,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通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信施工企业已失去了原有的行业保护模式。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份额”,关键在于强化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的环节,采取目标控制、责任分解、核算考核等措施,把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二、当前我国通信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的实施,工程人员只负责工程的进度,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的调配,从表面上看似乎做到了分工明确,但这却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而且大多数的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对利润的影响,施工没有订立成本控制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一味的赶工程,其结果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对于合同责任制缺少相应的认知

在施工员工和施工方的联系中,合同对于双方的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合同中的责任缺乏必要的认知,致使奖惩机制很难实行,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施工材料没有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管理,大多随意摆放,施工材料的数量也没有及时的清点,最终材料腐蚀变质,能够使用的部分大大减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扩大了施工成本。其次,材料的分发机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的供应,很多施工人员在发现施工材料用光之后才去领取施工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周期,扩大了施工成本。最后,对施工设备的监管工作不达标,许多施工人员没有对施工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更有甚者在施工过程中根本不遵守施工规范,对施工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经常发生因为操作不当而使设备损坏的现象,既增加了施工设备成本,又延长了施工周期,导致施工成本极大地增加。

(三)缺乏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四)相应的成本控制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可以运用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中,但是,现今的大多数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成本控制手段,不能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其中找出导致施工成本过高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针对导致成本过高的原因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许多的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时将重心都局限于施工的开始阶段至完工阶段,忽略了施工前的市场调研阶段、投竞标阶段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相较于国外现今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机制,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中成本管制时主要负责单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任务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共同负责的,对其他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不能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顺利展开。另外,在进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时,不能做到动态交流的互动管理,致使成本控制工作和成本发生工作的同步进行比较困难,往往使得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通信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成本管控意识,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通信施工企业应积极建设成本管控文化,提高员工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正确认知、增强危机感,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确保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成本管理,将成本管控理念有效运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此外,企业可积极采用激励制度,将权责利进行有机结合,如果员工提出的方案有利于降低成本,可对其实施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中。

(二)加强对合同责任的认知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获知加强合同责任的认知对实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的作用,所以,在具体展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时,将施工项目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划分成为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责任制方案,将合同责任进行合理的分解,以便于后期对不同环节进行具体的责任考核。一般来说,一个施工项目的责任制可以根据成本控制来划分为成本预算、成本核算、计划编订、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将责任具体化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中,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合同责任来确认事故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在有序、合理的环境中顺利展开。

(三)加强施工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四)健全制度,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成本管控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因为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所以,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中,可以参考国内外成熟的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完善化,推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可以用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中。在企业财务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对成本信息进行动态控制,实现对成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等工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处理效率,还大大保证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后期其他与控制成本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促使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工作快速发展。

作者:孙菊波单位:浙江浙天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江珊.浅析国有通信施工企业之成本管控[J].经营管理者,2015(35):231

目前,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自行投标获取工程。因为电源建设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全国各大发电集团公司,而不在电网公司,所以,可根据市场要求,通过投标获得各发电企业投资的电厂工程建设任务。虽然电力施工企业剥离在即,但是就电建这一行业而言,由于技术水平要求高,仍然具有垄断性,因此经过施工企业自身努力已经成功地在市场立足。

电力施工企业为国家电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发展也必然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电力施工企业进行行业整合成立集团化公司是电力施工企业改革发展的最佳模式。集团化有利于把电力施工行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团成员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对于大型项目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特别是开发国外项目。可以由集团组织进行建设,在电力市场低谷期,通过集团开拓国外电力工程是电力施工企业应对生存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还必须看到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不能获得成本降低优势,则企业的长远发展会受到影响。

二、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成本控制思想的制约

电力施工企业大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已形成了一种不太符合市场经济的模式。计划经济时代,工程不需要投标竞争,所以,也就没有制定成本预测的动力,企业在成本预测方面的能力不足,而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首先要做好成本预测进行竞争报价,报价过高揽不到工程,报价过低又会使企业利润空间太小。

电力施工企业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施工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施工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后成本控制。管理者较重视施工成本的控制而忽略成本预测以及对设计成本、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控制;忽视以全局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成本分析的方法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

(二)缺乏高素质且具有长远眼光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好多电力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的承包权在竞标阶段成本预测做得很好,然而,一旦拿到工程,成本预测和成本实施就脱钩了,使得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不能有机融合。

(三)成本考核机制不科学

但目前不少电力施工企业成本考核机制不科学,没有按照工程项目进行责任成本控制,或者虽建立了责任中心,但未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分解,造成责任成本管理在企业流于形式,起不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如企业总部费用与具体的工程项目费用不分,在对以某个项目作为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进行业绩考核时,把其不能控制的总部费用列支在内,使得业绩考核不公平,起不到应有的促进积极性的作用。

(四)受网络财务发展缓慢的影响,信息处理不及时,使得成本决策滞后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即全国各地都有工程项目,各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在网络财务不发达的情况下。很难确保该项目的成本发生情况及时汇报给总公司,况且还得考虑财务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使得公司总部不能及时顺利地做到总成本的优化和决策。三、应对策略

(一)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不管是对公司总部还是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有利于整个企业的一项活动,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涉及公司总部、项目组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成本的所有要素,因此,要降低成本,实现成本计划,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控制成本和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全员控制成本。

2、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针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要做到善始善终,从项目投标到中标的成本预测,进入实施阶段后要经过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回访保修等几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人力、物力的消耗及费用的支出,所以,成本控制工作也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

(二)具体的成本控制策略

1、实施科学的工程项目责任制成本管理。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一个责任中心,进行成本控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更好地运用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就是成本控制的责任人,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和施工班组参与其中,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人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并且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预警机制,强化财务监控功能,虽然各工程项目空间上与总部有一定的距离,但总部应随时派人跟踪项目资金流向,或者使各项目财务负责人轮岗,以减少资金流失的可能。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以指引企业经营活动、预警资金流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有效提高企业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能力。

加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协助总部及项目领导层及时做出决策,协调资金供求平衡,化解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为决策层调整经营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加强安全管理,尽可能避免事故损失。近年来,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尤其是作为安全事故高发行业的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以及财产损失一般都较为严重,一旦发生将使成本及剧增加,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开工前进行安全技术检测,环境合理度检查。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文明检查,安排专人负责整个工期的安全施工。用料结束后要清理现场残料,一是可以使得工程更顺利地进行,二是可以出售残料降低成本。工程结束后,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保证产品的最后把关工作。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实现环境卫生的一贯化,从另一侧面保证了安全施工。

3、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也就意味着花费更高的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成本控制者应深刻理解并分析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避免因工程质量不过关而带来的损失。质量不过关和安全事故不同,前者的发生更多的是因主观因素,而后者的发生更多地与操作失误等非主观因素有关。企业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偷工减料产生豆腐渣工程。

质量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偷工减料而引起的故障成本,包括施工项目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另一类是控制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是正常成本,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鉴定成本即质量检验费用,该项费用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质量预防费用即对事故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将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

4、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意识是指控制成本的观念,包括注意控制成本,努力使成本降低,设法使其保持在最低水平。树立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得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时时做好成本节约的工作。只有树立起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控制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因此,员工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

四、结论

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企业应建立工程项目责任制成本管理系统对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对项目可控成本的分析考核来达到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预测是基础,成本管理和分析是手段,成本控制是目标,这三者是一个反复、交错、综合运用的过程。只有做好成本预测,并不间断进行成本分析,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从而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

THE END
1....Edward:两个问题1.多多极致的资源效率配置导向会使得...1. 多多极致的资源效率配置导向会使得弱差异化低效产能快速出清,站在一个超长期且全球全人类的视角看,这应该是个好事情,但对于当前就业不足的中国来说,这种提升供给侧人效的超级系统,是不是当前社会总效用的最优解,会不会使得当前的问题更激化?毕竟我们刺激需求,也是为了争取时间窗口,刺激本身不会解决根本问题。https://xueqiu.com/6170321280/314731851
2.企业常用的专业述语CRM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P : 产能需求规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 CTO : 客制化生产 (Configuration To Order)DBR : 限制驱导式排程法 (Drum-Buffer-Rope) DMT : 成熟度验证(Design Maturing Testing)DVT : 设计验证(Design Verification Testing)DRP : 运销资源计划 (Dist...http://m.dehongelectronics.com/h-nd-26.html
3.四川电大23春企业运营与发展形考作业[满分答案]奥鹏作业答案1. 综合计划的基本策略包括( ) A. 追逐策略 B. 均衡策略 C. 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可变劳动时间 D. 混合策略 2. MRP的发展阶段包括( ) A. 开环MRP B. 闭环MRP C. 制造资源计划 D. ERP 3. 调整服务能力的策略包括( ) A. 进行有效的人员班次排序 B. 对组织结构、服务流程进行重组 C. 雇佣和培养多...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05-07-12113.html
4.2月28日苏州园区人才市场综合人才现场招聘会物控组长... 1名 "1.大专及以上学历,3C制造行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2.熟练使用TIPTOP/ERP系统,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负责物控内部人员的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4.对异常部分进行协调处理并回报, 统筹物料需求计划的拟定和物料的进度追踪。" 副总助理... 1名 "1....http://www.xszrcw.com/news/news-show-3141.htm
5.供应链管理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D、敏捷制造 3、【多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横向一体化”是传统的管理模式 B、“大而全、小而全”是“横向一体化”模式的表现形式 C、“横向一体化”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 D、“横向一体化”模式会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http://changchun.ehqc.cn/show/44_49.html
6.制造企业资源管理概述.pptx了解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及企业资源计划的产生与发展、逻辑流程及资源规划方法。了解(MRP的输入与输出,掌握物料需求的计算方法。了解ERP的相关技术。;第5章 制造企业资源管理;5.1 物料需求计划;;安全库存;局限性 ? 主观盲目 ? 高库存占用周转资金 ? 库存不足影响生产;5.1 物料需求计划;(3)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03/8142071024003116.shtm
1.供应链产能共享与延迟柔性,互补还是替代?制造柔性的概念有很多种,如延迟柔性、产量柔性、资源柔性等,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柔性策略与资源共享策略的组合。 作者在此处考虑产能共享价格外生给定的情况,可以对产能共享的定价机制展开进一步探讨,如协商讨价还价、产能报价模式。 产能共享的事前、事后合约机制。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463894/article/details/143661226
2.《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二) 安全库存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第九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MRP的基本原理, MRP系统结构,MRP2系统结构及原理,企业MRPⅡ系统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理解OPT系统原理、理解配送资源计划(DRP) 系统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MRP/MRPⅡ、供需链管理、ERP原理和概念 ...https://m.nlypx.com/gkk_detail/241620.html
3.采购专业的一些专有英文术语供应链重构MRPII :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NFCF : 更改预估量的通知Notice for Changing Forecast OEM : 委托代工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ODM : 委托设计与制造 (Original Design & Manufacture) OLAP : 在线分析处理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496901.html
4.词汇表《MRP和供应链计划管理系统帮助》一份列下所有与父项目关联的组件项目的清单,其中包含有关各个项目与父项目的关系的信息。 Oracle 制造系统可支持标准、模型、选项类和计划清单。清单中的项目信息取决于项目类型和清单类型。最常用的清单类型是标准物料清单。标准物料清单列出了与产品或子装配件有关的组件。其中包括每个组件的要求数量和其它有关控制在...http://www.onejava.net/article/oracle/mrp/gls.htm
5.制造资源计划分销资源计划 (DRP) 自动化仓库管理 项目管理 技术记录 估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卡普 MRP II 系统将这些模块集成在一起,以便它们使用通用数据并自由交换信息,形成制造企业应该和可以如何运作的模型。因此,MRP II 方法与单点解决方案方法非常不同,后者部署单独的系统来帮助公司计划、控制或管理特...https://vibaike.com/137153/
6.ERP原理·设计·实施(ERP原理?设计?实施(第5版))书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将企业内的物料分成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理论,也称作基本MRP。这种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库存理论和方法有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29393/
7.[经典]管理学论文从管理方式来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适用于一般规律性问题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侧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标的执行。本文认为,不必过分争论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二者是彼此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关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开。只要能为社会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义。https://www.yjbys.com/bylw/guanlixue/156116.html
8.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集锦16篇)“yueyufranktian”投稿了16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仍...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61434.html
9.生产管理系统架构生产管理系统都有哪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大部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控、分析等)管理,并且能够提供实时、准确、完整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蕴含管理思想的软件。数夫软件是专业定位家居领域的管理软件开发商,产品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营销端的CRM\DRP、制造端的ERP\MES\APS...https://blog.51cto.com/u_16099334/11052941
10.2017年10月自考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考试真题B.当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但企业之间的关键技术不同,就可以采取战略联盟 C.在制造业的开发环节和市场环节使用较多 D.联盟各方仍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独立经营权 12.市场定位的实质是 A.取得消费者信赖 B.获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 C.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形象 D.获得消费者认同 ...https://www.wangxiao.cn/zikao/38912562459.html
11.现代仓储技术(精选十篇)2.3.3 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在MRP基础上产生的, 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生产、供应、销售、财务各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 使各个职能得以协调发展。 2.3.4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vmzb43.html
12.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和系统讲解2、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产品、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件等,在逻辑上视为相同的物料;把所有物料分成独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和相关需求(dependent demand)两种类型;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根据产品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进行展开,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各种物料的需求。2022/7/254一、MRP基本思想...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470346.html
13.质谱/光谱/能谱等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https://www.lab168.com/news/show-30533.html
14.项目管理期末复习重点6篇(全文)3. 服务系统运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与制造系统相比的不同在于:(1)运营的基本组织方式不同;(2)产品和运作系统的设计方式不同;(3)库存在调节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不同;(4)顾客在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5)需求地点的相关性;(6)无形性的相关影响。 4. 生产运作战略指的就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6pq7wbv.html
15.工厂车间生产计划书范文(5篇)工厂层对MRP和MPS是很重要的。工厂可以是一个生产场所或根据分销资源计划(DRP)概念的需求计划场所。在每个工厂定义物料清单(BOM)及工艺路线,核查物料的可用性及其价值也在工厂层进行。 对于库存管理的**,较合理的是用二维方法处理存货。用存储货位描述入库商品,而具体的物料搬运在仓库中说明。 https://www.77cxw.com/fl/1538180.html